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业宝典~副业思维让你拥有更多钱

这是我花了 3 个月时间整理总结出来的关于副业的电子书,希望对你 有帮助。
现在关于副业的话题越来越多,尤其是疫情期间,当然也有很多同学
转型做副业成功转型了,那么我们面对副业?我们应该怎么做?有什么方法能够快速超越主业?
这本电子书希望对你有启发!
一、我的 5 个问题:你为什么想做副业?
1、多一份收入?
2、平时时间很多?
3、看周边的人也做起了副业,而且都还不错
4、为了自己后期转型?
5、提升自己? 你先闭上眼睛问问自己到底是什么原因?
二、做副业前的正确思维是什么?
无论你以后计划做什么样的副业,我觉得我都是有必要把我这么多年
的宝贵经验无私分享给你,希望对你有启发。
做副业原则:

  1. 永远做有积累的事(流量、信任、影响力、专业度),因为这是你的势 能。
    早在几年前,一直有很多同学咨询我,“我现在下班比较 早,找了个兼职,接了些项目,跟几个朋友一起做了,搞了点小钱”,“啊,,我现在没事跑跑滴滴一个月多搞小几千块钱”等等。太多打工人怀 揣着这样的想法了。
    我当时直接回绝“不要做!”为什么?
    很简单,这是非常典型的短期主义,没有任何积累,并且没有建立起自己壁垒的机会,非常脆弱,而一个真正的副业会让你的反脆弱能力越来 越强,你说你希望自己未来成为“鸡蛋”还是“皮球”?(皮球的反脆弱 能力是鸡蛋的 N 倍!)
    比如开滴滴,难道积累了路线图?那很抱歉,任意一款地图软件可以吊打你找不到北!
    于是,在我的建议指导下,只做有积累的事,当然现在也有了自己的个人品牌,其实就这一个思想改变了无数人。

  2. 普通人想翻身,一定要做离钱近的事 在几年前,我其实也犯过一些错误,比如:构建本地最大电子商务商 城、自己去搞类似 58 同城那样的超级生活服务类平台,自主研发在线教育 平台等等,事实证明,作为普通人,很难实现的,在这些地方我交的学费不低于 1000 万了。 后来我想通了,普通人想翻身,一定要做离钱近的事,这也是薛蛮子这些投资大佬们的投资主张,据我所知,他们现在一律不投资幻想做一个大平台的企业,专心投资用户够垂直的企业。
    于是,我再也没有幻想弄个超大平台的想法了,兢兢业业在一个阵地 打爆,反而效果非常好,了解我的同学非常清楚,我之前聚焦程序员群体 课程的时候,创造一天仅靠朋友圈运营的形式营收破 100 万,注意,是一 天,不是一个月,这就是垂直领域的打爆的魅力。
    所以,你想做任何副业,一定要做离钱近的,并且要垂直,这个太重要。

  3. 通过副业赚到钱是一种感觉 赚钱不是一个结果,其实是一种感觉,找到这种感觉,你就通透了,绝大部分人一辈子没找到感觉。
    你肯定会被我这句话惊讶到,甚至会爆句粗口,“我靠,这跟感觉有什么关系” 想象一下,为什么一开始你会选择在这家公司上班?是不是从环境到 HR 到入职等等,给你的感觉非常 nice。
    你再想象一下,为什么你会选择跟一个女孩(男孩)谈对象?是不是
    你觉得感觉上不错,所以尝试去发展。
    你为什么喜欢被别人赞美,肯定?因为这种感觉超级爽。
    那好,现在知道什么叫感觉了吗?
    是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做了副业以后,越来越有感觉,然后果断
    全职干了的原因!
    一句话:请相信自己的感觉,请找到这种感觉,如果始终没有找到感
    觉,那就立马停止,你干的肯定不对!

