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5项目心得体会

不知不觉来到了六月中旬,随着我们团队项目的不断推进,大家也开始面临着考试和越来越难的项目攻坚(简单的点被收拾的差不多了),项目的进度也随之减缓。下面是我这半个月来的所思所得。
首先是一开始让我们头疼的燃尽图和任务墙。一开始我们认为这种东西终究是形式大于意义,然而实际在我们工作的过程中并非如此。由于这些东西几天一发布,好似鞭子一般抽在众人心头“快一点”、“再快一点”。从侧面为我们提供了动力,就好比是一种心理暗示,让我们能够在鞭策下不断前行。
其次是面对困难时的态度与方法。由于项目的不断推进,前期好啃的骨头已经差不多收入囊中了,项目开发开始进入了攻坚期。在这期间,可能随时出现一些大大小小的难点。单纯的拼凑代码已经无法在这里取得很好的成效,于是我们采用“刺探性编程”和“结构性编程”相结合的方法,不是完整地将知识学完(这对于我们的项目来说是比较奢侈的一种行为),而是步步为营,在实践中刺探正确的用法。如果能够比较及时地解决,那么先转进下一个问题,留待以后细究。这样的方法为提高我们项目的质量和效率提供了不小的助力。其次是面对问题的心态问题,在初期的时候我们常常是对着电脑调半天不出结果,或者在网上苦苦寻觅答案却毫无音讯,给人一种“心态炸裂”的感觉。然而在习惯了之后就觉得是家常便饭了,往往解决一个问题的喜悦也是无与伦比的。当然了,团队项目终究不是debug大赛,一切还是以项目的高质量完成为优先。至于难题的解决,对于我们来说只是路上险峻又奇美的风景罢了。
最后我还是愿意提一提团队的交流,乃至师生间的交流。交流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人与人之间的障碍和隔阂。在团队项目中,由于组内分工的方向不同,所以说我们在完成了一部分的工作时,对于他人的工作就显得不是很为了解。这时候就需要通过交流来获取对方的进度,问题,甚至是经验教训。也许你不经意间提出的一点,会使得对方少踩一个大坑。不仅如此,组内交流也能避免组内不必要的争执:比如说“争功”之类的。话又说回来,其实师生之间的交流也是一个道理,老师和同学之间应该彼此相互沟通,使得教学达到尽善尽美的教学相长效果。学生在听取老师要求的同时反馈出自己的想法,然后老师加以斟酌后采纳,这才是一个完整的交互链条。就好比一个用户在面对APP的时候,他不会在意设计者吹嘘的厉害之处,也不会在意(甚至知道)设计师本人是一个能在沿海年薪百万的金领。他只知道他在面对一个混乱的APP时愤怒的想找那个设计者祭天。所以说,希望我们的课程能够更好吧。
预计在考试周之后,我们能够补上缺漏的内容,争取做一个比较好的产品出来吧。

猜你喜欢

转载自www.cnblogs.com/redlogic/p/9188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