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鱼吃慢鱼:浪潮服务器未来五年要争全球第一的背后


2015年的时候,浪潮给自己提出一个五年规划目标,希望浪潮服务器在2020年的时候做到中国第一、全球前三,然而经过这几年的快速努力,很快在2017年就达成了这一目标。根据Gartner数据,2017年浪潮服务器出货量上升至全球第三,成为全球主要的服务器方案供应商,而在过去的16个季度中,有10个季度浪潮增长全球最快。2018年4月26日的2018浪潮云数据中心合作伙伴(IPF)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浪潮集团执行总裁王恩东宣布了新目标:五年实现浪潮服务器全球第一!

总结过去三年浪潮服务器成为中国第一、全球前三的路径,浪潮集团副总裁彭震说这是一个快鱼吃慢鱼的过程,而不是大鱼吃小鱼的逻辑。在过去三年,浪潮服务器主打互联网和CSP云服务商市场,特别是全球市值TOP10 CSP有5家在大批量的采购浪潮服务器,北美地区的增长主要来自CSP采购,而在中国互联网市场占有率则连续4年份额第一。正是因为绑定了主流互联网和CSP大客户,浪潮不仅进行了商业模式创新,而且还深度跟随客户需求而研发了相应的产品并培养了新的生产、制造、物流、研发等核心能力。

今天,浪潮从TOP级互联网公司和云服务商处获得的能力,正向二三线互联网公司和云服务商扩散,以及向数字化转型中的传统企业传递,这些正是浪潮服务器冲击全球第一的基本逻辑:跑在前面的“快鱼”不仅能吃到更多的“食物”,还能率先进化,成为“新物种”。接下来,就是从互联网时代进入智慧计算的新时代,新时代浪潮里的“新物种”,将再次成为“快鱼”。

以快打慢、不在时机

彭震提出来的“快鱼吃慢鱼”有一个前提,就是时机的判断。什么时候踩加速的油门?怎么判断是成为“快鱼”的合适时机?很多企业就在这个时机的判断上,犹豫不前。

“当你知道了目标是什么,也知道未来一定要去到那里,那么对于早一点和晚一点的判断:从经济上来说,晚一点更经济,但早一点更有利于达成目标。经济对于战略来讲是可以用来牺牲的,所以明确了方向之后我们马上就开始启动,它不完全是经济性的考量,更多的是战略性的考量。”这是彭震在2018 IPF上谈到将启动欧洲生产线时的考虑,也基本代表了浪潮整体的战略思维,“从某种角度来说,欧洲生产线在经济效益上来说不见得划算,但是既然要在欧洲实现长期业务突破,就必然启动欧洲生产线建设,很快这个生产线就会运转起来。”

在过去几年的IT增长来自互联网,而浪潮在过去几年的快速发展则得益于抓住了互联网的机遇。然而浪潮不仅是从经济性角度抓住互联网机遇,更多从战略角度抓住互联网机遇:浪潮针对互联网公司大规模数据中心用户的JDM获得了中国、北美等地区用户的认可,这种模式基于双方产业链的融合,为客户提供从研发、生产、供货到实施运维等全业务链条的定制化服务,能够最大程度提高数据中心的灵活性,提高数据中心投资回报率。

配合JDM模式的浪潮智能工厂已经在济南投入使用,工厂建筑面积24000平方米,由2条柔性智能产线、1座智能立体仓库、智能老化中心和8大严苛品控实验室,以及一座智能现代化的物流中心组成。工厂实现了全生产流程信息化、生产控制智能化。智能工厂集成6大核心信息系统,每条智能柔性产线包括600+RFID、2000+传感器、50个设备控制器和330套智能设备,实现工厂制造数据管理、计划排程管理、生产调度管理、库存管理、质量管理等的全流程自动化控制。智能工厂投入使用后,浪潮整机柜云服务器整体交付周期从15天缩短至3-7天,生产效率提高30%,产能提升4倍,客户TCO降低31%。

今天,JDM模式和浪潮智能工厂已经从互联网客户向CSP云服务商和其它大型数据中心扩散。浪潮云服务器的发展,就是受益于这种模式,如今浪潮云服务器已经拿到全球第一的成绩。而JDM模式和浪潮智能工厂以及相关的生产、制造、物流、服务等一系列能力,总结下来就是“敏捷生产力”。“互联网最大的挑战是源于全新的敏捷节奏。浪潮的发展是基于快速敏捷的反应,技术上敏捷、产品开发上敏捷、流程上敏捷、供应链敏捷、部署上敏捷、服务上敏捷等等,通过敏捷进一步构建全新的生产力。”彭震表示。

