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J6-4 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

目录

6.4.1  空闲表

1、存储空间的分配与回收

2、空闲表法的优缺点

6.4.2  空闲链表

1、空闲盘块链

2、空闲盘区链

6.4.3  位示图

1、位示图的表示

2、存储空间的分配

3、存储空间的回收

4、位示图法的优缺点

6.4.4  成组链接

1、空闲盘块的组织

plus 个人理解图示

2、空闲盘块的分配

3、空闲盘块的回收

4、综合举例


文件管理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如何为新创建的文件分配存储空间。

① 存储空间的基本分配单位是盘块。

② 其分配方法与内存的分配有许多相似之处,即同样可采取连续分配方式或离散分配方式。

③ 系统应为分配存储空间而设置相应的数据结构,并提供对存储空间进行分配和回收的手段。

磁盘空间的管理

跟踪磁盘上的空闲块数目和块号,形成空闲块登记表。空闲块登记表是盘块分配和回收的依据。空闲块登记表有四种实现方案:

6.4.1  空闲表

空闲表法属于连续分配方式,它为每个文件分配一块连续的存储空间。

系统为外存上的所有空闲区建立一张空闲表,每个空闲区对应于一个空闲表项,其中包括表项序号、该空闲区的第一个盘块号、该区的空闲盘块数等信息。

1、存储空间的分配与回收

适合于可变大小分区的连续分配方式。

分配步骤:

  1. 顺序查找空闲分区表中的各个表项,直至找到第一个大小合适的空闲分区;
  2. 将该空闲分区分配给文件,同时修改空闲分区表,删除相应的表项。

当删除文件并释放出空间时,系统回收其存储空间,合并相邻的空闲分区。

2、空闲表法的优缺点

① 优点:实现简单。对于最佳适应分配算法,可以将各空闲分区按照(长度)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再利用有效的查找算法,能很快找到需要大小的空闲分区。

② 缺点:当存储空间中的空闲分区分布较分散且数量较多时,空闲分区表将会很大。需要很大的内存空间,会降低空闲分区表的检索速度。

6.4.2  空闲链表

用专门的空闲表登记空闲分区信息会浪费一定的存储空间,而且不适合登记分散且数目很多的空闲分区。不利于基于存储块的链接文件和索引文件的存储空间分配。

空闲链表法是将所有空闲盘区拉成一条空闲链。根据构成链所用基本元素的不同,可把链表分成两种形式:空闲盘块链、空闲盘区链。

1、空闲盘块链

将磁盘上的所有空闲空间,以盘块为单位拉成一条链。

  • 当因创建文件而请求存储空间时:系统从链首开始依次摘下空闲盘块分配给用户。
  • 当因删除文件而释放存储空间时:系统将回收的盘块依次插入空闲盘块链的末尾。

优点:分配和回收一个盘块的过程非常简单。

2、空闲盘区链

  • 将磁盘上的所有空闲盘区拉成一条链,其中每个盘区可包含若干个盘块。
  • 每个盘区含有:指示下一个空闲盘区的指针和指明本盘区盘块数的信息。
  • 分配盘区的方法与内存的动态分区分配类似,通常采用首次适应算法。
  • 在回收盘区时,同样也要将回收区与相邻接的空闲盘区相合并。

为了提高对空闲盘区的检索速度,可以采用显式链接方法,即在内存中为空闲盘区创建一条链表。链中每个结点内容包括:起始盘块号、盘块数、指向下一个空闲盘区的指针。

缺点

① 一段时间后,空闲分区链表中可能包含太多小分区,使文件分配到的存储空间过于离散。

② 删除一个由许多离散小分区组成的文件时,将回收的小分区链接到空闲分区链表中需要很长的时间。

③ 若一个文件需要申请连续的存储空间,则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查找符合大小的、相邻的空闲分区。

因此,这种空闲空间组织方法适合于非连续存储文件。

6.4.3  位示图

利用二进制位 0、1 表示存储空间中存储块的使用状态:

