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云产业成熟度持续提升,迎接开放基础设施浪潮

开源云产业成熟度持续提升,迎接开放基础设施浪潮
进入2018年,中国采用私有云的企业中,80%以上已经应用开源技术。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于2018年3月发布的《中国云计算开源发展调查报告(2018)》,85.3%被调研企业已经应用了开源技术;企业在选择开源技术时,优先考虑的因素是技术成熟度和可持续性,其次是功能需求和技术人才储备;而异构资源池管理平台难以统一,这是企业应用开源技术面临的最大挑战。

2018年5月,作为全球开源云技术风向标的2018 OpenStack温哥华峰会召开,本次峰会的主题为“创造开放基础设施的未来”。之所以有这样一个主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 OpenStack 核心开源软件技术已经达到了成熟的水平,OpenStack基金会有信心在OpenStack之外开辟新的并列开源主题分支:容器项目Kata和CI/CD持续集成持续开发项目Zuul。同时,OpenStack基金会也在所有开源组件之间进行整合。

从开源云平台到开放基础设施,OpenStack基金会在2018年传递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即把OpenStack定位为一个企业开放基础架构的集成引擎,作为核心框架去集成、对接和适配不同领域的开源技术,最终围绕用户需求形成兼容性强的解决方案。近日,浪潮在北京发布了新版本的云数据中心操作系统——云海OS 5.5,突出了“产品+解决方案”的双轮驱动,推出四大融合场景和七大解决方案以及一系列强化落地举措。

作为国内OpenStack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厂商,浪潮云海OS 5.5的发布向国内市场传递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开源云产业成熟度已经提升、技术成熟期已经到来,在浪潮等厂商的持续投入基础之上,一场开放基础设施的大潮即将到来。

“产品+解决方案”双轮驱动

开源云产业成熟度持续提升,迎接开放基础设施浪潮

(上图为浪潮系统软件总监张东)

“企业对于云计算的关注已经从如何把业务搬到云上,更多转向关注怎么把业务改造的能够和云贴得更紧,不仅用到云、也会用到大数据、AI、物联网、边缘计算等不同的技术。”浪潮系统软件总监张东在云海OS 5.5的发布会上强调了浪潮云的“产品+方案”双轮驱动的思路,“浪潮希望云平台能够通过不同场景的优化和支持,与合作伙伴和用户一起共同推动整个云平台往前发展。”

首先,在产品方面,云海OS 5.5是浪潮全云策略的进一步升级——向下兼容浪潮自有的IaaS产品以及广泛支持业界产品,整合物理服务器、存储等资源;向上为浪潮PaaS提供内核平台的支撑,为大数据、AI等提供高效、稳定的运行环境,为行业客户提供一站式的最优融合云平台技术与产品解决方案。
开源云产业成熟度持续提升,迎接开放基础设施浪潮

云海OS 5.5包含三大组件——具备大规模管理能力的InCloud OpenStack、稳定高效基于KVM的InCloud Sphere、与InCloud OpenStack深度融合的InCloud K8S容器云产品。之前,在2018 OpenStack温哥华峰会上,浪潮发布了Incloud OpenStack 5.5。Incloud OpenStack新版本更加强调敏捷交付与大规模部署,可满足行业用户对于大规模部署稳定运行、智能化运维、两地三中心等诉求。InCloud K8S作为浪潮首款容器云产品,实现了与机器学习的融合,可提供智能化资源编排调度功能,实现了安全增强及可信容器,可满足高级别的安全准入要求。而InCloud Sphere则在虚拟机管理、监控告警、资源调度、业务安全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升级,能够更好的支持云计算与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
开源云产业成熟度持续提升,迎接开放基础设施浪潮

其次,在应用需求的推动下,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的融合发展将更加明显,云物融合(云与物联网)、云数融合(云与大数据)、云智融合(云与人工智能)与云网融合(云与软件定义网络和网络虚拟化),将成为未来云计算最重要的四类应用场景。围绕四类应用场景,浪潮本次也推出了七大融合基础设施解决方案:包括大规模异构平台云化、云+大数据+应用融合、IPaaS融合(金融业务安全上云)、云+AI、云+安全、NFV网络功能虚拟化、边缘云等,让云与企业用户的企业更贴紧。

浪潮云计算产品部总经理蒋永昌介绍:如果企业的规模只有20台服务器,采用浪潮虚拟化产品即可;如果是50台到100台服务器规模,有的服务器采用了虚拟化而有的则没有,而且存在不同品牌设备、不同操作系统、不同数据库,需要跨平台、跨业务、对异构资源进行管理的话,则推荐浪潮OpenStack平台;面对更大规模的数据中心,包括金融企业在异地的灾备中心,以及多个数据中心运维管理管控的要求,浪潮有更全面的面向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的解决方案,特别是七大解决方案,可满足不同业务场景的需求。

