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类相关比赛(大学生版)

大学生了,就要闷声干大事

  1. 提升专业技能:计算机类比赛基本上需要运用编程技巧、数据结构等专业知识,并锻炼团队协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参与比赛,可以增强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和实际动手能力。

  2. 拓展视野:比赛可以为参赛选手提供一个交流学术思想和实践经验的平台,认识行业领袖和同行,在这个过程中拓宽视野,增进人际关系网络。

  3. 提高成就感:计算机类比赛通常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如果在比赛中获得了优异成绩,可以极大地提高个人或团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也很可能给自己带来就业或学业上的机会。

  4. 获得奖项和荣誉:计算机类比赛通常设有奖项,包括各种类别的专业奖项以及综合奖项,获奖者将获得受到广泛认可和高度尊敬的荣誉,甚至会增加就业和发展的机会。

  5. 推进社会发展:计算机类比赛通常与当前社会热点问题相关联,而获奖作品往往能够解决重要的实际问题,为推进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ACM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

简介:

ACM是International College-level Programming Contest(简称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的缩写。这项比赛是由国际计算机科学和技术协会(The Association for Computing Machinery,即ACM)于1977年创办的,并且至今已风靡全球。

ACM大赛是一个集团队合作、计算机算法和编程能力的综合性比赛。比赛通常为一场团队三人参加,团队需要在短时间内解决一系列难度不断递增的问题,一般时间限制为5个小时左右。比赛中会提供20-30道不同难度级别的题目,解决越多的问题,排名越高,最终排名根据所解决问题数量以及所花费时间排序。

ACM大赛主要考察参赛选手的基础知识、程序设计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效率。同时,由于比赛结束后会公开所有参赛者的答案与程序解释,因此也有利于选手之间的学习交流,共同进步。

参加ACM大赛可以提升计算机编程技能和提升团队协作能力,也是对计算机专业学生非常有挑战性的一个活动,因此受到了众多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喜爱和参与。

时间节点:

比赛分为区域预赛和全球总决赛两个阶段进行

区域赛:每年的9-12 月在各大洲举行,以大学为单位组队(每支队伍由教练、 3名正式队员,一名后备队员组成)参赛;

全球总决赛:每年的 3-4 月举行。

比赛规则;

1.参赛队伍最多由三名参赛队员组成。

2.竞赛中命题10题左右,试题描述为英文,比赛时间为5个小时,前四个小时可以实时看到排名,最后一小时封榜,无法看到排名。

3.竞赛可以使用的语言:Java, C, C++, Kotlin 和 Python。

天梯赛:

简介:

天梯赛是由中国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China Collegiate Programming Contest,简称CCPC)组委会主办的一项面向全国高校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编程竞赛活动。

天梯赛与ACM大赛相比,开放性更强,难度更平衡,覆盖知识面也更广泛。除了考察参赛者的程序设计能力外,还能培养参赛者的实际编程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速度,激励参赛者锤炼团队协作能力。

天梯赛在国内受到了广泛关注和支持,珍视合理竞争和创新思维的精神倡导,同时也为参加比赛的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

天梯赛以团队比赛的形式进行,一个团队通常由三名选手组成。在比赛中,参赛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多道计算机程序设计题目,以时间、空间限制和正确性等标准对选手的解答程序进行评分,并按照总得分确定名次。

时间节点:

比赛时间一般安排在每年 3~5 月择日举行,报名时间一般在举办时间十天前截止。

比赛规则

1.参赛队伍:每个队伍由三名选手组成,要求所有成员都来自同一所学校,并在学校内有效注册。同时,每个选手只能参加一支队伍。

2.比赛形式:采取团体赛的形式,在规定时间内完成79道题目的解答,其中前五道题目为备选题目,完成情况不统计分数和排名。后45道正式题目评分并计入总分。

3.比赛流程:比赛分为两个阶段,初赛和复赛。初赛为线上比赛,采用ACM/ICPC模式;复赛为线下比赛,以应考为主,采用天梯系统。

4.比赛规则:比赛遵循程序设计竞赛常见的规则,包括但不限于在规定时间内编写出正确的程序、不能抄袭他人的代码等项目,违反任何一个规则都将计入惩罚分或取消比赛资格。

蓝桥杯

简介

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简称蓝桥杯),是由中国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共青团中央等多个部门联合主办的比赛。旨在发掘和培养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领域的优秀人才,为企事业单位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蓝桥杯大赛有两项比赛: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国家能力大赛和ACM程序设计竞赛。分别面向高职组和本科组学生进行。

蓝桥杯比赛以个人参赛为主,包含两个阶段:省级及以下选拔赛和全国总决赛。比赛内容涵盖计算机语言程序设计、网络技术、数据库系统及其应用、Java语言程序设计等多个方面。

蓝桥杯比赛面对的是广大学生群体,通过比赛对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和提高,并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探究的热情。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才华和交流学术的平台,促进了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

时间节点

报名时间一般为每年9月份-12月份,举办时间一般是报名次年的3月份省赛、6月份决赛,拿到省赛一等奖才能进入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总决赛。每年举办一次。

