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的定义

感觉

内心对外界的感受
由感觉器将外界的刺激传达至神经,而于大脑产生识别的反应,称为「感觉」
一种经由感官将外界的刺激传达至神经,而在大脑产生识别反应的生理现象
感觉是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是感官系统的察觉情况
感觉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
感觉是接触事物所产生的知觉。

感觉是最初级的认识过程,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当然感觉并不一定在某一时间内只反映一种属性,而是可以反映许多种属性,但在感觉中,各种属性之间既无组织又无界限

感觉的心理学概念

在心理学中,感觉(sensation)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人对各种事物的认识活动是从感觉开始的,感觉是最初级的认识活动。同时,感觉是知觉、记忆、思维等复杂的认识活动的基础,也是人的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心理活动。

感觉是感受器接受刺激所产生的表示身体内外经验的神经冲动过程。

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从感觉开始的,它是最简单的认识形式。例如一个红苹果,我们用眼睛看,知道它的颜色是红色,形状是圆形;用嘴咬,知道它的味道是甜的。这里的红、圆、甜就是苹果这一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红是苹果表面反射一定波长/频率的光波/电磁波作用于眼睛引起的,圆是由苹果的外部轮廓作用于眼睛引起的,甜是苹果内部的某些化学物质作用于舌头引起的。我们的头脑接受和加工这些属性,进而认识这些属性,这就是感觉。

感觉是人的认识过程的初级阶段,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开端,是意识形成和发展的基本成分。感觉的特点主要有三点:1.反映的是当前直接接触到的客观事物;2.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而不是整体;3.感觉的内容和对象是客观的,感觉的形式和表现则是主观的。

感觉的意义

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其次,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再次,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是人的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

感觉的生理学概念

感觉是对客观现实个别特性(声音、颜色、气味等)的反映,由来自物质世界的一定刺激直接作用于有机体的一定感觉器官,如光线引起视觉,声波引起听觉;刺激在感官内引起的神经冲动,由感觉神经传导于大脑皮层的一定部位产生感觉。
感觉是感官、脑的相应部位和介于其间的神经三部分所联成的分析器统一活动的结果;无机界没有感觉,只有跟感觉类似的特性,即单纯的物理或化学反映;随着生命出现,产生了生物反应模式,即刺激感应性;刺激感应性已包括感觉的萌芽;正是在刺激感应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感觉;动物感觉能力在进化中随分析器的专门化发展;人类的感觉在复杂的生活条件下和变革现实活动中得到高度发展;人与动物的感觉不同,动物的感觉只是自然发展的结果,人的感觉则包括社会发展的产物。
感觉属于认识的感性阶段,是一切知识的源泉;它同知觉紧密结合,为思维活动提供材料;感觉因分析器的不同分为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肤觉、运动觉、机体觉、平衡觉等。

一个物体有它的光线、声音、温度、气味等属性,我们的每个感觉器官只能反映物体的一个属性,眼睛看到光线,耳朵听到声音,鼻子闻到气味,舌头尝到滋味,皮肤摸到温度和光滑的程度,等等。每个感觉器官对直接作用于它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就是一种感觉。
按照刺激的来源可把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外部感觉是由外部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所引起的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的(皮肤感觉又包括触觉、温觉、冷觉和痛觉)。在内部感觉是由身体内部来的刺激所引起的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和机体觉(机体觉又叫内脏感觉,它包括饿、胀、渴、窒息、恶心、便意、性和疼痛等感觉)。

知觉和感觉的关系

感觉: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两者的相同点

1.两者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客观事物是感觉和知觉产生的条件,没有客观事物,感觉与知觉不可能凭空产生,也就无所谓人的感觉和知觉的心理活动过程。
2.两者都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感觉和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或现象的直接、具体的反映,只有当感觉和知觉对象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并使之产生某种活动,感觉和知觉才能产生。如果客观事物或现象在人的感觉器官所及范围内消失,那么感觉和知觉活动就会随之停止。
3.两者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人脑的活动。感觉和知觉都是人脑对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信息的处理过程,没有人脑对刺激信息的接受,加工与处理,仅凭感觉器官是不会也不能产生感觉的,更不可能形成知觉。

两者的区别

(1)感觉是介于生理和心理之间的活动过程,它的产生主要来自于感觉器官的生理机制和刺激信息的物理特性,不需要或很少需要人的知识经验,因此,相同的刺激信息会引起相似的感觉。知觉则是纯粹的心理活动.它的产生来自感觉基础上对客观事物各种属性的整合和解释以获得意义的心理活动,需要人的知识经验等主观因素的参与,不同的人对同一刺激信息可能会产生不同的知觉。
(2)反映的具体内容不同。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则是对客观事物的各个属性的综合整体的反映。两者反映的内容在层次上存在差异。感觉和知觉是不同的心理过程,感觉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映的是事物的整体,即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3)生理机制不同。感觉是单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是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对复杂刺激物或刺激物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综合的结果。感觉仅依赖个别感觉器官的活动,而知觉依赖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活动。

两者的联系

由于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各种属性的整体反映,没有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就不可能有对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感觉是知觉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知觉的前提和基础。知觉则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人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越丰富、越精确,由此形成的知觉就越完整、越正确,两者联系紧密。
感觉和知觉是人认识客观事物的初级阶段,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基础。如果没有感觉和知觉,就不可能产生记忆、思维、想象、意志等复杂的心理活动。因此,感觉和知觉是人的正常心理活动形成、发展和完善的基础,是人认识世界的开端。

感觉和知觉有相同的一面。它们都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反映,如果事物不再直接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那么我们对该事物的感觉和知觉也将停止。感觉和知觉都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初级形式,反映的是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外部联系。如果要想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光靠感觉和知觉是不行的,还必须在感觉、知觉的基础上进行更复杂的心理活动,如记忆、想象、思维等。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感觉,也就没有知觉。我们感觉到的事物的个别属性越多、越丰富,对事物的知觉也就越准确、越完整,但知觉并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因为在知觉过程中还有人的主观经验在起作用,人们要借助已有的经验去解释所获得的当前事物的感觉信息,从而对当前事物作出识别。

总之,知觉的产生以头脑中的感觉信息为前提,并且同感觉同时进行。但知觉却不是各种感觉的简单总和。因为在知觉中除了包含感觉之外,还包含记忆、思维和言语活动等等。知觉属于高于感觉的感性认识阶段。但知觉和感觉一样,都是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产生的。离开了事物对感官的直接作用,既没有感觉也没有知觉。

哲学的解释编辑

人们对于经验的获得,依赖于对因果律的认识,即我们通过感官对于物质世界的认识。作为主体,感觉是我们对于物体的与生俱来的认知手段;作为客体,感觉则是物体作为现象的一种表现形式。我们对于作为表象的世界 [1] (如空间、时间、因果律)的认识,全然是依赖经验和归纳,而感觉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当然,感觉的缺陷也显而易见,因为我们无法依靠其了解真实世界,在康德哲学中也称自在之物。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liaowenxiong/article/details/12546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