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头脑发热选择了自动化专业,如果给我再来一次的机会,我可能仍然会选择“随意”

一、选专业还是选学校:

报考志愿时,有些人更注重选专业,而有些人更注重选学校。这取决于个人的兴趣、职业规划和未来发展目标。

选专业的人认为专业是决定自己未来职业发展的基础。他们会考虑自己的兴趣、能力和优势,选择与此相符的专业。他们相信只有对所学专业具有浓厚兴趣才能更好地学习和发展,从而在相关领域有更好的职业发展前景。

而选学校的人则认为学校的声誉和学术水平对自己的发展更为重要。他们相信在名校就读可以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机会,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他们相信学校的声誉可以为自己的就业和升学提供更大的优势,从而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当然,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选择报考志愿时可能会综合考虑专业和学校。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目标,结合学校的学术声誉和专业设置,综合考虑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专业和学校。

个人觉得,如果要在专业和学校的选择上来分主次,那么我觉得还是选择学校比较重要,因为我们进入大学之后,不仅仅学习的是专业知识,还有我们需要学习的社交和其他。一个好的学校,会给你更多的对外窗口和探寻社会的机会。所以,选择学校尤为重要!

但如果是以选择专业为主,例如:一个人非常喜欢计算机类的专业,尽管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是一所双非,但是它的计算机类专业的分数线已经超过了很多211和985。所以,在非常喜欢计算机,分数也是比较好看的情况下,可以选择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不一定非要选择211和985。

二、你想推荐/避雷的专业:

哲学类专业

哲学类下设哲学、逻辑学、宗教学、伦理学等几个专业。

哲学是一门研究人生终极意义和宇宙万物本源的学科,强调批判性思维和理性思考能力的培养。哲学是公认的就业困难的专业,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哲学的本科教育与行业体系难以衔接,没有直接对口的就业岗位。

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

  • 教育科研单位:如到高校、研究所、政策研究机构做研究,一般需要继续深造;或者到中小学、培训机构当老师,在校期间最好能考下教师资格证。
  • 政府机关:哲学专业毕业生思考问题的独特性和深刻性还是很受相关政府机关欢迎的,通过考公务员可以进入各级政府机关(如党校、宣传部、组织部、政府办等)工作。
  • 新闻出版单位:新闻出版需要有广博的知识储备、优良的文笔和口才,哲学专业的学生常常能够从独特的思考角度切入事件进行写作,所以也很受新闻出版单位的欢迎。
  • 企业:可以在大中型企业从事行政、党建、企划、文案、人力资源、秘书、管理等工作。 

经济学类专业

经济学门类下有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经济与贸易等几类。

热门专业包括:经济学、金融学、金融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等。

经济学专业的就业方向主要是政府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大中型企业的经济分析和规划部门。
金融学和金融工程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是各金融监管部门(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和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金融机构。
金融工程相关岗位更侧重利用计算机工具建模来做金融产品的量化分析,需要毕业生有较好的数学基础。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及外贸企业的经营与管理岗位就业,如从事跟单员、国际货物运输代理、报关员,及其他相关业务或管理工作。 

法学类专业

法学门类下有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民族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公安学等几类。 

 

法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途径包括:

  • 近年来公务员招录人数较多,因为执法、法务岗位需求较多,也可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公安、检察院、法院工作;
  • 进入律师事务所当律师;
  • 进入大中型企业做法律顾问。

以上岗位都需要通过司法考试取得相关从业资格。

  • 政治学和社会学专业毕业生可以到党政机关、社会团体、新闻出版机构、教育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关业务或管理工作。
  • 民族学专业毕业生可以到党政部门特别是民族宗教事务管理机构及相关教育科研部门工作,也可以到企事业单位、新闻出版机构从事行政、编辑、文秘、文化交流、文教宣传等工作。
  •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培养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具有科学社会主义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知识的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可以在党政机关、外事部门、高等院校从事理论宣传、教学研究等工作。
  • 公安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比较明确,他们毕业后可以进入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司法局工作。

教育学类专业

教育学门类下设教育学类、体育学类2大类。

 

  • 教育学类专业包括:教育学、科学教育、人文教育、教育技术学、艺术教育、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特殊教育、华文教育等。其毕业生可以到学校及教育部门从事教学和管理工作。
  • 体育学类专业包括:体育教育、运动训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康复、休闲体育等。其毕业生可以到各级体委、体育研究机构及学校从事运动训练、裁判、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工作。 

文学类专业

文学门类下有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等几类。

 

 

 

