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期末复习(含客观题答案)

2017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单选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100道)

1、马克思主义是( A )

A.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包括其继承者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B.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和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的理论体系。

2、马克思主义形成的重要标志是( B )

A.《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出版   B.《共产党宣言》的公开发表 

   C.《资本论》的出版           D.《反杜林论》的出版

3、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C )

A.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B.政治经济学理论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阶级斗争学说

4、促成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传播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B )

A.辛亥革命   B.十月革命     C.五四运动    D.中国共产成立

5、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 D )

A.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C.实现共产主义

D.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C  )

  A.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B.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C.德国古典哲学           D.法国哲学

7、马克思主义本质属性中尤为重要的它的  D

   A.阶级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科学性

8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B )

   A.吐故纳新          B.与时俱进  

   C.科学严谨          D.为人民服务

9、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D  )

A.存在性       B.运动       C.结构性      D.客观实在性

10意识产生的决定性环节是:(  D  )

A.人脑的进化      B.语言的产生      C.动物心理的形成        D.劳动

11“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观点表明( B )

  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B.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C.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D.意识是主观世界的客观映象

12、世界上惟一不变的是变,这说明(   C  )

  A.运动世界的本原          B.世界上只有运动,没有静止     

  C.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D.运动与静止时绝对对立的

1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  C  )

A.物质的          B.运动的        C.实践的     D.精神的

1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  B  )

A.共性和个性的观点            B.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C.对立统一的观点              D.有限和无限的观点

15、“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歌谣揭示的哲理是:(  A  )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是偶然性的堆积

C.事物是由量变引起质    D.事物的本质通过现象表现出来

16、“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这一观点是:(  C  )

A.机械决定论观点                B.形而上学观点

    C.唯物主义辩证法观点           D.唯心主义辩证法观点

1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根据是:(  A  )  

A.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B.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C.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D.本质与现象的关系

18、区分事物发展过程的量变和质变的标志是:(  D )

A.事物发展变化是否迅速    B.事物质变的临界点  

  C.事物发展是否显著         D.事物变化是否超过“度”的范围

19、辩证法所说的“扬弃”是指:(  D  )

A.克服和抛弃                 B.纯粹的肯定   

C.纯粹的否定                 D.既克服又保留

20、“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  C  )

   A.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C.前者是辩证法,后者是诡辨论     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21、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 A  )

   A.量变是质变的准备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量变和质变相互包含             D.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22、区别新事物和旧事物的标志在于看它们(  B  )

   A.是不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   B.是不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

   C.是不是具有新形式和新特点   D.是不是得到绝大多数人的承认

23、下列现象不属于量变引起质变的是(   C   )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C.指鹿为马                     D.在一定的温度下鸡蛋孵出小鸡

24、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 C )

   A.个人的历史作用            B.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无产阶级专政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人的意识在社会生活的作用

25、在人口问题上,历史唯物主义主张(  D  )

  A.无条件地缩减人口数量        B.努力保持人口数量低速增长

  C.奖励人口增长                D.使人口增长与物质资料生产保持平衡

26、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导因素是(  C   )

  A.劳动对象    B.劳动资料    C.劳动者      D.劳动工具

27、在生产关系诸内容中,最主要的、居支配地位的是(   A   )

  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        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C.产品的分配和消费关系    D.人与人在生产中的交换关系

28、在阶级社会里,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最根本手段和途径是(   B    )

  A.发展生产力   B.进行社会革命    C.进行科技革命     D.进行政治革命

29、社会意识从意识主体的角度看,可以区分为(    A  )

A.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B.先进的意识和落后的意识

C.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D.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和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

30、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告诉我们(  C    )

A.落后的社会意识随着它的物质基础的消灭而消灭

B.落后的社会意识会早于它的物质基础的消灭而消灭

C.落后的社会意识在它的物质基础消灭以后还会存在一段时间,但不可能永久地存在下去     

D.落后的社会意识在它的物质基础消灭以后还将永久地存在下去

31、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  D   )