  4. 传统的木桶理论已成为过去式,斜木桶思维才是未来 我相信你们肯定听说过管理学中的“木桶理论”。木桶定律是讲一只
    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一只木桶想盛满水,必须每块
    木板都一样平齐且无破损,如果这只桶的木板中有一块不齐或者某块木板
    下面有破洞,这只桶就无法盛满水。
    那我要告诉你的是,忘掉你的短板,尽情的发挥你的长处即可。你搞 PPT 的,你就专心研究 PPT 就行了。我一个朋友专门帮大企业做招商加盟 类 PPT 了,他做一个 PPT 起步收费是 200 万,少一分都不做的,够硬气吧? 当然,他短板也很多,说话磕巴,不善言辞,学历一般等等。
    再比如一些大佬吧,拿马爸爸来说,他会技术吗?不会;会财务吗?
    不会;但这不影响他成为大人物,他只要会聚人就行了。
    案例我就不多说了,你只要记住,未来一定是斜木桶思维,只要一个
    板足够长就行了,别想那么多。
    那么,你在选择副业的时候,也是这样,你说你一个搞技术的去开滴 滴(我是举个例子,有的人选择副业比我说的这个更夸张)是什么个意思? 不懂利用自己的长板吗?
    还有很多很多副业思维,有机会我会在直播的时候讲到上面我讲到的
    几点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启发!

  5. 下面我来简单说下计划做副业前的几个动作

  6. 了解自我(了解的越透彻越好定位)
    这个包括很多方面,有比较容易感知和描述的兴趣、榜样、职业,也
    有较难形象说明的行为风格、性格,还有难以琢磨的价值观等。这些方方面面的倾向中,潜藏了很多副业选项,可以通过特定的方法将它们挖掘出来。

  7. 你的个人资源
    在职场摸爬滚打几年后,我们都会掌握一些有价值的资源,比如知识、 技能、人际关系、信息、渠道,粉丝等。这些资源,可以通过一定的形式 转化为副业。

  8. 用户需求
    我们把眼光聚焦在周边的人群身上,发现他们的需求,打磨成服务或产品来解决他们的痛点,也会促成副业的诞生。

  9. 机会
    有时不是我们要做什么,而是某些机会出现,告诉我们可以做什么。
    我们身边的同事、朋友,我们工作与生活的城市,我们加入的各种社群,都可能把机会带到我们面前。

  10. 收入结构
    一般的职场人士只有一种收入来源,那就是劳动收入。但实际上,我们身边还存在好几种不同形式的非劳动收入。它们能够重构我们的收入结构,支撑我们更好地生活,比如理财带来的被动收入,具有长半衰期的产品带来的被动收入,企业带来的被动收入。从收入的结构、形式出发,也可以挖掘出各式各样的副业。
    我强调下,这里最核心的是认识自我,定位自我

  11. 找到定位 成功的副业一定是在某方面适合你的,比如兴趣、知识、技能、性格,
    比如某种特别的渴望,比如对当下的你具备恰到好处的可行性。
    所以,为了把某个纸面上的选项变成你的副业,我们需要使用一些方
    法,从上一章扫描出的副业选项中提取出适合你的少数几个,整个过程分为 4 步。
    第 1 步,对副业选项拍一张快照,知道它的概要情况。
    第 2 步,明确自己想要的副业特征,用它们对副业选项进行第 1 个维度的筛选。
    第 3 步,做一次自我盘点,找出自己想发展的 3 个方面,用它们对副业选项进行第 2 个维度的筛选。
    第 4 步,将两个维度获得的副业想法合并,评估这些副业选项,从中挑出具备可行性的 1~3 个。
    首先,给副业选项来一张快照
    在我们决定将一件事发展为副业之前,先搞清楚它的概况,可以避免 不必要的损失。下面 5 个问题提供了一个框架,能帮助我们快速搜集相关信息。

  12. 什么是?

  13. 哪些人在?

  14. 有哪些门槛?

  15. 的平均回报如何?

