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IT架构转型之道》边读边想——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原则

概貌和说明

共享服务中心在阿里巴巴集团业务架构中的位置
1.活性演进的:服务中心一定是不断发展的
2.多样的:服务能力形式多样
(1)依赖于接口的服务(RPC、Web API)
(2)依赖于工具的服务
(3)依赖于数据的服务:对大数据的分析能力
3.可再划分的:服务中心是有划分的,且可以进一步划分的

共享服务的设计考虑和设计原则

一、考虑
不建议使用的标准:LOC(Line of Code)

设计层面:业务和系统建模主要是遵循面向对象的分析和设计方法
运营层面: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业务模型,要有数据运营和业务整合的价值
工程层面:基于分布式架构的共享服务架构,解决了大规模应用的问题,也引入了分布式事务、问题排查等挑战
不能图一时之快把业务拆的太碎,到最后不得不用很大资源投入来解决技术上面对的问题

二、原则

  1. 高内聚、低耦合原则

耦合性分类(低――高)

耦合程度
(越大越耦合)
耦合性分类 说明
0 无直接耦合 -
1 数据耦合 指两个模块之间有调用关系,传递的是简单的数据值,相当于高级语言的值传递
2 标记耦合 指两个模块之间传递的是数据结构,如高级语言中的数组名、记录名、文件名等这些名字即标记,其实传递的是这个数据结构的地址
3 控制耦合 指一个模块调用另一个模块时,传递的是控制变量(如开关、标志等),被调模块通过该控制变量的值有选择地执行块内某一功能
4 公共耦合 指通过一个公共数据环境相互作用的那些模块间的耦合。公共耦合的复杂程序随耦合模块的个数增加而增加
5 内容耦合 这是最高程度的耦合,也是最差的耦合。当一个模块直接使用另一个模块的内部数据,或通过非正常入口而转入另一个模块内部

内聚性分类(低――高)

内聚程度
(越大越内聚)
内聚性分类 说明
0 偶然内聚 指一个模块内的各处理元素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1 逻辑内聚 指模块内执行几个逻辑上相似的功能,通过参数确定该模块完成哪一个功能
2 时间内聚 把需要同时执行的动作组合在一起形成的模块为时间内聚模块
3 通信内聚 指模块内所有处理元素都在同一个数据结构上操作(有时称之为信息内聚),或者指各处理使用相同的输入数据或者产生相同的输出数据
4 顺序内聚 指一个模块中各个处理元素都密切相关于同一功能且必须顺序执行,前一功能元素输出就是下一功能元素的输入
5 功能内聚 这是最强的内聚,指模块内所有元素共同完成一个功能,缺一不可。与其他模块的耦合是最弱的

遗留问题:如何结合业务演化界定拆分边界和粒度?
遗留问题:如何量化衡量?

  1. 数据完整性原则
    该原则可以认为是将高内聚低耦合原则穿透到数据模型层面
    服务化架构的一个很重要的业务价值就是数据模型的统一
    大数据思维:不光是业务逻辑的关键数据,还包括业务的相关性数据;不光是业务实时在线数据,还要考虑到离线计算的数据

  2. 业务可运营性原则
    我们期望服务中心是可运营的,是承载业务逻辑、沉淀业务数据、产生业务价值的业务单元。
    业务的运营性的两个层面
    沉淀阶段:当业务处于快速生长期,这时候的运营目标是满足上层的业务需求
    创新阶段:运营业务内部孕育出来的创新想法
    * 基于统一的数据模型,低成本的引入大数据技术;让数据来源、数据分析、业务生产形成闭环 *
    能否用大数据能力提升运营水平是服务中心原则之一

  3. 渐进性的建设原则
    坑:
    拆得过细,有延迟太长的问题
    数据过于分散,有数据库性能的问题和分布式事务的问题,服务接口过于庞大的问题
    服务化应该从简单开始,用真实的业务需求锤炼出稳定可靠的共享服务。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solomonlangrui/article/details/80564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