“如果我们就像过去一样做一个产品要一个季度、甚至要一年,这样就会慢慢被时代抛弃。在新的要求里,浪潮会踏上新的征程,在这个征程就是围绕着未来的智慧计算进行创新。”

扩散创新能力

(上图为浪潮集团副总裁彭震)

在IPF 2018上,浪潮发布了AI全新品牌TensorServer以及一系列的AI新品:与科大讯飞联合发布专为语音AI设计的“AI Booster”计算系统、首款面向AI云设计的弹性GPU服务器NF5468M5。 浪潮还启动了T计划,从创新、伙伴和人才三层入手,构建AI计算新生态。

其中,浪潮AI品牌TensorServer中Tensor代表张量、为AI的基本元素,Server代表计算力、为AI基础架构,浪潮AI品牌口号为"计算点亮AI"。TensorServer品牌意在整合并强调浪潮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基础架构能力,通过TensorServer提供的一系列AI计算力的核心价值与能力,为企业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发展提供基础架构力支撑、释放人工智能价值。TensorServer可交付具备强自适应、高效加速、灵活拓展的AI基础架构,涵盖平台、管理、框架及应用四个层次,通过AI产品研发生产不断创新升级、AI软件高效快速实现、AI框架持续优化以及AI应用加速等全栈式AI端到端的基础架构层产品及解决方案,实现前端承接多源数据、后端支撑智能应用。

目前,浪潮已经是百度、阿里和腾讯的AI计算GPU服务器的最主要供应商、占有率达到90%,并与科大讯飞、奇虎360、搜狗、今日头条、Face++等人工智能领先公司保持在系统与应用方面的深入紧密合作,帮助客户在语音、图像、视频、搜索、网络等方面取得数量级的应用性能提升。从整体来看,浪潮在中国AI计算平台占有率达到60%+。

今天,浪潮的创新能力在向Tier 2和Tier 3互联网公司和数字化转型的传统企业扩散。彭震表示:“市场是公平的,对每个人都是开放的。浪潮随着Tier 1互联网公司的发展,为其他企业树立了非常清晰而明确的标杆——要想把业务做大做强将是什么样的商业模式、什么样的技术布局。浪潮在TOP互联网客户里,不仅仅是一个快速反应的商业模式,而是在很多产品方面做了很多面向互联网化的产品设计。我相信其他厂商要进来,面临的挑战不仅仅是怎么样调整自己的商业模式快速响应,还要解决产品化的问题。浪潮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大的产品布局,很多产品都是和全球最领先的客户一起联合创新出来的,这是对Tier 2和Tier 3客户非常有吸引力,大家也非常希望我们能够把一线客户里的成功产品、商业运作模式、响应能力、技术能力分享给他们。我认为其他的友商、竞争对手要去发展这个事情,不仅仅是喊个口号的问题,还有很多的门槛要过。”

在合作伙伴创新方面,浪潮合作伙伴目前超过9000家,覆盖了1000多家ISV以及70%的SI,形成了分销业务、行业解决方案、智慧计算业务等三个生态圈,合作伙伴累计贡献销售额超过200亿元人民币。其中,20多家累计业绩过亿,200家累计业绩超过5000万。浪潮与伙伴体系已经累计推出联合解决方案超过200个,上述解决方案实现销售额100亿元以上。2017年浪潮全方位战略投入,浪潮与伙伴的联合创新平台和技术交流中心InCloud Lab,已经吸引了Intel、NVIDIA 等100多家芯片供应商,微软、SAP等100多家软件供应商,以及200多家行业软件供应商,在北京、济南、郑州、台湾、硅谷、西雅图等地设有6个分中心,硬件投入超过800台套。通过这一平台,浪潮与不同行业的伙伴已经完成大数据、AI等领域的几十个方案以及特定客户应用的开发测试。

智慧计算不仅仅是口号

(上图为Gartner副总裁Stanley Zaffos)

在IPF 2018上,浪潮强调了智慧计算愿景:从数据中获得策略、洞察、智慧、知识的复杂数据计算,以云计算为基础平台、大数据为认知方法、机器学习为优化工具,综合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多种数据处理技术,简称CBD(Cloud computing,Big data,Deep learning)。在互联网行业,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实现了很好的融合,而在企业和政府领域,云、大数据等新兴应用仍在普及。浪潮认为,传统的业务将与这些技术融合,从传统计算向智慧计算升级。

在智慧计算的愿景之下,浪潮提出了智慧计算战略:通过在业务模式、技术、产品等方面的全方位创新,构建全球化的智慧计算生态,成为全球领先的全栈式智慧计算方案供应商,力争服务器出货量在5年内成为全球第一。