蒋永昌强调,浪潮为企业用户提供了基于IaaS层的全栈产品,从最底层的基础设施到上层的虚拟化平台、云操作系统平台、云管理平台和业务创新平台,构成了浪潮全云的产品栈,可满足从小型数据中心到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的多层次应用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浪潮云海OS做了大量优化工作。张东强调,浪潮云的原则是要把OpenStack等开源技术转换成用户拿来能用而且好用的发行版:浪潮云海OS集成尽可能多的模块,包括InCloud OpenStack 5.5对虚拟机、容器、裸机、FPGA、GPU等多种异构计算资源的管理;在兼容性方面,浪潮InCloud Sphere 5.5也是目前OS兼容数量最多的国产虚拟化软件,可适配260多种OS,而InCloud K8S与InCloud OpenStack则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兼容性测试及定制优化,InCloud Manager云管平台则可管理阿里云、AWS等多云资源;在稳定性方面,InCloud OpenStack 5.5在客户端部署试用累计4000+小时零故障运行,InCloud Sphere 5.5则通过断电断网(虚拟机迁移、克隆等业务过程中)等突发情况308项测试;而在易用性方面,浪潮云的容器化部署可通过图形化拖拽式进行资源编排,48小时部署300节点等。

浪潮云还对开源技术不断的优化,包括在大规模数据中心运维、运营、配置管理、深度监控优化等领域对OpenStack进行深度补充:例如Pluto监控模块,突破了开源社区版中的规模化瓶颈,可支持超过500个节点的系统监控;Cetus容器模块,解决了容器镜像、容器实例的统一管理;Skyline界面模块,突破了Horizon数据量大卡顿等性能瓶颈;Leo业务流程模块,则弥补了社区版的功能缺失,流程设计符合国内风格,支持多级审批、自动化流程等。

四大举措强力落地云平台

开源云产业成熟度持续提升,迎接开放基础设施浪潮

(上图为浪潮云计算产品部总经理蒋永昌)

“到目前为止国内累计4千家以上的用户选择浪潮云海OS,从互联网行业到各传统行业,凡是对私有云有需求的地方,都有浪潮的身影。”蒋永昌介绍说,“最典型的是浪潮最近交付的一个1千个节点以上的OpenStack和虚拟化平台,目前来看也是亚太地区单一集成规模最大的私有云平台。”

目前,浪潮云海OS已成功应用于政府、能源、电信、环保、教育、企业等领域。在金融行业,浪潮参与实施了国内最大规模基于OpenStack部署的金融生产云,创造了金融行业首个承接核心业务、规模最大的OpenStack应用案例;在公安行业,浪潮为某省部署的警务云系统,成功实现基于OpenStack的警务云平台建设,首次实现了云平台+大数据+应用的融合,第一次实现了警务云规模化部署;在能源行业,浪潮为中国石化某分公司建设的OpenStack云平台,支撑19个市分公司 20多个生产和管理系统,2000多个加油站及易捷便利店、加油卡和客服系统,成功实现集中式资源管理;在政府行业,浪潮连续三年蝉联中国政务云市场第一,已为全国200+省、市政府提供云计算产品解决方案服务。

随着浪潮云海OS 5.5的发布,浪潮私有云产品、技术与解决方案进一步成熟,特别是首次引入的Kubernetes技术InCloud K8S 1.0,让企业用户快速构建自己的DevOps流程,可以快速开发迭代上线应用的新版本新功能,依靠容器云资源的弹性伸缩更充分利用计算资源,还可以构建测试云的隔离环境。“OpenStack+Kubernetes+虚拟化”的组合,加上浪潮大数据、人工智能、存储、服务器、网络等周边软硬件以及扩展技术,让浪潮具有了落地云平台最后一公里的技术能力。
开源云产业成熟度持续提升,迎接开放基础设施浪潮

在已有的产品、技术与解决方案能力基础上,浪潮通过四大方面的举措,强力推进云平台的规模化落地:聚集业务场景、提升用户体验、发展生态以及专业支撑。其中,首先在聚焦用户业务场景方面,前面就提到浪潮推出了七大解决方案来满足金融、政府、通信、企业、医疗、教育等行业用户的典型业务场景。

在提升客户体验方面,浪潮一直致力于生态建设,通过生态合作伙伴的能力,满足大中型客户和复杂场景的需求,包括在OpenStack系统之外还与VMware合作超融合系统;浪潮也会参与到客户项目的定制中,从前期业务设计开始就直接参与,围绕客户业务场景与合作伙伴一起做联合开发;在特别关键的行业,浪潮云也会与客户共享源码。

