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建模三步骤:概念模型-逻辑模型-物理模型

一概念模型

含义:最终用户对数据存储的看法,反映了最终用户综合性的信息需求,以数据类的方式描述出企业级的数据需求。
内容:实体及实体之间的关系,在概念数据模型中,不包括实体的属性,也不用定义实体的主键,这是概念数据模型和逻辑数据模型的主要区别。

表示概念模型最常用的是“实体-关系”图,ER图主要是由实体、属性和关系三个要素构成的。

二逻辑模型

含义:用户从数据库看到的模型,是具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如网状数据模型、层次数据模型等。此模型又要面对用户,又要面对系统,主要用于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实现。反映的是系统分析设计人员对数据存储的观点,是对概念啊数据模型进一步的分解和细化,逻辑数据模型是根据业务规则确定的,关于业务对象、业务对象的数据项以及业务对象之间关系的基本蓝图。
内容:包括所有的实体和关系,确定每个实体的属性,定义每个实体的主键,指定实体的外键,需要进行范式化处理。
目标:尽可能详细的描述数据,但不考虑数据在物理上如何实现。

三 物理数据模型

含义:面向计算机物理表示的模型,描述了数据在储存介质上的组织结构,不但与DBMS有空,而且与操作系统和硬件有关。DBMS为了保证其独立性和可移植性,大部分的物理数据模型的实现工作由系统自动完成,而设计者只设计索引、聚集等特殊结构。

四总结

在概念数据模型中最常用的是ER模型、扩充的ER模型、面向对象模型及谓词模型。在逻辑数据类型中最常用的是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关系模型。
物理数据模型是在逻辑数据模型的基础上,考虑各种具体的技术实现因素,进行数据库体系结构设计,真正实现数据在数据库中的存放。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tomocat/article/details/78979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