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网络样本数据有哪些,神经网络样本数据分析

1、BP神经网络的训练集需要大样本吗?一般样本个数为多少?

BP神经网络的训练集需要大样本吗?一般样本个数为多少?
BP神经网络样本数有什么影响
学习神经网络这段时间,有一个疑问,BP神经网络中训练的次数指的网络的迭代次数,如果有a个样本,每个样本训练次数n,则网络一共迭代an次,在n>>a 情况下 , 网络在不停的调整权值,减小误差,跟样本数似乎关系不大。而且,a大了的话训练时间必然会变长。
换一种说法,将你的数据集看成一个固定值, 那么样本集与测试集 也可以按照某种规格确定下来如7:3 所以如何看待 样本集的多少与训练结果呢? 或者说怎么使你的网络更加稳定,更加符合你的所需 。
我尝试从之前的一个例子中看下区别
如何用70行Java代码实现深度神经网络算法
作者其实是实现了一个BP神经网络 ,不多说,看最后的例子
一个运用神经网络的例子
最后我们找个简单例子来看看神经网络神奇的效果。为了方便观察数据分布,我们选用一个二维坐标的数据,下面共有4个数据,方块代表数据的类型为1,三角代表数据的类型为0,可以看到属于方块类型的数据有(1,2)和(2,1),属于三角类型的数据有(1,1),(2,2),现在问题是需要在平面上将4个数据分成1和0两类,并以此来预测新的数据的类型。

图片描述
我们可以运用逻辑回归算法来解决上面的分类问题,但是逻辑回归得到一个线性的直线做为分界线,可以看到上面的红线无论怎么摆放,总是有一个样本被错误地划分到不同类型中,所以对于上面的数据,仅仅一条直线不能很正确地划分他们的分类,如果我们运用神经网络算法,可以得到下图的分类效果,相当于多条直线求并集来划分空间,这样准确性更高。

图片描述
简单粗暴,用作者的代码运行后 训练5000次 。根据训练结果来预测一条新数据的分类(3,1)

预测值 (3,1)的结果跟(1,2)(2,1)属于一类 属于正方形
这时如果我们去掉 2个样本,则样本输入变成如下
//设置样本数据,对应上面的4个二维坐标数据
double[][] data = new double[][]{ {1,2},{2,2}};
//设置目标数据,对应4个坐标数据的分类
double[][] target = new double[][]{ {1,0},{0,1}};
1
2
3
4
1
2
3
4


