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鹰争象:中美围猎印度互联网独角兽

    2017年印度移动互联网突然崛起 ,发展速度之快令全世界惊讶,成为全球未来最有想象空间的市场。大批玩家像嗜血的鲨鱼一样冲向印度。这一轮围猎,中国比美国反应快,出手快准狠,迅速占领制高点。而美国后期的大手笔收购也精彩纷呈。

    我在2018年五一期间到访印度,拜访了一些当地企业,在这里谈一点个人看法。


印度经济的快速发展

    按照世界银行的2017年统计数据,印度目前是全球第六大经济体,排在美中日德英之后。印度本国在2016年公布自己的统计数据宣称,GDP已经超越英国,成为全球第五大经济体。英国奴役了印度300多年,印度独立后虽然一直在去英国化,但文化传承和政治架构都是英国体系的。印度目前也是英联邦国家,英国形同于印度的母国。经济超越英国,是印度人一场精神的狂欢和几百年来的心结。
    不论哪一个统计数据,印度这些年都在快速的增长。我预计未来20年,印度很可能会超越日德英,成为全球仅次于中美的第三大经济体。
    虽然印度和中国的距离差距有点大,2017年中国GDP是印度的5倍。但如果仔细看下印度过去的GDP增长率,印度多年来的增长率一点都不慢,1978年之后(中国同时期是改革开放),大部分年份印度GDP增长率都超过6%,远高于欧美日的速度,甚至近年来也有几次超过中国。
    为什么中印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政治体制,但增长速度却比翼齐飞,远超世界其他国家?我们过去一直认为中国改革开放制度是中国最近40年的商业奇迹的源头,但是反观印度,他们是披着社会主义皮的资本主义国家,政府经常更换,但经济增长却也一再创造奇迹。那么什么是驱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因素?我个人观点是。经济增长和政治体制无关,只和人口基数和社会稳定环境有关。中印两国都是人口大国,人口红利会驱动一个超级巨大的市场,而最近40年两国的社会稳定环境,保证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印度看起来比中国穷,但他们中产阶级的消费能力一点也不比中国差。印度当地导游见我们第一句话就说,印度拥有全球最大的中产阶级数量,意思是印度人口虽然没有中国多,但是中产家庭比中国多。虽然我不认同,但也不可小觑。最近几年在全世界各大旅游景点,印度人明显比中国人多。所以印度的富裕阶层和中产阶级也不会比中国少,虽然他们底层贫穷人数不少,但整体的消费能力不会比中国弱。


印度移动互联网

    这次印度考察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印度移动互联网的爆发式增长。新德里街头的小卖店大都支持PayTM二维码移动支付,印度现在是仅次于中国的移动支付大国,领先美国等发达国家。Ola和Uber是印度最常用的叫车APP,Zomato和Swiggy就是印度版的美团和饿了么,印度的年轻人同样是用手机购买电影票,用手机听正版歌曲,我甚至在班加罗尔还看到了印度版的共享单车。所有在中国成功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在印度都有,而且速度更快。我在印度街头仔细观察了下,即使再穷的人,也有一台智能手机,随时可以上网,使用人群和普及率一点也不必中国差。印度制造业虽然比中国晚十年左右,但移动互联网印度最多比中国晚三个月。
    是什么推动了印度移动互联网的爆发?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新的传奇电信运营商——Jio。这家公司创造了一个全世界的商业奇迹。2016年底成立,采用互联网的全免费模式提供4G上网服务和通话服务。仅用170天就获得1亿用户(中国最快获得1亿用户的是微信,用了433天)。Jio免费服务期满,采用会员费模式降低成本,费用相当于其他运营商1/5。现在Jio已经是全世界最大的移动流量服务商,它的官网宣称一个月的移动流量是中国全部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的2倍,有媒体记者查证,没有那么夸张,但是数据确实很接近。正是在Jio的颠覆式免费上网模式下,印度一下子跃居全球最大的移动流量使用国。
    莫迪政府非常支持Jio的免费上网政策,但Jio冲击了原有运营商的利润,原来印度最大的运营商AirTel利润和用户下滑严重。我跟中国电信印度分公司的一位负责人聊,他认为Jio还冲击了印度政府的税基,原来运营商对印度税收的贡献是6%,Jio的搅局将会大大降低印度税收的来源。
    但不管怎么说,人民是受惠者。印度过去网络基础设施差,大概90%的人这辈子没摸过电脑的,更别提上网了。Jio的革命性策略,让印度一下子跳过PC互联网时代,直接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手机品牌也发现机会,快速进入印度低端智能手机市场,千元以下的智能机在印度卖得特别好,小米已经超越三星成为印度最大手机供应商,小米和Vivo及Oppo等中国品牌已经占据印度手机半壁江山。中国手机也是助力印度快速跑进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关键因素。