  • 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包括: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汉语国际教育、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古典文献学、应用语言学、秘书学等。毕业生可以到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大中学校和宣传出版机构从事文秘、宣传和编辑等工作。
  • 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包括多个小语种专业及翻译、商务英语等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到外企、企事业单位、教育、文化、对外贸易等部门从事翻译、管理和经营等工作。
  • 新闻传播学类有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传播学、编辑出版学、网络与新媒体、数字出版等专业,其毕业生可以到新闻、宣传出版单位(如报社、杂志社、电台、电视台、网络新媒体等)从事新闻报道、编辑策划、教学科研等工作。

近年来,公务员岗位需求也较多。

历史学类专业

历史学类下设历史学、世界史、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学、文物保护技术、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等几个专业。

  • 历史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与专业直接对口的岗位相对较少,其毕业生可以选择进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教学和研究,也可以进入各级党政机关、教育单位、新闻出版和文化事业等部门从事管理和专业工作。
  • 世界史专业毕业生可以选择从事外文翻译、中小学教学和研究、政府部门外事办等工作。
  • 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学、文物保护技术可以从事考古勘探,文物鉴定,博物馆管理等工作。

总的来说,历史学类专业属于就业冷门专业,社会能提供的对口就业岗位相对较少,工资待遇也相对较低。

理学类专业

理学是研究自然物质运动基本规律的科学,理学专业注重理论研究,其培养目标是科学家。

理学门类下设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理科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生物科学、心理学、统计学等几类。

 

理学专业毕业生的去向主要有以下几个:

  • 科研机构:进入专业对口的研究机构、高等学校从事基础理论及应用研究,继续深造后更有优势。
  • 学校和教育机构:考取教师资格证,进入中小学或培训机构当老师。
  • 政府机关: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专业相关的政府部门从事研究、管理等工作。
  • 考研:可以跨专业考研,学习另外实用性更强的专业,为将来就业开辟新路。理科学生理论基础扎实,很受其他专业的欢迎,跨专业考研比较容易。

工学类专业

工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在相应的工程领域从事规划、勘探、设计、施工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工学注重实际应用,强调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更加需要动手能力。

 

 

 

 

 

 

 

 

 

工学类专业是12个学科门类中最大的一个专业类,涉及到国民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工学类专业种类繁多,各类专业都有对口的就业行业。

总体来说工科专业是相对好就业的专业,其毕业生可以到对口行业的企事业单位、研究机构从事专业相关的研究、设计、技术开发、生产、制造等工作。

小雅兰所属自动化类自动化专业,但是心心念念的是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农学类专业

农学门类下有植物生产、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动物生产、动物医学、林学、水产、草学等几类。

 

  • 植物生产类专业毕业生可以到农业、园林及植物研究所等单位从事科研、生产及管理等工作。
  • 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专业毕业生大多从事水土保持、沙漠治理、野生动物及自然保护区等方面的工作。
  • 动物生产类专业学生可以在与动物科学相关领域和部门从事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
  • 动物医学类专业毕业生可以选择到各级兽医防治、科研、生产和管理部门及动物检疫站、商品检验局、生物药品制造及动物食品加工单位工作。
  • 林学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林业基层单位,如国家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从事育苗、造林、森林管护、病虫害综合治理、森林资源调查与管理、城乡绿化、林区多种经营、林业技术推广等工作。
  • 草学专业毕业生可在园林、水土保持、环保、人工草场、体育场等部门从事各种类型草坪的建植与管理工作。

医学类专业

医学门类下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中药学、法医学、医学技术、护理学等十几类专业。

 

管理学类专业

管理学门类下有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农业经济管理、公共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物流管理与工程、工业工程、电子商务、旅游管理等9类。 

 

 

管理学类专业毕业生主要是在事业单位、政府部门从事各类管理、经营、咨询服务等工作。

管理学类专业也是12个学科门类中较大的一个专业类,有很多分支,每个分支专业的就业领域差异较大。

其中有些专业的就业情况比较理想,如工商管理里面的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有些专业的就业情况就不是很理想,比如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农林经济管理、档案学等。

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学科,只有在经历长期的基层历练、积累一定的经验之后才能真正走上管理岗位。

管理学类专业毕业生进入工作单位后切记不能“好高骛远”,而是要脚踏实地、扎根基层,不断提升自己的软实力,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成为出色的管理人才。

艺术学类专业

艺术学门类下有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等几类。

 

  • 艺术学理论专业毕业生可在学校、各级文化部门、美术馆、博物院、网络媒体、出版社、影视等企事业单位从事与艺术教育、艺术研究等相关的工作。还可以从事文化挖掘、活动策划、文化娱乐、旅游体育等相关的工作。
  • 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专业性很强,学生毕业后可以到各种文化、电视、电影、广播、宣传、文艺团体和部门从事专业相关的工作。
  • 美术学与设计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可以承担普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以及高校的美术教学工作,也可以进入企事业单位从事视觉设计、产品设计、平面设计、网页设计、UI设计等工作。