则(3,1)结果变成了三角形,
如果你选前两个点 你会发现直接一条中间线就可以区分 这时候的你的结果跟之前4个点时有区别 so 你得增加样本 直到这些样本按照你所想要的方式分类 ,所以样本的多少 重要性体现在,样本得能反映所有的特征值(也就是输入值) ,样本多少或者特征(本例子指点的位置特征)决定的你的网络的训练结果,!!!这是 我们反推出来的结果 。这里距离深度学习好像近了一步。
另外,这个70行代码的神经网络没有保存你训练的网络 ,所以你每次运行都是重新训练的网络。其实,在你训练过后 权值已经确定了下来,我们确定网络也就是根据权值,so只要把训练后的权值保存下来,将需要分类的数据按照这种权值带入网络,即可得到输出值,也就是一旦网络确定, 权值也就确定,一个输入对应一个固定的输出,不会再次改变!个人见解。
最后附上作者的源码,作者的文章见开头链接
下面的实现程序BpDeep.java可以直接拿去使用,
import java.util.Random;
public class BpDeep{
public double[][] layer;//神经网络各层节点
public double[][] layerErr;//神经网络各节点误差
public double[][][] layer_weight;//各层节点权重
public double[][][] layer_weight_delta;//各层节点权重动量
public double mobp;//动量系数
public double rate;//学习系数
public BpDeep(int[] layernum, double rate, double mobp){
this.mobp = mobp;
this.rate = rate;
layer = new double[layernum.length][];
layerErr = new double[layernum.length][];
layer_weight = new double[layernum.length][][];
layer_weight_delta = new double[layernum.length][][];
Random random = new Random();
for(int l=0;l<layernum.length;l++){
layer[l]=new double[layernum[l]];
layerErr[l]=new double[layernum[l]];
if(l+1<layernum.length){
layer_weight[l]=new double[layernum[l]+1][layernum[l+1]];
layer_weight_delta[l]=new double[layernum[l]+1][layernum[l+1]];
for(int j=0;j<layernum[l]+1;j++)
for(int i=0;i<layernum[l+1];i++)
layer_weight[l][j][i]=random.nextDouble();//随机初始化权重
}
}
}
//逐层向前计算输出
public double[] computeOut(double[] in){
for(int l=1;l<layer.length;l++){
for(int j=0;j<layer[l].length;j++){
double z=layer_weight[l-1][layer[l-1].length][j];
for(int i=0;i<layer[l-1].length;i++){
layer[l-1][i]=l==1?in[i]:layer[l-1][i];
z+=layer_weight[l-1][i][j]*layer[l-1][i];
}
layer[l][j]=1/(1+Math.exp(-z));
}
}
return layer[layer.length-1];
}
//逐层反向计算误差并修改权重
public void updateWeight(double[] tar){
int l=layer.length-1;
for(int j=0;j<layerErr[l].length;j++)
layerErr[l][j]=layer[l][j]*(1-layer[l][j])*(tar[j]-layer[l][j]);
while(l-->0){
for(int j=0;j<layerErr[l].length;j++){
double z = 0.0;
for(int i=0;i<layerErr[l+1].length;i++){
z=z+l>0?layerErr[l+1][i]*layer_weight[l][j][i]:0;
layer_weight_delta[l][j][i]= mobp*layer_weight_delta[l][j][i]+rate*layerErr[l+1][i]*layer[l][j];//隐含层动量调整
layer_weight[l][j][i]+=layer_weight_delta[l][j][i];//隐含层权重调整
if(j==layerErr[l].length-1){
layer_weight_delta[l][j+1][i]= mobp*layer_weight_delta[l][j+1][i]+rate*layerErr[l+1][i];//截距动量调整
layer_weight[l][j+1][i]+=layer_weight_delta[l][j+1][i];//截距权重调整
}
}
layerErr[l][j]=z*layer[l][j]*(1-layer[l][j]);//记录误差
}
}
}
public void train(double[] in, double[] tar){
double[] out = computeOut(in);
updateWeight(tar);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下面是这个测试程序BpDeepTest.java的源码:
import java.util.Arrays;
public class BpDeepTes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初始化神经网络的基本配置
//第一个参数是一个整型数组,表示神经网络的层数和每层节点数,比如{3,10,10,10,10,2}表示输入层是3个节点,输出层是2个节点,中间有4层隐含层,每层10个节点
//第二个参数是学习步长,第三个参数是动量系数
BpDeep bp = new BpDeep(new int[]{2,10,2}, 0.15, 0.8);
//设置样本数据,对应上面的4个二维坐标数据
double[][] data = new double[][]{ {1,2},{2,2},{1,1},{2,1}};
//设置目标数据,对应4个坐标数据的分类
double[][] target = new double[][]{ {1,0},{0,1},{0,1},{1,0}};
//迭代训练5000次
for(int n=0;n<5000;n++)
for(int i=0;i<data.length;i++)
bp.train(data[i], target[i]);
//根据训练结果来检验样本数据
for(int j=0;j<data.length;j++){
double[] result = bp.computeOut(data[j]);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data[j])+":"+Arrays.toString(result));
}
//根据训练结果来预测一条新数据的分类
double[] x = new double[]{3,1};
double[] result = bp.computeOut(x);
System.out.println(Arrays.toString(x)+":"+Arrays.toString(result));
}
}

谷歌人工智能写作项目:小发猫

2、bp神经网络,如果学习样本数据过多,会不会变成统计学预测?

您好,如果神经网络大于一层,就不会是统计学预测神经网络样本数据。统计学的回归分析是线性的,类似单层的神经网络。但多层神经网络的逻辑模式,因为中间有激活函数的处理,是非线性的,因此是统计学无法达到的。

3、BP神经网络预测,预测结果与样本数据的理解。

输入节点数是3,说明输入向量的行数m=3,你给的样本只有1行,是不是不全?输出节点只有一个,说明每3个输入数据对应一个预测的输出数据。
其实样本数量很少,就不需要训练那么多次了,训练了也白训练。你问“这样的预测结果代表着什么?”,你也没说这些数据在现实中是什么,怎么会知道呢。

4、神经网络,训练样本500条,为什么比训练样本6000条,训练完,500条预测比6000条样本好!