  16. 投入周期是多久? 这些信息是怎么得来的呢?通常有查阅图书、聆听课程、网络检索、
    人物访谈 4 种方法可以获得。
    其次,确定你关心的副业特质,筛选出副业清单
    有了副业选项的快照,接下来我们就要对副业选项做第 1 个维度的筛 选:根据我们想要的副业特征,选出适合我们想法的那些选项。所以我们 现在要做的工作是明确自己想要什么样的副业。

  17. 优势发掘提问 别人认为你什么最出色?你自己最拿手的事是什么?
    你曾做过的最得意的事是什么? 详细描述你做过的最得意的一件事:事情的概况? 当时你遇到什么困难?你采取了什么解决办法?最后达到什么结果? 通过这种方式来全面获取自我优势信息

  18. 如何发掘你个人的优势? 在这件事中,体现了你的什么能力?要想发掘个人优势,就三点:

  19. 专注

  20. 一学就会

  21. 持续的正向反馈 这里面,专注的意思是让自己沉浸其中,而不是做事时心猿意马,因为特别喜欢和擅长,所以才会愿意专注。而一学就会代表了学习力和真正的兴趣,持续的正向反馈会让人不断精进。

  22. 当你找到以后,如何产生影响力 同样一件商品,品牌影响力更强的企业要比其他企业卖得更好,或能卖到更高的价钱。品牌溢价的实质来源于品牌影响力扩大后,消费者对企业形成的信任。因此,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品牌影响力将成为影响创业者进一步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在知识付费领域,品牌影响力最直观和量化的体现就是粉丝数和节目播放量。作为运营知识内容的企业或内容提供商,要想提升品牌影响力,主要还是增加粉丝数和节目播放量,以下四种
    方式可以作为参考:

  23. 建立自身平台,搭建粉丝社群

  24. 借助平台流量,打造爆款产品

  25. 持续更新内容,以免费产品吸引粉丝

  26. KOL 转发,提高知名度

  27. 借力他人

  28. 接下来,认清自我,过滤副业
    特质清单像橱窗,特质像一种商品,吸引我们挑选出自己想要的。这是很多女性逛街购物的逻辑:由商品触发需求,促成交易。还有一种逻辑是由内而外,从自身挖掘出需求,然后根据需求来选择商品。这是不少男性买东西的逻辑:先想清楚自己要什么,进店买了就走。

  29. 最后,给副业做可行性分析,找出要尝试的选项,生成备选副业清单通过从外而内的工作特质选取,我们找到了自己最看重的 3 个工作特 质,根据它们筛选出了第 1 份副业清单。通过自内而外的自我认知分析,我们找到了 3 件擅长的事. 3 种想持续 发展或想培养的技能. 3 个感兴趣的行业领域,根据它们筛选出了第 2 份副 业清单。

  30. 规划:找到自己的副业路线图 10

用倒推法完成里程碑规划(以始为终思想)
倒推法可以说是我们从小用到大的方法,但我们未必真的了解它。所谓倒推法,就是从一个项目(事情. 目标)的交付时间点出发,规 划从交付时间到启动时间之间要做的事情,它有以下 3 个关键点。

  1. 清晰定义项目结果。
  2. 从结果出发,往前倒推,找到项目的里程碑节点。
  3. 把里程碑节点放在合适的时间周期内。 在使用倒推法时,有一个小窍门,那就是要反复询问自己这个问题:
    “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先做完什么?”
  4. 行动:持续实践成就副业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想做副业的人越来越多,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在副业上取得成果,甚至可以说,大部分人都铩羽而归。
    有的人是还没开始行动,仅仅是想一想就算了;有的人是做了几天, 觉得太累便放弃了;有的人想要坚持却不知道怎么做,挣扎着挣扎着走不 动了;有的人一直在走,却忘了为何要做,以致于不想再做;有的人见到 了回报,却因数量太少. 时有时无,在黎明前主动放弃…
    所以你可能在经营副业的时候经历的 7 个阶段

阶段 1:观望
阶段 2:三分钟热度
阶段 3:坚持有方
阶段 4:自我怀疑
阶段 5:冰火交织
阶段 6:安营扎寨
阶段 7:衰退
怎么办?我给你解决方案
1、进入同频优质圈子 有句话你应该听过,一个人走的快,但一群人才能走的远,所以进入优质 同频圈子非常非常重要!
2、倒逼着你从自律变他律 懒惰是一个人的天性,没有人天生就特勤奋,所以只有他律了,你才 能真正的自律。那如何倒逼着你呢?我给你 2 个建议:1,朋友圈/公 共场合做承诺;2. 推测一下你的持续性行为可以带来的未来价值是多 少
3. 找到感觉,这其实是我刚开始的时候跟你说的那句话。比如,很快 你就尝试副业变现等等。