三、填报志愿的策略:

  • 熟悉政策。考生家长对于本省的高考政策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明白哪些政策非常重要,哪些和自己切身利益相关,重要政策当年是否有变化。像常识、动态、公示、政策……例如考生家长起码要知道所在省份有几个批次志愿,每个批次需要填报几所志愿学校,可以报考几个专业等等。
  • 收集信息。信息和渠道的来源至关重要。一般来说,考生家长可以选择的权威渠道大致有:阳光高考信息平台;当地考试院及高校官网、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高考高招类报纸、广播电视节目等。
  • 准确定位。定位是填报志愿中最重要的一步。我们都知道,高考录取时是将一定范围的学生,按其填报的志愿和高考成绩进行排位,从高到低,位次越高,被录取的机会就越大。填报志愿前考生可以根据平时成绩或模拟成绩来定位,看看自己在班、学校、区甚至整个省市所处的位置。
  • 知己知彼。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做好了定位“知己”,还要做好“知彼”的工作。“知彼”的过程就是除了政策法规之外,还要弄清各个招生院校的基本情况。如学校当年的招生章程、招生计划、往年在本省的提档线、专业线、师资力量、专业设置、学科特长、就业及深造情况等等。
  • 初选志愿。“初选志愿”是结合自己的成绩定位,确定目标院校。完成第三、四两步考生和家长对高考志愿应该已有方向了。这时,考生可以大致划定一些在本省有招生计划的院校,并认真阅读招生章程,比较各院校之间专业的招生人数、录取分数等数据,选择和自己兴趣、分数、批次相符合的院校。
  • 模拟填报。“模拟填报”就是根据本省、市的志愿设置情况,将考生的高考志愿草表完整的呈现出来,做一遍真实的模拟。高考志愿都是在网上填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逾期不予补报。每年在志愿填报中出现的操作失误、丢失密码等问题比比皆是,再加上网络系统繁忙难免手忙脚乱,所以提前模拟有备无患。

 考生填报志愿一般要考虑哪些因素?

  • 以成绩为基础。高考成绩是考生被录取的基础因素,直接决定了可选择的院校和专业去向。
  • 院校综合情况。院校是考生选择志愿的重要因素,是选择与哪些人在一起学习、到哪里去学习、学些什么等问题。考生在选择时,既要看院校的历史、地域,也要看院校综合办学实力。
  • 考虑兴趣爱好、专业就业等因素。专业是考生志愿选择的核心因素,一般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职业趋向。重点大学有优势专业、普通院校也有特色专业,是院校优先还是专业优先,不能一概而论;考生要选自己喜欢、符合个性特长的专业,改革省份考生还要考虑选考科目范围等因素。专业选择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有关,有的专业报考很热门,就业却遇冷,需要理性判断。
  • 结合身体等条件。专业与身体状况有关联,有的专业受视力、色觉、器质性健康状况的限制;部分院校按专业学习要求,会对单科成绩和外语口语等方面提出要求。还有一些中外合作专业、民办院校收费较高,选报时还应考虑家庭经济状况。
  • 注意志愿之间梯度的问题,建议高、中、低搭配填报,较为合理,避免退档风险。

新高考模式下,平行志愿填报有哪些参考策略?

填报高考志愿方法很多,只要适合自己就好。

  • 准确定位,注意梯度。志愿填报的是否合理,把握好定位和志愿梯度非常重要。考生应根据自己所在本省的位次和分数段统计表、各高校往年录取分数等资料,选择不同梯次的院校专业组,专业类(专业+院校),坚持“冲、稳、保”的原则。这里要提示考生的是,如果实力不够,不建议再进行“冲高”, 填报比较稳妥的院校专业组,专业类即可,确保心仪志愿的录取。
  • 根据个人意愿,综合考虑院校性质、地域以及对专业的兴趣喜欢程度等因素,从高到低排列,正式确定志愿。这里要特别提醒,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一定要特别重视院校的招生章程,确保符合报考条件。
  • 尽量填报服从专业调剂(院校专业组)。由于平行志愿的录取投档规则是进行一轮投档,如果考生所填报专业不能满足录取条件且不服从专业调剂时,会被退档,只得参加征集志愿或下一批次的录取。服从专业调剂可增加录取机会,但也要考虑,专业组内的所有专业是否可以接受。
  • 考生一定要认真研读高校招生章程,高校对于录取专业的具体要求都会在章程中明确。如录取规则,是分数优先,志愿优先还是专业级差,另外对于单科成绩、身体条件等都会有具体要求。
  • 查看自己体检表体检医师给予的体检结论结合《普通高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避开受限专业,减少退档几率。

