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员如何实现财富自由系列之:学习并应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

作者:禅与计算机程序设计艺术

1.简介

很久没有做过技术博客了,最近发现自己技术博客技能不足,而且对行业内的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感兴趣。从头开始学习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精力,为了减少成本也希望能够合作出一份免费的优质技术文章。这次分享的内容是《程序员如何实现财富自由系列之:学习并应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共同参与共建!

程序员是高等职业,掌握技术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是其必备条件。对于技术人员来说,要实现财富自由的关键是不断学习、提升自我,开发自己的产品、服务,创造更好的价值。很多技术人员都处于求知的阶段,他们想通过技术快速成长,或者是取得成功,他们抱有“想用点编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心态。他们需要借助各种新闻和工具,获取实时的信息,对技术进行监测和分析,并不断积累知识。这其中就包含了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

本文会通过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教大家学习并应用这些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我们将介绍一些基本概念和术语,再根据算法原理和具体操作步骤,详细地给出代码实例和解释说明。最后还会给出未来发展方向和挑战。希望通过阅读本文,能够帮助更多的程序员打通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相关知识面,实现财富自由。

2.背景介绍

什么是机器学习?什么是人工智能?它们又是如何联系起来的呢?机器学习可以用来干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和应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

2.1 概念

2.1.1 机器学习

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是让计算机具备学习能力的一门科学研究领域。它是利用算法来模拟人的学习行为,从而完成任务自动化,从而让机器具有智能。它可以处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并自动找出数据中的模式、趋势和规律,从而对未知的输入数据预测结果或决策出最佳的动作。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中隐藏的关系,机器学习算法能够对复杂的问题或环境提供解决方案。

机器学习算法通常分为三类:监督学习、非监督学习、强化学习。

  • 监督学习是指机器学习模型由训练数据集得到标签,然后学习到数据的内在规律,可以利用这一规律来对新的样本进行分类、回归或预测等任务。监督学习常用的算法包括线性回归、逻辑回归、决策树、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K近邻、朴素贝叶斯、Adaboost、GBDT、XgBoost等。

  • 非监督学习是指机器学习模型无需训练数据集的标签,通过对数据集的结构进行分析、聚类或密度估计等方式进行学习。非监督学习常用的算法包括K-means、DBSCAN、EM、谱聚类、层次聚类、关联规则、PCA、t-SNE等。

  • 强化学习是指机器学习模型与环境互动,通过学习最佳的策略来最大化奖励。强化学习常用的算法包括Q-learning、A3C、DDPG、PPO、DQN等。

2.1.2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是一种让机器像人一样思考、交流和学习的技术。它的核心是将计算机视觉、语言理解、推理等能力引进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AI已渗透到我们的生活方方面面,可以智能地做各种重复性劳动、解决一些特定的问题、与人交流等。

目前,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它带来了巨大的商业价值,例如拖车、送货、聊天机器人、诈骗识别等。同时,它也产生了一批青年才俊,如图灵奖得主沃尔特·皮茨威廉姆斯(Walter Pike)、亚伦·库兹韦尔(Alan Mathison Turing)、李开复、李航等。

总体来看,人工智能是指能够让机器像人一样表现出智能的技术。它包括认知和计算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如何让计算机具有智能;如何使机器学习算法、优化方法、神经网络等工作顺利进行。

2.2 联系

人工智能技术是指利用计算机的计算、存储、网络、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等功能,让机器能够像人一样执行和理解任务。而机器学习是让计算机具备学习能力的技术。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正因为此,才能解决一些复杂的业务问题。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图像,提取其中的特征,再进行分类、识别等操作,来完成图像识别任务。如果我们能将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应用于企业内部,就可以帮助企业解决一些实际的、复杂的、且重视效率和速度的需求,提升管理水平。

