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步模式之工作线程

目录

定义

饥饿

创建多少线程池合适

CPU 密集型运算

I/O 密集型运算


定义

让有限的工作线程(Worker Thread)来轮流异步处理无限多的任务。也可以将其归类为分工模式,它的典型实现 就是线程池,也体现了经典设计模式中的享元模式。

例如,海底捞的服务员(线程),轮流处理每位客人的点餐(任务),如果为每位客人都配一名专属的服务员,那 么成本就太高了(对比另一种多线程设计模式:Thread-Per-Message)

注意,不同任务类型应该使用不同的线程池,这样能够避免饥饿,并能提升效率

例如,如果一个餐馆的工人既要招呼客人(任务类型A),又要到后厨做菜(任务类型B)显然效率不咋地,分成 服务员(线程池A)与厨师(线程池B)更为合理,当然你能想到更细致的分工

饥饿

固定大小线程池会有饥饿现象

两个工人是同一个线程池中的两个线程

他们要做的事情是:为客人点餐和到后厨做菜,这是两个阶段的工作

  • 客人点餐:必须先点完餐,等菜做好,上菜,在此期间处理点餐的工人必须等待
  • 后厨做菜:没啥说的,做就是了

比如工人A 处理了点餐任务,接下来它要等着 工人B 把菜做好,然后上菜,他俩也配合的蛮好

但现在同时来了两个客人,这个时候工人A 和工人B 都去处理点餐了,这时没人做饭了,饥饿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ExecutorService executorService = Executors.newFixedThreadPool(2);
        executorService.submit(()->{
            System.out.println("点餐中...");
            Future<String> future = executorService.submit(() -> {
                return "宫保鸡丁1";
            });
            try {
                String s = future.get();
                System.out.println("上菜"+s);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catch (Execution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executorService.submit(()->{
            System.out.println("点餐中...");
            Future<String> future = executorService.submit(() -> {
                return "宫保鸡丁2";
            });
            try {
                String s = future.get();
                System.out.println("上菜"+s);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catch (Execution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

运行结果如下:

点餐中...
点餐中...
上菜宫保鸡丁2
上菜宫保鸡丁1

 如果修改核心线程为3,即修改代码中

ExecutorService executorService = Executors.newFixedThreadPool(3);

 则运行结果如下:

点餐中...
点餐中...
上菜宫保鸡丁2
上菜宫保鸡丁1

解决方法可以增加线程池的大小,不过不是根本解决方案,还是前面提到的,不同的任务类型,采用不同的线程池,例如: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ExecutorService orderExecutorService = Executors.newFixedThreadPool(1);
        ExecutorService cookExecutorService = Executors.newFixedThreadPool(1);
        orderExecutorService.submit(()->{
            System.out.println("点餐中...");
            Future<String> future = cookExecutorService.submit(() -> {
                return "宫保鸡丁1";
            });
            try {
                String s = future.get();
                System.out.println("上菜"+s);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catch (Execution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orderExecutorService.submit(()->{
            System.out.println("点餐中...");
            Future<String> future = cookExecutorService.submit(() -> {
                return "宫保鸡丁2";
            });
            try {
                String s = future.get();
                System.out.println("上菜"+s);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catch (Execution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

运行结果如下:

 点餐中...
上菜宫保鸡丁1
点餐中...
上菜宫保鸡丁2

创建多少线程池合适

线程池的大小应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系统需求来确定。以下是一些建议供参考:

  1. 考虑系统资源:线程池的大小应该与系统可用的资源相匹配。如果将线程池的大小设置得太大,会消耗过多的系统内存和CPU资源,导致系统性能下降;如果将线程池的大小设置得太小,可能无法充分利用系统资源,导致任务排队等待执行。

  2. 考虑任务类型:不同类型的任务对线程池的需求量不同。如果任务是CPU密集型(计算密集型),即任务在执行过程中主要消耗CPU资源,那么线程池的大小可以设置与CPU核心数相等或略大一些;如果任务是IO密集型(输入输出密集型),即任务在执行过程中主要消耗IO操作(如网络请求、文件读写等),那么线程池的大小通常可以设置较大,以便充分利用系统的IO能力。

  3. 考虑任务的响应时间:如果任务对响应时间要求较高,即需要快速响应用户请求,那么可以适当增加线程池的大小,以提高并发能力和响应速度。

  4. 考虑任务排队策略:线程池的大小还应考虑任务排队的策略。如果线程池使用有界队列作为任务缓冲区,当任务数量过多时,超出队列容量的任务将被拒绝执行;如果使用无界队列作为任务缓冲区,则线程池大小可以设置较大,以允许更多的任务排队等待执行。

总之,确定线程池大小需要综合考虑系统资源、任务类型、响应时间和任务排队策略等因素,并进行实际的性能测试和调优。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线程池的大小,以达到最佳的性能和资源利用率。

CPU 密集型运算

通常采用 cpu 核数 + 1 能够实现最优的 CPU 利用率,+1 是保证当线程由于页缺失故障(操作系统)或其它原因 导致暂停时,额外的这个线程就能顶上去,保证 CPU 时钟周期不被浪费

I/O 密集型运算

CPU 不总是处于繁忙状态,例如,当你执行业务计算时,这时候会使用 CPU 资源,但当你执行 I/O 操作时、远程RPC 调用时,包括进行数据库操作时,这时候 CPU 就闲下来了,你可以利用多线程提高它的利用率。

经验公式如下

线程数 = 核数 * 期望 CPU 利用率 * 总时间(CPU计算时间+等待时间) / CPU 计算时间

例如 4 核 CPU 计算时间是 50% ,其它等待时间是 50%,期望 cpu 被 100% 利用,套用公式

4 * 100% * 100% / 50% = 8

例如 4 核 CPU 计算时间是 10% ,其它等待时间是 90%,期望 cpu 被 100% 利用,套用公式

4 * 100% * 100% / 10% = 40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m0_62436868/article/details/131342610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