  

四、影响专业选择的因素:

影响学生选择专业的主要因素是:个人喜好、个人能力、就业前景

 

兴趣会影响你对专业的研究程度,读不喜欢的专业是很痛苦的。另外,未来的就业方向很可能与专业有关,所以选择喜欢的专业对未来的发展和生活都有好处。人有喜好,别人热衷的东西不一定适合你,所以选择专业时不要盲目追随。

兴趣是一个人从事学习、工作等活动的内在心理需要。因此,考生选择自己有浓厚兴趣的专业,对自己以后学习、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产生很大的影响,也是未来专业学习和职业发展的前提条件。通常,考生的专业兴趣包括文科和理科兴趣两个大的方面,每个方面的兴趣按照学科划分为理科16大学科兴趣,文科8大学科兴趣。兴趣优势是专业选择的前提和基本保证。

我们必须承认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差异,比如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执行能力。能力直接影响你能否考上研究生。名校很有魅力,但理想和现实之间也有很大的差距。如果你选择不服输,那也不是错误的。不管结果好坏,只要能接受就好。

这种内在的倾向性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生涯动机,生涯动机是个体学习某一专业或从事某一职业的一种内在驱动力,并成为个人学习和工作的内在动机,激发个人努力工作和学习,在专业和职业方面有所建树,因此生涯动机也是考生专业选择中需要侧重考虑的方面之一。生涯动机包括研究动机、社会动机、管理动机、常规动机等七个方面的动机,不同的动机表现适合于选择的大学专业也是有所区别的。

一个人有了学习的兴趣和内在动力不等于就能够学好选择的专业,因为兴趣和生涯动机不代表个人具有某方面潜在的能力。因此,专业方面是否有发展,还必须考虑考生是否具备学习该专业的能力,只有具备这方面的能力,才有可能学好自己选择的专业,在未来职业发展中有所成就。因此,考生的能力优势也是报考志愿应重点考虑的指标之一。我们选择的能力指标包括考生的言语能力、空间判断、一般学习、形态知觉等九大能力,不同的能力优势对应的大学专业也是有所区别的。

就业前景将决定你今后能否找到一份好工作,以及你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好的行业会把你未来的发展引导到更高的阶段,反之亦然。但是,无论多好的行业,终身学习都是必不可少的。

什么样的专业好就业?

  • 供大于求型专业,如:计算机类、医学类、幼教类等。就业是一个市场问题,而市场问题肯定受"供求关系"影响,这些专业要么搭上了时代顺风车,要么是因为工作环境等原因,从业人员不多,无论如何,市场很大,自然很好就业。
  • 技能培养型,如:计算机类、法学类、医学类、建筑类、工科类、语言类、财会类
  • “生化环材”为什么是四大天坑,因为“生化环材”都不培养技能,它们培养的是科学素养,科研能力,培养的是去读研、读博的研究性人才。不是为了让你获得世俗成就的。相反,技能培养型专业讲究的是“有一技傍身”,学会了这个技能,不能改变世界,但一定能找到一个合适的岗位,成为合格的打工人。
  • 对口培养型,如: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类、新闻类首先,未来是很难预言的,没有人能预言5年后什么专业会突然火热起来,但可以预期的是,计算机、大数据、人工智能还处在从某一单一学科,走向各行各业的过程,一定仍旧是热门的,急缺人才的领域。而在世界整体范围内,第三产业的产值已经超过第二产业,服务行业、内容行业伴随着新媒体的流行,也正进入新的发展期,媒体行业的火热,现在看公众号的你一定也能体会得到。

高考志愿填报须有长远眼光和大局视野,不能一味功利地根据高考分数选择学校,也不能短视地选择一时热门的专业,建议考生:志向优先,以分定位。对于那些兴趣广泛、生涯规划还未完全确定的考生,不妨填报一些以“宽口径”培养为特色的高校,这样的高校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学校学习和今后就业中,学生的选择机会将更加多元。

还要注意的是,不少考生和家长都有较严重的“名校情结”,在高考志愿填报中,他们往往陷入“分尽其用”的误区,如果按这样的逻辑填志愿,就可能遭遇“好学校、弱专业”的风险。因此,有这种情况的考生应确立“志向优先、兼顾分数”的填报原则,从自身生涯规划出发,以实现理想志向为目标,将分数优势转化为专业录取的优势,则会有更大空间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

尊重兴趣志向,以不变应万变,家长应当理性帮孩子填报高考志愿,不被商家忽悠和焦虑绑架,才能顺利开启他们的大学之路,成就美好人生。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74957752/article/details/131583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