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学专业名词解释(比较全面)

麻醉学专业名词解释:

      1、 呼吸性酸中毒

      即高碳酸血症,PaCO2>45mmHg。主要由于肺泡有效通气量不足,体内CO2蓄积所致。麻醉期间CO2蓄积的常见原因包括:麻醉药的呼吸抑制、呼吸管理不善、麻醉器械故障或CO2吸收装置失效等。

      2、 meyer-overton法则

      本世纪初meyer和overton先后测定了常用吸入麻醉药如乙醚、氧化亚氮和氯仿等在橄榄油中的溶解度,并比较它们的脂溶性与全麻效能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吸入全麻药均具有较高的亲脂性,并与其效能成正比。因此认为全麻药是和神经中的脂质成分发生松散的物理-化学结合,致使神经细胞中各种成分的正常关系发生变化,产生麻醉作用,称之为meyer-overton法则。

      3、 PCA

      即病人自控镇痛,通过特定的PCA控制系统允许病人自行给予一定量的镇痛药物,在预先设定的时间内控制系统对病人的第二次给药要求不会作出反应,因此,可以有效地控制药物过量。当采用PCA时,每当阿片类药物的血药浓度低于最低有效镇痛浓度(MEAC)时,病人即可自行给药进行镇痛,有效避免了传统镇痛方法不灵活、依赖性、不及时的缺点。

      4、 癌性镇痛三级用药阶梯

      癌痛三阶梯镇痛方案的给药原则是:阶梯给药、口服给药、按时给药、用药个体化、辅助用药。(1)第一阶梯:轻度癌痛,第一线镇痛药为非阿片类镇痛药如阿司匹林等NSAIDs,必要时加用辅助药;(2)第二阶梯:中度癌痛及第一阶梯治疗效果不理想时,可选用弱阿片类药如可待因,也可并用第一阶梯的镇痛药或辅助药;(3)第三阶梯:对第二阶梯治疗效果不好的重度癌痛,选用强效阿片类药物如吗啡,也可辅助第一、第二阶梯药物。

      5、 TOF

      即四个成串刺激,是一串由四个频率为2Hz,波宽为0.2~0.3ms的矩形波组成的成串刺激波,四个成串刺激引起四个肌颤搐(T1、T2、T3、T4),连续刺激时串间距离为10~12s。神经肌肉传递功能正常时,四个肌颤搐幅度相等,但当部分非除极化阻滞时出现衰减,四个肌颤搐的幅度依次减弱。

      研究表明,非去极化阻滞时,每串刺激的第四个肌颤搐(T4)和第一个肌颤搐(T1)的比值(T4/T1)与该串第一个肌颤搐和用药前对照值(C)的比值(T1/C)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因此可以直接从T4/T1的比值来评定阻滞程度,还可以根据有无衰减来确定阻滞性质。

      部分去极化阻滞时,虽然四个肌颤搐的幅度均降低,但T4/T1>0.9或接近于1.0。非去极化阻滞程度增加时,T4/T1比值逐渐降低,当T4消失时,约相当于单刺激肌颤搐抑制75%,阻滞程度进一步加深,T3、T2和T1依次消失,这时分别相当于单刺激肌颤搐抑制80%、90%、100%。T4/T1>0.75提示临床上肌张力已经充分恢复。

      6、 FRC

      即机能余气量,是指平静呼气末肺内残留的气体量。正常成人男性约2500ml,女性约1600ml。机能余气量在气体交换中对肺泡气PO2和PCO2分压的变化起着缓冲作用。仰卧位时,机能余气量减少,仰卧位病人麻醉诱导后进一步减少。机能余气量增加时,可使吸入麻醉的诱导和苏醒延迟,并使缺氧的改善缓慢。

      7、 ETCO2

      即呼出气二氧化碳曲线。是使用无创技术监测肺功能特别是肺通气功能的一种方法,

可在床边连续、定量地进行监测,为麻醉病人、呼吸内科进行呼吸支持和呼吸管理提供明确指标。

      8、 CO2排除综合征

      高二氧化碳血症病人急速排出CO2可导致低二氧化碳血症,临床表现为血压剧降、脉搏减弱、呼吸抑制等。严重者可出现心律失常或心脏停搏。

      9、 紧闭麻醉

      吸入麻醉按重复吸入程度以及是否需要CO2吸收装置分为半开放、开放、半紧闭、紧闭四种方法。当新鲜氧气流量等于每分钟氧耗量时,呼出气全部重复吸入,必须有CO2吸收装置,称之为紧闭麻醉。其优点是:(1)吸入气体的湿度接近于正常,易于保持呼吸道湿润;(2)可减少体热丧失;(3)可节约麻醉药和氧气;(4)可减少手术室的空气污染。缺点是:(1)CO2排出需CO2

      吸收装置;(2)麻醉深浅不易调节。

      10、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是指发生在房室结或房室结以下部位的传导延缓或中断,多见于传导通路的病理改变(如钙化、坏死、结扎等)、不应期延长(如洋地黄)或者室上性周期缩短、但房室结不应期延长者。其心电图表现为:(1)心律规则;(2)每个P波均伴有正常波形的QRS波;(3)P-R间期>0.20秒。

      11、 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

      即手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多发生于65岁以上老年人,好发于心脏手术、髋关节置换、下颌骨折等大手术后,表现为麻醉手术后记忆力、抽象思维、定向力障碍,同时伴有社会活动能力的减退,即人格、社交能力及认知能力和技巧的改变。轻度仅表现为认知异常;中度为较严重的记忆缺损或健忘综合征;重度则出现严重记忆损害的痴呆,丧失判断和语言概括能力以及人格改变等。根据认知障碍不同程度可分为轻度认知异常、健忘和痴呆3级。