蒋永昌强调,浪潮云承诺不碰用户的应用,但是也要懂应用,这是生态建设里的关键。因为如果不懂应用场景,就无法知道适配什么样的平台更合适。所以,浪潮云也会有SA、SE、POC工程师,根据用户应用的需求,建议相应的系统功能、节点规模、峰值规划等。

面向中小规模的简单应用场景,浪潮云策略是继续深化技术服务商体系。浪潮将在全国范围内发展技术服务商,核心要求包括:必须要有足够的POC产品、测试产品、方案产品、产品交付、产品运维和售后服务能力。蒋永昌认为,OpenStack在欧美市场下滑,除了亚马逊、微软、VMware等把私有云和公有云打通以外,OpenStack私有云实施和运维的人工服务成本增高也是很重要的原因,用户更愿意把非核心业务放到公有云甚至混合云的托管服务上。而国内用户则非常关注低成本、有价值、近距离的便捷高效服务,因此必须要在国内市场快速发展技术服务商,在标准化产品之上提供定制化,技术服务商要在第一时间到用户身边解决问题,从而极大提升中小企业用户的体验。

“浪潮信息是以渠道为主的公司,在云计算产品线和方案线的建设方面,我们也会透过技术服务商拓展渠道,直接给用户提供服务。我们诉求是每个省里有一家技术服务商,能够为用户提供基于浪潮云计算的价值服务,为浪潮的合作伙伴提供商务、方案、服务、售后等全方位的支持。”蒋永昌强调。

围绕技术服务商,浪潮云在2018年制定了三个计划:云图计划核心是提升技术服务商的能力,2018年的目标是认证300名以上的渠道技术服务商、500名以上渠道销售工程师;蓝海计划是浪潮和技术服务商能够在浪潮的财年里为1500+客户提供线上或现场的产品体验,包括POC、业务数据迁移到浪潮的虚拟化平台等;云翔计划,2018年至少举办10场以上客户巡展、30家以上客户研讨会,让客户近距离体验到浪潮云的产品、方案和专业化技术支撑。

蒋永昌介绍,在整个浪潮云生态建设中,分为产品技术合伙人、方案合伙人、服务合伙人,浪潮提供相应的产品、方案和专业服务支撑。其中,InCloud Lab平台已经在北京、济南、郑州、台湾、硅谷、西雅图建立了六个分中心,投入上千套软硬件资源,以及1000+架构师等专家团队,基于OpenStack的云平台、大数据分析平台以及人工智能平台等,聚焦行业应用场景、面向客户实际应用、基于行业应用趋势开发行业云解决方案。

最后,浪潮云布局了多层次的专业支撑服务。在咨询服务方面,浪潮去年从IBM、Oracle等公司请来资深架构师,专门帮助用户提前做运维规划;在技术支撑和服务体系方面,则有技术服务商、浪潮SA和POC、浪潮研发SE三级体系。“我们会配备不同专业化的队伍,从客户经理、产品营销经理、SA架构师、POC工程师、定制交付工程师这五个角色到广泛的技术服务商,透过专业化的服务与营销体系,加强云计算产品上线。”蒋永昌强调。

浪潮云计算产品部副总经理刘晓欣强调,去年发布云海OS 5.0的时候曾强调“FAST”,也就是OpenStack产品本身的差异化,而今天的云海OS 5.5则更聚集产品化,把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入到具体的产品中。比如“云+大数据”产品化解决方案更强调OpenStack与Hadoop的联动,在一套基础设施平台里支撑不同业务的需求,而不再是分割出的不同的隔离系统。而所谓产品化,就是解决方案的可复制性。以警务云场景为例,在这个场景里需要“云+大数据+PaaS”,是一套可标准化落地的解决方案,可复制到全国各地的警务系统里,“这个模式是浪潮未来场景化的方向,我们会把适合的产品组合强化后,再不断复制”。

根据《中国云计算开源发展调查报告(2018)》,超过2/3的企业认为完善开源解决方案技术标准和行业规范有助于促进开源技术发展。此外,还有43.7%的企业认为优化开源技术使用路线也有助于推动开源技术发展。因此,随着浪潮云海OS 5.5以及一系列完善的解决方案、优化路径和最佳实践的推出,以及国内开源云生态的整体成熟,开放基础设施的趋势已经形成。从以产品为核心到以用户需求为核心,这将是开放基础设施时代的主旋律。(文/宁川)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51cto.com/cloudtechtime/2131118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