  1. 用 PDCD 模型自我管理
    这里我强烈建议你先百度一下啥叫 PDCA 模型,如果你觉得在做副业的过 程中遇到了很多肯定,这很正常。你要做的是解决每个困难,然后再去优 化,再去执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最终一定会达成你的目标的。
    最后,我来谈谈如何提升你的基础性能力
  2. 如何提升基础能力 基础能力包括阅读能力. 思考能力. 写作能力。
    这三大基础能力依次是知识的输入——吸收转化——输出。基础能力 有一部分已经在学校教育中完成,当然,毕业以后还是需要不断提升。阅 读能力中也包括了语言能力,因为如果你能够多掌握一种语言,尤其是像 英语这样的世界性语言,就可以通过阅读原文而不是通过别人的翻译,可 以更快更直接地获取知识。写作能力类似,如果你能够熟练地使用英语写作,那么你的社交网络将得以扩大,影响力也可以随之增强。
    一. 如何锻炼阅读能力
    推荐经典书籍《如何阅读一本书》,把这本书吃透,请注意是“吃透” 啊,阅读能力就会有大幅提升,其次推荐赵周老师的《拆书》系列:
    《这样读书就够了》
    《拆出你的沟通力 I》
    《拆出你的沟通力 II》 关于阅读速度提升的工具,推荐舒尔特表格,通过这个练习,可以扩大视距,一目多行。
    其实读的书越多,知识积累越丰富,速度和质量就都会提升,很多人读书慢,是因为读的时候一字一句地默读,而且理解能力不足,所以经常需要停下来思考,而如果读书多了,理解能力增强,也改变了默读习惯,阅读能力自然就上去了。
    关于默读习惯的改变,可以尝试在读书的时候,用手指或笔杆指着要读的内容,并且以适中的速度移动,让眼睛跟上移动的速度,把注意力放在眼睛上而不是口唇上。
    另外,写书评也是增强阅读理解能力的好方法,不过需要注意,书评 不是读书笔记,尽量不要照抄原书内容,而应该是以自己的理解. 感悟为 主。
    二. 如何锻炼思考能力
    推荐五本书籍,从易到难
  3. 《麦肯锡入职培训第一课》 这本书非常基础,可说是入门书,书的篇幅不长,基础概念都已经包括,而且讲得深入浅出,对于职场新人或者感觉思考能力较弱的人比较适合。
    也不要因为简单而小看,能把复杂的事情说得简单又有用,这也是一门功力。
  4. 《轻松学会独立思考》
    这本书重在“轻松”,所讲的内容和《麦肯锡入职培训第一课》有交 叉之处,不过更深入和全面,用很多贴近生活和职场的案例,讲透独立思 考,可算是进阶书,其实并不需要有基础,不过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一 看书的厚度,就止步不前,其实,厚并不代表枯燥,大量的解说. 作业布 置,让人更易于掌握独立思考的技能。
  5. 《思考的技术》
    大前研一的这本书,是思考力的普及书籍,是很多咨询顾问的案头书, 当然其他行业一样从中学习。书中也提到麦肯锡的一些思考方法,事实上, 麦肯锡方法的确影响到很多人。不过在此基础上,大前研一也有自己的总 结和发挥,言辞犀利,既有微观也有宏观,角度全面,这也和大前研一的 经历相关,毕竟他是为某些国家做过顾问的人。
  6. 《思考,快与慢》
    这本大部头的书已经走向思维的深层,如果愿意从这里作为独立思考的切入点,其实也不错,就好像先攻克一座大山,小山头自不在话下。不 过考虑到对很多人来说,思考的技术学习也还是有个先后顺序,所以把这 本书排在后面。这本书读起来的确比较费劲,但是如果能够在读书的过程 中多思考. 多应用,把每一个知识点吃透,那么思考能力自然会上一个很 大的台阶。
  7. 《比知识还多》
    这本厚达 470 页的书,含金量很高,它不是一般的讲解,而是包括了 训练。尤其是第二部分,介绍了完整的 CoRT 思维训练课程的 60 个工具, 详细解释了从思维的广度. 组织. 交互. 创造力. 信息和情感. 行动等六个 方面的思维技能。通过这种训练,可以帮人搭建起整体的思维框架。必须 要经过反复练习,才能掌握这些思考工具,但掌握之后,终身受益。
