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系统、SOA、ESB 、微服务的区别?

“分布式系统”等于 SOA、ESB、微服务这些东西吗?

如果你一下子想到的是 XX 中心、XX 服务,意味着你把服务化的模式(SOA、ESB、微服务)和分布式系统错误地划上了等号。

那么,什么是“服务化”呢?服务化就像企业当中将相同岗位的人员划分到同一个部门管理,以此来收敛特定的工作入口,再进行二次分配,以提高人员利用率和劳动成果的复用度。服务化的本质是“分治”,而“分治”的前提是先要拆,然后才谈得上如何治。这时,高内聚、低耦合的思想在拆分过程中起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这可以尽可能地降低拆分后不同组件间进行协作的复杂度。所以重要的是“怎么拆”,还有如何循序渐进地拆,而这个过程中你究竟是采用了何种服务化模式(比如 SOA、ESB、微服务等)并不是关键。

为什么说“怎么拆”最重要呢?我来举个例子,企业的组织架构包括三种模型:职能型、项目型、矩阵型。你可以把这里的企业理解为一个“分布式系统”,把后面的 3 种模型理解为这个分布式系统的 3 种形态。作为这个“系统”的所有人,你需要考虑如何拆分它,才能使得各功能组件相互之间可以更好地协作。假设,你要将一个总计 10000 名员工的企业按“职能型”拆分成 20 个部门,得到的结果是每个部门 500 人。

这时,如果工作是流水线式的上下游关系。一个部门完工了再交给下一个部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那么这时候是高内聚、低耦合的。因为一个工种只与另一个工种产生了关联,并且仅有一次。

但如果工作需要频繁的由不同职能的人员同时进行,就会导致同一个部门可能与多个部门产生联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那么,这时是低内聚、高耦合的。因为一个工种需要和其他多个工种产生关联并且远不止一次。

可以看到服务化体现了“分治”的效果,这也是分布式系统的核心思想,因此从“分治”这个本质上来看,服务化的确是分布式系统,但分布式系统不仅仅停留在那些服务化的模式上。

我相信,你在工作中参与开发的任何软件系统,到处都存在着需要拆分的地方,除非它的功能极简到只需要计算一个 1+1。比如,当我们在电商平台点击“提交订单”的时候,会涉及生成订单、扣除积分、扣除库存等等动作。电商系统初期所有的功能可能都在一个系统里面,那么这些操作可以写在一个方法体里吗?我想只要代码能够成功运行,大部分人是不会管你怎么写的。但是如果这时需要增加一个红包功能呢?相信你或多或少遇到过在几百上千行代码中去增改功能的事情,其中的痛苦应该深有体会。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做拆分,通过梳理、归类,将不同的紧密相关的部分收敛到一个独立的逻辑体中,这个逻辑体可以是函数、类以及命名空间,等等。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分治”的问题其实早就存在我们的工作中,就看我们是否有去关注它了。因此,这并不只是我们在进行服务化时才需要考虑的问题。

那么如何才能做好这个事情,更好的拆分能力正是我们需要掌握的。如果只是因为看到其他人这么拆,我也这么拆,根据“二八原则”,或许“依样画葫芦”可以达到 80% 的契合度,但是往往那剩下的 20% 会是耗费我们 80% 精力的“大麻烦”。要知道,只有掌握了核心主旨,才能更快地找到最理想的高内聚、低耦合方案。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fd2025/article/details/125529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