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入式处理器评价指标

(1)功耗。一般的嵌入式微处理器都有三种运行模式:运行模式(operational)、待机模式(standby or power down)、停机模式(and clock-off)。功耗的评测指标是MIPS/W。

(2)代码存储密度。传统的CISC指令集计算机具有较好的代码存储密度。而RISC指令集计算机由于要求指令编码长度固定,虽然可以简化和加速指令译码过程,但为了实现与CISC指令集计算机相同的作业,往往需要更多的指令来完成,从而增加了代码长度。如Hitachi的SuperH体系结构采用了定长的16位指令,对每条指令按16位的格式存储。ARM则采用16位扩展的Thumb指令集,片内的逻辑译码器将其等价为32位的ARM指令而实时解码。而MIPS则采用MIPS16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影响代码密度的另外一个主要因素是所采用的C编译器。ANSI C是当前嵌入式领域的标准编程语言,随着嵌入式微处理器性能的提高,面向对象的语言也将被采用并会逐渐成为主流,一些编译器供应商已经开始着手解决代码密度问题)

(3)集成度。嵌入式微处理器一般都为专用市场设计的,需要较高的集成度。但把所有的外围设备都集成到一个芯片上也不是一种好的解决方案。这是因为高集成度使芯片变得复杂,芯片引脚变密,增加了系统设计和测试的复杂性。因此,集成外围设备时必须要考虑简化系统设计,并缩短整个系统的开发周期。

(4)多媒体加速。为实现多媒体加速功能,嵌入式微处理器的设计者在传统的微处理器指令集的基础上增加了JPEG和MPEG解压缩的离散余弦变换指令。还有一些半导体厂商针对智能手机和移动通信市场的需求,将RISC微处理器和DSP集成在一个芯片上,如TI的OMAP。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super828/article/details/129720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