中国玩家的快速切入

    印度互联网过去在全世界一直是最落后的,虽然也有风险投资在印度投入,但和在中美两国互联网行业的资金投入,基本上是九牛一毛。然而印度2017年移动互联网爆发后,一下子引起了全世界玩家的关注。和过去美国企业在全球拥有敏锐的嗅觉不同,这一次中国企业反应最快。
    下手又快又准的是马云,支付宝手机支付在中国人人都用非常普及,但在海外市场却步履维艰,虽然进入了欧洲亚洲几十个国家,但仅限于中国游客和景点商家使用。马云一直想真正在国外普及,印度本土版的支付宝PayTM给了阿里巴巴机会。

     我在印度期间,很惊讶这个才崛起两年的手机支付APP竟然非常普及,在印度支付账单、充话费、在线购物、线下商家、餐馆,甚至街头的小卖店都已支持PayTM收款,也是扫码付款,模式几乎和支付宝一样。打开手机PayTM,功能和界面几乎和支付宝一模一样。更令人惊讶的是,PayTM在印度几乎没有竞争,一家独大,完全是一个蓝海市场。不像在中国市场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激烈竞争平分秋色。
    阿里巴巴在印度互联网还没有普及时就看到了机遇,在2015年2月率先收购了PayTM的25%股份,此后陆续增加投资,到2018年,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已经持有PayTM超过50%的股份,几乎可以把PayTM看成支付宝的子公司了。不得不说马云的眼光准运气也好,2016年Jio踢爆了移动互联网市场后,PayTM也出现爆发式增长。印度政府去年底颁布废钞令,本意是打击腐败,减少现钞的流通,客观上再次促进了PayTM腾飞。
    尝到甜头的阿里再次扩大在印度的投资,近两年陆续又投资了印度排名第三的电商Snapdeal和杂货电商BigBasket,印度版的美团点评网Zomato,印度版的“菜鸟”物流公司XpressBees等等。阿里在印度的布局基本上和国内相同,主要聚焦在电商、O2O和物流领域。
    另外,马云在2014年40多亿美元收购了UC。UC浏览器可能用的人不多,国内用户对UC也都不太了解,很多媒体都说阿里这次买贵了。但其实UC浏览器墙内开花墙外香,红遍国外市场,在印度多年排在全部类别APP下载榜前十,在印尼等东南亚、中东、和非洲等国家也一直是排行榜前几名。我这次还拜访了UC印度总部,近100人的团队。我一直以为UC是靠装机下载,实际上用户自主下载量也不少。