比赛规则

1.选手报名:按照赛区/省市交涉划定的招生范围和报名条件进行。

2.初赛:采用笔试方式,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考试,并提交答卷。分AB两大类参加,设有软件专业(C语言组)和非软件专业(Java组)两类比赛。

3.复赛:以实操为主,对初赛成绩优异者进行淘汰赛或网络测试方式,其中ACM程序设计竞赛使用网络测试。

4.全国总决赛:以实操为主,区分高职组和本科组,分别设有软件开发和信息安全两个方向,选手通过面试和机试进入总决赛现场。

5.比赛规则:每场比赛均有规则明确的考试时间、答题数目、时限、分值等内容,总分以各部分积分之和计算。在比赛过程中,不得抄袭、交流作答。任何有违奖项授予标准的行为都将取消奖项资格。

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

简介

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是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计算机学会等多个单位联合主办的全国性大学生科技竞赛,始办于 2004 年。

该比赛旨在鼓励和表彰我国大学生在计算机理论与应用领域创新, 提升他们自主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参赛者以本科在校大学生身份参加,需要按照任务书要求完成一个计算机软件或硬件项目,并提交相应的作品和文档。

该大赛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初赛为闭卷笔试形式考核知识理论水平;决赛则采取开放性实践考核,包括现场答辩、作品展示等形式。

比赛内容涉及计算机科学和工程的各个方面,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不仅对参赛者的专业知识有所要求,还对其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应用能力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考察。

时间节点

5-6月报名,初赛时间为 7 月中下旬,复赛时间为8月中上旬。

比赛规则

1.参赛资格:本科在校学生(包括高职、中职院校),年龄不超过 25 岁。参赛选手应当遵守赛事组委会的各项规定。

2.比赛任务:参赛者需要按照指定主题和要求,自主设计完成计算机软件或硬件项目。作品需要展示出一定的创新性、实用性和开发难度。

3.初赛:以闭卷笔试形式考核知识理论水平,分为网络预选和区域复赛两个阶段。参赛者须按照题目要求在线上提交作品,经初步审核后方可进入复赛。

4.决赛:采取开放性实践考核,包括现场答辩、作品展示等形式。选手需要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现场演示、答辩,并接受评委的提问与点评。

5.评分标准:参赛作品将从创意性、实用性、技术难度、完整性等多个维度进行评分。同时,还将对作品的设计文档、程序代码、演示操作、答辩表现等方面给予积极评价。

6.比赛纪律:参赛者需要保持诚信和公正,不得抄袭、剽窃他人作品或违反其他规定。违反竞赛纪律的行为将受到取消比赛资格等严厉处罚。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

简介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由中国教育部、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共同主办的一项全国性竞赛,旨在挖掘培养高素质、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该竞赛针对大学数学、计算机、物理等专业的本科生开展,要求参赛者在规定时间内自行选择某个具体课题,然后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和工具,独立或团队合作对课题进行分析、建模和求解,并撰写一篇有关课题的论文。

竞赛分初赛和复赛,初赛通常在全国范围内同时举行,复赛则按省级分别进行。竞赛采用闭卷考试方式,难度较大,参赛选手需要具备扎实的数学功底、创新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获得该竞赛的奖项可为参赛选手增加很大的荣誉感和就业竞争力,对于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和发展未来职业道路都具有重要意义。

时间节点

  1. 报名时间:一般在每年的5月至6月之间,具体时间以官方发布为准。

  2. 线上初赛:报名结束后,初赛一般在7月中旬举行,时间一般为3天。

  3. 省级复赛:初赛结束后,根据成绩进行选拔,省级复赛一般在8月至9月之间举行,也有一些省份在10月左右进行。

  4. 总决赛:在经过初赛、复赛的选拔后,优胜者将参加总决赛。总决赛是一个为期四天的正式比赛,时间一般在11月底到12月初。

比赛规则

  1. 比赛形式:由三人组成的小组参赛,限定时间内自行选择某个具体课题,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和工具进行建模与求解,并撰写一篇有关课题的论文。

  2. 参赛对象:专业为数学、计算机、物理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每所高校可以派出若干支代表队参赛。

  3. 考核内容:小组需要对所选课题进行充分地分析、建模和求解,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一篇最终论文。

  4. 考核标准:论文将根据创新思维和方法、模型质量和技术性、论文撰写质量等多个方面进行评分。

  5. 晋级方式:初赛采取线上笔试的方式,根据得分情况选拔进入省级复赛;省级复赛采取口头答辩的方式,根据答辩成绩选拔晋级到总决赛。

  6. 比赛技巧:考生可以在比赛前提前熟悉数学建模的基础知识并进行经验积累,按照创新方法解题,注重团队协作和结果展示,适当调整时间分配和论文格式。

百度之星大赛

简介

百度之星大赛是由百度公司主办的全国性编程大赛,旨在发掘、培养优秀的计算机人才,提高年轻程序员的编程技巧和实际项目开发能力。

该比赛主要面向在校学生及在职工程师,共分为初赛、复赛、总决赛三个阶段。初赛采用在线测试的形式,选手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10道编程题目,以测试参赛者的编程基础和操作能力。复赛则采用团队赛制,对晋级的选手进行淘汰赛,并从中选拔出前几名晋级总决赛。总决赛则是一场激烈的现场编程比拼,选手需在百度公司总部完成多项挑战任务,展示自己的综合编程能力。

