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RCNN卷积神经网络的超分辨率重建算法仿真

目录

一、理论基础

1.1、数学原理

1.2、算法设计

二、核心程序

三、仿真结论


一、理论基础

       超分辨率重建是一种通过对低分辨率图像进行插值和重建,生成高分辨率图像的技术。在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人脸识别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基于SRCNN深度神经网络的超分辨率重建算法是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超分辨率重构方法。通过训练一个深度神经网络,将低分辨率图像映射到高分辨率图像,实现对图像的超分辨率重建。

1.1、数学原理

      基于SRCNN深度神经网络的超分辨率重建算法是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超分辨率重构方法,其核心原理是通过训练一个深度神经网络,将低分辨率图像映射到高分辨率图像,实现对图像的超分辨率重建。

神经网络结构
       基于SRCNN深度神经网络的超分辨率重建算法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卷积层、非线性映射层和反卷积层。其中,卷积层和反卷积层实现了图像特征的提取和重建,非线性映射层则实现了特征映射的非线性变换。

损失函数
     在训练SRCNN深度神经网络时,需要定义一个损失函数来评估网络的性能。常用的损失函数有均方差损失函数和感知损失函数。

     均方差损失函数用于计算重建图像和真实图像之间的像素差异,其计算公式如下:

$$
L_{mse} = \frac{1}{N}\sum_{i=1}^{N}(I_{HR}^{i} - f(I_{LR}^{i}))^2
$$

      其中,$L_{mse}$表示均方差损失函数,$N$表示样本数量,$I_{HR}^{i}$表示第$i$个高分辨率图像,$I_{LR}^{i}$表示第$i$个低分辨率图像,$f$表示SRCNN深度神经网络的映射函数。

       感知损失函数用于计算重建图像和真实图像之间的特征差异,其计算公式如下:

$$
L_{per} = \frac{1}{N}\sum_{i=1}^{N}\sum_{j=1}^{F}\lambda_j (V_{HR}^{i, j} - V_{SR}^{i, j})^2
$$

       其中,$L_{per}$表示感知损失函数,$N$表示样本数量,$V_{HR}^{i, j}$和$V_{SR}^{i, j}$分别表示第$i$个高分辨率图像和其对应的重建图像在第$j$个特征映射上的特征向量,$F$表示特征映射的数量,$\lambda_j$表示第$j$个特征映射的权重。

优化算法
      在训练SRCNN深度神经网络时,需要使用一种优化算法来最小化损失函数。常用的优化算法有随机梯度下降法、Adam优化算法等。

       其中,随机梯度下降法是一种较为简单的优化算法,其更新公式如下:

$$
w_{i+1} = w_i - \eta \frac{\partial J(w_i)}{\partial w_i}
$$

       其中,$w_i$表示当前的参数,$\eta$表示学习率,$\frac{\partial J(w_i)}{\partial w_i}$表示损失函数对参数的梯度。

Adam优化算法是一种自适应的优化算法,其更新公式如下:

$$
\begin{aligned}
m_{t+1} &= \beta_1 m_t + (1-\beta_1)g_t \
v_{t+1} &= \beta_2 v_t + (1-\beta_2)g_t^2 \
\hat{m_{t+1}} &= \frac{m_{t+1}}{1-\beta_1^{t+1}} \
\hat{v_{t+1}} &= \frac{v_{t+1}}{1-\beta_2^{t+1}} \
w_{t+1} &= w_t - \eta \frac{\hat{m_{t+1}}}{\sqrt{\hat{v_{t+1}}}+\epsilon}
\end{aligned}
$$

      其中,$m_t$和$v_t$分别表示梯度的一阶矩和二阶矩估计,$\beta_1$和$\beta_2$分别表示一阶矩和二阶矩的衰减率,$g_t$表示当前的梯度,$\hat{m_{t+1}}$和$\hat{v_{t+1}}$分别表示偏差校正后的一阶矩和二阶矩估计,$\eta$表示学习率,$\epsilon$表示一个很小的常数,用于防止分母为零。

1.2、算法设计

       基于SRCNN深度神经网络的超分辨率重建算法的设计过程可以分为训练和测试两个阶段。在训练阶段,需要准备一组高分辨率图像和相应的低分辨率图像,并使用这些图像来训练SRCNN深度神经网络。训练过程中,需要定义损失函数和优化算法,并在每个epoch后保存模型参数。

具体的训练过程如下:

1)准备训练数据

       从图像库中随机选择一组高分辨率图像,并将它们缩小为相应的低分辨率图像。将低分辨率图像作为输入,高分辨率图像作为输出,作为训练样本。

2)定义神经网络结构

根据SRCNN深度神经网络的结构,定义神经网络的输入、输出和各层参数。

3)定义损失函数和优化算法

根据训练数据和网络结构,定义损失函数和优化算法。

4)训练神经网络

使用训练数据和定义的损失函数和优化算法来训练神经网络,直到损失函数收敛。

5)保存模型参数

      在每个epoch后,保存模型参数,以便在测试阶段使用。在测试阶段,需要使用训练好的SRCNN深度神经网络对新的低分辨率图像进行重建,生成相应的高分辨率图像。

具体的测试过程如下:

1)加载模型参数

在测试阶段,需要加载训练阶段保存的模型参数。

2)输入低分辨率图像

将需要重建的低分辨率图像输入网络。

3)输出高分辨率图像

神经网络将低分辨率图像映射为高分辨率图像,输出重建后的高分辨率图像。

4)评估重建效果

       使用评估指标,如PSNR(Peak Signal-to-Noise Ratio)和SSIM(Structural Similarity),来评估重建效果。

5)保存重建图像

保存重建后的高分辨率图像,用于后续的应用。

四、算法实现

        基于SRCNN深度神经网络的超分辨率重建算法的实现可以使用深度学习框架,如TensorFlow、PyTorch等。以下是基于TensorFlow实现的算法流程:

训练阶段
(1)准备训练数据

从图像库中随机选择一组高分辨率图像,并将它们缩小为相应的低分辨率图像。将低分辨率图像作为输入,高分辨率图像作为输出,作为训练样本。

(2)定义神经网络结构

定义神经网络结构,包括输入层、卷积层、非线性映射层和反卷积层,并设置各层的参数。

(3)定义损失函数和优化算法

定义均方差损失函数和Adam优化算法。

(4)训练神经网络

使用定义的损失函数和优化算法来训练神经网络,直到损失函数收敛。

(5)保存模型参数

在每个epoch后,保存模型参数,以便在测试阶段使用。
测试阶段
(1)加载模型参数

在测试阶段,需要加载训练阶段保存的模型参数。

(2)输入低分辨率图像

将需要重建的低分辨率图像输入网络。

(3)输出高分辨率图像

神经网络将低分辨率图像映射为高分辨率图像,输出重建后的高分辨率图像。

(4)评估重建效果

使用评估指标,如PSNR和SSIM,来评估重建效果。

(5)保存重建图像

保存重建后的高分辨率图像,用于后续的应用。

二、核心程序


clc;
clear;
close all;
warning off;
addpath(genpath(pwd));
rng('default')
tic;
%% read ground truth image
im  = imread('Set5\baby_GT.bmp');
%im  = imread('Set14\zebra.bmp');

%% set parameters
up_scale = 3;
model = 'model\9-5-5(ImageNet)\x3.mat';
% up_scale = 3;
% model = 'model\9-3-5(ImageNet)\x3.mat';
% up_scale = 3;
% model = 'model\9-1-5(91 images)\x3.mat';
% up_scale = 2;
% model = 'model\9-5-5(ImageNet)\x2.mat'; 
% up_scale = 4;
% model = 'model\9-5-5(ImageNet)\x4.mat';

%% work on illuminance only
if size(im,3)>1
    im = rgb2ycbcr(im);
    im = im(:, :, 1);
end
im_gnd = modcrop(im, up_scale);
im_gnd = single(im_gnd)/255;

%% bicubic interpolation
im_l = imresize(im_gnd, 1/up_scale, 'bicubic');
im_b = imresize(im_l, up_scale, 'bicubic');

%% SRCNN
im_h = SRCNN(model, im_b);

%% remove border
im_h = shave(uint8(im_h * 255), [up_scale, up_scale]);
im_gnd = shave(uint8(im_gnd * 255), [up_scale, up_scale]);
im_b = shave(uint8(im_b * 255), [up_scale, up_scale]);

%% compute PSNR
psnr_bic = compute_psnr(im_gnd,im_b);
psnr_srcnn = compute_psnr(im_gnd,im_h);

%% show results
fprintf('PSNR for Bicubic Interpolation: %f dB\n', psnr_bic);
fprintf('PSNR for SRCNN Reconstruction: %f dB\n', psnr_srcnn);

figure, imshow(im_b); title('Bicubic Interpolation');
figure, imshow(im_h); title('SRCNN Reconstruction');
 
toc;
%imwrite(im_b, ['Bicubic Interpolation' '.bmp']);
%imwrite(im_h, ['SRCNN Reconstruction' '.bmp']);
up2129

三、仿真结论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ccsss22/article/details/131275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