    爱德华·德·波诺是思考技术界的大师,如果觉得即使有了前四本书的 基础,啃这本厚书也有点难度,可以先从他另外的书看起,比如
    《六顶思考帽》。
    三. 如何提升写作能力
    秋叶给出了三个写出高质量文章的密码:
    第一个密码不是多写,而是确定写作的质量标准。很多人以为要写出好文章就得多写多练,这当然是必要的,但是多写多练并不是写出好文章的充分条件。 这就好比普通人坚持跑步,每天慢跑 10 公里,因此坚持 20 年,是很厉害。且不说他去做马拉松运动员,他就一定能成为一名跑完马拉松的人吗?
    量变并不一定引起质变,是有条件的量变才能引起质变。很多人坚持写作,坚持输出,你更可以理解为他通过写作自我减压,他通过写作自我暗示自己在成长的路上,但无论如何,他并没有对写作进行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第一条就得确定你练习要达到的目标。 如果你觉得自己有运动天赋,准备做一个运动员,教练一定会问你: 要不要做个评测看看你适合哪种类型的运动?你需要先在多长的时间里面达到一个怎样的水平以确保进入下一轮竞争?你对标的对手是 谁?你每天要保持多少时间多高强度的练习?为了确保你的训练质量你 是否要定期参加一些对抗赛?
    同样,如果你准备训练自己的写作水平,一定也要像一个教练一样问
    自己:
    你写哪个方向?准备用怎样的类型写作?对标的高手是谁?你计划 通过多少篇的练习达到何种水平的输出质量?达到怎样输出质量的文章 你才对外分享?
    一切只谈初心不谈标准的成长都是自欺欺人。
    密码依然不是多写,而是多看。
    想好写什么文章,可以先写,也可以看别人怎样写再模仿写,都可以。但无论如何一定要多看。
    比方说我准备写影评了,首先会自己想想怎样写,好选一个不同的点切入。然后我带着构思就会翻别人写的影评,看看别人的立意. 切入点. 选 图. 联系的案例,还有金句,包括整体的框架,对比后会发现不足,然后 就知道改进的方向。
    要进行这种学习要有意识地对比式地看,而不是仅仅满足于我今天浏览了多少篇文章,这是很肤浅的阅读。看完你要能说出一篇文章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要能看出你和作者 在阅读面. 阅历面上的差距在哪里。这样的看才能帮助自己找到差距,进而通过有追赶目标的写作来提升自己的写作质量。
    但是很多人的写作太容易陷入抒发自己的情绪,把自己的感悟一口气写出来,很过瘾,很解气,但这种质量的文字能发出来吗?有没有一句话让大家看完可以回味的,不至于因此觉得我在注水,没有诚意?我和高手的差距有没有通过这次写作有所缩短?作为一个普通写作者,我个人觉得是需要和自己的文字保持一点距 离,这样才能在写作过程中思考。多看还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要看真正的好文字,看真正优秀写作者 的文字,反正我不是,我这个水平只能算码字;第二要看不同类型的写作 者的好文字,避免形成写作路径的依赖,广义的多看也包括看电影. 听音乐,一切艺术都可以激发写作的灵感。这也是多看的另外一个价值,帮助自己找到写作灵感,打开写作思路。
    第三个密码依然不是多写,而是多想。
    自从前几年流行自媒体,最近两年开始高喊内容创业,越来越多的人拿起了笔,仿佛自己也握住了一块闪闪发光的金砖。
    再坚持日更 100 天,不知不觉写作 10 万字,不小心也拿了一个简书或 者微信原创认证,感觉都要上天了。
    写作遇到瓶颈,赶紧去报几个写作班,长进还是有的,就是标题党一个比一个厉害,但问题是内容创业,拼的是内容。
    好的内容要来自你对一个问题进行深度的思考,有逻辑的思考,思考完成后最好不仅仅指出本质的问题,还要提供合适的方法。