并非训练样本越多越好,因课题而异。 1、样本最关键在于正确性和准确性。你所选择的样本首先要能正确反映该系统过程的内在规律。我们从生产现场采得的样本数据中有不少可能是坏样本,这样的样本会干扰你的神经网络训练。通常我们认为坏样本只是个别现象,所以我们希望通过尽可能大的样本规模来抵抗坏样本造成的负面影响。 2、其次是样本数据分布的均衡性。你所选择的样本最好能涉及到该系统过程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这样可以极大可能的照顾到系统在各个情况下的规律特征。通常我们对系统的内在规律不是很了解,所以我们希望通过尽可能大的样本规模来“地毯式”覆盖对象系统的方方面面。 3、再次就是样本数据的规模,也就是你要问的问题。在确保样本数据质量和分布均衡的情况下,样本数据的规模决定你神经网络训练结果的精度。样本数据量越大,精度越高。由于样本规模直接影响计算机的运算时间,所以在精度符合要求的情况下,我们不需要过多的样本数据,否则我们要等待很久的训练时间。 补充说明一下,不论是径向基(rbf)神经网络还是经典的bp神经网络,都只是具体的训练方法,对于足够多次的迭代,训练结果的准确度是趋于一致的,方法只影响计算的收敛速度(运算时间),和样本规模没有直接关系。
如何确定何时训练集的大小是“足够大”的?
神经网络的泛化能力主要取决于3个因素:
1.训练集的大小
2.网络的架构
3.问题的复杂程度
一旦网络的架构确定了以后,泛化能力取决于是否有充足的训练集。合适的训练样本数量可以使用Widrow的拇指规则来估计。 拇指规则指出,为了得到一个较好的泛化能力,我们需要满足以下条件(Widrow and Stearns,1985;Haykin,2008): N = nw / e 其中,N为训练样本数量,nw是网络中突触权重的数量,e是测试允许的网络误差。 因此,假如我们允许10%的误差,我们需要的训练样本的数量大约是网络中权重数量的10倍。

5、神经网络中学习率、批处理样本数量、迭代次数有什么意义和影响?

学习率是指每次训练过程中(迭代)变量改变(更新)的比率,例如x(t+1) = x(t) - a * delta
其中a可以看出学习率,一般在0 - 1之间,相当于步长,而delta相当于方向。
批处理样本数量,标准的BP是单样本学习的方法,例如图片识别,第一个图是猫,然后输入图像,网络学习一次(变量更新一次),学习到图片的特征,然后再输入第二个图片狗,在前面的基础上再学习。 而批训练,就是说两个图片一起输入后,计算两个样本学习的平均的误差(Loss), 从整体上来学习整个训练样本集合,这样的学习对于大样本数据更加有效率。
迭代次数就是学习的次数了,每次迭代就是向最优点前进的一小步,神经网络要学习到样本的特征,那就要一步一步地走,走了很多步才能到达符合精度地地点,所以需要学习很多次。

6、rbf神经网络的训练样本要多大

因课题而异。
1、样本最关键在于正确性和准确性。你所选择的样本首先要能正确反映该系统过程的内在规律。我们从生产现场采得的样本数据中有不少可能是坏样本,例如由于测量仪器故障导致测量数据误差较大等,这样的样本会干扰你的神经网络训练。通常我们认为坏样本只是个别现象,所以我们希望通过尽可能大的样本规模来抵抗坏样本造成的负面影响。
2、其次是样本数据分布的均衡性。你所选择的样本最好能涉及到该系统过程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例如某化工生产中某反应炉的温度主要分布在350度—400度,且出现在380度的情况较多,那么你的样本数据最好也是在350-400度各种情况都有,并且也是在380度左右的样本较多些,这样可以极大可能的照顾到系统在各个情况下的规律特征。通常我们对系统的内在规律不是很了解,所以我们希望通过尽可能大的样本规模来“地毯式”覆盖对象系统的方方面面。
3、再次就是样本数据的规模,也就是你要问的问题。在确保样本数据质量和分布均衡的情况下,样本数据的规模决定你神经网络训练结果的精度。样本数据量越大,精度越高。还用刚才的例子,假如反应炉的温度主要均匀分布在375-385度之间,那么你用100个均衡分布在375-385度的训练样本去训练,经过无限次或者说是足够多次迭代之后,理论上你的神经网络的精度就是0.1度。如果你觉得0.1度足够细腻了,那么样本规模为100也就可以接受了。由于样本规模直接影响计算机的运算时间,所以在精度符合要求的情况下,我们不需要过多的样本数据,否则我们要等待很久的训练时间。
补充说明一下,不论是径向基(rbf)神经网络还是经典的bp神经网络,都只是具体的训练方法,对于足够多次的迭代,训练结果的准确度是趋于一致的,方法只影响计算的收敛速度(运算时间),和样本规模没有直接关系。

7、用bp神经网络预测样本数据,有很少部分出现了负值,如何避免啊,结果肯定大于0,不可能为负值的。求高手

不可能吧,logsig的值域都是大于零的,检查一下输出节点的输出函数把,要不把代码贴上来看看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mynote/article/details/127291720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