A.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B.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方向

C.决定国家的贫富强弱      D.制约和影响社会的发展

32、生产力中独立的实体因素是指(  B   )

A.经济管理、分工协作、预测决策        B.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

C.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应用科学        D.教育、文化、卫生

33、上层建筑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  C   )

A.它是否适合经济基础                      B.它是否适合所有的生产关系

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D.它是否能直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34、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D   )

A.阶级斗争      B.改革开放       C.科学技术革命     D.社会基本矛盾

35、在个人还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问题上,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错误在于( C 

A.承认伟大人物的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B.承认政治权力和暴力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C.否认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D.否认英雄和群众共同创造历史

36、分不同社会经济结构性质的客观依据是(  A  )

A.生产关系的性质                 B.上层建筑的性质

C.掌握政权的阶级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程度

37、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是(  D  )

A.平等互利的关系               B.互利互惠的关系

C.劳动雇佣资本的关系           D.资本雇佣劳动的关系

38、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主要方面是(  B  )

A.劳动过程     B.价值增殖过程    C.价值形成过程   D.价值实现过程

39、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  C  )

A.社会化大生产    B.国际化大生产   C.剩余价值生产   D.现代商品生产

40、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性的物质基础是(  C  )

A.物质资料生产    B.生产社会化  C.固定资本更新   D.资本主义私有制

41、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C )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矛盾

42、资本家获得相对剩余价值是( D  )

A.工作日绝对延长的结果        B.工人工资低于劳动力价值的结果

C.劳动力供过于求的结果        D.技术进步和生产率提高的结果

43、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C )

A.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B.抽象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C.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D.脑力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44、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首要特征是( A  )

A.议会制   B.分权制   C.两党制或多党制   D.普选制

45、战后两极世界终结的标志是   (  B  )

   A.东欧剧变        B.苏联解体        C.中国的强大    D.第三世界的崛起

46、以下关于价值规律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

A.它是在几个社会中都起作用的规律     B.它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C.它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规律         D.它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起作用

47、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都是依靠(  D  )  

A.延长工作日获得的                 B.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

C.减少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获得的     D.增加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获得的

48、资本周转速度(  B )

A.与周转时间成正比,与周转次数成反比   B.与周转时间成反比,与周转次数成正比

C.与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都成正比         D.与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都成反比

49、超额利润反映的是(  B  )

A.不同部门之间的关系           B.同一部门内部不同企业的关系

C.产业资本与商业资本的关系     D.资本的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关系

50、商业资本执行的是产业资本运动中的(   C  )

A.货币资本职能       B.生产资本职能     C.商品资本职能     D.流动资本职能

5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从根本上是  (  D   )

A.国内市场竞争的结果              B.国际竞争激烈化的结果

C.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              D.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

52、当代资本主义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   (  C   )

A.国际卡特尔   B.混合联合公司   C.跨国公司    D.国际康采恩

53、金融资本是由 (   C  )

A.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B.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C.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D.垄断银行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54、在货币与资本的关系上,正确的论断是(   D   )

A.货币本身就是资本            B.任何数量的货币都能成为资本     

C.凡是用来购买生产资料的货币就是资本 D.只有能增殖自身价值的货币才是资本

55、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最根本的标志是 (  A   )

A.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B.资本输出代替商品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C.银行资本代替工业资本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D.国家垄断代替私人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5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  B   )

A.改变了经济的资本主义性质           B.符合垄断资本家的整体利益

C.代表了个别资本家的利益             D.消灭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础

5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  (  C   )

A.消除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垄断资本主义             

B.资产阶级国家同垄断资本相分离的垄断资本主义

C.资产阶级国家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D.带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垄断资本主义

5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宏观管理和调节体现的是 (  C   )

