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软件测试之软件测试流程&测试方法

一、软件测试的流程(如何开展软件的测试工作)

1.1、需求评审

需求评审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各部门之间对需求的理解保持一致,便于后期开展软件的开发、测试与上线等工作。

同时需求评审也是一个确定需求合理性与时限的过程,比如哪些需求可以做、哪些需求不合理做不了、或者哪些需求需要或者可以延期等。

需求评审涉及的参会人员一般涵盖了所有部门,比如:产品经理、项目经理、UI设计师、测试工程师、开发工程师、运维工程师等。

所以需求评审是一个十分重要不可缺少的过程。

1.2、计划编写

计划编写的目的就是测试工程师根据需求文档来确定:测什么、谁来测、应该怎么测。

一般是由测试经理或者测试组长来进行编写与敲定。

1.3、用例设计

用例设计的话是用来验证项目是否符合需求的操作文档,就比如说一栋楼已经完工,即将交付,那么就需要对整栋楼进行一个检验,至于检验哪些点就相当于设计用例。

1.4、用例执行

用例执行就是测试工程师的本职工作了,用例的执行并非是项目上线前才开始进行,而是随着开发工程师的工作进度而进行调整。

当开发工程师完成一个模块之后就会对该模块进行测试,一旦有问题可以与开发工程师进行及时反馈节省成本,因为越早发现问题越早解决,所花费的时间就会越短。

1.5、缺陷管理

缺陷管理就是一个对缺陷/bug管理的一个过程,核心要素有:标题(用来描述缺陷的基本信息)、前置条件(用来描述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该缺陷)、复现步骤(怎么操作才能重现这个缺陷)、实际结果(在执行测试过程中系统给出的结果)、预期结果(执行测试后出现的结果是否与需求文档中的结果一致)、附件(用于帮助开发快速定位bug的关键信息,可以是图片,也可以是日志,或者其他类型的文件)。

1.6、测试报告

测试报告是指把测试的过程和结果编写或通过某种方式生成文档,对发现的问题和缺陷进行分析,为纠正软件存在的质量问题提供事实依据,同时也为软件的验收和交付打下了基础。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回复: 14774712 查看本文章

二、测试用例介绍

2.1、什么是用例

简单来说就是用户使用的案例,

比如:按下电源键电脑是否可以开关机、查看手机内存是否是32G等

2.2、什么是测试用例

测试用例也是用例,但与上述用例有些区别,用户使用的案例并不系统,就像我们购买一部手机有很多功能,但是很少有人能将全部功能都是用上。

而测试用例不同,测试用例会将这部手机所具有的功能全部设计成一个执行文档,然后将这些用例全部执行一遍,以判断这部手机是否符合标准。

2.3、用例的作用

用例的作用分为两种,一种是上述所讲作为一个测试的标准存在,而另一种就是用来提醒测试人员防止漏测,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天面对着日益繁重的工作,难免会漏测,而用例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很好的预防了这种事情的发生。

2.4、用例编写格式

用例由8个部分组成,其对应的格式为:

1、用例编号:所测试的项目_这个项目属于哪个模块_这条用例的编号

2、用例标题:测试的预期结果(+所测试的点是什么)

3、项目/模块:整个测试文档所归属那个项目或者模块

4、优先级:表示这条用例对整个项目或模块的的影响度,一般是由P0-P4(P0级别最早,依次类推),但是每个公司的标准是不同的,也有一些公司也是使用P0-P4来标注,但是P4的级别最高,不用纠结。

5、前置条件:执行这条用例之前需要做的准备,比如测试登录QQ是否成功,就需要先打开QQ的登陆界面。

6、测试步骤:

7、测试数据:

8、预期结果:

三、测试方法

3.1、穷举法:

说明:针对需要有大量数据测试输入,但是又没有办法穷去测试的地方

        例如:输入框、下拉列表、单选复选框等...

        典型代表:页面的输入框类测试

3.2、等价类划分法

说明:在所有测试数据中,据有某种共同特征的数据集合进行划分。

分类:

        有效等价类:能满足需求的数据集合

        无效等价类:不满足需求的数据集合

使用步骤:

        1、明确需求

        2、确定有效和无效等价类

        3、提取数据编写测试用例

3.3、错误推荐法

定义:通过经验来进行推测系统或软件可能出现的问题

思想:根据经验列举出可能出现问题的清单,根据清单分析问题的可能原因,推测发现缺陷

使用场景:

        1、时间紧任务重时,根据之前项目类似经验找出易出错的模块进行重点测试

        2、时间宽裕时,通过该方法列出之前问题出现较多的模块再次进行测试

3.4、场景法(重点)

说明:场景法也可以叫流程图法,是使用流程图来描述用户的使用场景,然后通过覆盖流程路径来设计测试用例。

意义:

        用户使用角度:用户平时使用的不是单个功能,而是多个功能组合起来进行使用

        测试人员角度:平时测试的都是单个功能点进行测试,容易忽略多个功能的组合测试

使用场景:根据实际的应用场景,来测试业务用例,可以使用场景法。

3.5、判定表法

定义:是一种以表格形式表达多条件逻辑判断的工具

组成:

        条件桩:列出问题中的所有条件,列出条件的次序无关紧要

        动作桩:列出问题中可能采取的操作,操作的排列顺序没有约束

        条件项:列出条件对应的取值,所有可能情况下的真假值

        动作项:列出条件项的各种取值情况下应该采取的动作结果

如:

 规则:

        判定表中贯穿条件项和动作项的一列就是一条规则

        假设有n个条件,每个条件的取值有两个(0,1),全组合有2的n次方种规则

使用步骤:

        1、明确需求

        2、画出判定表

                2.1、列出条件桩和动作桩

                2.2、填写条件项,对条件进行全组合

                2.3、根据条件项的组合确定动作项

                2.4、简化、合并相似规则(有相同的动作)

        3、根据规则编写测试用例

使用场景:

        有多个输入条件,多个输出结果,输入条件之间有组合关系,输入条件和输出结果之间有依赖(制约)关系

        判定表一般适用于条件组合数量较少的情况(比如4个条件以下)

3.6、边界值分析法

边界范围节点:

        选取正好等于、刚好大于、刚好小于边界的值作为数据。

        上点:边界上的点(正好等于边界点)

        离点:距离上点最近的点(刚好大于或刚好小于边界点)

        内点:两个边界点范围之内的点(区域范围之内的数据)

如:

 应用设计步骤:

        1、明确需求

        2、确定有效和无效等价类

        3、确定边界范围值

        4、提取数据编写测试用例

使用场景:

        1、在等价类的基础上针对有边界范围的测试数据输入的地方(重点关注边界位置)

        2、常见的词语描述:大小、尺寸、重量、最大、最小、至多、至少等修饰词语

        3、典型代表:有边界范围的输入框测试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mydreamww/article/details/127829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