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ink流批一体计算(17):PyFlink DataStream API之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

目录

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

Watermark

watermark策略简介

使用 Watermark 策略

内置水印生成器

处理空闲数据源

算子处理 Watermark 的方式

创建DataStream的方式

通过list对象创建

​​​​​​使用DataStream connectors创建

使用Table & SQL connectors创建


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

编写一个 Flink Python DataStream API 程序,首先需要声明一个执行环境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这是流式程序执行的上下文。

你将通过它来设置作业的属性(例如默认并发度、重启策略等)、创建源、并最终触发作业的执行。

env = 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get_execution_environment()
env.set_runtime_mode(RuntimeExecutionMode.BATCH)
env.set_parallelism(1)

创建了 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 之后,你可以使用它来声明数据源。数据源从外部系统(如 Apache Kafka、Rabbit MQ 或 Apache Pulsar)拉取数据到 Flink 作业里。

为了简单起见,本教程读取文件作为数据源。

ds = env.from_source(
    source=FileSource.for_record_stream_format(StreamFormat.text_line_format(),
                                               input_path)
                     .process_static_file_set().build(),
    watermark_strategy=WatermarkStrategy.for_monotonous_timestamps(),
    source_name="file_source"
)

Watermark

大部分情况下,流到operator的数据都是按照事件产生的时间顺序来的,但是也不排除由于网络、分布式等原因,导致乱序的产生,所谓乱序,就是指Flink接收到的事件的先后顺序不是严格按照事件的Event Time顺序排列的。

为了解决乱序数据,flink引入watermark。引入watermark机制则会等待晚到的数据一段时间,等待时间到则触发计算,如果数据延迟很大,通常也会被丢弃或者另外处理。

为了使用事件时间语义,Flink 应用程序需要知道事件时间戳对应的字段,意味着数据流中的每个元素都需要拥有可分配的事件时间戳。其通常通过使用 TimestampAssigner API 从元素中的某个字段去访问/提取时间戳。

watermark策略简介

时间戳的分配与 watermark 的生成是齐头并进的,其可以告诉 Flink 应用程序事件时间的进度。其可以通过指定 WatermarkGenerator 来配置 watermark 的生成方式。

使用 Flink API 时需要设置一个同时包含 TimestampAssigner WatermarkGenerator WatermarkStrategyWatermarkStrategy 工具类中也提供了许多常用的 watermark 策略,并且用户也可以在某些必要场景下构建自己的 watermark 策略。

使用 Watermark 策略

WatermarkStrategy 可以在 Flink 应用程序中的两处使用,第一种是直接在数据源上使用,第二种是直接在非数据源的操作之后使用。

第一种方式相比会更好,因为数据源可以利用 watermark 生成逻辑中有关分片/分区(shards/partitions/splits)的信息。使用这种方式,数据源通常可以更精准地跟踪 watermark,整体 watermark 生成将更精确。直接在源上指定 WatermarkStrategy 意味着你必须使用特定数据源接口。

仅当无法直接在数据源上设置策略时,才应该使用第二种方式(在任意转换操作之后设置 WatermarkStrategy

内置水印生成器

水印策略定义了如何在流源中生成水印。WatermarkStrategy是生成水印的WatermarkGenerator和分配记录内部时间戳的TimestampAssigner的生成器/工厂。

BoundedOutOfOrdernessDuration),为创建WatermarkStrategy常见的内置策略。

for_bound_out_of_ordernness(max_out_of_ordernesspyflink.common.time.Duration)为记录无序的情况创建水印策略,但可以设置事件无序程度的上限。

无序绑定B意味着一旦遇到时间戳为T的事件,就不会再出现早于(T-B)的事件。

for_bound_out_of_ordernness(5)

for_mononous_timestamps()为时间戳单调递增的情况创建水印策略。

水印是定期生成的,并严格遵循数据中的最新时间戳。该策略引入的延迟主要是生成水印的周期间隔。

WatermarkStrategy.for_monotonous_timestamps()

with_timestamp_assigner(timestamp_assigner:pyflink.common.watermark_strategy.TimestampAssigner)

创建一个新的WatermarkStrategy,该策略通过实现TimestampAssigner接口使用给定的TimestampAssigner。

参数: timestamp_assigner 给定的TimestampAssigner。

Return: 包装TimestampAssigner的WaterMarkStrategy。

watermark_strategy = WatermarkStrategy.for_monotonous_timestamps()

    with_timestamp_assigner(MyTimestampAssigner())