A.全体劳动人民的经济利益             B.个别金融寡头的经济利益

C.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D.国有企业的经济利益

59、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借助于  (  D   )

A.“代理制”      B.“个人联合”   C.“企业联合”    D.“参与制”

60、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决定了它的发展必然是  (  B   )

A.有利于所有国家              B.有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C.有利于发展中国家            D.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

61、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 (  D   )

A.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         B.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

C.计划经济取代商品经济         D.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

6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物质条件是指 (  A   )

A.全面的社会化                B.全面的商品化

C.全面的市场化                D.全面的现代化

6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干预 (  D   )

A.从根本上解决了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矛盾   B.改变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性质

C.使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形成了利益一致         D.没有改变劳动者受剥削的地位

6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最高形式是 (  A   )

A.国有企业                     B.国家与私人共有企业

C.国家与私人合营企业           D.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

65、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 (  B   )

A.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B.是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

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      D.是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核心内容

66、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在于提出了(  C   )

A.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同时发生的理论

B.社会主义革命将在经济文化最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理论

C.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

D.关于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

67、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是(  B   )

A.无产阶级掌握生产资料                B.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政权

C.无产阶级参与物质生产劳动            D.无产阶级管理社会公共事务

68、无产阶级专政的最终目标是(  C   )

A.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                  B.发展社会生产力

C.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  D.对敌人实行专政

69、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核心在于(  A   )

A.人民当家作主                        B.对敌人实行专政

C.全面改造旧社会,发展社会生产力      D.保卫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

70、社会主义最重要的特征是 (  A   )

A.公有制为主体和实现共同富裕             

B.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

C.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分配制度

D.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71、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的哲学理论基础是( D )

A.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B.矛盾推动事物发展的原理

C.认识能动作用的原理                D.认识辩证运动过程的原理

72、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是 ( A  )

A.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B.延长必要劳动时间

C.延长工作日的长度                    D.缩短工作日的长度

73、剩余价值率反映的是( D )

   A.不变资本价值的增殖程度         B.资本家的赚钱程度     

    C.固定资本价值的增殖程度         D.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74、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是( A )  和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A.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                 B.市场竞争资本主义阶段

 C.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75、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  ( C  )

 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B.德国古典哲学

 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76、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这是因为( B  )

A.社会意识同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作用都是通过文化体现出来的       

D.先进的社会意识就是先进文化

77、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   D   )

 A.个别劳动、抽象劳动           B.一般劳动、具体劳动

 C.社会劳动、抽象劳动           D.抽象劳动、具体劳动

78、在自由和必然的关系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是指 (  C  )

A.人们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历史 B.不受必然性制约的创造活动

C.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D.按照人们共同制定的计划从事改造世界的活动

79、价值规律的作用是通过 (  A  )

A.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实现的 B.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C.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D.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80、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C  )

   A.地理环境      B.人口因素        C.生产方式      D.物质生活条件

81、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取决于 (  C  )

   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                B.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

   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D.社会生产力的性质

82、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 D  )

A.客观的物质世界                 B.脑力劳动者的集体智慧

    C.思想家们的创造性思维           D.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8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  A )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D.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

84、社会革命最深刻的根源在于(  A  )

   A.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B.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C.人民群众和各种敌对分子之间的矛盾    D.人口众多和资源贫乏之间的矛盾

85、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决定性条件是(  C  )

   A.社会分工    B.机器的出现

   C.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D.货币的使用                    

86、价值形式发展的四个阶段的顺序是 (  D )

   A.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货币形式、一般价值形式

   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货币形式、一般价值形式

   C.货币形式、总和的或扩大价值的形式、一般价值形式、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D.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

87、剩余价值来源于 (   C  )

   A.不等价交换    B.工人工资的扣除  C.工人的剩余劳动   D.劳动力的价值

88、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 (  D   )

A.生产与需要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D.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

89、资本的总公式是  (  D  )

A.G----G    B.W----G----W     C.G----W----G    D.G----W----G’

