电商订单管理中的多维度数据挖掘

作者:禅与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

1.简介

随着互联网平台经济的发展、电子商务的普及、线上线下结合的需求越来越多,在线消费场景日益成为当今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渠道。由于数据量的增长和复杂度的提升,对于电商交易数据进行有效地分析和处理已变得至关重要。一般情况下,采用传统的统计分析方法往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不足。而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技术正在成为电商行业里的一把利器,它可以帮助企业对订单数据进行更精准的分析和决策,从而提高营收。

数据挖掘(Data Mining)是一门基于计算机的学科,旨在通过对大型数据集合的分析、整理和处理获得信息。在电商交易数据分析中,数据挖掘有助于发现模式并将其用于分析目的。如同其他任何领域一样,正确的运用数据挖掘工具能够提供对业务的全面且直观的了解,并使得公司的业务决策更加科学可靠。因此,对于电商订单管理来说,数据挖掘可以提供以下一些优点:

  1. 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数据挖掘可以让用户发现隐藏在数据的价值,并据此做出明智的决策;
  2. 更快的洞察力——通过数据挖掘,用户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到有价值的见解;
  3. 优化运营策略——数据挖掘可以分析出符合用户习惯或实际情况的交易模式,并根据这些模式调整运营策略;
  4. 降低成本和风险——数据挖掘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降低风险;
  5. 提高品牌知名度——与众不同的产品设计或服务背后都有丰富的数据支撑。

总之,数据挖掘在电商交易管理领域是一个很有前景的研究方向。

2.背景介绍 在电商交易中,收集、存储、处理、分析和呈现订单数据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环节。对于一个电商平台,订单数据的收集方式有很多种,例如线下的收银台、在线下单等等。另外,在不同时间段会产生大量的订单数据,有些数据可能还处于半成品状态,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整理才可以使用。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快速有效地分析订单数据,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订单数据包含了大量的信息,包括时间、地点、商品、金额等,所以通过“多维度”的方式进行数据分析也是比较有效的方法。

目前,基于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的电商订单管理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1. 用户画像分析——通过对用户的历史行为、偏好、消费能力等进行分析,来预测其购买意愿和兴趣,进而影响他们在购物过程中的决策;
  2. 商品推荐系统——通过分析顾客的历史行为、喜好、偏好,以及商品之间的相关关系,实现个性化商品推荐;
  3. 订单异常检测——通过对订单数据进行特征分析、聚类分析等,找出订单异常、欺诈订单等,并对其进行处理。

其中,“用户画像分析”和“订单异常检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商品推荐系统”的研究却相对滞后。近年来,基于深度学习的模型在图像识别、文本理解、序列建模等领域的应用逐渐爆炸式增长,已然成为电商订单管理中的关键技术。

3.基本概念术语说明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几个基本概念。

  1. 数据集(Dataset):数据集通常指的是一组数据,用来训练或测试机器学习算法或者进行预测分析。通常情况下,数据集由多个变量(Feature)和对应的标签(Label)组成,即特征向量x和标签y。在电商订单管理领域,订单数据通常作为训练集或测试集输入给机器学习模型,并得到相应的预测结果。

  2. 特征工程(Feature Engineering):特征工程是指通过分析原始数据或已有特征,构造新的特征,以提升模型的性能和效果。特征工程包括特征选择、特征转换、特征抽取、特征融合等。电商订单管理中的特征工程通常指的是对原始数据进行特征选择、特征转换、特征抽取等一系列数据预处理操作。

  3. 分类(Classification):分类任务是指利用数据中的标签(Label)对样本进行划分,使得同一类的样本属于同一簇,不同类的样本属于不同的簇。在电商订单管理中,分类任务通常是指订单数据的自动分类、标记、分类等。分类算法通常分为监督学习、非监督学习、半监督学习三种类型。

  4. 模型评估(Model Evaluation):模型评估是指根据测试数据集上的预测结果,评估模型的效果。常用的模型评估指标有精确率(Precision)、召回率(Recall)、F1-score、AUC-ROC、AUC-PR等。在电商订单管理中,模型评估是指评估机器学习模型在特定业务场景下的表现。

  5. 连续值变量和离散值变量:连续值变量指的是可以按照某种数值顺序排列的变量,如价格、销量、评分等;离散值变量指的是不能按照某种数值顺序排列的变量,如种类、属性、上下架、品牌等。在电商订单管理中,常用到的连续值变量有价格、销量等,而常用的离散值变量有商品类别、店铺类别、支付方式等。

接下来,我们介绍一下订单数据分析过程中常用的统计学、数据处理、机器学习、深度学习、推荐系统等相关技术。

4.核心算法原理和具体操作步骤以及数学公式讲解

下面我们介绍一下订单数据分析过程中常用的算法。

聚类分析 Cluster Analysis

  1. k-means算法 k-means算法是一种最简单且经典的聚类算法,其核心思想是将数据集分为k个簇,并且每一个数据只能属于其中一个簇。该算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随机选择k个初始质心(centroid)。