      12、 ischemia preconditioning

      临床观察表明:短暂多次阻断犬冠状动脉前降支,其心电图的变化轻于一次性阻断后,称之为心肌缺血预处理。可使心肌对抗随后发生的持续性缺血侵袭,且重复进行仍然有效,其保护作用表现在心肌梗死范围缩小、心脏舒缩功能改善和抗心律失常作用增强。可能与以下因素的支持有关:(1)腺苷在缺血预处理中起重要作用,可激活细胞内G蛋白,进一步激活蛋白激酶C(PKC),从而起到保护作用;(2)应激状态下,心肌可迅速激活并合成大量热休克蛋白(HSP),以抵抗各种应激原的作用,产生抗氧化等保护作用。(3)心肌缺血预处理可产生延迟性的心肌保护作用,可持续数小时至数日,还与HSP和SOD的合成增多有关。

      13、 intraoperative awareness

      即术中知晓。全麻患者术后对麻醉手术过程能部分或全部回忆(伴或不伴疼痛)称之,可给病人带来巨大的精神痛苦。术中知晓对患者术后的行为、情绪及康复过程都有不同形式和不同程度的影响,可诱发焦虑不安、濒死感、反复噩梦、不愿与别人谈及术中的不良经历等精神心理症状。轻者导致神经官能症,重者导致创伤后应激综合征的发生。

      14、 preemptive analgesia

      即超前镇痛,是指在脊髓和大脑发生疼痛传递之前通过使用阿片类药物或神经阻滞等,从而抑制疼痛刺激对脊髓和脑内疼痛传递的增强以及对疼痛感知的提高,即抑制所谓“上调”和“中枢敏化”现象,以使机体在疼痛刺激之前即获得较好的镇痛并持续到疼痛刺激消除之后一段时间。

      15、 CESA

      即持续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镇痛。主要应用于分娩镇痛。即通过在蛛网膜下腔和硬膜外腔分别留置微导管和细导管,分次小剂量或持续经导管注入阿片类药物和局麻药。此方法最大限度阻滞了子宫和阴道的感觉神经,而对运动神经阻滞则较轻微,可弥补单纯硬膜外镇痛对骶神经阻滞不完善或蛛网膜下腔阻滞过深的缺陷,镇痛起效快、效果好,不影响宫口扩张、胎头下降速度及第一、第三产程时间

      ,虽延长第二产程时间,但不增加剖宫产率及产后出血、对新生儿呼吸也无明显影响。

      16、 低流量吸入麻醉 是指紧闭法或半紧闭法吸入麻醉时,新鲜气体流量为1L/min(50%O2和50%N2O)。

      17、 Ⅱ相阻滞

      琥珀胆碱静滴30~60分钟或7~10mg/kg,即可发生二相阻滞,发生二相阻滞时50%肌张力恢复延迟。Ⅱ相阻滞的发生与琥珀胆碱的用量、维持时间、用药方法和配伍用药等因素有关。静滴琥珀胆碱总量超过1.0g时易于发生二相阻滞,如用量控制在0.5g以下,则发生机会较少。Ⅱ相阻滞的特征包括:(1)出现强直刺激和四个成串刺激的肌颤搐衰减;(2)强直刺激后单刺激出现肌颤搐易化;(3)多数病人肌张力恢复延迟;(4)当琥珀胆碱的血药浓度下降时,可试用抗胆碱酯酶药拮抗。

      18、 TIVA

      即全凭静脉麻醉,是指完全采用静脉麻醉药及其辅助药来对病人实施麻醉的方法。此方法诱导迅速、麻醉过程平稳、无污染、苏醒也较快,对于某些特殊的手术(如肺泡蛋白沉积症的肺灌洗手术)及一些存在严重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TIVA则体现了其极大的优势。

      19、 Mendelson综合征 此综合征首先由Mendelson加以描述,即在误吸发生后不久或2~4小时出现“哮喘样综合征”,

      病人呈现紫绀、心动过速,支气管痉挛和呼吸困难。在受累的肺野可听到哮鸣音或罗音。肺组织损害的程度与胃内容物的pH值直接相关,pH>2.5的胃液所致的损害要比pH<2.5者轻得多。肺组织的损害除与胃液化学性质有关外,还与消化酶的活性有关。胸部X线的特点是受累的肺野呈不规则、边缘模糊的斑状阴影。一般多在误吸发生后24小时才出现。

      20、 SIRS

      机体创伤后由于损伤组织、异物和感染等因素激活补体系统、免疫细胞和其他基质细胞如血管内皮细胞,引发非特异性防御反应和特异性防御反应,以利机体创伤的修复。当防御反应失控或过度时,则可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从而导致机体内环境失衡,引起器官功能的继发性损害,不利于机体的恢复。

      21、 PEEP

      即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能扩张萎陷的肺泡,纠正通气/血流比值失调,增加功能残气量和肺顺应性,有利于氧通过呼吸膜弥散。因此,PEEP能有效提高PaO2,改善动脉氧合,降低FiO2,以改善通气效果。可作为ARDS治疗的一种支持手段,延长患者存活时间,为综合治疗赢得机会。

      22、 VAS评分

      即视觉模拟评分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疼痛程度测量方法。通常采用10cm长的直线,两端分别标有“无疼痛(0)”和“最严重的疼痛(10)”(或类似的描述语),以表示疼痛的强度及心理上的冲击,从起点到记号处的距离长度也就是疼痛的量。VAS也可用于评估疼痛的缓解程度。在线的一端标上“疼痛无缓解”,而另一端标上“疼痛完全缓解”,疼痛的缓解也就是初次疼痛评分减去治疗后的疼痛评分,也称之为疼痛缓解的视觉模拟评分(VAP)。

