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管理——直接网络管理规范

逻辑环

逻辑环机制

每个逻辑节点都有一个逻辑地址,且每个节点有一个后继节点,从而建立一个逻辑环。后继节点定义为:按照NM 地址段节点地址大小排列,小地址节点→大地址节点依次传递网络管理报文;最大地址节点→最小地址节点。在设计直接网络管理时,节点必须能自动识别同基地址内所有节点,能且只能自动将同基地址的新节点加入逻辑环中。

根据网络管理报文格式:

在Node1时  网络管理报文的格式如下:

3bit

8bit

8bit

8bit

48bit

ID Base

Source ID

DestinationID

Option Code

Data

0x401

0x401

0x402

………..

………

在Node2时  网络管理报文的格式如下:

3bit

8bit

8bit

8bit

48bit

ID Base

Source ID

DestinationID

Option Code

Data

0x402

0x402

0x403

………..

………

在Node3时  网络管理报文的格式如下:

3bit

8bit

8bit

8bit

48bit

ID Base

Source ID

DestinationID

Option Code

Data

0x403

0x403

0x401

………..

………

由资料可知Node2时,节点的Source ID为0x402    

总结: 当节点知道后继节点时,网络管理报文的目标地址为后继节点的源地

址。当节点不知道后继节点时,网络管理报文的目标地址为源地址。

根据《节点跳过判断机制》来判断节点2是否被跳过。

节点跳过判断机制:在直接网络管理中,节点需监测同基地址的节点的NM 报文,并对报文目标地址于自己源地址进行比较,判断自己是否被跳过。为此,每个节点每次接收到非跛行的NM报文是,都需要判断自己节点是否被跳过。当发现自己节点被跳过后,节点需要发送一个Alive报文声明要加入逻辑环。其接收节点判断是否被跳过真值表如表2 所示。

[1]注:S表示发送节点的源地址;D 表示发送目标地址;R表示接收节点自己的源地址。

其判断逻辑流程见图3

确定新的逻辑后继节点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mido94/article/details/128186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