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篇3】spring原理篇

目录

一、bean的作用域

行为1:singleton(单例模式)

行为2:原型模式(多例模式)

原型模式&单例模式的应用场景

行为3:session

行为4:request

行为5:applicationContext

applicationContext和singleton的区别

二、Spring的执行流程

第一步:获取spring的上下文对象

第二步:通过配置文件,找出来需要扫描的包

第三步:把bean加载到spring容器当中

第四步:从spring容器当中获取bean

三、bean的生命周期

1实例化:

2设置属性(也是对象注入的过程)

3初始化bean(4个步骤)

      3.1执行各种通知(各种Aware);

      3.2执行初始化的前置方法(如果有重写前置方法);

      3.3执行构造方法;

       3.4执行初始化的后置方法

4使用bean

5销毁bean


一、bean的作用域

       作用域:bean在spring整个框架当中的某种行为。下面,看一下在普通的spring项目当中,着一些bean有哪些行为。


行为1:singleton(单例模式)

     在spring当中,默认一个类只有一个bean的,这种设计模式我们称之为"单例模式"。

      如果在单例模式下面,尝试对于bean的当中的值进行修改,那么后续再次尝试获取这个bean,就会获取到修改之后的结果:

 代码实现:

  第一步:先通过@Bean注解往spring容器当中注入一个User类型的bean。     

/**
 * 这个类用于测试存放userBean的效果
 * @author 25043
 */
@Component
public class UserBeans {
    //在注解当中指定name属性,就是返回值在spring容器当中的bean
    @Bean(name = "user2")
    public static User getUser2(){
        User user=new User();
        user.setId(2);
        user.setName("你好2");
        return user;
    }
}

第二步:通过@Autowired注解从spring容器当中获取bean,并且尝试修改bean的值

/**
 * @author 革凡成圣211
 */
@Controller
public class UserController {

    @Autowired
    private User user;

    public User getUser(){
        User user1=user;
        //修改名称
        user1.setName("你好2222222");

        return user1;
    }
}

然后再新建一个类,从这个类当中直接通过@Autowired来获取bean。

/**
 * @author 25043
 */
@Controller
public class UserController2 {

    @Autowired
    private User user;

    /**
     * 直接返回user
     * 直接返回@return
     */
    public User getUser(){
        return user;
    }
}

第三步:分别获取UserController和UserController2的bean对象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获取spring上下文对象
        ApplicationContext applicationContext=new ClassPathXmlApplicationContext("spring-config.xml");
        //获取一个userController当中的bean对象
        UserController userController=applicationContext.getBean("userController",UserController.class);
        User user= userController.getUser();
        System.out.println("修改第一次之后的bean:"+user);
        //获取另外一个bean对象
        UserController2 userController2=applicationContext.getBean("userController2", UserController2.class);
        User user1=userController2.getUser();
        System.out.println("最后获取的bean"+user1);
    }

 运行程序:

 ​​​​​


行为2:原型模式(多例模式)

对于原型模式来说,需要在注入bean的时候进行指定。

需要在@Bean注解下面或者在五大类注解下面指定另外一个注解:@Scope

并且在这个注解当中指定一个值为"prototype"

/**
 * 这个类用于测试存放userBean的效果
 * @author 25043
 */
@Component
public class UserBeans {
    //在注解当中指定name属性,就是返回值在spring容器当中的bean
    @Bean(name = "user2")
    //这个常量就是"prototype"
    //指定了这个值之后,以后对于bean的修改,每修改一次,都会创建一个新的bean
    //但是新的bean不会被放入到spring容器当中
    @Scope(ConfigurableBeanFactory.SCOPE_PROTOTYPE)
    public User getUser2(){
        User user=new User();
        user.setId(2);
        user.setName("你好2");
        return user;
    }
}

       之后,如果程序在其他地方通过@Autowired获取这个bean的时候,每请求一次(@Autowaired或者getBean),都会获取一个新的bean实例。  

运行结果:       

原型模式&单例模式的应用场景

        一般请情况下面,都是单例模式为主的。因为单例模式可以节省内存的开销。并且一般情况下面,不会对于spring当中的那些bean进行随意的修改的。

        但是,仍然会有一些用到原型模式的场景:例如在编码的时候,已经明确了对于这个bean的内容会反复地修改。那么这种情况下面,就需要多考虑使用原型模式了。

       此外,还有request、session、application、websocket等等使用场景。这些类型,都是在Web开发当中常用的地方。


行为3:session

        在一个httpSession当中,定义一个Bean实例。


行为4:request

一次http请求和响应共用一个bean的时候,就需要使用request


行为5:applicationContext

在一个http servlet context中(一个servlet容器)当中,定义一个bean实例,这个bean也是单例的。

applicationContext和singleton的区别

区别1:作用域不一样:singleton是Spring Core的作用域,而application是Spring Web中的作用域。

区别2:作用的容器不一样:singleton是作用于Spring IOC的容器,而application是作用于Servlet的容器。


二、Spring的执行流程

第一步:获取spring的上下文对象

//获取spring上下文对象
        ApplicationContext applicationContext=new ClassPathXmlApplicationContext("spring-config.xml");

第二步:通过配置文件,找出来需要扫描的包


第三步:把bean加载到spring容器当中

       一般都是把五大类注解作用的bean存放到spring容器当中,或者把@Bean作用的方法的返回值对应的bean存放到spring容器当中。


第四步:从spring容器当中获取bean

      可以使用context.getBean来获取,也可以使用@Autowired来获取bean。具体怎样获取的,已经在前面的文章当中提到了。



三、bean的生命周期

1实例化:

这个过程就是给bean分配内存空间


2设置属性(也是对象注入的过程)

在上面的文章当中,也看到了,可以通过属性注入的方式来注入bean。

通常一个bean会被注入多个属性,这些属性一般都是已经在spring容器当中的bean。


3初始化bean(4个步骤)

      3.1执行各种通知(各种Aware);

      3.2执行初始化的前置方法(如果有重写前置方法);

      3.3执行构造方法;

     (两种执行方式:执行@PostConstruct或者执行init-method方法)

       如果两者都有的话,那么优先执行注解的。

       3.4执行初始化的后置方法


4使用bean

       在这一步当中,就是通过getBean方法获取bean或者通过@Autowaired获取方法来获取容器当中的bean对象。


5销毁bean

执行销毁容器的各种方法,例如@PreDestroyDisposableBean方法destroy-method方法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56738054/article/details/129635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