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分析实验(二)——最佳成本路径

整体思路:
本次实验的主要情境是在地形高低起伏,且有多条河流的情况下找到A到B的最佳成本路径。因此基于dem高程数据进行坡度、起伏度相关分析,并与各级河流所赋权重叠加,即可得到成本数据集,随后利用成本数据集,计算各像元到起点A的成本,最后使用成本路径工具,寻找B点到A点间的最佳路径。

数据:
https://pan.baidu.com/s/1GQkF3wk0EyE1_PQz95II3A
提取码:gg2a

实验流程展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具体步骤简述:
1.首先分析已有数据组成,理清分析思路:
①dem数据用于分析起伏度与坡度,反映到现实情况即,起伏度、坡度越大,则路径经过时的成本越高;
②河流数据共分为5个等级,用于反映经过河流等级越高,则通过成本越高;
③依托河流与地形数据,即可得出区域内各栅格到起始点的成本距离,从而寻找出到终点的最佳路径。

2.针对dem数据,分别使用Slop坡度分析工具获得坡度数据dem_slop,随后使用焦点统计工具(Focal Statistics)获得起伏度数据dem_focal。因分析需要,使用重分类(reclass),将坡度数据与起伏度数据使用等距分隔方法,分为10类,分别输出slop_reclass和focal_reclass。

3.针对河流数据,因已划分为5个等级,因此只需要进行重分类(reclass)即可。若河流等级越高,则通过成本越大,反之则越小。最终输出河流的成本图层river_reclass。

4.使用栅格计算器(Raster Calculator)按(“slop_reclass” * 0.6+“focal_reclass”*0.4)+"river_reclass"表达式进行计算并输出,得到表示各像元成本的cost_dis图层;

5.依托cost_dis图层和起始点位置,使用成本距离工具(Cost Distance)计算各区域各栅格到起始点的成本距离,输出成本距离图层start_cost,并输出回溯栅格数据。随后使用成本路径工具(Cost Path),加入终点数据,从而计算起始点到终点的最短路径,最终可将路径保存为线状矢量数据best_path.shp,结果如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c6983127/article/details/115179334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