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S Code快速编写代码生成插件CodeGeeX使用指南

       CodeGeeX是一个具有130亿参数的多编程语言代码生成预训练模型,使用超过二十种编程语言训练得到。基于CodeGeeX开发的插件可以实现通过描述生成代码、补全代码、代码翻译等一系列功能。CodeGeeX同样提供可以定制的提示模式(Prompt Mode),构建专属的编程助手。Happy Coding!

VS Code插件市场搜索"CodeGeex"即可免费使用(需要VS Code版本不低于1.68.0),更多关于CodeGeeX信息请私信。

如使用过程中遇到问题或有任何改进意见,欢迎发送建议到Wx:18634371151反馈!


基本用法

需要保证VS Code版本 >= 1.68.0。安装插件并全局激活CodeGeeX,有以下四种使用模式:

  • 自动模式: 保持CodeGeeX处于激活状态,当您停止输入时,会从当前光标处开始生成(右下角CodeGeeX图标转圈表示正在生成)。 生成完毕之后会以灰色显示,按Tab即可插入生成结果。
  • 交互模式: 按Ctrl+Enter激活交互模式,CodeGeeX将生成X个候选,并显示在右侧窗口中(X 数量可以在设置的Candidate Num中修改)。 点击候选代码上方的use code即可插入。
  • 翻译模式: 选择代码,然后按下Ctrl+Alt+T激活翻译模式,CodeGeeX会把该代码翻译成匹配您当前编辑器语言的代码。点击翻译结果上方的use code插入。您还可以在设置中选择您希望插入的时候如何处理被翻译的代码,您可以选择注释它们或者覆盖它们。
  • 提示模式(实验功能): 选择需要作为输入的代码,按Alt/Option+t触发提示模式,会显示预定义模板列表,选择其中一个模板,即可将代码插入到模板中进行生成。 这个模式高度自定义,可以在设置中 Prompt Templates修改或添加模板内容,为模型加入额外的提示。

隐私声明

      我们高度尊重用户代码的隐私,代码仅用来辅助编程。在您第一次使用时,我们会询问您是否同意将生成的代码用于研究用途,帮助CodeGeeX变得更好(该选项默认关闭)。

使用指南

      以下是CodeGeeX几种模式的详细用法: 

      1、自动模式

         保持CodeGeeX处于激活状态,当您停止输入时,会从当前光标处开始生成(右下角CodeGeeX图标转圈表示正在生成)。 生成完毕之后会以灰色显示,按Tab即可插入生成结果。

          具体操作步骤:CodeGeeX将在您停止输入时,从光标处开始生成(右下角CodeGeeX图标转圈表示正在生成)。生成完毕之后会以灰色显示,如果您对结果满意,按“Tab”即可插入生成结果。,时长02:30在生成多个候选的情况下,可以使用“Alt/Option+[“ 或 ”]”在几个候选间进行切换。用户也可以在设置中改变“Candidate Num”。如果您对现有建议不满意,可使用“Alt/Option+N”获得新的候选。

        2、交互模式 

           具体操作步骤:通过“Ctrl+Enter”激活交互模式,CodeGeeX将生成“X”个候选,并显示在右侧窗口中(“X” 数量可以在设置的“Candidate Num”中修改)。点击候选代码上方的“use code”即可插入结果到为当前光标位置。

        3、翻译模式

      该模式可帮助您将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例如将用C++写的某个算法翻译成Python,而不用自己再敲一遍。 

      选择代码,然后按下Ctrl+Alt+T激活翻译模式,CodeGeeX会把该代码翻译成匹配您当前编辑器语言的代码。点击翻译结果上方的use code插入。您还可以在设置中选择您希望插入的时候如何处理被翻译的代码,您可以选择注释它们或者覆盖它们。

         4、提示模式

       该模式可模仿已输入代码实现相应功能,如快速对大段代码进行解释。该模式的原理是利用CodeGeeX强大的少样本生成能力。         

       选择需要作为输入的代码,按Alt/Option+t触发提示模式,会显示预定义模板列表,选择其中一个模板,即可将代码插入到模板中进行生成。 这个模式高度自定义,可以在设置中 Prompt Templates修改或添加模板内容,为模型加入额外的提示。 


         模板文件是高度自定义化的,您可以将自定义模板添加到插件设置中的“Prompt Templates”中。“key”表示模板的名字, “value”是模板文件的路径(此路径不唯一,可以是您电脑上的任一路径,“.txt”,“.py”,“.h”等格式文件均可)。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YN2000609/article/details/131904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