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测试-性能调优过程(18)

性能调优领域主要对应于系统性能进行调优。一般来说,性能调优和其他性能测试应用领域交杂在一起的;性能调优可调整的对象众多,而且在系统应用的各个阶段都可以进行调优。

对于已部署在实际生产环境中的系统应用,对其进行性能调优可能会首先关注应用系统部署环境的调整例如:对服务器的调整、对数据库参数以及对应用服务器的参数调整等;

对正在开发中的应用来说,性能调优会更多关注应用逻辑的实现方法、应用中涉及的算法、数据库访问层的设计等因素;此时并不要求是测试还是生产环境,只要整个调优过程中具有一个可用于比较的测试基准环境即可。

一个标准的性能调优过程大概如下:

1、确定基准环境,基准负载和基准性能指标

基准负载是指一种可被用来衡量和比较性能调优测试结果的标准(每次执行性能测试时环境要严格保持一致)的运行环境、测试操作脚本和可被用来衡量调优效果的性能指标。

2、调整系统运行环境和实现方法,执行测试

这是性能调优过程中的核心步骤,目的是通过调整,提高应用系统的性能表现;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①硬件环境的调整

主要对系统运行的硬件环境进行调整,包括改变系统运行的服务器、主机设备环境(改用具有更高性能的机器,或调整某些服务器的物理内存总量,CPU数量等)、调整网络环境(更换

更快速的网络设备,或采用更高宽带的组网技术)等;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回复: 16995162 查看本文章

②系统设置的调整

主要对系统运行的基础平台设置进行调整,比如:根据应用需要调整Unix系统的核心参数,调整数据库的内存池大小,调整应用服务器使用的内存大小或采用更高版本的JVM环境等;

③应用级别的调整

主要是对应用本身的调整,包括选用新的架构、采用新的数据访问方式或修改业务逻辑的实现方式等;

PS:实际性能调优过程中,具体的调整视具体情况而定;而且不要一次调整过多的参数或应用实现方法,否则很难判断具体哪个调整对性能产生了影响(一般3~5处最好)。

3、记录测试结果,进行分析

该步骤和上一步骤构成了一个性能调优循环,循环的出口是“达到预期的性能调优目标”。

性能调优主要使用的测试方法有:配置测试、负载测试、压力测试和失效恢复性测试。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seanyang_/article/details/133317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