3.基础概念和术语

3.1 定义

  1. 数据:指机器学习过程中用于训练、测试及预测的数据集合。数据包含特征、标签、样本、文本、音频、视频等多个维度。
  2. 模型:指机器学习系统使用的学习算法,能够基于数据对某种问题的答案进行预测或决策。
  3. 特征:指对输入数据进行抽象和变换后得到的用于表示数据的有效特征,是决定学习过程的重要依据。
  4. 目标:指机器学习系统想要达到的目的,也是评估模型效果、确定模型好坏的关键指标。
  5. 训练集:指用于训练模型的数据集。
  6. 测试集:指用于测试模型性能的数据集。
  7. 超参数:指机器学习系统模型训练过程中的参数,与模型本身无关,是模型选择的关键。
  8. 过拟合:指模型的训练误差不断降低,但是验证集上的性能却出现明显下降,模型开始出现欠拟合。
  9. 欠拟合:指模型的训练误差一直保持在一个较小的值,而验证集上的性能却远远高于训练集,模型发生严重的欠拟合。
  10. 训练误差:指模型在训练数据集上表现出的错误程度。
  11. 泛化误差:指模型在测试数据集上表现出的错误程度,模型的泛化能力可以衡量模型的鲁棒性。
  12. 模型选择:指在相同的数据上比较不同模型的效果,选取效果最好的模型,作为最终的预测模型。
  13. 标准偏差:表示样本的离散程度。
  14. 均值:表示样本值的加权平均。
  15. 方差:衡量样本离散程度的统计量,其越小则表示样本集越接近于正态分布。
  16. 分布:样本的概率密度函数或概率累计函数。
  17. 混淆矩阵:指的是评估分类模型好坏的一种矩阵,主要显示的是真实样本和预测样本的个数。
  18. 准确率:指正确预测的样本占所有预测的比例,其越高则代表模型的准确性越高。
  19. 召回率:指正确预测的样本占所有样本的比例,其越高则代表模型在检索时的查全率。
  20. F1值:综合考虑准确率和召回率的一个评价指标,其值越大则代表模型的性能越好。
  21. 广义最小二乘法:是一种机器学习方法,其假设模型是一个由参数向量决定的线性模型,该模型通过最小化平方误差来拟合训练数据。
  22. 贝叶斯估计:是一种基于概率论的统计学方法,通过已知样本数据及其对应的概率分布,推导出模型参数的估计。
  23. 最大似然估计:是一种通过最大化训练数据似然函数来得到模型参数的估计方法。
  24. 集成学习:是一种多重学习器的组合,能够克服单个学习器的限制,提升模型的性能。
  25. 随机森林:是一种集成学习方法,通过多个决策树的结合,构建一个高度准确的分类器。
  26. GBDT:是梯度 boosting 方法中的一种,是基于基分类器组合构建的一套集成学习框架。
  27. XgBoost:是梯度 boosting 方法中的一种,是一种以树状结构加入的boosting框架。
  28. TensorFlow:Google开源的深度学习框架。
  29. PyTorch:Facebook开源的深度学习框架。
  30. Keras:能够简单快速地搭建模型并进行训练的深度学习API。
  31. 数据增强:是指对原始数据进行各种变换,生成新的数据,以扩充原始数据集的大小。
  32. Early Stopping:是指在迭代训练过程中,根据模型在验证集上的性能,早停当前轮次的训练,以避免出现过拟合。
  33. Overfitting:指模型学习到了训练数据中的噪声,导致其在测试数据上的性能不好。
  34. PCA:一种常用的无监督降维方法,通过对特征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将原始特征映射到新的低维空间中。
  35. t-SNE:一种可视化高维数据的方法,通过在低维空间中对高维数据进行嵌入,可突出重点和边缘。
  36. ReLU激活函数:是一种激活函数,是对非线性函数的一种近似,能够有效防止梯度消失或爆炸。
  37. Softmax函数:是另一种激活函数,通常用于多分类问题,将每一个分类的输出转换到(0,1)范围内,总和等于1。
  38. SVM: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是一种二类分类模型,属于监督学习方法,通过寻找特征向量投影距离最大的分割超平面,将各个样本划分到不同的类别中。
  39. KNN:K-Nearest Neighbors,K近邻算法是一种非监督学习算法,通过分析相邻的样本,预测其分类标签。
  40. Decision Tree:一种基本的分类与回归方法,用于构建分类或回归树。
  41. Random Forest:一种集成学习方法,通过多棵决策树的组合,实现随机森林算法。
  42. Gradient Boosting:梯度提升(Gradient Boosting)是一种机器学习方法,通过前面模型预测结果的残差,构建新的模型。
  43. Logistic Regression:一种常用的二元分类模型,属于监督学习方法,用于预测各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44. EM算法:Expectation-Maximization Algorithm,是一种迭代算法,用于估计潜变量的先验概率分布和参数,使得似然函数最大化。
  45. AUC:Area Under the Curve,ROC曲线下的面积,用来评估二分类模型的性能。
  46. ROC曲线:接收率-召回率曲线,用来描述模型的好坏。
  47. F1 Score:F1 Score = 2 * (precision * recall) / (precision + recall),它也是一种度量模型性能的指标。
  48. Gradient Descent:是一种优化算法,用于找到一个函数的极值。
  49. Batch Normalization:是一种数据预处理方法,通过对数据进行归一化,使得每个样本分布一致,加快收敛速度。
  50. Dropout:是一种正则化方法,通过丢弃神经网络的部分连接,防止过拟合。
  51. LSTM:Long Short Term Memory,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一种特殊的RNN,能够捕获序列信息。
  52. 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图形处理芯片,是专门处理高速计算任务的芯片。
  53. CUDA: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统一计算设备架构,是GPU计算技术的一种协议规范。
  54. 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单元,是计算机的运算核心部件。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universsky2015/article/details/133385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