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公共文化机构如何利用元宇宙转型?

随着互联网的高度发展,人们在互联网中能够实现的活动变得越来越多,相应的,进入线下实体的人却在不断减少,这让很多传统文化机构的“实用性”似乎变得可有可无。

拿图书馆来举例,一座图书馆的主要作用大致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保存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情报、开发智力资源、提供文化娱乐等。但随着互联网的崛起,可以说,如今的图书馆除了作为一个图书典籍的藏馆外,其他的几项内容,大多数场合都已经被互联网中更加丰富的文化、教育资源所替代。因此,图书馆如何更好的充分利用它的资源,在互联网时代实现数字化转型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像图书馆这类公共文化机构,常规方式的数字化转型都是将书籍等转化电子书籍,从而查阅更加方便,而诸如博物馆等则是将展品的图像资料发布到网络当中,虽然这些机构在数字化转型方面都有一定进展,但实际效果也就差强人意。

元宇宙的出现,一个具有高度沉浸感的数字空间让这些机构发现了新的策略。

近日,上海图书馆东馆就利用元宇宙打造了一个数字化的图书馆,并进行大规模读者测试。基于元宇宙的场景模拟,用户可以如同在线下活动一般在这个虚拟的图书馆中进行借阅、与他人互动等,让线上的书籍阅览更加丰富而有趣,提升用户阅读体验。

另一方面,图书馆还利用元宇宙实现了了数字化的管理模式。无论是用户去中心化的数字身份系统,还是安全性很高的图书管理系统等,都能很好地实现,使数字世界被打造为除了家庭、办公室之外的“第三空间”。并且由于元宇宙的去中心化特性,这里显得更加自由、平等、宽松,以及便利。

另外,这种与元宇宙进行结合的模式,也并非只有图书馆等公共机构可以进行,像博物馆等也同样可以效仿,并且博物馆中的展品等也可以在元宇宙中利用3D 全方位地进行展出,使“参观者”能够更加近距离地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元宇宙打破了虚拟与现实之间的壁垒,实现了虚实高度结合,也正是如此,传统公共文化机构也能在数字世界中再度发挥它们的作用,为文化的传播发光发热。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xfilesystem/article/details/126957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