2)计算每个样本到各个质心的距离,确定属于哪个簇。

3)重新计算每个簇的质心,使得簇中心移动到均匀分布。

4)重复第二步、第三步,直到簇中心不再变化或达到最大迭代次数。

最后,将数据分到簇,形成k个子簇。

  1. DBSCAN算法 DBSCAN是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 (DBSCAN)算法的简称。该算法是一个密度聚类算法,能够识别任意形状的集群。其具体步骤如下:

1)选择一个圆形的邻域阈值 ε 。

2)遍历整个数据集,将样本标记为核心点(core point),即至少包含ε 个邻域的样本。

3)对于核心点,查找周围的邻域点。如果邻域点个数小于ε ,则标记为噪声点(noise point)。

4)重复第2、3步,直到所有数据点都被标记。

5)将噪声点标记为噪声。

6)将剩余核心点归入同一簇。

最后,将数据分成若干个簇,其中核心点所在的簇具有较高密度。

  1. KNN算法 KNN算法(K-Nearest Neighbors Algorithm)是一种分类算法,其基本思想是在输入空间中找到与目标值最近的k个点,并通过这k个点的标签来预测目标值。KNN算法主要有两大类:

1)最近邻居算法(LNN):将待预测的对象与其邻域中的k个样本进行比较,确定所属类别。

2)基于树的KNN算法(TNN):先构建一个K叉树,然后利用树结构进行分类预测。

KNN算法的优点是简单易懂、运行速度快、适应性强、无参数调优,缺点是容易受到样本扰动的影响。

关联规则挖掘 Association Rule Mining

  1. Apriori算法 Apriori算法是关联规则挖掘的一种常用算法,其基本思想是依次扫描数据库中的事务集,每次产生一个候选项集,然后消除掉事务集中不满足最小支持度的项,最后生成所有的频繁项集,并进行合并,找出满足最小置信度的关联规则。其具体步骤如下:

1)首先选定一个最小支持度。

2)扫描数据库中的事务集,对于每个事务集,检查其是否满足最小支持度。

3)如果满足,那么创建一个候选项集,继续检查其是否也满足最小支持度。

4)如果两个事务集的候选项集之间没有公共元素,那么合并这两个事务集,产生一个新的候选项集。

5)重复步骤3~4,直到所有的候选项集都不再满足最小支持度为止。

6)对于满足最小支持度的所有候选项集,产生所有的频繁项集。

7)对于频繁项集,检查其是否满足最小置信度。

8)如果满足,那么产生一个关联规则。

9)重复步骤7~8,直到所有关联规则都不再满足最小置信度为止。

Apriori算法的缺陷是时间复杂度较高,但它容易实现并取得良好的结果。

  1. FP-growth算法 FP-growth算法是另一种关联规则挖掘算法,其基本思想是采用哈希函数对事务集进行编码,并在哈希表中进行计数。之后,基于计数的频繁项集挖掘算法(频繁项集挖掘FPGrowth)进行关联规则挖掘。其具体步骤如下:

1)扫描数据库中的事务集,并对它们进行哈希编码。

2)对于每个哈希值,建立一个事务链表。

3)在事务链表中寻找频繁项集。

4)对于频繁项集,判断其是否满足最小置信度。

5)若满足,输出关联规则,否则忽略。

6)重复步骤3~5,直到所有的频繁项集都不再满足最小置信度为止。

FP-growth算法的时间复杂度为O(Tn^2),n为事务集中事务的数量,T为事务集中事务的长度。

关联性分析 Correlation Analysis

关联性分析是一种统计分析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通过分析两个变量间的关系,从而判断其因果关系或相关程度。

相关系数(correlation coefficient)是一个量纲相同的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的度量。相关系数的值介于-1与1之间,其绝对值的大小反映变量间的线性关系的强度。相关系数的计算方法如下:

1)计算两个变量的协方差(covariance)。

2)计算两个变量的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

3)计算两个变量的相关系数。相关系数的值等于协方差除以标准差的平方。

线性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如下:r = (cov(X,Y))/(stdv(X)* stdv(Y))

线性回归 Linear Regression

线性回归是一种统计分析的方法,其基本思想是用一条直线来拟合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变量之间关系的线性曲线。

线性回归的原假设是误差项服从正态分布,根据这一原假设,可以求得参数估计值和置信区间。在R语言中,可以使用lm()函数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分类树 Classification Tree

分类树(classification tree)是一种分类和回归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基于特征分裂的递归过程,通过不同的数据切分,将原始数据集划分成若干个子集,并在子集上继续划分,最终将数据集划分为最优的分类。

分类树的构建方法有ID3、C4.5、CART等。ID3、C4.5、CART都是对特征选择的不同算法,它们的不同在于如何选择最佳的特征分割点。

决策树 Decision Tree

决策树(decision tree)是一种分类和回归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基于if-then规则的递归过程,通过分枝条件的组合,将原始数据集划分成若干个子集,并在子集上继续划分,最终将数据集划分为最优的分类。

决策树的构建方法有ID3、C4.5、CART等。ID3、C4.5、CART都是对特征选择的不同算法,它们的不同在于如何选择最佳的特征分割点。

感知机 Perceptron

感知机(perceptron)是一种线性分类算法,其基本思想是由一个输入层、一个隐藏层、一个输出层构成,其中输入层代表输入信号,隐藏层代表神经元节点,输出层代表神经元的输出。感知机的特点是单层,它的训练过程就是极小化目标函数,直到误分类的数据点恢复到输入空间中,使得输出误差最小。

最大熵模型 MaxEnt Model

最大熵模型(MaxEnt model)是一种概率分布模型,其基本思想是用最大似然法估计观察到的数据生成数据的概率分布。最大熵模型由两部分组成:

(1)“参数模型”,对任意事件X,它给出了一个参数θ,表示X发生的概率为P(X;θ)。该参数θ的作用是控制事件发生的概率大小。

(2)“似然函数”,该函数的输入是观察到的数据集D,输出是参数θ的真实值。最大熵模型的目的是找到一个参数θ,使得数据D发生的概率分布P(D;θ)最大。

最大熵模型的学习方法有反向传播算法、拟牛顿法、梯度上升法、共轭梯度法等。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universsky2015/article/details/13356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