  • 空闲分区:0
  • 已分配分区:1

磁盘上的所有盘块都有一个二进制位,由所有盘块所对应的位构成一个集合,称为位示图。

通常可用 m × n 个位数来构成位示图,并使 m × n 等于磁盘的总块数。位示图也可以被描述为一个二维数组。

1、位示图的表示

2、存储空间的分配

注意:公式并不总是为上述图中公式,需要根据位示图是从 0 开始编号,还是从 1 开始编号来自行选择公式。

3、存储空间的回收

同样注意:公式并不总是为上述图中公式,需要根据位示图是从 0 开始编号,还是从 1 开始编号来自行选择公式。 

4、位示图法的优缺点

优点:可以容易地找到一个或一组连续的空闲分区。例如,我们需要找到 8 个相邻接的空闲盘块,这只需在位示图中连续找出 8 个其值为 “0” 的位即可。

缺点:很难一次性将该位示图全部装入内存。即使内存足够大,可以存放全部或绝大部分位示图数据,搜索一个大位示图也会降低文件系统的性能。

6.4.4  成组链接

1、空闲盘块的组织

① 设置空闲盘块号栈:存放空闲盘块的盘块号和栈中空闲盘块的总数;

② 前一组的第一个盘块记录后一组所有的盘块号以及盘块总数;

③ ……依次类推,组与组之间形成链接关系;

④ 最后一组少登记一个盘块号,多登记一个空闲盘块链的结束标志。

组的概念:我们设置每 100 个盘块为 1 组,实际上靠栈的大小来约束,即栈中最多存放 100 个盘块号。当栈满且再来一个新的空闲盘块时,将栈中已有的所有盘块号出栈并写入该空闲盘块中,最后压入该空闲盘块的盘块号,此时栈中只有一个盘块号。

plus 个人理解图示

图 1 为盘块号 300 到来之前:301~400 正好填满栈,栈中有 100 个盘块号。图 2 为盘块号 300 到来之后:301~400 写入盘块号为 300 的盘块中,并且栈中变为只有 1 个盘块号。

内存栈中的盘块号就相当于一个指针,指向外存中相应的盘块。本图中没有画出一般的盘块,只画了暂存上一组盘块号的盘块,即盘块 300 。图中的所有箭头都是指向外存中相应的盘块。特殊地,盘块 300 中暂存了上一组的盘块号,而这些盘块号又指向相应的盘块。

2、空闲盘块的分配

基本操作:首先检查空闲盘块号栈是否上锁,若未上锁,则从栈顶取出一空闲盘块号,分配与之对应的盘块给用户,将栈顶指针下移一格。

特殊情况:栈顶指针指向栈底盘块号即 S.free(0),它是当前栈中最后一个可分配的盘块号。

  1. 该盘块号所指向的盘块记录了下一组空闲盘块号
  2. 调用磁盘读过程将其所指向盘块的内容读入栈中
  3. 即下一组空闲盘块号成为空闲盘块号栈的新内容
  4. 最后还需要把原栈底盘块号对应的盘块分配出去

当一个盘块记录有下一组空闲盘块号时,这并不代表它不再能被分配出去,只要在将它分配出去之前把其中记录的内容读入栈中即可。

3、空闲盘块的回收

基本操作:调用盘块回收过程进行回收,将被回收盘块的盘块号记录到空闲盘块号栈的栈顶,并执行空闲盘块数加一的操作。

特殊情况:当栈中空闲盘块号数目达到 100 时,表示栈已满;若再有新的盘块被回收,则将现有栈中的 100 个盘块号记入其中,再将该盘块的盘块号作为栈底。

4、综合举例

(1)该磁盘目前有多少空闲盘块?

(2)若某个文件需要 3 个盘块,请问该如何分配?

(3)删除某一文件并回收其所占的 5 个盘块,盘块号依次为 700、711、703、788、701,请画出回收后的盘块链接情况。

(1)简便方法:直接把各个计数单元中的数值相加即可。

具体思路如下:

  • 内存栈中有 2 个盘块号
  • 盘块 300 当中有 100 个盘块号
  • 盘块 400 当中有 100 个盘块号
  • 盘块 500 当中有 99 个盘块号

一共有:2 + 100 + 100 + 99 = 301 个空闲盘块。

(2)基本思路:先分配内存空闲盘块栈中盘块号指向的盘块,若不够,则把栈底盘块号指向的盘块的内容读入,再把该盘块号指向的盘块分配出去。

  1. 第一块:分配盘块号 299 指向的盘块
  2. 第二块:分配盘块号 300 指向的盘块(见下图)
  3. 第三块:分配盘块号 301 指向的盘块

(3)注意:该小题续接(2)小题,不是从题干图示状态开始!

后面的回收就很简单了,我懒得画也画不下了。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m0_64140451/article/details/130694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