比赛的内容涵盖了算法、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网络通信等多个领域,难度较高,对技术功底要求较高。获胜者可以获得丰厚的奖金和实习/就业机会,同时还将得到百度公司的关注和认可。

时间节点

比赛规则

  1. 参赛资格:本科及以上学历、在校学生、在职工程师均可报名参赛。注册时需上传个人信息和简历,经过初选后才可参与正式比赛。

  2. 比赛形式:分为内部预选赛、公开网络赛、技术竞赛和总决赛等阶段,前三个阶段在线完成编程题目,最后一阶段采用线下实际项目开发。

  3. 比赛内容:课程设计、算法实现、小游戏开发等多种类型的编程挑战题目。

  4. 奖励机制:依据比赛成绩提供奖金、实习或就业机会和证书等。

  5. 注意事项:注意保护自己的禁止使用外挂、抄袭、作弊等不正当行为,否则将被取消参赛资格或取消比赛成绩。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简介

  1. 创新创业项目。参赛者可以自己或与他人组成团队,提交自己的创新创业方案,并经过评审机构审核和筛选后,有机会获得各种奖项和资金支持。

  2. 科技创新。主要涉及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创新等方面的竞赛,鼓励青年学生在科技方面进行创新性实践,展示自己的学术天赋。

  3. 文化艺术创作比赛。主要涉及文学、艺术、音乐等艺术领域的比赛,鼓励大学生在文化艺术领域中进行创造性探索。

时间节点

该比赛每年4月左右开始报名,6月左右进行初赛,8月左右进行复赛,10月至11月举行全国总决赛。

比赛规则

  1. 参赛人员:参赛者通常为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本专科在校生,每个团队一般由3-5名队员组成。

  2. 主题:比赛主题涉及多个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创新创业、科技、文化艺术等,要求参赛团队选择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内容进行创作或创新方案设计。

  3. 作品/项目提交:参赛团队需按照规定时间节点,提交项目、作品等相关材料和申报书。一般还需要提交PPT、展板、视频或演示文稿等辅助材料,以展示作品/项目的创意和特点。

  4. 审核评审:根据比赛主题和前期初审,专家评委对参赛项目或作品进行打分,综合考虑技术创新、可行性、市场价值等因素,选出获奖者。

  5. 晋级/获奖:比赛分类多,获奖方式不同,一般包括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特别奖等。晋级参加复赛、决赛等属于大型比赛的,还需要通过初赛筛选才有资格晋级到后续比赛环节。

挑战杯

简介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是由中国学生学会主办的全国性、综合性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活动,始于1989年。比赛涉及多个学科领域,旨在激励广大大学生积极投身创新创业实践,发掘和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推进我国教育事业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该比赛分为省部级选拔赛和全国总决赛,分别包括以下3种组别:

  1. 科技发明制作类:主要评价参赛项目的创新程度、实用性和技术层次。

  2. 学术论文写作类:主要评价参赛论文的创新性、研究深度和科学性。

  3. 社会调查与案例分析类:主要评价参赛报告的社会意义、调查方法和数据处理的可信度。

时间节点

竞赛时间一般从每年5月至7月左右开始组织校内选拔阶段,全国总决赛通常在8月或9月中旬举行。

比赛规则:

  1. 参赛对象:参加“挑战杯”比赛的人员为在校大学生,每个项目须由至少两名本科生或专科生组成参赛队伍。

  2. 竞赛类别:

  • 科技发明制作类:即制作和开发性质的比赛项目。参赛项目通常是针对现实社会问题所展开的研究、设计、制作等活动。

  • 学术论文写作类:指的是以独立完成的论文为主要内容的比赛项目。其创意性和实用性也与科技发明制作类相竞争力。

  • 社会调查与案例分析类:主要展示社会学习活动项目(含社会服务)和基础科学研究及教学改革方面的项目。

  1. 参赛作品要求:参赛作品应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和较高的创新程度。对于科技发明制作类,要求参赛作品具有一定的创造性、经济效益、可持续发展;而对于学术论文写作类和社会调查与案例分析类,要求参赛作品具有创新性,实施可行,研究完整、科学。

  2. 竞赛组织形式:比赛分省级和全国总决赛两个阶段。省级选拔赛由各省级学生联合会或高校学生代表机构组织。全国总决赛则由中国学生学会主办。比赛内容包括项目提交、评审、答辩等环节。

  3. 作品提交:各参赛队伍按规定提交相应的作品材料,如比赛申报书、图纸(图片)、视频展示等。参赛作品需符合三原则,即自主创意、原创与非公开发表、未获得其他竞赛大奖。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72935053/article/details/130544461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