    另一个中国玩家腾讯也不甘寂寞,大笔投资印度市场。和阿里相比,腾讯虽然投入重金,投了很多家公司,却一直很被动,始终没有投出一个类似于PayTM和UC这样的现象级产品。
    其实腾讯进入印度市场更早,而且开局比阿里好很多。2012年底和2013年,微信席卷全球市场,在印度也有半年多居社交软件榜首,微信在印度的员工曾经超过100人。但是2013年底微信全球市场大溃败,印度也未能幸免。腾讯开始调整海外市场策略,放弃本地市场运营,改为投资当地企业。2016年8月,腾讯投资了印度版的微信Hike。我一直以为印度人都用Hike,但这次印度考察改变了我的看法,我询问了很多当地的用户,实际上印度人最爱用的是WhatsAPP,很少人用Hike,只有少数年轻人用,是为了不让父母看到自己发的照片。Hike目前来看并没有成为印度版微信的潜质,腾讯的这笔投资还是令人失望了。
    和阿里不同,腾讯在印度投了很多项目,也并不是围绕社交,覆盖电商、O2O、健康、出行等多个领域。阿里和腾讯在国内其实各自偏安一隅,除了移动支付擦枪走火之外,很少有竞争。但在对印度互联网企业的围猎中,双方竞争激烈。阿里投中了支付平台PayTM,腾讯在2017年出重金投资了印度最大的本土电商Flipkart(印度版的京东),这步棋有点截胡阿里的意思了。
    2017年腾讯还投资了网约车平台Ola(印度版的滴滴),Ola在印度普及很广,不但可以叫到出租车和专车,还可以叫到三轮摩托车,印度的三轮车是有车棚的那种,是印度人民主要的交通工具,街头到处都是,比出租车多很多倍。别小看一辆三轮车,虽然看起来小,但却可以装载很多乘客,据说一辆三轮车最高的载人记录是17人。
    阿里投资了Zomato以后,腾讯就通过老东家Naspers和旗下企业美团点评投资了Zomato的竞争对手Swiggy。印度的外卖市场和中国很类似,主要有三家,最强的是Zomato和Swiggy,Zomato类似于中国的美团点评,Swiggy类似于中国的饿了么,还有第三家Foodpanda类似百度外卖的样子。
    腾讯还投资在线医疗公司的Practo,类似于国内的挂号网,用户可以通过平台找到合适的医疗保健机构。还投资了音乐应用Gaana,类似国内的QQ音乐,加上腾讯系的东南亚音乐应用Joox和腾讯投资美国音乐应用spotify,腾讯几乎覆盖了全球音乐APP。除此之外,腾讯在多个领域都有大手笔投资,过去几年腾讯主要聚焦在印度的头部独角兽企业,今年起也开始布局早期投资,关注初创企业。
    和阿里的投资风格不同,腾讯一般只采用参股方式,最多持股不超过20%,不干预企业运营。而阿里的风格比较凶猛,采用持续增加投资,最终控股的方式。比如阿里持续投资东南亚最大电商Lazada,最终持股达到83%,并派彭蕾担任Lazada的CEO,实现战略落地。
    国内其他互联网企业也看到了印度的机遇,除了美大投资Swiggy之外,滴滴也投资了Ola,今日头条则投资了印度版的头条Dailyhunt。
    还有一家中国企业在印度投资加大布局,就是雷军的小米。小米在中国市场滑坡后,没想到在印度市场突然崛起,2017年第四季度超越三星成为印度销量最大品牌,今年一季度再次拉来和三星的差距,成为印度无可争议的王者。
    2017年11月雷军宣称未来五年将在印度投资100家初创公司总投资额10亿美元。雷军旗下的投资公司顺为资本几乎已经“All In”印度,2017年雷军投资了印度的学生消费信贷KrazyBee,类似国内的趣分期。


美国企业重拳并购

   其实美国的风险投资企业像红杉IDG等在印度一直有投资,只是前期的回报不高,所以投入的资金并不大。当2017年印度移动互联网爆发后,美国的互联网企业还是慢了半拍,到2018年回过神儿来,发现印度主要的独角兽企业都已被中国公司收入囊中。
    印度电商发展速度非常快,早期是两家中国公司血拼,阿里投了排名第三的Snapdeal,而腾讯则投了排名第一的Flipkart。印度电商的血腥引来了美国两条更大的鲨鱼,亚马逊和沃尔玛,亚马逊在印度电商市场只能排在第二名,为了占领印度市场,亚马逊向Flipkart提出了收购要约。这个情形很像2004年亚马逊在中国电商发展初期,收购卓越网的情形。当时中国也是两家电商,那时还没有京东和淘宝。亚马逊看中了中国未来的市场,以7500万美元全资收购卓越网。
    就在亚马逊势在必得的时候,另一个线下巨头沃尔玛也盯上了这块肥肉。这些年沃尔玛通过不断发展电商,同时并购电商企业,已经不再是一个传统的线下企业。在中国,沃尔玛2015年全资收购一号店,在中国电商市场分一杯羹,不过最后吃不下去,又卖给了京东。在印度,沃尔玛线下发展的很慢,印度很少见到沃尔玛。为了弥补线下的不足,同时制衡亚马逊,沃尔玛更是开出了收购天价,在2018年5月,以160亿美元收购77%的股权。这个价格比起1年前,腾讯投资沃尔玛的估值翻了将近一倍。从估值上来看,腾讯投资Flipkart一年收益颇丰。但是在其他股东都争相将股权卖给沃尔玛时,腾讯没有卖,坚持长期看好Flipkart,腾讯大概持有6%的股权。沃尔玛这个收购价相当于3年前沃尔玛在中国收购一号店的十倍以上。
    沃尔玛成本高昂的抢占了印度制高点,如果美国人在早一年来印度的话,收购代价会降低一半。但是,美国已经意识到了印度市场的潜力,当年错过了中国市场的巨头,这一次再也不想错过印度了。美国精英群体中印裔很多,这两年印度互联网发展快,也引起印裔精英的回归,他们架起了美国和印度信息和投资的桥梁,未来美国在印度可能会有更多的并购。