90、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占垄断地位的资本是 (  C  )

A.产业资本    B.银行资本     C.金融资本   D.商业资本

91、马克思说过:“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这段话说明:(  C  )

A.动物和人一样,也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改造世界  B.动物的活动是本能的

C.人的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D.人的意识不如动物本能

92、“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C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93、“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这一观点  ( B )

A.强调认识对实践的决定作用                B.强调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

    C.认为认识可以脱离实践                    D.认为实践可以脱离认识

94、下列说法中不能体现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有:(   D   )

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B.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C.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D.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95、“蒸汽、电力和自动纺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耳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   B  )

A. 科技革命是对统治阶级的极大威胁        B. 科技革命导致社会政治革命

C. 滥用科技革命的成果会对人类造成“危险”

D. 科技革命对变革社会制度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

96、“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这表明 (  C  )

  A.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        B.改革只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C.改革对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D.社会主义中国所取得的所有成就都归功于改革

97、以下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①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批判、继承和发展

② 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                ③ 是研究价值分配的理论

④ 为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奠定了理论基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98、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B  )

A.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B.实践——认识——实践

C.概念——判断——推理              D.感觉——知觉——表象

99、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是 (   B   )

 A.社会财富极大丰富,消费品实行按需分配     

B.社会财富极大丰富,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C.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D.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100、不属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然呈现多样性的原因是  ( C  

A.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不同   

    B.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存在差异性

    C.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的不同

    D.时代的不断前进和实践的不断发展

2017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判断题)

二、判断题(共50道)

1、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 × )

2、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在人类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

3、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 × )

4、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 )

5、主体和客体就是主观和客观。( × )

6、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提琴。( √ )

7、社会意识都属于思想上层建筑。 ( × )

8、货币的最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 √ )

9、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增加单位时间里的使用价值和价值量。( × )

10、利用价值规律的作用,就能自动地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 × )

11、资本不是物,而是一种以物为媒介的人和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 √ )

12、资本循环和周转所研究的问题是一样的。 ( × )

13、垄断资本主义占统治地位的是金融资本。 ( √ )

14、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 √ )

15、时间就像均匀的流,空间就像一个大箱子,时间空间的特性是永恒不变的。( × )

16、零碎的偶然的现象不反映事物的本质。( × )  

17、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而精神却是物质的最高产物。( √ )

18、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展望未来社会时既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又对未来社会的细节作了详尽描绘。( × )

19、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继承。( × )

20、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二元论是错误的,一元论是正确的。 ( × )

21、社会中大多数人认可的一定是真理。( × )

22、“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 × )

23、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24、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 )

25、生产力可以跨越式发展。( √ )

26、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 )

27、在知识经济时代,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 × )

28、劳动是一切财富和文化的源泉。( × )

29、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 ( √ )

30、垄断价格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制定的,因而否定了价值规律。( × )

31、资本的价值构成决定资本的技术构成。( × )  

32、历史决定逻辑,逻辑“修正”历史。( √ )

33、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客观历史进程。( √ )

34、列宁对社会主义革命学说的重大贡献是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首先取得胜利的理论。( √ )

35、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服务的。( × )

36、民主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一种特殊模式,中国可以在一部分地区试验。( × )

37、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的两个基本派别。 ( × )

38、同一性、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它们都是无条件存在的,绝对的。( × )

39、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 × )

40、旧唯物主义与辨证唯物主义在认识论上的区别是是否承认世界是可知的。( × )

41、运动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 )

42、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社会发展史的“钥匙”。( √ )

43、人民群众和英雄共同创造历史。 (  × )

44、商品的价值有两个源泉,即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价值。( × )

45、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其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它自身价值的源泉。( √  )  

46、有用的就是真理。 (  × )

47、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必然,因此就不可能有反复( × )

48、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共同点是都延长了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 √  )

49、现象表现本质,所以假象也表现事物的本质( √  )

50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自由王国。  ( √ )

2017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练习(思考题)(黄色的为老师说过的题。)

三、思考题

1、如何理解无产阶级与哲学之间的关系?

