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1】

一 计算机的发展

1.1 思维导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2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 计算机系统=硬件+软件
    • 硬件:计算机的实体,如主机、外部设备、硬盘
    • 软件:由具体各类特殊功能的程序组成
  • 计算机性能的好坏取决于“软”“硬”件功能的综合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3 硬件的发展

  • 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1946);逻辑元件电子管
发展阶段 时间 逻辑元件 速度(次/秒) 内存 外存
第一代 1946-1957 电子管 几千~几万 汞延长线、磁鼓 穿孔卡片、纸带
第二代 1958-1964 晶体管 几万-几十万 磁芯存储器 磁带
第三代 1964-1971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几十万-几百万 半导体存储器 磁带、磁盘
第四代 1972-现在 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上千万-万亿 半导体存储器 磁盘、磁带、光盘、半导体存储器

1.4 摩尔定律

- 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 1倍。整体性能也将提升一倍。

1.5 计算机的“两极化”发展趋势

- 一端是微型计算机向更微型化、网络化、高性能、多用途方向发展。
- 另一端是巨型机向巨型化、超高速、并行处理、智能化方向发展。

二 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2.1 思维导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2 早期冯诺依曼机的结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存储程序:是指将指令以二进制代码的形式事先输入计算机的储存储器,然后按其在存储器中的守地址执行程序的第一条指令以后,以后就按该程序的规定顺序执行其他指令,直至程序执行结束。
  • 第一台采用冯诺依曼结构的计算机EDVAC
  • 早期冯诺依曼机的逻辑结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3 冯诺依曼计算机的特点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计算机有五大部件组成
  2. 指令和数据及同等地位存于存储器,可按地址寻访
  3. 指定和数据用二进制表示
  4. 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
  5. 存储程序
  6. 以运算器为中心【输入、输出设备与存储器之间的数据传送通过运算器完成;现在一般以存储器为中心】

2.4 现代计算机的结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注意,这里的主存是指内存;辅存是指硬盘等外部存储设备

三 主要硬件的工作原理

3.1 思维导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2 主存储器的基本组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MAR:地址存储器
  • MDR:数据存储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存储元:存储二进制的电子元件每个存储元可存1bit
  • 存储单元:多个存储元的集合 一般应具有存储数据和读写数据的功能,以8位二进制作为一个存储单元,也就是一个字节
  • 存储字(word):存储单元中二进制代码的组合
  • 存储字长:存储单元中二进制的位数

3.3 存储器的基本组成

  • 运算器:用于实现算术运算(如:加减乘除)、逻辑运算(如:与或非)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运算器结构 说明
ACC 累加器,用于存放操作数,或运算结果
MQ 乘商寄存器,在乘、除运算时,用于存放操作数或运算结果
X 通用的操作数寄存器,用于存放操作数
ALU 算术逻辑单元,通过内部复杂的电路实现算数运算、逻辑运算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4 控制器的基本组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CU:【Control Unit】控制单元,分析指令、给出控制信号
  • IR:【Instruction Register】指令寄存器,存放当前执行的指令
  • PC:【Program Counter】程序计数器,存放下一条指令地址,有自动+1功能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5 计算机的工作过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CPU区分指令和数据的依据:指令周期的不同阶段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yang2330648064/article/details/128618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