两个不可忽视的玩家-软银和Naspers

    还有两个玩家也在印度布局很早,收获满满。一家是腾讯的最大股东,南非的媒体巨头Naspers,另一家是阿里巴巴的大股东日本的软银。
     Naspers是一个传奇,早在腾讯还没上市前就投资了腾讯,14年的回报高达几千倍,是全球PE投资史上最成功的一笔投资,没有之一。实际上2004年投资腾讯时,Naspers就已经开始投资全球新兴市场国家,其中就包括印度,只不过印度发展慢,Naspers虽然布局很好,但是收获很慢。腾讯强大后,环顾全球市场,是Naspers像导师一样带着腾讯投资全球市场,早期在泰国,最大泰国门户网站Sanook就是Naspers投资的,后来转卖给腾讯,现在Sanook已经成为腾讯泰国全资子公司。在印度,腾讯每一个投资项目中,背后几乎都能看到Naspers的身影。
    同样,日本软银最成功的一笔投资也是阿里巴巴,软银尝到甜头以后也开始布局全球新兴市场,孙正义在三年前就声称:“未来10年将在印度投资 100 亿美元”,希望打造出印度版的阿里巴巴。阿里巴巴进入印度,很多项目也是和软银一起联合投资的。软银加阿里事实上形成了和腾讯及Naspers两大阵营对垒的局面,一度印度互联网巨头也面临类似中国国内在两大阵营选边的情形。不过软银这两年有些项目投的价格偏高,以至于回报很低,甚至在Snapdeal和Ola的投资中面临了不小的损失,软银印度负责人被迫辞职。


未来展望

    印度已经连续两年成为外国投资首选地,超越中国和美国。资本的推动下,印度经济获得飞速发展,GDP增速未来几年很可能会超越中国。印度现在非常像十年前的中国,如果你没有赶上中国经济腾飞的红利,那么这一次一定不要错过印度。
    中国智能手机加Jio运营商的的免费上网模式让印度一下子跨越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印度拥有比中国还多还优秀的软件开发人才。印度虽然在基础设施和制造业上落后中国很多年,但在移动互联网上一点也不比中国慢,我预计未来5-10年,印度移动互联网无论在创新还是普及上都将超越中国,引领全球。我们不要看不起印度,十年后在移动互联网领域我们将仰望印度。
    我曾经预测未来40年是中国品牌出海的黄金时代,事实上一大批民族品牌像华为小米UC都已在国外市场获得成功,但是这次印度考察后,突然让我对中国品牌全球化略有悲观。亚洲国家出海,第一波是日本品牌(索尼松下等),紧接着是韩国品牌(三星现代等),现在轮到中国品牌全球化了。但是印度品牌可能会在未来成为中国品牌走向世界的一座大山。印度品牌在文化上和西方国家想通,国家品牌也更容易被世界各国认同。在印度品牌还没有崛起时,中国品牌出海还有很大机遇,但这个窗口期只有20年,20年后很可能印度品牌会席卷全球。
    印度崛起,势不可挡。我们所能做的,不仅仅是进入印度市场,分享经济快速增长带来的红利,还要投资印度的未来,分享印度创新和全球化带来的未来红利。

END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ityouknow/article/details/8049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