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 和 Redis 的数据一致性问题

什么是数据的一致性

“数据一致”一般指的是:缓存中有数据,缓存的数据值 = 数据库中的值。

但根据缓存中是有数据为依据,则”一致“可以包含两种情况:

  1. 缓存中有数据,缓存的数据值 = 数据库中的值(需均为最新值,本文将“旧值的一致”归类为“不一致状态”)
  2. 缓存中本没有数据,数据库中的值 = 最新值(有请求查询数据库时,会将数据写入缓存,则变为上面的“一致”状态)

”数据不一致“:缓存的数据值 ≠ 数据库中的值;缓存或者数据库中存在旧值,导致其他线程读到旧数据

数据不一致情况及应对策略

根据是否主动向缓存中写值,可以把缓存分成读写缓存只读缓存

  • 只读缓存:只在缓存进行数据查找,即使用 更新数据库+删除缓存策略;
  • 读写缓存:需要在缓存中对数据进行增删改查,即使用 更新数据库+更新缓存策略。

只读缓存(更新数据库+删除缓存)

  • 新增数据时 ,写入数据库;访问数据时,缓存缺失,查数据库,更新缓存(始终是处于”数据一致“的状态,不会发生数据不一致性问题)
  • 更新(修改/删除)数据时 ,会有个时序问题:更新数据库与删除缓存的顺序(这个过程会发生数据不一致性问题), 如下图

在更新数据的过程中,可能会有如下问题:

  • 无并发请求下,其中一个操作失败的情况

  • 并发请求下,其他线程可能会读到旧值 因此,要想达到数据一致性,需要保证两点:

  • 无并发请求下,保证 A 和 B 步骤都能成功执行

  • 并发请求下,在 A 和 B 步骤的间隔中,避免或消除其他线程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针对有/无并发场景,进行分析并使用不同的策略。

A. 无并发情况

无并发请求下,在更新数据库和删除缓存值的过程中,因为操作被拆分成两步,那么就很有可能存在“步骤 1 成功,步骤 2 失败” 的情况发生(由于单线程中步骤 1 和步骤 2 是串行执行的,不太可能会发生 “步骤 2 成功,步骤 1 失败” 的情况)。

先删除缓存,再更新数据库,如图

先更新数据库,再删除缓存

两种方案执行情况对比:

执行时序 潜在问题 结果 是否存在一致性问题
先删除缓存,在更新数据库 删除缓存成功,更新数据库失败 请求无法命中缓存,读取数据库旧值
先更新数据库,后删除缓存 更新数据库成功,删除缓存失败 请求命中缓存,读取到旧值

解决策略:

a.消息队列+异步重试

无论使用哪一种执行时序,可以在执行步骤 1 时,将步骤 2 的请求写入消息队列,当步骤 2 失败时,就可以使用重试策略,对失败操作进行 “补偿”。 如图:

具体步骤如下:

  1. 把要删除缓存值或者是要更新数据库值操作生成消息,暂存到消息队列中(例如使用 Kafka 消息队列);
  2. 当删除缓存值或者是更新数据库值操作成功时,把这些消息从消息队列中去除(丢弃),以免重复操作;
  3. 当删除缓存值或者是更新数据库值操作失败时,执行失败策略,重试服务从消息队列中重新读取(消费)这些消息,然后再次进行删除或更新;
  4. 删除或者更新失败时,需要再次进行重试,重试超过的一定次数,向业务层发送报错信息

b.订阅 Binlog 变更日志

  • 创建更新缓存服务,接收数据变更的 MQ 消息,然后消费消息,更新/删除 Redis 中的缓存数据;
  • 使用 Binlog 实时更新/删除 Redis 缓存。利用 Canal,即将负责更新缓存的服务伪装成一个 MySQL 的从节点,从 MySQL 接收 Binlog,解析 Binlog 之后,得到实时的数据变更信息,然后根据变更信息去更新/删除 Redis 缓存;
  • MQ+Canal 策略,将 Canal Server 接收到的 Binlog 数据直接投递到 MQ 进行解耦,使用 MQ 异步消费 Binlog 日志,以此进行数据同步;
  • 不管用 MQ/Canal 或者 MQ+Canal 的策略来异步更新缓存,对整个更新服务的数据可靠性和实时性要求都比较高,如果产生数据丢失或者更新延时情况,会造成 MySQL 和 Redis 中的数据不一致。因此,使用这种策略时,需要考虑出现不同步问题时的降级或补偿方案。

