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境元宇宙 ---论元宇宙之本真

有人会说,你提“灵境元宇宙”,不是等于说“咪咪猫”,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东西并列成词吗?其实,这里提出“灵境元宇宙”,是因为目前业界,对元宇宙的概念并不统一,各衷其是,本文意图对元宇宙的概念析毫剖厘,溯本归源,探求其本真的涵义。

元宇宙之惑
元宇宙的概念很火,有相当多的声音认为它就是数字孪生的世界,在那里,人们带上VR眼镜,可以获得类似真实的体验;可以有数字分身,在里面进行社交、会议、游戏甚至观景等活动;有认为其是下一代感知更真实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同时有部分声音也把区块链、NFT等其它火热的技术与概念加了进来,在VR驱动的虚拟现实中,引入经济、生活等要素,努力使元宇宙成为了一个与现实社会等同的虚拟时空。除了一直以来就在VR驱动的虚拟领域耕耘的游戏行业外,元宇宙的代表如今还有Facebook、Microsoft、百度等知名公司以及各学界、各产业界等等,不可谓不热闹。总之,这一类的声音比较清楚:元宇宙就是用VR相关技术驱动打造的数字世界。
另一方面,相当多的声音又都声明:元宇宙不只是虚拟世界,而是物理与虚拟世界的结合,是虚实融合的。这个观点应该是元宇宙倡导者们普遍支持的,但仔细观察实际现状的话,发现其目的似乎只是不想被批评者指为要打造纯虚化的世界:”黑客帝国”并不能被多数群体的价值观所接受,好像也不太健康,同时机器统治人的道德担忧在元宇宙出现之前也早已种下,更重要的是,似乎VR世界多年以前就已经火过一轮了,大家也担心被说成只是用新概念换个马甲。事实上,很多人说虚实结合的元宇宙,实际是指它提供的“虚”是从实人或实物孪生而来的,其实所提供的产物也是“虚”;甚至有人说,我这个要戴眼镜与其它设备,所以是虚实结合。然而关键的问题是:为什么不能只是“虚”?“虚”与“实”怎么结合的?如果“虚”已经能得到“实”的体验,“实”有何用?这些问题其实并没有得到明确、准确的答复。

本文的元宇宙释义
本文则明确指出:元宇宙不是数字孪生,不应是由虚向虚入手,而应是由实向虚入手,并由想象力驱动的,同时包含物理与数字要素的,虚实融合的创新时空环境,这里就叫它“灵境元宇宙”,以与其它纯粹虚拟的”元宇宙”,或者名“实”实“虚”的元宇宙区分。目前来看,它是不是一个独立的世界先不做评判,但它一定是新数字化转型时代的一项重要的新业态,必将对人类及社会方方面面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

下文对此观点作以具体说明与分析。

关于体验、感官感知和虚与实
由于大家所说的元宇宙都是从虚拟环境给人以真实的体验开始的,一般称“沉浸式”体验,那就先从体验说起。所谓人的体验,实际是指感官的感受,元宇宙的体验自然也是如此。但仔细分析的话,就会发现,这些感官感受,其实就是指眼与耳的“视听“感知。而人的感官,实际包括眼、耳、肤、鼻、口产生的视、听、触、嗅、味五种,元宇宙并未涉及其它。可能有些读者会说,你说的其它几种感官感受,也有研究在做呀!是的,没错,但为什么大家直到今天才如此热烈的讨论元宇宙呢?除了一部分人坚持认为这是概念炒作外,实质上是因为,“视听”数字化技术已经达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无论是从效率、效果还是成本讲,都是如此。简单讲,就是说,“视听”今天已经可以成为“数字感知”的产品,而其它如触、嗅、味等,还不能被数字化,还是“物理感知”。而人们有时直觉上会认为“视听”已经占据绝大部分感知了,实际却不是。如著名的海伦.凯勒,就是完全没有视听,而通过其它感知来体验世界的,所能够带来的效果众所周知。所以,就仅从这一点来讲,虚拟的元宇宙还不能从体验上替代物理感知。有人会说这是暂时的,技术的进步很快会解决这些问题,但本文却认为:不一定!

