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正在悄悄奖励,那些懂得深度思考的人

电影《教父》里有句经典台词:“在一秒钟内看到本质的人,和花半辈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情本质的人,自然不是一样的命运”。

看透事务本质的能力就是洞察力。

在职场当中,职位越高就越要求具备洞察力。因为只有具备超强的洞察力,才能在快速变化的时代,比竞争对手更早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牢牢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更容易获得升职加薪。

那么,怎样才能具备洞察力呢?就是要训练一个人深度思考的能力,有学者提出过一个深度思考的公式:

事物本质 = 思维模型 X 动力机制

所谓的深度思考,就是找出本质和关键的思考。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想要洞察事物本质,就需要通过适当的思维模型,去拆解事物发展的动力机制,掌握事物在主要变量作用下的发展规律,洞悉这些规律,并且为我所用。

公式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是想要洞察事物本质,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首先来看一个问题,在实际工作和生活当中,是什么阻碍了我们从本质去思考?

简单来说,就是惯性思维在阻止我们去做真正的思考。我们都习惯于给别人贴标签、把结果当成原因、套公式,而不是去探寻事情背后的真相。如果当年,苹果掉到牛顿头上的时候,牛顿认为苹果就应该往下掉呀,不去深入研究,那么他就不可能获得科学史上伟大的发现。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进行深度思考呢?

著名咨询顾问、作家平井孝志,在《麻省理工深度思考法》一书中,提出了深度思考的4个步骤,帮助人们逐步掌握深度思考的方法:

第一步,建立模型

把问题的抽象结构画出来,包括事情的起因、结果、跟问题相关的人或事,内外部的相关因素,罗列出来。

尝试对这个问题进行多层次的思考,比如跳出当前时间和空间去看问题、从别的角度去思考等等。

我们来看一道面试题:

有一天,你开着一辆车经过一个车站。车站上有三个人都非常着急要上车,一个是快要死的病人,他需要马上去医院;另一个是医生,他曾经救过你的命,你一直想找机会报答他;还有一个是你的梦中情人,你做梦都想取她。

可是你的车上只剩下一个座位,请问你选择让谁上车?

有人选择让病人上车,因为不能见死不救;有人选择让医生上车,因为做人要知恩图报;还有人选择让美女上车,因为不想错过一生的挚爱。

大家都从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出发,做出了自己认为正确的选择。

这道面试题曾经出给200个求职者,只有一个人答对,他并没有解释自己的理由,而是说了以下这段话:“把车钥匙给医生,让他送病人去医院,我留下来跟美女约会”。

这道题目是一个隐喻:是否我们从不曾想过放弃自己手中拥有的优势(车钥匙)?有时,如果放下一些固执、狭隘和优势的话,我们可能会得到更多。

第二步,解读动力机制

每件事情发展的背后,都有着一个明显的或隐含的动力机制,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这些规律,常见的事物发展动力机制有以下几种:

1、随着时间轴拉长,观察各因素变化

比如你拿到两个offer,一个是国企,一个是互联网公司,给的薪资待遇都差不多,你怎么选择?

这类问题,放在当下环境确实不好决定,但是如果你把时间轴拉长10年,也许就比较容易做出决定。

试着想一想,10年后你会因为放弃哪个选择而感到遗憾?许多年轻人会后悔自己在拼搏的年纪选择安逸,那么就应该趁年轻的时候出去闯一闯,这样就不难选择了。

2、线性与非线性

一个苹果从树上掉落,套用万有引力定律,我们可以计算苹果掉落的速度及方位,这里的苹果和重力是一种线性关系。

同样条件下,一片树叶从树上掉落,套用万有引力定律是无法得出树叶掉落的速度和方位的,因为树叶掉落的速度和方位会同时受风力的大小、树枝形状、树叶形状等因素的影响,这里的树叶和重力是一种非线性关系。

再比如银行存款,存款越多,利息收入越高,存款和利息收入是线性关系。如果换做股票投资,投入资金越多,收益不一定越高,也有可能亏得越多,股票的资金和收益就是典型的非线性关系。

我们在面对问题时,要区分这是线性的还是非线性的问题,线性问题相对简单,套用一些物理公式或简单的方法就能够解决。如果是非线性问题,就相对复杂一些,需要使用的思维模型就会更多,就需要我们更细致地去分析和解决。

3、作用与反作用

我讲过许多团队管理的干货,有些读者在自己团队里实践,提升了团队效率;但是,有些读者引进这些方法却把团队搞砸了,为什么同样的方法在不同团队却有不一样的结果?