      23、 大量输血

      是指一次输血超过患者自身血容量的1~1.5倍,或1小时内输血大于自身血容量的1/2,或输血速度大于1.5ml/(kg.min)。可导致机体出现供氧能力下降、出血倾向、枸橼酸中毒、高钾血症、低体温、酸碱平衡紊乱、微小血栓的输入等并发症。

      24、 心电机械分离

      是心跳骤停的一种表现形式,即ECG仍有低幅度的心室复合波,而心脏并无有效的搏血功能。有人认为心电机械分离(EMD)并无确切定义,除心室纤颤(VF)和摸不到大动脉搏动的室性心动过速(VT)外,凡摸不到大动脉搏动的窦性、结性和室性心动过缓或过速均属EMD范畴。

      25、 MAC

      即肺泡气最低有效浓度,其定义是在一个大气压下有50%的病人对切皮刺激不出现体动反应,此时肺泡内麻醉药物的浓度即为1个MAC。包括四个基本要素:(1)当受到强的有害刺激后必须发生一个“全”或“无”的体动反应;(2)把肺泡内呼气末麻醉药浓度作为一个平衡样点,以反映脑内麻醉药的浓度;(3)用适当的数学方法表达肺泡内麻醉药的浓度与相应反应间的量化关系来评估MAC;(4)MAC还可量化以反映生理或药理状态的变化,如可以作为一项敏感的手段以确定其他麻醉药、中枢性药物与吸入麻醉药的相互影响。

      26、 ASA 3级

      评估标准是:重度系统性疾病,有一定的功能受限。3级病人接受麻醉有一定的危险,麻醉前应尽可能做好充分准备,对麻醉中和麻醉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预防。

      27、 CVP 即中心静脉压。正常值5~12cmH2O。反映心脏对回心血量的泵出能力,并提示静脉回心血量是否充足。CVP<2.5

      cmH2O表示心脏充盈或血容量不足,即使动脉压正常,仍需输入液体;CVP>15~20

      cmH2O,提示右心功能不全,应控制输液量。但CVP不能反映左心功能。

      28、 代谢性酸中毒

      是由于体内和H+产生增多和(或)排出受阻并积聚,如组织血流量减少(休克)、缺氧以及代谢障碍、肾功能不全或衰竭等;或者由于体内HCO3-离子丢失过多(如肠瘘、肠液丢失过多以及急性腹泻等),导致的一种酸碱平衡失调。其诊断标准为:BE<-3mEq/L,或RA>15

      mEq/L

      29、 SaO2

      即动脉血氧饱和度。是指血红蛋白被氧饱和的程度,以百分比表示,亦即血红蛋白的氧含量与氧容量之比乘以100。正常情况下,SaO2与PaO2存在相关性,因此SaO2通常作为组织供氧的一个指标。如SaO2<90%,PaO2常低于60mmHg,SaO2<90%常提示低氧血症。但将SaO2作为组织缺氧的指标没有PaO2敏感。血氧饱和度的高低与血红蛋白和氧的亲和力有关。

      30、 VD/VT

      即无效腔量与潮气量的比值,可以作为反映通气效率的指标。在健康成人比值通常小于0.30,即70%的通气量是有效的。在严重阻塞性肺疾病时,VD/VT可增加到60%~70%,此时通气效率明显降低。如果VD/VT增加,将使每分通气量相应降低而引起PaCO2迅速升高,若在VD/VT增高时要保持PaCO2不变,则必须增加每分通气量。

      31、 呼吸抑制

      是指麻醉时由于多种因素导致呼吸动作减弱,出现呼吸频率、潮气量、肺通气量减少等,其原因包括:全麻药及麻醉性镇痛药对呼吸中枢的抑制作用、吸入麻醉时应用刺激性吸入麻醉药使病人主动屏气、浅麻醉下手术操作引起反射性呼吸抑制、CO2排出综合征等。

      32、 PH 即血中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是判断酸碱平衡是否失调基本指标。pH<7.35提示酸血症,Ph>7.45提示碱血症。

      33、 血浆胶体渗透压 是指血管中血浆蛋白胶体形成的渗透压,是参与组织间液体平衡的重要机制之一。

      34、 Glasgow评分

      是一种用来判断意识障碍程度、评价治疗效果和估计预后的评分标准,包括三项:(1)睁眼反应:正常睁眼、呼唤睁眼、刺激睁眼与无反应,依次评分4、3、2、1分;(2)语言反应:回答正确、回答错误、含混不清、唯有呻吟与无反应,依次评分5、4、3、2、1分;(3)运动反应:遵命动作、定位动作、逃避反应、肢体屈曲、肢体伸展与无反应,依次评分6、5、4、3、2、1分。三项总和15分,3分以下为脑死亡,7分以下为深昏迷。

      35、 间歇指令通气(IMV)

      又称间歇强制呼吸,近年来多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是在自主呼吸的基础上,给病人有规律地和间歇地触发指令潮气量,并将气体强制送入肺内,提供病人所需要的那部分通气量,以保持血气分析值在正常范围(pH7.35~7.45,PaCO235~45mmHg),与CMV相似,潮气量由呼吸机自动产生,病人易于从呼吸机过渡到自主呼吸,而最后撤离呼吸机。

      36、 胆碱能危象

      抗胆碱酯酶药物抑制胆碱酯酶,从而增强内源性乙酰胆碱的作用,表现为乙酰胆碱的M-样作用和N-样作用的增强。作用的主要靶位在横纹肌的神经肌接头和胃肠道。对心血管和眼的作用则较弱。多数对肌肉还有直接兴奋作用。因此应用后能改善肌力。当剂量过大时不仅其M-样作用的不良反应显著,而且由于神经肌接头处乙酰胆碱过多反而使肌肉更加无力,称之。