B. 高并发情况

使用以上策略后,可以保证在单线程/无并发场景下的数据一致性。但是,在高并发场景下,由于数据库层面的读写并发,会引发的数据库与缓存数据不一致的问题(本质是后发生的读请求先返回了)

(1) 先删除缓存,再更新数据库

假设线程 A 删除缓存值后,由于网络延迟等原因导致未及更新数据库,而此时,线程 B 开始读取数据时会发现缓存缺失,进而去查询数据库。而当线程 B 从数据库读取完数据、更新了缓存后,线程 A 才开始更新数据库,此时,会导致缓存中的数据是旧值,而数据库中的是最新值,产生“数据不一致”。其本质就是,本应后发生的“B 线程-读请求” 先于 “A 线程-写请求” 执行并返回了。

时序如下:

时间 线程A 线程B 问题
T1 删除数据X的缓存值
T2 1. 读取缓存值X,缓存缺失,从数据库读取X值 线程B读到旧值
T3 2. 将数据X值写入缓存 导致其他线程读到旧值
T4 更新数据库中X的值 缓存时旧值,数据库是新值。数据不一致

解决方案

a.设置缓存过期时间 + 延时双删

通过设置缓存过期时间,若发生上述淘汰缓存失败的情况,则在缓存过期后,读请求仍然可以从 DB 中读取最新数据并更新缓存,可减小数据不一致的影响范围。虽然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数据有差异,但可以保证数据的最终一致性

此外,还可以通过延时双删进行保障:在线程 A 更新完数据库值以后,让它先 sleep 一小段时间,确保线程 B 能够先从数据库读取数据,再把缺失的数据写入缓存(此时有可能写入的是旧值),然后,线程 A 再进行删除,确保缓存中最终会将是最新的值。后续,其它线程读取数据时,发现缓存缺失,会从数据库中读取最新值

延时删除只是确保最终缓存中的值与数据库保持一致。不能防止中间的不一致

redis.delKey(X)
db.update(X)
Thread.sleep(N)
redis.delKey(X)

sleep 时间:在业务程序运行的时候,统计下线程读数据和写缓存的操作时间,以此为基础来进行估算(较难)

注意:如果难以接受 sleep 这种写法,可以使用延时队列进行替代

先删除缓存值再更新数据库,有可能导致请求因缓存缺失而访问数据库,给数据库带来压力,也就是缓存穿透的问题。针对缓存穿透问题,可以用缓存空结果布隆过滤器进行解决。

(2) 先更新数据库,再删除缓存

如果线程 A 更新了数据库中的值,但还没来得及删除缓存值,线程 B 就开始读取数据了,那么此时,线程 B 查询缓存时,发现缓存命中,就会直接从缓存中读取旧值。其本质也是,本应后发生的“B 线程-读请求” 先于 “A 线程-删除缓存” 执行并返回了。

如下:

时间 线程A 线程B 问题
T1 更新数据库中的数据X
T2 读取数据X,命中缓存。读取旧值 线程A尚未删除缓存。导致线程B读到旧值
T3 更新数据库中X的值 导致其他线程读到旧值

或者,在”先更新数据库,再删除缓存”方案下,“读写分离 + 主从库延迟”也会导致不一致:

时间 线程A 线程B MySQL集群 问题
T1 更新主库X=2(原值 X=1)
T2 删除缓存
T3 查询缓存,没有命中。查询从库,得到旧值 X=1
T4 将X=1写入缓存
T5 从库同步完成 X=2 缓存中是旧值X=1,数据库(主+从)是新值 X=2。数据不一致

解决方案:

  • a.延迟消息

凭借经验发送「延迟消息」到队列中,延迟删除缓存,同时也要控制主从库延迟,尽可能降低不一致发生的概率

  • b.订阅 binlog,异步删除

通过数据库的 binlog 来异步淘汰 key,利用工具(canal)将 binlog 日志采集发送到 MQ 中,然后通过 ACK 机制确认处理删除缓存。

  • c.删除消息写入数据库

通过比对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删除确认 先更新数据库再删除缓存,有可能导致请求因缓存缺失而访问数据库,给数据库带来压力,也就是缓存穿透的问题。针对缓存穿透问题,可以用缓存空结果、布隆过滤器进行解决。

  • d.加锁

更新数据时,加写锁;查询数据时,加读锁 保证两步操作的“原子性”,使得操作可以串行执行。“原子性”的本质是什么?不可分割只是外在表现,其本质是多个资源间有一致性的要求,操作的中间状态对外不可见。

建议:

优先使用“先更新数据库再删除缓存”的执行时序,原因主要有两个:

  • 先删除缓存值再更新数据库,有可能导致请求因缓存缺失而访问数据库,给数据库带来压力;
  • 业务应用中读取数据库和写缓存的时间有时不好估算,进而导致延迟双删中的 sleep 时间不好设置。

读写缓存(更新数据库+更新缓存)

读写缓存:增删改在缓存中进行,并采取相应的回写策略,同步数据到数据库中

  • 同步直写:使用事务,保证缓存和数据更新的原子性,并进行失败重试(如果 Redis 本身出现故障,会降低服务的性能和可用性)

  • 异步回写:写缓存时不同步写数据库,等到数据从缓存中淘汰时,再写回数据库(没写回数据库前,缓存发生故障,会造成数据丢失) 该策略在秒杀场中有见到过,业务层直接对缓存中的秒杀商品库存信息进行操作,一段时间后再回写数据库。

一致性:同步直写 > 异步回写 因此,对于读写缓存,要保持数据强一致性的主要思路是:利用同步直写 同步直写也存在两个操作的时序问题:更新数据库和更新缓存

无并发情况

执行顺序 潜在问题 结果 是否存在一致性问题 解决策略
先更新缓存,后更新数据库 缓存更新成功,数据库更新失败 数据库为旧值 消息队列+重试机制
先更新数据库,后更新缓存 数据库更新成功,缓存更新失败 请求命中缓存,读取缓存中的旧值 消息队列+重试机制;订阅Binlog日志

高并发情况

有一下四种情况

时序 并发类型 潜在问题 影响程度
先更新数据库,后更新缓存 写+读 并发 1. 线程A先更新数据库
2. 线程B读取数据,命中缓存,读取到旧值
3. 线程A更新缓存成功,后续请求会命中缓存,得到新值 线程A未更新完缓存之前,这期间的读请求会读到短暂旧值。对业务影响短暂
先更新缓存,后更新数据库 写+读 并发 1. 线程A先更新缓存成功
2. 线程B读取数据,此时线程B命中缓存,读取到最新值
3.线程A更新数据库成功 虽然线程A还未更新完数据库,数据库与缓存会存在短暂的不一致。但在这之前进来的读请求都能命中缓存,获取到最新值,对业务影响较小
先更新数据库,后更新缓存 写+写 并发 1.线程A,B同时更新同一条数据
2. 更新缓数据库的顺序是先A后B
3. 更新缓存的顺序是先B后A 会导致数据库与缓存不一致。对业务影响较大
先更新缓存,后更新数据库 写+写 并发 1.线程A,B同时更新同一条数据
2. 更新缓存的顺序是先A后B
3. 更新数据库的顺序是先B后A 会导致数据库与缓存不一致。对业务影响较大
  • 针对场景 1 和 2 的解决方案是:保存请求对缓存的读取记录,延时消息比较,发现不一致后,做业务补偿

  • 针对场景 3 和 4 的解决方案是: 对于写请求,需要配合分布式锁使用。写请求进来时,针对同一个资源的修改操作,先加分布式锁,保证同一时间只有一个线程去更新数据库和缓存;没有拿到锁的线程把操作放入到队列中,延时处理。用这种方式保证多个线程操作同一资源的顺序性,以此保证一致性。 如图:

其中,分布式锁的实现可以使用以下策略:

  • 乐观锁 使用版本号、updatetime;缓存中,只允许高版本覆盖低版本
  • Watach实现Redis乐观锁 watch监控rediskey的状态值,创建redis事务,key+1,执行事务,key被修改过则回滚
  • setnx 获取锁:set/setnx;释放锁:del命令/Lua脚本
  • Redisson分布式锁 利用Redis的Hash结构作为储存单元,将业务指定的名称作为key,将随机UUID和线程ID作为field,最后将加锁的次数作为value来储存;线程安全

强一致性策略

上述策略只能保证数据的最终一致性。要想做到强一致,最常见的方案是 2PC、3PC、Paxos、Raft 这类一致性协议,但它们的性能往往比较差,而且这些方案也比较复杂,还要考虑各种容错问题。如果业务层要求必须读取数据的强一致性,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暂存并发读请求

在更新数据库时,先在 Redis 缓存客户端暂存并发读请求,等数据库更新完、缓存值删除后,再读取数据,从而保证数据一致性。

(2)串行化

读写请求入队列,工作线程从队列中取任务来依次执行

修改服务 Service 连接池,id 取模选取服务连接,能够保证同一个数据的读写都落在同一个后端服务上 修改数据库 DB 连接池,id 取模选取 DB 连接,能够保证同一个数据的读写在数据库层面是串行的 (3)使用 Redis 分布式读写锁

将淘汰缓存与更新库表放入同一把写锁中,与其它读请求互斥,防止其间产生旧数据。读写互斥、写写互斥、读读共享,可满足读多写少的场景数据一致,也保证了并发性。并根据逻辑平均运行时间、响应超时时间来确定过期时间。

总结

针对读写缓存时:同步直写,更新数据库+更新缓存:

针对只读缓存时:更新数据库+删除缓存:

较为通用的一致性策略拟定:

在并发场景下,使用 “更新数据库 + 更新缓存” 需要用分布式锁保证缓存和数据一致性,且可能存在”缓存资源浪费“和”机器性能浪费“的情况;一般推荐使用 “更新数据库 + 删除缓存” 的方案。如果根据需要,热点数据较多,可以使用 “更新数据库 + 更新缓存” 策略。

在 “更新数据库 + 删除缓存” 的方案中,推荐使用推荐用 “先更新数据库,再删除缓存” 策略,因为先删除缓存可能会导致大量请求落到数据库,而且延迟双删的时间很难评估。在 “先更新数据库,再删除缓存” 策略中,可以使用“消息队列+重试机制” 的方案保证缓存的删除。并通过 “订阅 binlog” 进行缓存比对,加上一层保障。

此外,需要通过初始化缓存预热、多数据源触发、延迟消息比对等策略进行辅助和补偿。【多种数据更新触发源:定时任务扫描,业务系统 MQ、binlog 变更 MQ,相互之间作为互补来保证数据不会漏更新】

数据一致性中需要注意的其他问题有哪些?

  • k-v 大小的合理设置 Redis key 大小设计:由于网络的一次传输 MTU 最大为 1500 字节,所以为了保证高效的性能,建议单个 k-v 大小不超过 1KB,一次网络传输就能完成,避免多次网络交互;k-v 是越小性能越好Redis 热 key:(1) 当业务遇到单个读热 key,通过增加副本来提高读能力或是用 hashtag 把 key 存多份在多个分片中;(2)当业务遇到单个写热 key,需业务拆分这个 key 的功能,属于设计不合理- 当业务遇到热分片,即多个热 key 在同一个分片上导致单分片 cpu 高,可通过 hashtag 方式打散——[引自腾讯云技术分享]
  • 避免其他问题导致缓存服务器崩溃,进而简直导致数据一致性策略失效 缓存穿透、缓存击穿、缓存雪崩、机器故障等问题:

方案选定的思路

确定缓存类型(读写/只读) 确定一致性级别 确定同步/异步方式 选定缓存流程 补充细节

参考资料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a141210104/article/details/12974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