  答:无产阶级是实现全人类解放的物质力量,先进的理论是人类解放的精神武器,所以无产阶级必须掌握哲学这一精神武器,才能实现全人类解放的历史使命,而哲学只有被无产阶级掌握,才能变成现实的物质力量!所以,马克思主义要发挥作用,还得依靠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这就是物质武器的意思。但同时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是无产阶级革命行动的指南,这就是精神武器的意思。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讲:理论只有回到实践才能发挥其重要作用。理论必须为群众所掌握,才能化为物质的力量,实现对于世界的改造,而群众对于现实的改造则需要有科学的理论、哲学作为指导。

2.  怎样理解事物的量变,质变,及其辩证关系?

  答: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和连续性的中断.

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是:(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3.矛盾的本质是什么?怎样理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答:矛盾的本质: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是相互结合,共同发生作用的,但在不同条件下,二者所处的地位会有所不同。

▲4.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互关系?

  答:矛盾的普遍性是指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各种事物的矛盾都各有其特点或个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具体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包括:①两者是相互联系的,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是共性的表现;

②两者是相互区别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③两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  如何理解认识的辩证过程?

  答:(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目的,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2)运动过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6.怎样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答:(1)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包含。

(2)把握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统一的原理,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意义。(3)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相对性,所以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为指导思想;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相对性,所以我们必须坚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7. 怎样理解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作用和后果?

  答:价值规律: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规律。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①商品生产要遵循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②商品交换要遵循等价交换原则——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价值规律表现形式: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值规律的作用:(1)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的分配比例(2)自发的刺激商品生产力的发展.(3)自发的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后果:(1)导致社会资源浪费(2)导致两极分化(3)阻碍技术的进步

8.  简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

  答:(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①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时候,能促进生产力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的时候,就会阻碍甚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

9.  简述人民群众的科学内涵。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答:人民群众的科学内涵: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从生上看,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看,人民群众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因: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10.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商品生产?

  答:(1)商品生产不是划分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的标准,不是二者的基本区别,它既可以为资本主义服务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

(2)社会主义可以通过发展商品生产以补充自给性生产的不足,可以通过商品生产,通过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劳动者的工资收入,使其物质生活需要得到一定程度上的满足。(3)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中仍有作用,商品生产可以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

▲11.  简述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答:一、科技革命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1)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

(2)改变了人们的劳动形式;(3)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特别是导致产业结构发生变革。二.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三.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

12.  如何理解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答:利: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社会分工得以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可以在国际社会流动和伏化配置,由此带来巨大的分工利益,推动世界生产力的发展。弊:(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拉大

(2)忽视社会进步,环境恶化与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同时发生。

(3)各国内部和国际社会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机

(4)有效的全球经济协调机制没有建立起来,使爆发全球经济危机难以避免。

13.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答:一.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

(1)各国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经济原因

(2)各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历史原因

(3)时代的不断发展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

二.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14.如何理解必然王国与自由王国之间的关系?

  答:必然和自由是一对相互矛盾的范畴,它们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相互对立方面:必然是客观规律,是外在的约束。而自由是人类对于规律的掌握和运用,是主观的自我意志。辩证统一方面:必然是相对于自由而言的,是人类主观意志对于客观世界的感受。没有人类的主观理解力,也就无所谓必然。而自由也不能脱离必然而独立存在,必须以必然为前提,没有必然就无所谓自由。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认识必然,争取自由是一个历史过程。

15.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答:第一,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第二,社会成员共同占有全部生产资料。第三,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第四,彻底消灭了阶级差别和重大社会差别。第五,全体社会成员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和道德品质。第六,随着阶级和阶级差别的彻底消灭,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国家将完全消亡.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67692062/article/details/130392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