首先,从宏观的哲学意义上来讲,上帝创造了灵与肉,物理与思想,应该在宇宙中都有其不可或缺的存在价值。如果说哪一天,数字化技术的发展,通过模拟会完全的、毫无差别的替代人们感知的物理存在,这从世界组成的根本现实来讲,就是不合理的。其次,即使是从现实的意义来看,这里认为,数字化也不能完全替代物理感知,先不说目前还不能实现数字化的触、嗅、味,即使是被认为已经可以实现数字化的“视听“,人的数字感知与物理感知还是不完全相同的,甚至会有很大的体验不同。人的“五感”实际是有机的整体,它们之间相互融合,共同给人带来了综合的体验,而这些体验除了“视、听、触、嗅、味”这五个感官直接产生的感知以外,还共同产生或者影响了通常所说的第六感知,即心流体验。
举个例子,当人们以数字分身在虚拟元宇宙中游览某一古迹名胜时,其五感产生的感知,加上由此而生的心流体验,与真人在实地游览产生的体验是完全不同的,准确讲,有不可逾越的本质不同。而这种不同,如果精确深入的分析,来自“视听”,也来自于行走穿梭过程中脚下身体的触感(这其实是很强的),也来自于一种无法名状的、不同的空间感(实际上就是心流体验),而最后的综合体验,甚至更多的来自于非“视听”的感知。

灵境元宇宙的根本逻辑
因此,回到本文上面提到的观点:“元宇宙是由实向虚入手,同时包含物理与数字要素的,虚实融合的创新环境”。就是说,元宇宙的建设策略不应该是数字孪生的做法,不应该是先“从虚”入手完全数字“画”一个,而应该是先从实入手,以目前可及的数字化手段,尽量低成本的建造一个与对应现实/物理对象相似体验的新时空环境,那自然应该是虚实结合,自然应该是“实”在前,“虚”在后,“虚”在“实”中。
到目前为止,本文开头所提“灵境元宇宙”一词中的“灵”“境”两字,还只是重点谈到了“境”,即从人的五感入手分析元宇宙的组成形态。而关于“灵”,除了前面提到由五感引发的心流体验外,还需要继续进行分析。这之前,先对“沉浸式”一词再作以说明,这个词目前被元宇宙支持者们频繁引用,但本文认为,只有达到了“灵”“物”一体的心流体验境界,才能称作是“沉浸式”。
现在谈到“灵”,这里的“灵”,除了可以由五感引发以外,其实还包括想像力。就是说,元宇宙除了应该是虚实要素融合以外,还应该是由想像力驱动的。想像力可以催发人与元宇宙环境的心流交互,为VR数字空间弥补更加深入的“沉浸式心流体验”所需要的时空元素。而元宇宙中的想像力从何而来呢?这里认为是大数据,应该用机器处理的方法,从大数据资源中,生产数字“视听”内容,以此驱动元宇宙中“灵”的交互。这种技术方法,就是指机器生产内容MGC(Machine Generated Content)。MGC的另一个解释是Mind Geared Content,正是面向“心流体验”的,即虽然还是采用视听感觉与人交互,但却与物理实物的VR虚拟化不同:从大数据中生产数字内容的根本目的,是信息与想像力驱动的“人”“灵”沉浸式心流交互。
举个例子,在一个虚实融合设计的历史古迹中,通过对文化历史大数据的分析加工,由MGC生产数字化内容,并与元宇宙的其它虚实要素有机融合,比如通过MGC内容对时间要素的嵌入、再结合物理与数字空间的综合感知实现对历史的沉浸观察;通过对诗句意境及文化环境的还原、与诗人的跨时空相会达到与古人及其时代的沉浸代入…正如人们身神俱恸地欣赏一首诗时一样,想像力的浸润,从而达到了人、灵、数、物融为一体的沉浸体验效果。

元宇宙的本真
至此,本文所提“灵境元宇宙”的就完全清楚了:它是由实向虚入手的,需要虚在实中的融合感知,需要想像力驱动,由想像力、物理空间与数字空间三个要素共同组成,从而能实现心流、物理感知与数字感知有机融合的沉浸体验,真正还原“灵境”一词的本意。
可以用如下公式来定义元宇宙:

元宇宙 =
MGC(大数据驱动共见想像力)+ 物理空间(物理感知)+ 视听数字空间(数字感知)

这样的涵义与组成,才是元宇宙的本真定义,才是无宇宙的正确解释与关键要素组成,才是当今元宇宙应该发展的方向所在。而目前业界所谈的大部分元宇宙,并不是真正的元宇宙,实际上就是“数字化虚拟空间”而已。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m0_53773302/article/details/122233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