可能有不少人会认为智慧计算是一个噱头,类似其它公司提出的ABC(AI、Big Data、Cloud)愿景。但对于浪潮来说,更多的思考是如何把CBD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落地。为此,浪潮除了推出CBD的产品外,还要推动合作伙伴的转型,以及加入新型合作伙伴。前不久,浪潮在德国刚刚发布了与百度合作的人脸识别一体机。随着软硬件的融合,超融合一体机将越来越流行,因为把深度学习算法、云与大数据软件和硬件等打包在一起,对客户来说更简单,否则底层技术太复杂,应用起来比较困难。

彭震表示:“我们认为,未来全新的智慧计算合作伙伴生态,会与传统生态有两点比较大的不一样:这就是合作伙伴中新增了算法与数据服务两种角色。传统IT的应用里不太涉及到算法,也没有人研究算法,也不知道算法能带来什么价值,这是一个全新的角色。另一个就是数据服务,光有算法但没有数据也不行,只有高质量的数据,才能计算出高质量的深度学习模型。但这又有两个挑战,一是数据从哪里来,二是数据来了之后还要打标签,打高质量的数据标签是一个很繁琐又很关键的工作。”

比如,有的浪潮合作伙伴想做医疗影像相关应用的时候,发现没有渠道获得医疗影像数据,导致要收购几个医院后才能获得里面的医疗影像数据,才能基于这些数据去做医疗影像识别技术开发,然后才能够提供先进的诊疗技术。“浪潮为什么与百度、科大讯飞等合作,就是因为这些公司有算法和创新实践,把这些创新能力再复制给其他合作伙伴,就容易多了。”彭震表示。

在智慧计算时代,浪潮与合作伙伴的合作模式也将发生变化。浪潮集团渠道管理部总经理王峰介绍说,智慧计算有很多新的应用创新,会有很多不同的伙伴会加入,比如初创公司、互联网公司,未来还有数据类的公司、咨询业务类的公司,从而构建新的智慧计算生态,这方面浪潮会投入非常大的资源,把浪潮的能力、经验做快速的知识传递和分享,与新的业务伙伴形成新的业务模式,找到新的市场。

在现在有合作伙伴转型方面,浪潮继续提高支持力度,让合作伙伴普遍具备云计算、大数据产品技术能力,争取到2020年出现一批完成转型,具备服务器、存储、网络的全栈业务能力的合作伙伴。在与ISV深度合作方面,形成“紧耦合”关系,针对具体应用打造定制化解决方案,并联合推广。

王峰强调:现在新的技术尤其是开源技术时代,供应商关系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会变成以平台方式进行合作,浪潮从底层硬件、云计算层到PaaS、AI算法层,从底层硬件到算法框架的全堆栈都可以提供,而软件开发商则可在每一个层面与浪潮展开深度融合,浪潮也会开放很多这方面的接口。

自2006年时任Google提出“云计算 ”概念已来,这场云计算变革已经进行了10多年时间。现在是到了把云计算从互联网领域推向传统企业领域的时候了,然而这其中依然还有很多挑战。

正如浪潮在走向全球市场第一的过程中,强调的是每一个业务部门如何在本部门找到“全球第一”的突破口。“‘全球第一’不仅是一个目标,更要求每个人定位在如何在‘成为全球第一’这样一个目标上努力,如何在更大范围对这个目标有所帮助。我们希望用这样的目标去牵引各个部门,不仅仅是销售,可能是生产、研发、内部管理、服务各个方面都需要去思考的问题。”彭震说的很坦率。

Gartner副总裁Stanley Zaffos也来到了IPF 2018现场,在他与彭震的对话中肯定了浪潮服务器最近几年所做的努力和成效。而对于浪潮服务器想要冲击全球第一的目标,Stanley则以Gartner存储象限的供应商评估为例,该套评估体系中的15个指标,只有4个与产品相关,其余的11个则是市场营销、品牌传播、客户服务、快速反应、售后服务等与产品无关但在全球市场又十分重要的指标,这些对浪潮来说是新的考验。

在新的考验面前,套用“快鱼吃慢鱼”的逻辑,浪潮仍将占有新的优势:做为一条“快鱼”,也将率先尝试产品创新之外的其它创新,行动越快就越能把遇到的坑儿都转换为动力和动能。目前,浪潮业务已经覆盖了113个国家和地区,有8个全球研发中心、6个全球生产中心以及2个全球服务中心,在北美、欧洲等区域市场增长十分迅速。

浪潮将用未来5年时间证明,“快鱼吃慢鱼”将是从互联网时代到智慧计算时代都适用的普适商业法则。(文/宁川)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achuan2015/article/details/801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