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考】总结--任性的一个人的朝圣

前言

前脚刚进行完一次最让我失望的自考,后脚就要投身于软考。对于团队学习,我第一次选择了不相信,觉得其中一定是有什么出现了问题,但是我目前的主要矛盾不是解决目前团队学习的弊病,所以我选择独自思考学习方法上的缺憾和独自完成准备软考的朝圣。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经过了这次学习的朝圣,感觉自己找到了些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自己的自制能力和自学能力得到了提高。

内容

沉默是因为我在扎根。

这次的软考学习,翻看我每天的备考日记,可以总结出我的心路历程和方法的调整:
(1)第一周,刷课本
方法:每章都画小节思维导图,吸取了自考的教训
效果:当时听别人说网络是重难点,就使劲刷网络的教材,但是只是打了个照面,第二周看的时候,只知道自己 看过的安慰。
只看了一部分的网络和数据结构
学习地点:学校图书馆
配套阅读:博赞的《博赞学习技巧》,《深度工作方法》

(2)第二周,刷课本
方法:精看课本,每个字都推敲下去,发散性思维
效果:整个人的思维都变得严谨了,表达更加的精准。但是一天下来也就只能弄懂一两章,但是一旦弄懂之后,就至少一周中忘不了。但是,下周末再看的时候,又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回顾才能再次达到上次的深度。
学习地点:因身体不适,在家中学习
配套阅读:博赞的《博赞学习技巧》
感悟:记是记不住的,学习是一个反复的过程。

(3)第三周,有重点地刷题,刷课本相结合
方法:第一次进行模拟测试,根据测试的失分值和考试的考分值,将一天分成三大块:
第一部分,分配给 上午题低分部分章节;
第二部分,分配给 上午题 高分部分章节;
第三部分,分配给 下午题。刨去每天的上课时间,上午题和下午题每天的复习时间对半分。
刷题教材:《软件设计师考试冲刺(习题与解答)》
每周的每天有固定的复习章节,一周为一轮
做题过程中,一章 答在一章纸上,然后统计 答题时间,和正确率
伤心往事:第一次的正确率,半蒙,永远都是50%,心累。
所幸的是模拟题的出题范围很广,涵盖了重难点和一些偏的知识点。
每次刷课本的时候,在做题的基础上,知道那儿哪儿是重点,和课本混了个半熟。
学习地点:学校图书馆和家中,学校的同仁们在准备教师资格证和初级会计,感觉自己不是一个人在奋斗。
学习书籍:《思维导图》,《一日学习法》,《深度工作》,《四点起床》
无聊消遣:《北京女子图鉴》,感觉自己这种异地来的职场小白,也只有和女主一样拼命工作,才能出头吧;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4)第四周,向刷题要正确率,向课本要知识体系
方法:将上周没有完成的章节的习题都做了,用软头彩笔写下评语,来刺激自己,然后,再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进行二次刷题,看看正确率,所幸,很多都是90+%的正确率。第一次刷的时候,因为题目有点多,看错题的解析。第二次刷的时候,看所有题目的解析。
每天的中午和下午以及晚上休息时光,用来通过小节思维导图,整理课本的知识网络,留有疑问,等待之后回忆。(PS:之后没有时间回忆了,但是在刷题的过程过程中,多亏了小节思维导图的细致,一些边角的辩证性的概念也都涉及到了,考试的时候,所有的概念我都不是第一次看到,至少问心无愧了 )
发现自己的优点:第一次,总是错误连连,但是如果真的是我看重的内容,那么我很少会犯第二次错。
刷了两套真题,对了答案,上午题能过,下午题,在边缘,看状态。
最后3天都在啃下午题的知识点,教材,课后例题,考前冲刺。
自己测试的时候,正确率根本不能看。
反思:每次离考试还有一天的时候,总能意识到这场考试我最缺的是什么知识,但是自己除了紧张,根本没有别的,只有一步一个脚印,能做多少,能补多少,是多少。自己的算法编程,是一个被我荒废的老朋友。总觉得考完之后,就要把它拾起来,好好宠着。
学习书籍:《思维导图》
无聊消遣:《北京女子图鉴》,《怦然心动》,《傲慢与偏见》
感悟:不能有畏难情绪,难啃的骨头要先啃,才能在反复中,将其消化。

