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介绍一下 webpack的工作原理

一.webpack的原理

1、核心概念

(1)entry:一个可执行模块或者库的入口。

(2)chunk:多个文件组成一个代码块。可以将可执行的模块和他所依赖的模块组合成一个chunk,这是打包。

(3)loader:文件转换器。例如把es6转为es5,scss转为css等

(4)plugin:扩展webpack功能的插件。在webpack构建的生命周期节点上加入扩展hook,添加功能。

2、webpack构建流程(原理)

从启动构建到输出结果一系列过程:

(1)初始化参数:解析webpack配置参数,合并shell传入和webpack.config.js文件配置的参数,形成最后的配置结果。

(2)开始编译:上一步得到的参数初始化compiler对象,注册所有配置的插件,插件监听webpack构建生命周期的事件节点,做出相应的反应,执行对象的 run 方法开始执行编译。

(3)确定入口:从配置的entry入口,开始解析文件构建AST语法树,找出依赖,递归下去。

(4)编译模块:递归中根据文件类型和loader配置,调用所有配置的loader对文件进行转换,再找出该模块依赖的模块,再递归本步骤直到所有入口依赖的文件都经过了本步骤的处理。

(5)完成模块编译并输出:递归完事后,得到每个文件结果,包含每个模块以及他们之间的依赖关系,根据entry配置生成代码块chunk。

(6)输出完成:输出所有的chunk到文件系统。

注意:在构建生命周期中有一系列插件在做合适的时机做合适事情,比如UglifyPlugin会在loader转换递归完对结果使用UglifyJs压缩覆盖之前的结果。

总结

webpack其实比较简单,用一句话概括本质:

webpack是一个打包模块化js的工具,可以通过loader转换文件,通过plugin扩展功能。

如果webpack让你感到复杂,一定是各种loader和plugin的原因。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48494427/article/details/127226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