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文一西路

时至今日,我终于可以正面面对那段让我难忘的岁月,写下那段让我至今心情复杂,不尽唏嘘的过程。那段时光就像一场艰苦的旅行,带给了我各种复杂又难忘的感受,既难过又美丽。它终究会沉睡在了记忆海的深处,成为了一个孤独的旋涡,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渐归于平静,直到那个时候,我将很开心地对它说一声再见。

如果从正面来看,那段时光加快了我诸多人生进程——结婚、生宝宝、经历人生第一次大礼包。

如果从负面来看,锻炼了我的代码容忍度、锻炼了心智成熟度、从那里走的时候带走的不止有pua,还有无尽的颓废,以及蒙在心中的迷茫与阴霾。

我们姑且称之为文一西路外企天花板吧。

happiness

作为杭州一个在试用期就舍得让员工敞开用年假的公司,我不得不说,它是相当大气的。整个公司氛围也足够关怀,零食水果天天有,wlb没的说,在公司待遇这方面,应该是我遇到最好的公司了。10天年假,30天全薪病假,10天婚假,15天育儿假。在这里,我度过了两年难忘的记忆,单论假期,这些假期见证了我重大的人生进程,我衷心感谢它。

engineer-driven culture

年轻人试用期第一次吃瘪,应该是在这个culture上,之前公司配了测试,自己简单测测,就交给测试了。这里则是没有测试,质量保证全靠人眼看代码和自己测试,作为一个新人,我能测试的也只是我知道的,导师同学又没打算看我的测试项,于是推上线自然就是各种问题,有问题就是我没考虑周全。试问,可有生下来就什么都知道的人吗,有进了公司就什么都懂的人吗?whatever,这口锅要我背起来。然而,在我眼里,这其实暴露了这位导师并没有任何教育/培养plan,或者是其实是赶鸭子上架临时客串导师,并不具备导师才能。如果从这个角度,那导师的管理者也有失察之责,那这是个危险的信号,这说明了整个团队都是有问题的,然而当时试用期的我只是觉得可能是我确实了解的不全面,那么随着我呆的时间久了,这些问题都不是问题,并没有去想对方的问题。事实证明,如果第一感觉就觉得有问题,那么大概率就是有问题的,这个问题到最后还是个大问题,因为这里存在了一种壁垒,不是技术壁垒,不是语言壁垒,而是业务壁垒。这个导师(+1)和这个导师的领导(+2)的问题在后面的时光中可以说是愈演愈烈,一发不可收拾。如果有什么想对下一份工作的我去说,那就是试用期发现不对,一定要分析透彻,该走时候别犹豫,比起毁简历,更毁的是一个人的宝贵职业生命。

改动尽量少,这里你别动!

试用期乃至一年之内的我,基本属于提线木偶,读懂上下文,然后修改之后开始+1把关,反馈通常是:你这就改这里,这个地方虽然写法也有类似问题,但是没人报问题,这里你别动!

+2则是这样的反馈:我鼓励你有自己的想法,要多去发现系统的问题,积极提出修改意见,不过也要综合考虑团队意见。

县官不如现管。

负负得正

记得一位阿里的好友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当问题已经不知道为什么出现,又不知道为什么就没了的时候,程序员对于项目代码的掌控力已经非常弱了,那个时候整个项目已经失控了。失控的项目发生了什么都不奇怪。

这位好友来了大概七个月,非常类似我在网易的七个月经历,我在网易基本是接手失控的寻路库,然后着力做一些性能优化和尝试梳理,这位同学来到我们组,也是这种失控的感觉,然后他的+1更是奇葩,每天训他的感觉,宛如“老父亲坐着训旁边站着的不成器的儿子” (语出组内职场老炮)所谓反馈意见也无非就是上面的“改动尽量少,这里你别动!“   ”我说让你别动,你听不懂人话吗”

整个组也就是这么个特点吧。其实我觉得我们这几位新来的伙伴,都深谙 “软件的生命周期取决于他能否随着需求变更而自我革新,如果并没有革新,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老化,脆化,乃至破碎”, 所以大家都是本着尽量续命的观点去做的修改,很可惜,皆不为所取。

继续说负负得正,我们这位+2,从前面的话看,还是有一定的技术品味的,不过据他自己说,某次改了一个明显的问题,结果项目不work了,改成错的样子,项目又好了。至于为什么改对了就错了呢,这位+2也没有深究了,只是在收到反馈时候说:咋还负负得正了呢?

是的,负负得正了。

语义

在这里的生存法则基本是:改动越少越好,改动多的就要过语义学这一大关

同样的改动,你这样就是不符合原来的语义的,我这里就是符合语义的。

所谓语义,见仁见智,彼之蜜糖,汝之砒霜。

蛋糕

这个东西你要是能吃下来,那就是你独享这一块美味的蛋糕,如果你要是要和别人合作,你就要把自己手里的蛋糕分给他,有的人是不喜欢分蛋糕的。

第一次见把自己玩自己的说的这么清逸脱俗的。

drive

我不得不诅咒那位背刺我的同学,前一天还是我们讨论讨论,之后我给你个回复,后面突然我的+3领导就开始找我:你怎么回事,推进的这么慢,人家xxx都跟我抱怨,说跟你合作很焦虑,害怕项目完不成,都睡不好觉,人家都抱怨到我这里了,你看看你有多。。。。

呵呵。

拉踩

见惯了各种拉踩,但是我司这才是愈演愈烈,似乎中国人总有一种魔咒:好的地方谁都想去,去的人多了就要踩着别人上位,为了上位就要拉踩别人,于是好的地方就变得不那么好了。

这里的拉踩非常有意思,我的团队里面有两个+1,不同的方向,最近另一个+1开始不断侵蚀我这位导师的“蛋糕”,然后这位导师一边拉踩自己的小兵们,一边还要让小兵们和自己一起对抗另一个+1的侵蚀,要团结,要摘桃,要抢功,要甩锅,忙得不亦乐乎。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33882435/article/details/129829447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