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并发编程(二十七)

前言

本文将和大家一起探讨python并发编程的实际项目:Locust性能测试(篇一,共N篇),系列文章将会从零开始构建项目,并逐渐完善项目,最终将项目打造成适用于高并发场景的应用。

本文为python并发编程的第二十七篇,上一篇文章地址如下:

python:并发编程(二十六)_Lion King的博客-CSDN博客

下一篇文章地址如下:

python:并发编程(二十八)_Lion King的博客-CSDN博客

一、Locust

1、Locust是什么

Python中的Locust是一个开源的性能测试工具和框架,用于模拟大量并发用户并评估Web应用程序或其他网络服务的性能。它是使用Python编程语言开发的,旨在提供简单而强大的性能测试解决方案。

使用Locust,您可以编写定义用户行为的脚本,然后以并发方式运行这些用户脚本。您可以指定每个用户在一段时间内执行特定的任务,例如访问特定的URL、提交表单或执行其他操作。Locust提供了一个用户友好的Web界面,可以监视和控制测试过程,包括并发用户数、请求成功率、响应时间等指标。

Locust还支持分布式性能测试,允许您将负载分散到多个物理或虚拟机器上,以模拟更大规模的用户访问。它还提供了丰富的统计数据和图表,帮助您分析和理解应用程序的性能特征。

使用Locust进行性能测试的一般步骤包括编写用户行为脚本、定义任务和负载模式、启动测试并监控结果,然后分析收集到的性能数据。

总而言之,Python中的Locust是一个功能强大且易于使用的性能测试工具,可帮助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评估Web应用程序的性能和承载能力。

2、Locust技术栈

Locust是基于多协程的。它使用协程(coroutines)来实现并发性能测试。在Locust中,每个模拟用户都被视为一个协程,并且可以同时执行多个协程,以模拟多个并发用户。

Locust使用Greenlet库来实现协程。Greenlet是一个用于Python的轻量级协程库,它允许在单个线程中实现并发执行。通过使用协程,Locust可以在一个进程中同时模拟大量的并发用户,而无需为每个用户创建一个线程或进程。

协程提供了一种轻量级的并发模型,因为它们不涉及线程或进程切换的开销。相比于传统的多线程或多进程模型,协程能够更高效地处理大量的并发用户,同时减少资源消耗。

通过利用协程,Locust可以实现高性能和高扩展性的性能测试。它能够模拟大量并发用户并生成高负载,同时保持较低的资源占用。这使得Locust成为一个强大而高效的性能测试工具。

二、协程真的有用么

1、进程、线程、协程特定场景并发对比

前面章节中,我们还没看到协程的能力,它真的有用么?现在,我们通过以下代码感受一下:

import asyncio
import multiprocessing
import threading
import time

# 多协程示例
async def coro_task(name):
    print(f"Start task: {name}")
    await asyncio.sleep(1)
    print(f"Complete task: {name}")

async def coro_main():
    tasks = []
    for i in range(50):
        tasks.append(coro_task(f"Task {i+1}"))

    await asyncio.gather(*tasks)

# 多进程示例
def proc_task(name):
    print(f"Start task: {name}")
    time.sleep(1)
    print(f"Complete task: {name}")

def proc_main():
    processes = []
    for i in range(50):
        p = multiprocessing.Process(target=proc_task, args=(f"Task {i+1}",))
        processes.append(p)
        p.start()

    for p in processes:
        p.join()

# 多线程示例
def thread_task(name):
    print(f"Start task: {name}")
    time.sleep(1)
    print(f"Complete task: {name}")

def thread_main():
    threads = []
    for i in range(50):
        t = threading.Thread(target=thread_task, args=(f"Task {i+1}",))
        threads.append(t)
        t.start()

    for t in threads:
        t.join()

# 计算耗时
if __name__ == "__main__":
    a = time.time()
    # 多协程示例
    asyncio.run(coro_main())
    b = time.time()
    # 多进程示例
    proc_main()
    c = time.time()
    # 多线程示例
    thread_main()
    d = time.time()
    print("协程:", b-a)
    print("进程:", c-b)
    print("线程:", d-c)

以上代码展示了多协程、多进程和多线程示例,并计算它们的耗时。代码中的分析部分对每个示例的耗时进行了比较。

在分析部分的代码中,首先记录了开始时间(变量a),然后运行多协程示例,再记录结束时间(变量b)。接下来运行多进程示例,记录结束时间(变量c),最后运行多线程示例并记录结束时间(变量d)。

然后,通过计算变量b-a、c-b和d-c的差值,得到了每个示例的耗时。最后,使用print语句打印出了每个示例的耗时结果。

这段代码的目的是对比多协程、多进程和多线程在执行50个任务时的耗时情况。通过打印出的结果,你可以观察到每种并发模型的耗时差异。

请注意,具体的耗时结果可能会因系统和硬件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多协程模型由于其轻量且高效的特性,可能在处理大量IO密集型任务时表现更好,而多进程和多线程模型可能在处理CPU密集型任务或需要利用多核处理器的场景中更加适用。因此,在选择并发模型时,需要综合考虑应用程序的特性和需求。

2、多协程在某些场景下的优势

多协程模型相对于多进程和多线程模型有以下优点:

(1)内存消耗:多协程模型比多进程和多线程模型消耗更少的内存,因为协程共享相同的堆栈空间。

(2)上下文切换开销:多协程模型的上下文切换开销更小,因为只需要保存和恢复少量的上下文信息。

(3)扩展性:多协程模型能够在单个线程中创建大量的协程,并进行高并发执行,具有更好的扩展性。

(4)IO密集型任务:多协程模型通过非阻塞的IO操作和事件循环机制,可以实现高效的IO处理,充分利用系统资源。

需要注意的是,并发模型的选择应基于具体的应用需求和场景。在某些情况下,多进程或多线程模型可能更适合处理CPU密集型任务或特定的系统需求。因此,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并在实际应用中进行性能测试和评估,以确定最佳的并发模型。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43431593/article/details/131404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