    一个晚上就能写出来的干货,如果不是因为你过去有足够的积累,只怕是因为看了几本书有点感悟,把书中的观点加上自己的故事就变成了文章,或者是拼凑一些观点变成“你不得不知道的五件事”一类的标题党。
    这些都不是深度思考,所谓深度思考,首先你要对基础的概念做明确的定义。
    比如回到我们今天的问题,我倒是要问大家,什么是写作?什么是有质量的写作?什么是长期保持有质量的写作?
    你要真能把最简单不过的概念搞清楚,很多话题你已经能写过大部分
    人了。更不要说每当你提出一个观点,主动去质疑,进而引发更多更深入的思考。比方说,大部分人都建议多写,我今天的文章就用三个建议告诉你, 多写未必有用。坚持日更 100 天的比比皆是,没有十万也有一万,有几个 人写出来了呢?
    请注意,要提升能力,只读书是不够的,需要反复训练,才能真正提升,比如阅读能力,如果阅读的速度和质量上不去,那么学习能力也谈不上很高。而思考和写作更是需要练习的事情,这些练习,其实可以结合工作一起进行,即:根据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和人生目标来确定阅读范围,并注重实践。
    除了读书训练以外,接受培训. 包括系统的成人教育,比如 MBA 等也 是有效的,现在在线课程和学习社群也很发达,系统地学习课程和参与课 程也是吸收知识的好途径。
  8. 如何提升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往往不能单纯靠读书和培训完成,通常是要在工作任务中才能得到锻炼,尤其是团队协作能力和职业精神,如果是一毕业就成为自由职业者,就有可能缺少在工作单位中才能够获得的磨炼机会。
  9. 构建专业知识地图(知识树)
    每一个领域. 每个岗位都有自己的专业知识地图,有的可能已经存在, 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采用,有的可能需要自行总结。
    知识地图是动态的,需要不断对其中的知识进行更新,而非固定不变。
  10. 取得相关资质
    几乎在每个领域,都有相关的资质,比如注册会计师. 心理咨询师. 国 家理财规划师. 特一级厨师. 英语六级. 潜水证等,通过学习. 考试获得这 些资质,本身既是能力的证明,同时也会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专业能力提 升。
    然而也并不是取得相关资质就够了,那也只是长征中的一个节点。比如,很多人取得了心理咨询的证书,然而并没有面对面心理咨询的实际经验,这种情况下也是难以被信服的。
  11. 不断积累案例
    不管是哪个专业领域,都需要多和客户接触,多做项目,尤其是不同的项目,从中总结共性和个性,不断增加自己在这个领域内的经验值。有些人做项目的时候并不用心,每次都套用一样的模板,试图用一种方法解决所有问题,这样是没办法积累起丰富经验的。认真地对待每一个项目,认真地总结每个项目的得失,才会获得快速有效的成长。
  12. 达到一定年限
    比如在行就规定,法律专业,想要成为在行行家,至少需要有五年的法律相关工作经验。这种年限,其实也是专业能力的证明。当然年限只是一种参考,如果是混日子的年限法,其实含金量也不高。
  13. 尝试撰写专业书籍
    不见得要出版,但是可以依据自己对专业的理解,尝试撰写专业书籍, 这是系统整理自己知识脉络的有效方法,也是以终为始的学习方法。可以 把写书设为目标,为了写成一本专业书籍,需要进行大量的阅读,对于工 作本身的观察和分析角度,包括研究深度,都会不一样,而且,也许真的 有出版机会呢?
  14. 通过社交网络建设个人品牌
    不管是通过赤兔进行分享,还是开设微信公众号发布文章,一个人的专业能力往往需要多和他人互动才能够获得更多反馈,个人品牌的建设过程和写书是一样的道理,既能够在过程中得到锻炼,也能在拥有个人品牌之后带来更多的机会。
  15. 如何利用业余时间充电