      37、 甲亢危象

      是指由于应激使甲亢病情突然加重,出现危及生命的状态。一般是在甲亢未控制的情况下或在手术刺激后发生,通常见于术后6~18小时。表现为:体温升高、心动过速(心率>160次/分)、大汗、烦躁、呕吐、腹泻、谵妄或昏迷。

      38、 前负荷

      是指心肌收缩之前遇到的负荷,对左心室而言即左室舒张末压(LVEDV),心室舒张时的容积在心腔内形成一定的压力即左室舒张末压(LVEDP)。

      39、 Apgar‘评分”

      由Apgar提出,用五项指标(心率、呼吸情况、肌肉张力、神经反射和皮肤色泽)来评估新生儿出生时的情况,每项指标分0分、1分、2分三类,10分为满分,表示新生儿情况良好,称之。在出生后1分钟及5分钟分别评分,还可评估复苏效果。

      40、 MSOF

      即多系统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一个以上的器官功能发生障碍甚至衰竭,如不及时予以纠正,或采取生命支持措施则势必危及生命的安全。多由创伤、休克、感染和炎症等应激打击导致全身炎症反应失控而造成急性多系统或器官功能障碍,从而影响全身内环境的稳定。器官功能障碍可以是绝对的,也可以是相对的。

      41、 自身输血

      即将自身血液回输的技术。临床常用的自身输血方式有三大类:术前自体采血贮存技术、急性血液稀释技术、术中及术后术区血液回收技术。其优点包括:(1)避免异体输血的并发症;(2)节约血液资源;(3)解决部分稀有血型的用血问题。

      42、 PAO2-PaO2 即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是指肺泡气和动脉血之间氧分压的差值,正常值10~30

      mmHg,可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它是判断肺的氧弥散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由于它所反映的肺氧交换效率的损害较其他常见的任何单一参数为早,所以它是早期反映肺换气功能不全的敏感指标之一。如果

      PAO2-PaO2 >30mmHg,提示缺氧严重;吸纯氧15分钟后,PAO2-PaO2不应超过100

      mmHg;但在广泛肺实变、肺不张、肺水肿及呼吸道大量积痰时,PAO2-PaO2可增至100~200

      mmHg;在ARDS,吸纯氧后PaO2也难以超过50 mmHg。

      43、 PetCO2

      即呼气末CO2分压,是指呼气终末部分气体的PCO2,它反映所有通气肺泡的PCO2均值,其中也包含了被肺泡死腔气稀释的那部分。因此,PetCO2≈PACO2≈PaCO2,并且证实PaCO2与PetCO2弥散障碍、V/Q比例失调、右-左分流以及特殊通气方式如PEEP等均可使PetCO2低于PaCO2。

      44、 霍夫曼消除

      是在碱性介质中季铵化合物除去β位-氢原子和α位C-N键自动断裂而降解,阿曲库铵在生理pH和体温下即能进行霍夫曼消除,因此其贮存应在温度4℃和pH3.0的条件下。

      45、 深低温 是指在低温麻醉时将体温降至12℃左右。

      46、 神经安定镇痛麻醉是以 氟哌利多 和 芬太尼按 50:1 比例组成。

      47、 局麻药按其分子结构可分为两类:

      (1) 酯类 如普鲁卡因、丁卡因

      (2) 酰胺类 如 利多卡因 、 布比卡因

      48、肺动脉压高于 30/12 mmHg时称为肺动脉高压。

      49、肺泡最低有效浓度为在一个大气压下有50%的病人对切皮刺激不出现体动反应,此时肺泡内麻醉药物的浓度即为1个MAC 。

      1.控制性降压

  答案:对某些特殊手术,为了减少手术野失血,给手术操作创造良好条件,减少输血量,术中运用各种药物和方法有意识地降低病人的血压,并视具体情况控制降压的程度和持续时间,这一技术称为控制性降压。

2.靶控输注

  答案:TCI是根据不同静脉麻醉药的药代动力和药效学,以及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和不同体重病人的自身状况,通过调节相应的目标血药浓度以控制麻醉深度的计算机给药系统。

3.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

  答案:产妇增大的子宫或腹腔内巨大肿块压迫腹膜后大血管引起回心血量锐减,心输出量减少,导致患者出现低血压、心动过速、虚脱甚至晕厥的临床综合症。使产妇体位左侧或右髋部垫高可预防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

  问答题

1.什么是全脊髓麻醉?

  答:指自颈、脑干全部脊髓神经被阻滞。通常是由于局麻药过量造成的。症状体征:发音困难、呼吸困难、上肢无力,并迅速出现意识消失、低血压、心动过缓、心博呼吸停止。重在预防及早期识别。治疗:呼吸循环支持。

2.什么是脊髓-硬膜外联合麻醉?优点?

  答:指将蛛网膜下腔麻醉与硬膜外麻醉联合应用的一种麻醉方法。主要优点:可相互取长补短,既有麻醉起效快、肌肉松弛及镇痛效果确切等腰麻的优点,又有硬膜外麻醉可满足长时间手术需要的长处。方法包括一点法和两点穿刺法。一点穿刺法即腰麻和硬膜外麻醉均在同一脊间隙穿刺。两点穿刺法指腰麻和硬膜外麻醉分别在不同脊间隙穿刺。

3.简述初期复苏(心肺复苏)的主要任务及步骤?

  答:主要任务是迅速有效地恢复生命器官(特别是心脏和脑)的血液灌流和供氧。初期复苏的任务和步骤可归纳为ABC:A(air way)指保持呼吸道顺畅,B(breathing)指进行有效的人工呼吸,C(circulation)指建立有效的人工循环。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是初期复苏时的主要措施。

4.简述发生术后低血压的常见原因?

