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的几个阶段

1、完全托管 IDC 模式

与电信运营商或者第三方 ISP 合作,租赁其 IDC 机房中的机柜。而其他主机硬件和网络设备都是企业自行采购,然后放入机房中进行托管。

2、资源短期租赁模式

峰值流量的激增,导致短时资源需求量庞大。如果再靠一次性采购模式,付出的成本巨大,且后期成本闲置,造成严重的浪费。

在资源上,运营商和 ISP 会利用其广泛的合作渠道优势,帮助企业与其自身,或与第三方达成资源上的短期租赁合作。

解决问题,有时跳出纯技术思维模式,尝试通过外部合作和沟通的模式,一样可以有很好的解决方案,甚至可以解决在技术层面解决不了的问题。

3、同城混合云模式

作为运营商和 ISP 服务商,他们的云资源可以与企业在同一机房或同城机房。这种模式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与企业的 IDC 网络专线拉通,大大降低网络时延,网络质量相对稳定,同时成本也相对较低。

如果是跨城甚至是跨省,就会频繁发生网络抖动、丢包这些问题。对于时延敏感的服务,是完全满足不了要求的,且微服务间频繁调用产生的大流量带宽需求,成本也是非常巨大的。

4、公有云体系内混合云模式

基础设施上将这套精密的体系部署、调测、运行起来,同时还要保证各项性能指标以及系统容量不出问题,项目难度就已经非常高了。而这样做可以很好地防止软件架构发生变化,避免各种复杂因素交织在一起所导致的业务稳定性的不可控。

但是对于数据库或大数据这样的存储类业务,因为它们本身又是支持业务运行的核心基础设施,所以短期内仍然还是采用独占物理机的模式。

不管如何选择和使用,一定还是要以满足业务场景为出发点,脱离了这一点,单纯追求技术深度和复杂度是没有意义的

此文章为4月Day16 学习笔记,内容来源于极客时间《赵成的运维体系管理课》,推荐该课程。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key_3_feng/article/details/130188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