处理空闲数据源

如果数据源中的某一个分区/分片在一段时间内未发送事件数据,则意味着 WatermarkGenerator 也不会获得任何新数据去生成 watermark。我们称这类数据源为空闲输入或空闲源。在这种情况下,当某些其他分区仍然发送事件数据的时候就会出现问题。由于下游算子 watermark 的计算方式是取所有不同的上游并行数据源 watermark 的最小值,则其 watermark 将不会发生变化。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你可以使用 WatermarkStrategy 来检测空闲输入并将其标记为空闲状态。WatermarkStrategy 为此提供了一个工具接口withIdleness(Duration.ofMinutes(1))

with_idleness(idle_timeout:pyfrink.common.time.Duration)

创建一个新的丰富的WatermarkStrategy,它也在创建的WatermarkGenerator中执行空闲检测。

参数:idle_timeout–空闲超时。

Return:配置了空闲检测的新水印策略。

算子处理 Watermark 的方式

一般情况下,在将 watermark 转发到下游之前,需要算子对其进行触发的事件完全进行处理。例如,WindowOperator 将首先计算该 watermark 触发的所有窗口数据,当且仅当由此 watermark 触发计算进而生成的所有数据被转发到下游之后,其才会被发送到下游。换句话说,由于此 watermark 的出现而产生的所有数据元素都将在此 watermark 之前发出。

相同的规则也适用于 TwoInputstreamOperator。但是,在这种情况下,算子当前的 watermark 会取其两个输入的最小值。

创建DataStream的方式

通过list对象创建

from pyflink.common.typeinfo import Types
from pyflink.datastream import 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


env = 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get_execution_environment()
ds = env.from_collection(
    collection=[(1, 'aaa|bb'), (2, 'bb|a'), (3, 'aaa|a')],
    type_info=Types.ROW([Types.INT(), Types.STRING()]))

​​​​​​使用DataStream connectors创建

使用add_source函数,此函数仅支持FlinkKafkaConsumer,仅在streaming执行模式下使用

from pyflink.common.serialization import JsonRowDeserializationSchema
from pyflink.common.typeinfo import Types
from pyflink.datastream import 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
from pyflink.datastream.connectors import FlinkKafkaConsumer


env = 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get_execution_environment()
# the sql connector for kafka is used here as it's a fat jar and could avoid dependency issues
env.add_jars("file:///path/to/flink-sql-connector-kafka.jar")
deserialization_schema = JsonRowDeserializationSchema.builder() \
    .type_info(type_info=Types.ROW([Types.INT(), Types.STRING()])).build()

kafka_consumer = FlinkKafkaConsumer(
    topics='test_source_topic',
    deserialization_schema=deserialization_schema,
    properties={'bootstrap.servers': 'localhost:9092', 'group.id': 'test_group'})

ds = env.add_source(kafka_consumer)

使用from_source函数,此函数仅支持NumberSequenceSource和FileSource自定义数据源,仅在streaming执行模式下使用

from pyflink.common.typeinfo import Types
from pyflink.common.watermark_strategy import WatermarkStrategy
from pyflink.datastream import 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
from pyflink.datastream.connectors import NumberSequenceSource

env = 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get_execution_environment()
seq_num_source = NumberSequenceSource(1, 1000)
ds = env.from_source(
    source=seq_num_source,
    watermark_strategy=WatermarkStrategy.for_monotonous_timestamps(),
    source_name='seq_num_source',
    type_info=Types.LONG())

​​​​​​​使用Table & SQL connectors创建

首先用Table & SQL connectors创建表,再转换为DataStream.

from pyflink.common.typeinfo import Types
from pyflink.datastream import 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
from pyflink.table import StreamTableEnvironment

env = StreamExecutionEnvironment.get_execution_environment()
t_env = StreamTableEnvironment.create(stream_execution_environment=env)

t_env.execute_sql("""
        CREATE TABLE my_source (
          a INT,
          b VARCHAR
        ) WITH (
          'connector' = 'datagen',
          'number-of-rows' = '10'
        )
    """)

ds = t_env.to_append_stream(

    t_env.from_path('my_source'),

    Types.ROW([Types.INT(), Types.STRING()]))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victory0508/article/details/132494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