  答:①低血容量:表现为粘膜干燥、心率快及少尿。 ②静脉回流障碍;可发生于机械通气、张力性气胸、心包填塞等。 ③血管张力降低;可发生于椎管内麻醉、过敏反应、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等,也可见于应用抗高血压药、抗心律失常药及复温时。

5.硬膜外阻滞麻醉,麻醉平面的调节主要决定于哪些因素?

  答:①局麻药容积:由于硬膜外腔内不存在脑脊液,药液的扩散全凭其本身容积。注入的量愈多,扩散愈广,麻醉范围愈宽。 ②穿刺间隙:麻醉上、下平面的高低决定于穿刺间隙的高低。 ③导管方向:导管向头端插管,药液易向胸、颈段扩散;向尾端插管,则易向腰、骶段扩散。 ④注药方式:药量相同,如一次集中注入则麻醉范围较广,分次注入则范围缩小。 ⑤其他因素如药物浓度﹑注药速度和病人体等均可产生一定影响。

6.简述引起局麻药毒性反应的常见原因和预防措施?

  答:引起局麻药毒性反应的常见原因有:①一次用量超过病人的耐量;②误注入血管内;③作用部位血供丰富,未酌情减量,或局麻药药液内未加肾上腺素;④病人因体质衰弱等原因耐受力降低。局麻药毒性反应的预防,应针对发生原因采取措施,如一次用药量不超过限量;注药前先回抽有无血液,或边进针边注药;根据病人具体情况或用药部位酌减剂量;如无禁忌,药液内加入少量肾上腺素;以及用地西泮或巴比妥类药物作为麻醉前用药等。

7.作气管内插管,导管进入气管内,如何确认?

  胸廓对称起伏,听诊双肺可听到清晰的肺泡呼吸音。③如用透明导管时,吸气时管壁清亮,呼气时可见明显的"白雾"样变化。④病人如有自主呼吸,接麻醉机后可见呼吸囊随呼吸而张缩。⑤如能监测呼气末CO2分压(ETCO2)则更易判断,ETCO2有显示则可确认无误。

8.全身麻醉后可出现哪些并发症?

  答:(1)反流与误吸;(2)呼吸道梗阻;(3)通气量不足;(4)低氧血症;  (5)低血压;(6)高血压;(7)心律失常;(8)高热、抽搐和惊厥。

9.(WHO)推荐的癌症疼痛的三阶梯疗法的原则是什么?

  答:其原则为:①按药效的强弱依阶梯方式顺序使用;②使用口服药;③按时服药;④用药剂量个体化。多数病人接受此疗法后能满意止痛。

10.简述心脏病术前准备的注意事项?

答:①长期使用低盐饮食和利尿药物,已有水和电解质失调的病人,术前应予纠正;②伴有贫血的病人携氧能力差,对心肌供氧有影响,术前应少量多次输血矫正贫血;③有心律失常者,如为偶发的室性期外收缩,一般不需要特别处理。如有心房纤维颤动伴有心室率增快者,或确定为冠心病并出现心动过缓者,都应通过有效的内科治疗,尽可能使心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气管内插管气管内插管气管内插管气管内插管:经过口腔或鼻孔经喉把特制的气管导管插入气管内。 支气管插管支气管插管支气管插管支气管插管:经过口腔或鼻孔经喉把特制的气管导管插入单侧支气管内 困难气道困难气道困难气道困难气道: : : : 面罩通气和直接喉镜下气管插管困难 全麻全麻全麻全麻;将麻醉药通过吸入静脉肌肉注射或直肠灌注进入体内,使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者全身麻醉。 全麻的诱导全麻的诱导全麻的诱导全麻的诱导:无论行静脉麻醉或吸入麻醉均有一个使病人从清醒状态转为可以进行手术操作的麻醉状态的过程,这一过程称为全麻的诱导。 吸入麻醉吸入麻醉吸入麻醉吸入麻醉::::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产生中枢神经抑制,使病人意识消失而致不感到周身疼痛。低流量吸入麻醉:新鲜气流量小于2L/min 持续输持续输持续输持续输注即时半衰期注即时半衰期注即时半衰期注即时半衰期:是指恒速给药一段时间后,停止输注,血浆药物浓度下降50%所需要的时间,持续输注半衰期不是一个时间常数,随着持续时间从几分钟到几小时的变化,持续输注即时半衰期会有显著的增加。 Cp50Cp50Cp50Cp50与与与与Ce50Ce50Ce50Ce50 : Cp50是指防止50%病人对伤害刺激产生反应的血浆药物浓度。Ce50是指防止50%病人对伤害刺激产生反应的效应室药物浓度。     靶控输注靶控输注靶控输注靶控输注((((TCITCITCITCI)))):是指在输注静脉麻醉药时,以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原理为基础,通过调节目标或靶位(血浆或效应室)的药物浓度来控制或维持适当的麻醉深度,以满足临床麻醉的一种静脉给药方法。 全凭静脉麻醉全凭静脉麻醉全凭静脉麻醉全凭静脉麻醉((((TIVATIVATIVATIVA))))是指完全采用静脉麻醉药及其辅助药来对病人实施麻醉的方法。   闭合环路麻醉闭合环路麻醉闭合环路麻醉闭合环路麻醉::::是指在进行靶控输注的过程中,如果效应信息能反馈给靶控系统并自动完成靶浓度的调节靶浓度的调节靶浓度的调节靶浓度的调节,即可以完成所谓的闭合环路麻醉(closed-loop control of anesthesia)。效应信息的来源有二:一是药物效应,如用BIS或EP为反馈信息形成闭合环路麻醉;二是药物浓度,目前的浓度监测还不能对静脉麻醉药的血药浓度进行即刻测量。 MACMACMACMAC:由麻醉医师为接受诊断.治疗性操作的患者提供的特别医疗服务。其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监测重要生命体征.维持呼吸道通畅.诊断和处理MAC中的临床问题.适时给予镇静.镇痛药等.提供其他所需的医疗服务措施。 TOF TOF TOF TOF 四个成串刺激四个成串刺激四个成串刺激四个成串刺激 是给四个单刺激后分别产生四个肌颤搐,它们分别为T1 、T2、 T3、 T4。 恢复指数是肌松药消退过程中,肌颤搐的幅度由25%恢复到75%的时间称恢复指数。 静脉局部麻醉静脉局部麻醉静脉局部麻醉静脉局部麻醉是指在肢体上结扎止血带后,静脉注入局麻药,使止血带远端肢体得到麻醉的方法。由于受止血带结扎时间的限制,只能用于四肢肘或膝以下的1~1.5 h之内的短小手术。 硬膜外麻醉硬膜外麻醉硬膜外麻醉硬膜外麻醉是将局部麻醉药注射于硬脊膜外间隙,阻滞脊神经根部,使其支配的区域产生暂时性麻痹。 脊麻脊麻脊麻脊麻是将局部麻醉药注入蛛网膜下隙阻滞,使脊神经根部阻滞的麻醉方法。 复合麻醉复合麻醉复合麻醉复合麻醉::::是指在同一次麻醉过程中同时或先后应用两种或两中以上的麻醉药物。 联合麻醉联合麻醉联合麻醉联合麻醉:指在同一麻醉过程中同时或先后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麻醉技术。 全凭静脉麻醉全凭静脉麻醉全凭静脉麻醉全凭静脉麻醉(TIVA):是指完全采用静脉麻醉药及静脉麻醉辅助药的麻醉方法。 静吸复合麻醉静吸复合麻醉静吸复合麻醉静吸复合麻醉:指将静脉麻醉和吸入麻醉同时或先后应用于同一次麻醉过程 控制性降压是指控制性降压是指控制性降压是指控制性降压是指;;;;在全身麻醉下手术期间,在保证重要脏器氧供情况下,采用将降压药物与技术等方法,人为地将平均动脉压降低至50-65mmHg(6.67-8.67kPa),使手术野出血量随血压的降低而相应减少,不致有重要器官的缺血缺氧性损害,终止降压后血压可迅速恢复至正常水平,不产生永久性器官损害 术中知晓术中知晓术中知晓术中知晓::::是指病人术后能回忆起术中所发生的事情,并能告知有无疼痛。 苏醒延迟苏醒延迟苏醒延迟苏醒延迟:一般认为,凡术后超过30分钟呼唤不能睁眼和握手,对痛觉刺激无反应,  