(5)考试前夕:五味杂陈
将手边自己做的所有的笔记,题目,课本都随身带去了。但依然不能让我不安。
在老子app里面刷网络的往年真题,好骗,正确率50%,这是要让老天掷骰子,让我听天由命吗?
下午题,只祈祷设计模式出的模式的代码中,指针和类的继承关系不要太复杂,自己的分析能力还是不太够用。
早早地睡了,第一次,考前,觉得,还是让自己的大脑有些分析能力,这比临阵磨枪更重要。

(6)考试当天:有熟悉的朋友,也有之前等等再研究的漏网之鱼。
上午题:公钥,私钥,是我一直认为挺重要的概念,但是在复习大潮中,终将其遗忘,然后考试就被打脸了。
很多是看过一遍教材,画过一遍导图,所以有些模糊的印象。考试的时候,第一印象和之后根据题意和选项分析得答案很多时候是不同的。
下午题:
1。我真心想吐槽试卷的设计,对于UML,DFD,来说,考试的时候,题目的说明内容和图不在一页,而是在一张纸的两面,让我很是抓狂。因此DFD我花了10+25分钟的时间来答题。
2。UML这次依然出题很仁慈,只希望自己不要辜负。最后交卷之前,修改了用例名。感觉分析地结果还是有点不对,不知道是不是自己想多了。
3。算法实现,动态规化法的背包问题,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遍历两种方法。诚实地讲,我不知道会考这么细,准备的时候,看了网上的讲解视频,也觉得这个算法,很神奇,但是没有深究。感觉,自己写的代码中两种遍历方法的区别仅限于最优值的存储形式,自顶向下是 integer ,而自底向上是数组,将每一个方案的值都存储了。这获取的是决策树中的底层吧,所有的子方案。还是不是很确定。
4。设计模式代码实现
builder
卡在终端的一个调用关系中。
partA 和partB的值已经赋值完毕,但是如何显示出它已经赋值完毕呢?
子类和派生类与继承父类之间的关系,我还是有些偏颇。
在演绎运行过程的时候,感觉自己平时还是学习得不是很深刻,都不知道自己平时不学习在干什么。
我能理解它的匠心,但是核心代码中,缺了一环,这个感觉很不好。3分,是对自己平时学习深度不够的惩罚。因为这一环没有扣上,我不敢保证,我其他的环节有没有对上,希望有个基础分吧。


后记

收获:
1。自己的自学能力得到了提升,感觉自己无愧于本次考试。也有信心面对接下来的那些自己需要一个人独自面对的朝圣。
2。满满地被保护,小龙师傅,保证我的出行和住宿安全;金田师哥和少凯师傅,帮我抬行李,(自己全付武装上考场,苦了周边的人)
3。感谢晓鸿,亚男,连康,云召,龙沙大神在我解不出题目时给予帮助。
感谢学术部默默支持我的亲人们,让我可以放心备考。
感谢网络部门的学习小组,让我加入学习计算机网络,感谢小伙伴们和郭凯师哥的一路付出,让我对计算机网络渐渐产生兴趣。
感谢师傅和老师们在我发日报的时候,给予的鼓励。感谢考前大兄弟的鼓励。
感谢最最心爱的老妈和老爸,在我焦虑和抱怨的时候,安慰我,让我再次有勇气上路。
最后感谢那个一直陪着我的自己,在不确定自己的价值的道路上用行动和结果证明自己的价值。

不足:
1。没有进行团队学习,对自己不自信,团队中,除非所有人都信任我,不然我的节奏会被别人带偏;
2。学习的深度不够,这次是对之前学习的一个阶段性地反复学习。学习是个反复的过程,一个月的学习完成之后,自己不知道,还能不能,抽出时间来进行尤其是算法,计算机网络,设计模式的持续学习。
3。自己适合单核工作,事情一多,就没有办法专心研究了。不能只有在准备考试的时候,才研究知识点,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也应该保持着一个虔诚的心研究和学习。

无论结果如何,这将是我人生中一份宝贵的回忆~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cocowu892/article/details/80513651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