    很多人都说工作太忙太累,一整天下来累成狗,回到家就瘫在床上,所以没时间充电,然而,优秀的人们会不会这样想这样做?小米的事例,有没有启发?
    要想在业余时间充电,其实时间应该先从上班时间开始管理。我们有几条建议:
  16. 管理好上班时间
    如果上班特别忙,经常加班,要注意观察一下原因,比如:时间的不 恰当耗费是出于什么原因?是因为自己效能低下,还是受到其他人的影 响?如果是自己的效能问题,那就需要在技能方面改进,比如学好了某些 技能以后,原来 3 小时才能完成的工作,有可能在 20 分钟内完成。而如果 是受到其他人的影响,能不能督促别人改进?比如教会别人一些技能,加 快传递到自己手中的速度,比如提前沟通,避免自己随时随地被打扰,沟 通的对象可能是领导,也可能是同事,这时候就需要学习沟通技巧。
  17. 学会拒绝
    不管是在工作中接受不应该由自己进行的任务,还是在业余接受朋友们“这个事情很简单. 帮忙做个小设计就行”的委托,都需要学会拒绝的艺术,保障自己的时间,当然拒绝也是有技巧的,可以推托,可以找其他借口,尽量避免得罪人,当然有些时候逼不得已,真要得罪,那也是没办法的事,但至少自己的时间被保证了,有这段时间那更要好好充电,争取离那些不讲理的人远一些。
  18. 尽可能缩短住处到单位的时间
    有些人为了节约房租,或者在很偏的地方买房,所以从住处到单位需 要花费很长时间,有些人觉得,路上的一两小时反正也不浪费,可以用来 听听喜马拉雅. 看看电子书什么的,但其实如果是非常拥挤的交通情况, 这样的如意算盘未必能够打响。在北京某家互联网公司工作的刘健亮,选 择租住在离公司骑单车 15 分钟的地方,每天骑摩拜单车上班,这样,甚至 不需要占用公司的地方停放自行车。天不冷的时候,他每天骑行 30 公里左 右,都市上班族运动量少,骑车也是活动活动。
  19. 学习重在结果,不要只看过程
    有些人买了很多网课,但并没有坚持听下来,也不重视网课里面留的练习和作业。有些人趁着打折买了很多书,但之后就束之高阁。有些人参加了很多培训和活动,但除了交换一堆微信外似乎也没太大收获。学习爱好者和真正热爱学习的人不一样,前者看重过程,不是在去向这个培训地点的路上就是在去向那个培训地点的路上,如果不参加培训,心里会感觉焦虑。后者看重结果,学习了知识就希望吸收和转化,应用在实际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用应用来验证学习效果,这样的充电,才更有意义。
  20. 建设上进的朋友圈
    有些人身边围绕着一些喜欢吃喝玩乐的朋友,下了班以后就各种娱 乐,大家谈的不是读书而是娱乐八卦,喜欢学习的人在这样的人群里好像 异类一样,即使是上班时间,有些人也是混日子的,对于认真做事的人反 而冷嘲热讽,身处这样的人群,如果自信心不足,就会怀疑自我。有次一 位在行学员约见我,就诉说了这方面的困惑,我鼓励她不要理会这些人, 坚持自己的成长路线,临别前学员要求一个拥抱,我毫不迟疑地抱住对方, 说:“希望这个拥抱能够传递给你力量。”
    其实这样的情况,很多年前我在银行工作的时候也遇到过,那时候不少同事都奇怪,说你为什么还要自己买电脑啊,行里不是有吗?说你为什么每天上网,网上有什么好东西?基本上是觉得我不务正业的样子。不过人各有所求,我还是坚持自己想做的事,后来就离开了银行。
    记得有一次回老家,也去原来的银行看了看,除了原来的办公楼新装修过,感觉没有其他变化,以前的同事们也还是那些人,仿佛时光停滞了一样。回想起来,并不后悔自己走了出来,反而庆幸。现在网络这么发达,其实完全可以多关注优秀人士的微博. 多参加上 进的社群,一群上进的人在一起,就不会觉得孤单。
    Ok,就讲到这里,后面我也会在我的朋友圈里讲一些干货。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shun35/article/details/111355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