恶性高热又称异常高热恶性高热又称异常高热恶性高热又称异常高热恶性高热又称异常高热,它不是通常麻醉中发生的单纯体温升高,是指由某些麻醉药物激发的全身肌肉强烈收缩.并发体温急剧上升,及进行性循环衰竭的代谢亢进现象 血液保护血液保护血液保护血液保护::::就是通过各种方法,保护和保存血液,防止丢失.破坏和传染,并有计划地管理好.利用好这一天然资源。 成分输血成分输血成分输血成分输血::::就是把全血中的各种有效成分分离出来,分别制成高浓度的血液成分制品和血浆蛋白制品蛋白制品蛋白制品蛋白制品,,,,然后根据不同病人的需要,输给相应的制品。 反常呼吸反常呼吸反常呼吸反常呼吸::::正常情况下,左右两侧胸膜腔内负压相等。当一侧胸腔剖开后,该侧胸内压为大气压,故剖胸侧肺内一部分气体随经气管来的外界气体被吸人对侧肺内,该侧肺进一步缩小。呼气时则相反,如此则剖胸侧肺的膨胀与回缩动作与正常呼吸时完全相反 单肺通气单肺通气单肺通气单肺通气指胸科手术病人在剖开胸腔后经支气管导管只利用一侧肺(非手术侧)进行通气的方法。 体外循环体外循环体外循环体外循环((((ECC)))),又叫心肺转流(CPB),其基本原理是将人体静脉血经上.下腔静脉引出体外,经人工肺氧合并排除二氧化碳,再将氧合后的血液经人工心脏泵入体内动脉系统。 第三间隙液第三间隙液第三间隙液第三间隙液”浅Ⅱ°烧伤时,由于乳头层血管壁通透性升高,使大量血浆渗出到体外,同时还有大量富含蛋白的液体转移到组织间隙,增加了间质容量,这部分转移到间质的液体暂时被“隔绝”,形成 烧伤血毒症烧伤血毒症烧伤血毒症烧伤血毒症泛指烧伤病人在其历时较长的病程中出现的的一系列症状群,包括高热.心率增快.精神状态异常.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呼吸增快等。 贫血贫血贫血贫血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红细胞生成减少或者丢失过多而导致的一种综合病症。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是一种继发性的.以广泛微血栓形成并相继出现止.凝血功能障碍为病理特征的临床综合症。 DIC是微循环中发生广泛的血小板及(或)纤维蛋白血栓,导致血小板和其他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并引起纤维蛋白的溶解活性亢进,临床可出现多脏器功能障碍和广泛严重出血的一种综合征。     ART简称急性肾衰简称急性肾衰简称急性肾衰简称急性肾衰,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功能急剧减损,产生以水潴留,氮质血症,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等急性尿毒症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挤压综合症挤压综合症挤压综合症挤压综合症::::四肢或躯干严重创伤常合并挤压综合征,系肌肉长时间受压致大批肌肉缺血坏死所致,死亡率很高;临床表现为皮肤肿胀、变硬、张力增加,水泡形成,皮下瘀血、小血管阻塞和肢体缺血外,尚可因坏死组织释放毒素吸收后出现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和肾功能不全。