因为,他忽略了作用与反作用之间的关系,实际管理工作当中情况是非常复杂的,要对团队的各方面加以分析,盲目的引入新的管理方法,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搞砸团队。

比如,OKR是非常好的目标管理工具,能够帮助公司从战略到执行层面去对齐每个团队,但是如果你的公司根本就没有清晰的战略目标,就没办法实行OKR,强行使用只会适得其反。

4、多角度寻找答案

如果你冥思苦想也没能找到答案,那么你很可能陷入了思维定式,通俗的讲就是钻牛角尖了。

我们来看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国王在乡间散步,因为路面崎岖不平,有很多碎石头,刺得他的脚很痛。他是个心系百姓的好国王,回到王宫后,他下令要将国内所有的道路都铺上牛皮,让大家走路的时候脚不会再痛。

事实上,即便杀掉这个国家所有的牛,动用大量的人力,也根本没那么多牛皮可用。所有的大臣都知道这个命令相当愚蠢,但是也没什么其它好的办法,又害怕国王生气,就都不敢跟他讲。

这时候有个聪明的大臣向国王谏言:“大王,您不必劳师动众,杀那么多牛,为何不用两片牛皮包住您的脚呢?” 国王一听很惊讶,当下就领悟了,于是收回了命令。据说,这就是“皮鞋”的由来。

所以,多角度思考往往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避免钻牛角尖。

以上就是四种常见的事物发展规律,除了需要掌握这些规律之外,关注事物变化的分界点也能够帮助我们提升深度思考的能力。

首先,研究拐点,分界点。许多事物发生变化的过程是非常细微的,靠平时的观察不容易发现规律。所以,研究拐点、分界点,能够帮助我们发现规律性。

例如,移动互联网发展速度是非常迅速的,但是许多人并没有意识到,包括我自己。真正让我感觉到移动时代来临的标志性事件,是淘宝宣布移动用户首次超过了PC用户,那一刻我才突然惊醒:移动时代真的来了。

其次,研究相变,表象观察。通常包括微观的观察,以及宏观的分析,通过平时的观察,研究第三方数据、行业分析报告,对变化趋势有所洞察。

再次,锁定本源动力,深层次变化原因。不要满足于表象的分析结果,要继续深挖问题的本质,逐渐培养自己的职业敏感度。

当我们通过第二步,发现了问题的本源动力,接下来就可以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了。

第三步,寻找改变模型的对策

通过以上学习,我们知道要改变思维模型,才能找到真正解决问题的办法,归纳起来包括4个部分:

1、找到问题的前提条件。这通常是最接近问题本质,并且能够对问题起到直接作用力的因素,因为问题的发生都是具备先导条件的,改变这个条件,也许就是解决问题最好的抓手。

2、扩大思考范围。把整个事件进行可视化整理出来,可以在一张白纸上画出逻辑图,以便更好的思考,研究表明视觉化更有助于思考。

3、提升视角。在职场当中,很容易屁股决定脑袋,从而限制了自己思考的多面性,这时候就需要“揪头发”,把自己拔高到领导的位置再去看问题,你会有不一样的感悟。

4、想想应该如何思考。多想想思考本身,是否还存在思维盲区、认知谬误,从底层操作系统进行提升,将给你带来思考深度的飞跃。

第四步,行动,从实践中获得反馈

思考再多不去行动,对于解决问题来说是毫无意义的,关于行动需要关注三个方面:

1、行动前,探索模型和动力机制。经过以上三步的分析,我们掌握了问题的模型、动力机制,在行动中要遵循这些模型和规律,有针对性的采取行动,才能对问题进行有效改善。

2、向他人讲述以验证模型和动力机制。在解决问题当中,获得相关人员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在讲述验证模型和动力机制的过程中,有助了更好的获得他人的支持,以及多视角验证模型的有效性。

3、从行动中学习和迭代。大部分情况下,我们的研究结论和行动策略都不是完美的,需要在行动中不断迭代、不断完善。

以上就是深度思考的四个步骤,希望你在日常工作和生活当中多加练习,以下给出练习的6个方式:

1、标题联想法。看某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标题,然后猜它的内容,再对照内容来看,对比自己与作者的思考方式有什么不同。

2、形成思考的雏形。尝试用可迁移的模型解决问题,慢慢积累,形成自己对于问题的直觉。

3、让思维可视化。人类更善于思考具象的东西,下次在思考的时候,先把思维脑图画出来,它能够帮助你思考。

4、和其它人的观点多碰撞。增加看问题的角度,多与别人讨论,借鉴别人的观点。

5、磨炼历史观点。从历史中学习怎么思考现在面对的问题,阅读历史、人物传记都是很好的方式。

6、解决无解的问题。比如经常思考人生的意义、人类的未来、世界和平等等,这些问题能让你的思维更深邃。

关于深度思考就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以上内容,摘自畅销书《技术人修炼之道》,作者黄哲铿,曾担任壹药网技术副总裁、海尔农业电商CTO、中通商业CTO、1号店技术总监等;出版过畅销书《技术管理之巅》;科技媒体“技术领导力”创办人,全网30万粉丝;擅长企业数字化转型、技术人成长、新技术应用及创新等。

18b8dde8aba38a17b2b6917df2a35aa3.jpeg

dc659c50a7437cd383c5354fe6be9817.jpeg

f581cf738c29c21351623d9a67705ffe.jpeg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yellowzf3/article/details/132658341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