简答题名词解释 2. 麻醉前准备的任务包括哪些? 麻醉前准备的任务包括:①做好病人体格和精神方面的准备,这是首要的任务;②给予病人恰当的麻醉前用药;③做好麻醉用具、设备、监测仪器和药品(包括急救药品)等的准备。 3. 胸科手麻醉和基本要求是什么?一、消除和减轻纵隔摆动与反常呼吸二、避免肺内物质的扩散三、保持PaCO2和PaO2于基本正常水平四、减轻循环障碍 1. 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优点有哪些?1、臂丛N分支均包在腋血管神经鞘内,因其位置表浅,动脉搏动明显,故易于阻滞;2、不会引起气胸;3、不会阻滞膈神经、迷走神经或喉返神经;4、无误入硬膜外间隙或蛛网膜下腔的危险; 2. 局麻药中为什么常加用肾上腺素?【答案】局麻药中加入肾上腺素,能:1、使局部血管收缩,延缓局麻药吸收;2、起效时间增快,阻滞效能加强;3、作用时间延长,减轻局麻药的毒性反应;4、消除局麻药引起的血管扩张作用,减少创面渗血; 3. 术前用药的目的是什么?【答案】1、使病人情绪安定,合作,减少恐惧,解除焦虑;2、减少某些麻醉药的副作用,如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局麻药的毒性作用等;3、调整自主神经功能,消除或减弱一些不利的神经反射活动,特别是迷走神经反射;4、缓解术前疼痛; 1. 什么叫胆心反射?如何预防和处理?(21 章) 答案: 胆道系统疾病病人,术中易因富有迷走神经分布的胆道部位受手术刺激而出现强烈 的迷走神经反射,导致血压骤降、心动过缓,甚至心脏停搏。 预防和处理:1、术前应给予足量的抗胆碱药如阿托品;2、立即停止对胆道系统的牵拉;心 率减慢者,可给予适量阿托品;血压下降者,可给予适量升压药;3、若在全麻下完成手术, 立即加深麻醉;4、若在硬膜外麻醉下完成手术,术中可辅以适量全麻醉药如杜非,氟芬合 剂等;5 术中可给予腹腔神经丛阻滞。 2.氯胺酮麻醉的并发症有哪些?(8 章) 答案:氯胺酮静脉麻醉的并发症有:1.血压升高。2.短暂的意识混乱和行为异常。3.呼吸抑制。4.颅内压增高。5.情绪激动和恶梦。6.恶心呕吐。7.复视或暂时失明。8.喉痉挛和呼吸道梗阻。9.用于硬膜外麻醉的辅助或其他交感神经受到广泛抑制的病人时,常用剂量有时可致血压剧降或心脏停搏。 3.麻醉期间呼吸道梗阻的常见原因有哪些?(15 章) 答案: 舌后坠、呼吸道分泌物、反流与误吸、麻醉器械故障、气管受压、口腔咽喉部病变、喉痉挛与支气管痉挛 1. 麻醉中呼吸道阻塞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答案】胸部和腹部呼吸运动反常,不同程度的吸气性喘鸣,呼吸音低或无呼吸音,严重者出现胸骨上凹和锁骨上凹下陷,以及肋间隙内陷的“三凹征”, 病人呼吸困难,呼吸动作强 烈,但无通气或通气量很低。 2. 异丙酚静脉麻醉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异丙酚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静脉麻醉药。它静脉注射后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对肝肾功能正常的病人单次静脉给药后麻醉作用维持5~10分钟。异丙酚能降低颅内压, 降低脑血流和脑代谢率,用于神经外科手术的麻醉具有显著的优点。但丙泊酚具有较强的循环功能抑制作用,可通过直接抑制心肌收缩和扩张外周血管双重作用引起血压明显下降,尤 其对于年老体弱或有效循环血量不足的病人更为显著。它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呼吸抑制作用,可引起呼吸频率减慢、潮气量降低,甚至可引起呼吸暂停,尤其是剂量较大,注射速率快或与阿片类镇痛药复合使用时。此外,给清醒病人静脉注射丙泊酚可引起静脉刺激性疼痛, 3. 麻醉前准备的任务有哪些? 【答案】麻醉前准备的任务包括:①做好病人体格和精神方面的准备,这是首要的任务;②给予病人恰当的麻醉前用药;③做好麻醉用具、设备、监测仪器和药品(包括急救药品)等 的准备。 4. 麻醉期间引起心肌耗氧量增加或心肌缺氧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麻醉期间引起心肌氧消耗量增加或心肌缺氧的原因有:①病人精神紧张、恐惧和疼痛,引起体内儿茶酚胺释放增多,使心脏后负荷加大、心率增速,从而增加心肌耗氧;②血压过低或过高均可影响心肌供血、供氧;③麻醉药对心肌收缩力的抑制使心输出量 减少,以及对血管的影响使回心血量减少;④麻醉期间供氧不足或缺氧;⑤各种原因引起的心率增速或心律失常。 1. 麻醉和手术过程中有哪些措施可降低颅内压?【答案】一、药物降低颅内压:1.渗透性脱水剂;2.袢利尿剂3.肾上腺皮质激素高张液体 二、生理性降低颅内压:1.过度通气2.低温疗法3.脑室外引流4.体位 2. 采用全麻与非全麻的复合方法有哪些优点?【答案】采用全麻与非全麻的联合麻醉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可达到更完善的麻醉效果,病人围手术期的安全性更高。2.消除病人对手术和麻醉的恐惧心理和精神紧张。3.减少全麻中镇痛药的用量,或局麻药的应用,从而减少全麻或局麻药物所带来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4.减少静脉麻醉药或吸入性麻醉药的应用,病人术后苏醒迅速、恢复快。5.可免用或少用肌松药。6.术后保留硬膜外导管,可提供完善的术后镇痛。此外,全麻和非全麻联合应用尚有助于改善某些特殊病情的原有病理生理紊乱。 3. 为什么高龄患者使用椎管内麻醉时其血流动力学变化常较全麻显著?【答案】老年人硬膜外麻醉时血流动力学改变比全麻明显,尤其是患有高血压的老年病人施行中胸段硬膜外阻滞时更易出现低血压,加 用辅助药后易导致呼吸抑制。主要由于老年人硬膜外间隙变窄,药 液易向头侧扩散,阻 滞每一节段所需的药液容量在中年以后随增龄而减少。此外,老年病人的蛛网膜绒毛显著增大,使硬脊膜通透性增高,硬膜外间隙局麻药有可能弥散到蛛网膜下隙,以致5m1的试验剂量有可能出现硬膜外阻滞所需效应。因此必须强调在严 密观察下分次小量给药。中胸段以上阻滞更需谨慎。椎管内麻醉平面过高,会对循环和呼吸系统造成严重影响,导致血流动力学的剧烈波动或呼吸抑制,老年人本身循环和呼吸功能已 有损害,如在储备功能较低的情况下应用十分危险。老年人选用椎管内麻醉,一般应将麻醉平面控制在T6以下。对老年人椎管内麻醉效果不全的情况下使用辅助药时应尤其谨慎,必要 时宁愿改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以策安全。 4. 为什么主张服抗高血压药的病人在术前不宜停用抗高血压药物?【答案】对干已使用抗高血压药的病人,目前一般不主张术前停用抗高血压药。一是避免便己稳定的血压重新波动,甚 至出现心、脑 血管意外;二 是有些药突然停药可出现撤药综合征,可以根据情况适当调整剂量。麻醉医师应该根据所用药物的药理特性,其与麻醉药物的相互 作用,以及病人的临床表理,将之纳人麻醉方案的全盘考虑之中,亦即在麻醉中要充分考虑抗高血压药物这一因素的存在。__ 六、名词解释 1. 吸入麻醉【答案】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产生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使病人意识消失而致不感到周身疼痛,称为吸入麻醉。 2. 单肺通气【答案】单肺通气指胸科手术病人在剖开胸腔后经支气管导管只利用一侧肺(非手术侧)进 行通气的方法。由于支气管导管的改进,对单肺通气所引起的生理改变认识的深入,以及必要时利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协助,单肺通气的安全性及成功率已有明显提高,目前支气管内 麻醉的应用范围已经大大扩展,除用于肺内分泌物多、肺脓肿、大咯血(“ 湿肺”) 、支气管胸膜疹等病人外,还经常用于食管、肺叶、全肺、胸腔镜等手术以方便手术操作,减轻剖胸 侧肺损伤,防止两肺间的交叉感染。 1. 全脊麻【答案】行硬膜外阻滞时,如穿刺针或硬膜外导管误人蛛网膜下隙而未能及时发现,超过脊 麻数倍量的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隙,可产生异常广泛的阻滞,称为全脊麻,发生率平均为0.24%(0.12%~0.57%)。临床表现为全部脊神经支配的区域均无痛觉、低血压、意识丧失及 呼吸停止。全 脊麻的症状及体征多在注药后数分钟内出现,若 处理不及时可能发生心脏停搏。 全脊麻的处理原则是维持病人循环及呼吸功能。 2. MAC【答案】MAC(minimal alveolar concentration)即肺泡最小有效浓度,指挥发性麻醉药和纯氧同时吸入时在肺泡内能达到50%的病人对手术刺激不会引起摇头、四肢运动等反应的浓 度。 3. 靶控输注【答案】TCI是根据不同静脉麻醉药的药代动力和药效学,以及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和不同体重病人的自身状况,通过调节相应的目标血药浓度以控制麻醉深度的计算机给药系统。 4. 吸入麻醉【答案】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产生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使病人意识消失而致不感到周身疼痛,称为吸入麻醉。 1. 控制性降压(14 章)答案: 对某些特殊手术,为了减少手术野失血,给手术操作创造良好条件,减少输血量, 术中运用各种药物和方法有意识地降低病人的血压,并 视具体情况控制降压的程度和持续时 间,这一技术称为控制性降压。 3.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26 章)答案:产妇增大的子宫或腹腔内巨大肿块压迫腹膜后大血管引起回心血量锐减,心输出量减少,导致患者出现低血压、心动过速、虚脱甚至晕厥的临床综合症。使产妇体位左侧或右髋部垫高可预防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 1. 静脉全身麻醉【答案】将药物经静脉注入,通过血液循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全身麻醉的方法称为~。 2. 眼心反射【答案】由强烈牵拉眼肌,或扭转、压迫眼球所引起,易见于眼肌手术、眼球摘除术和视网膜剥离手术过程,是一种三叉神经-迷走神经反射,表现为心动过缓、过早搏动、二联律、交界性心律和房室传导阻滞,甚至引起心脏停搏。 3. 高血压危象【答案】收缩压高于250mmHg并持续1min以上的高血压状态。 4. TCI【答案】根据不同静脉麻醉药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以及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和不同体重病人的自 身状况,通过调节相应的目标血药浓度以控制麻醉深度的计算机给药系统。 5. 全麻诱导【答案】无论经静脉或吸入麻醉均有一个使病人从清醒状态转为可以进行手术操作的麻醉状态的过程,这一过程称为~。

5. 胆心反射【答案】手术剌激胆囊引起强烈的迷走神经反射导致血压骤降,心动过缓甚至心脏停搏。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67692062/article/details/130392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