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 多继承与mro

深度优先和广度优先(使用一个函数时,查找的顺序和优先级)

1、类为经典类时,多继承情况下,会按照深度优先查找
2、类为新式类时,多继承情况下,会按照广度优先查找

继承 object 类的是新式类,不继承 object 类的是经典类,在 Python 2.7 里面新式类和经典类在多继承方面会有差异:
class A:
	def test(self):
        print('excute A.test()')

class B(A):
    pass

class C(A):
    def test(self):
        print('excute C.test()')

class D(B, C): 
    pass

if __name__ == '__main__':
    d = D() 
    d.test()

B、C 是 A 的子类,D 多继承了 B、C 两个类,其中 C 重写了 A 中的 test() 方法。
如果 A 是经典类(如上代码),当调用 D 的实例的 test() 方法时,Python 会按照深度优先的方法去搜索 test() ,路径是 B-A-C ,执行的是 A 中的 test() ;如果 A 是新式类,当调用 D 的实例的 test() 方法时,Python 会按照广度优先的方法去搜索 test() ,路径是 B-C-A ,执行的是 C 中的 test() 。
因为 D 是直接继承 C 的,从逻辑上说,执行 C 中的 test() 更加合理,因此新式类对多继承的处理更为合乎逻辑。
在 Python 3.x 中的新式类貌似已经兼容了经典类,无论 A 是否继承 object 类, D 实例中的 test() 都会执行 C 中的 test() 。
但是在 Python 2.7 中这种差异仍然存在,因此还是推荐使用新式类,要继承 object 类。

深度优先:(图示,如下图)

请添加图片描述

广度优先:(如下图)

请添加图片描述

相关概念:

MRO:Method Resolution Order,即方法解析顺序,是python中用于处理二义性问题的算法

二义性:

python支持多继承,多继承的语言往往会遇到以下两类二义性的问题:

  1. 有两个基类A和B,A和B都定义了方法f(),C继承A和B,那么调用C的f()方法时会出现不确定。
  2. 有一个基类A,定义了方法f(),B类和C类继承了A类(的f()方法),D类继承了B和C类,那么出现一个问题,D不知道应该继承B的f()方法还是C的f()方法。

C++也是支持多继承的语言之一

  1. 对于问题1,C++中通过同名覆盖的方式来解决,子类方法和属性会优先调用,如果要在子类中访问被屏蔽的基类成员,应使用基类名来限定(BaseClassName::Func())。
  2. 对于问题2,C++中通过虚继承来解决,以virtual关键字修饰共同的直接基类,从而保证不会产生多个基类副本产生歧义。

python中通过C3算法很好的避免了以上两类二义性的情况。

拓扑排序:

对一个有向无环图(Directed Acyclic Graph简称DAG)G进行拓扑排序,是将G中所有顶点排成一个线性序列,使得图中任意一对顶点u和v,若边(u,v)∈E(G),则u在线性序列中出现在v之前。通常,这样的线性序列称为满足拓扑排序(TopologicalOrder)的序列,简称拓扑序列。
拓扑排序的实现步骤:
循环执行以下两步,直到不存在入度为0的顶点为止

  1. 选择一个入度为0的顶点并输出之;
  2. 从网中删除此顶点及所有出边。
python中调用父类方法的两种方式:
class A(object):

   def __init__(self):

       self.name = "A: name"

       print "A:__init__"

   def fun(self):

       print "A:fun"

 

class B(A):

   def __init__(self):

       print "B:__init__"

       A.__init__(self)                               # 使用类名直接调用

       super(B, self).__init__()                # 使用super关键字调用

   def fun(self):

       print "B:fun"

       A.fun(self)

       super(B, self).fun()

       print self.name
对于单继承来说,上面这两种方式并无本质上的区别,但是当出现多继承的时候,super得到的基类就不一定是我们“认为”的基类了,我们看下面这个例子:
class A(object):

   def __init__(self):

       print "enter A"

       print "leave A"

 

class B(object):

   def __init__(self):

       print "enter B"

       print "leave B"

 

class C(A):

   def __init__(self):

       print "enter C"

       super(C, self).__init__()

       print "leave C"

 

class D(A):

   def __init__(self):

       print "enter D"

       super(D, self).__init__()

       print "leave D"

 

class E(B, C):

   def __init__(self):

       print "enter E"

       B.__init__(self)

       C.__init__(self)

       print "leave E"

 

class F(E, D):

   def __init__(self):

       print "enter F"

       E.__init__(self)

       D.__init__(self)

       print "leave F"

 

f = F()
print(F.__mro__)
输出结果:

enter F
enter E
enter B
leave B
enter C
enter D
enter A
leave A
leave D
leave C
leave E
enter D
enter A
leave A
leave D
leave F
(<class ‘main.F’>, <class’main.E’>, <class’main.B’>, <class’main.C’>, <class’main.D’>, <class’main.A’>,
<type ‘object’>)

类的继承关系如下图:

请添加图片描述
我们的本意是希望调用构造函数的时候,对于基类的构造方法也进行调用,但是实际结果发现,A和D的构造函数被调用了2次,而且奇怪的是,当调用super(C, self).init()的时候,竟然进入D的构造函数,这也是为什么D的构造函数被调用了两次(一次是F调用的,一次是C调用的)!从继承关系上看,C的基类应该是A才对。这就要引出下面要解释的,python中的C3方法。不过针对上面这个例子,修改的思路很简单,要么全部使用类名来调用基类方法,要么全部使用super()来调用,不要混用!

C3算法的演变历史:

经典类(python 2.2之前):

在python 2.2之前,python中使用经典类(classicclass),经典类是一种没有继承的类,所有类型都是type类型,如果经典类作为父类,子类调用父类构造函数会报错。当时用作MRO的算法是DFS(深度优先),下面的例子是当时使用DFS算法的示例(向右是基类方向):

  1. 正常的继承方式:
    A->B->D
    A->C->E
    DFS的遍历顺序为:A->B->D->C->E
    这种情况下,不会产生问题。
  2. 菱形的继承方式
    A->B->D
    A->C->D
    DFS的遍历顺序为:A->B->D->C
    对于这种情况,如果公共父类D中也定义了f(),C中重写了方法f(),那么C中的f()方法永远也访问不到,因为按照遍历的顺序始终先发现D中的f()方法,导致子类无法重写基类方法。

新式类(python2.2):

在python2.2开始,为了使类的内置类型更加统一,引入了新式类(new-style class),新式类每个类都继承自一个基类,默认继承自object,子类可以调用基类的构造函数。由于所有类都有一个公共的祖先类object,所以新式类不能使用DFS作为MRO。在当时有两种MRO并存:
如果是经典类,MRO使用DFS
如果是新式类,MRO使用BFS
针对新式类的BFS示例如下(向右是基类方向):

  1. 正常继承方式:
    A->B->D
    A->C->E
    BFS的遍历顺序为:A->B->C->D->E
    D是B的唯一基类,但是遍历时却先遍历节点C,这种情况下应该先从唯一基类进行查找,这个原则称为单调性。

  2. 菱形的继承方式
    A->B->D
    A->C->D
    BFS的遍历顺序为:A->B->C->D
    BFS解决了前面提到的子类无法重写基类方法的问题。

经典类和新式类并存(python2.3-python2.7),C3算法产生:

由于DFS和BFS针对经典类和新式类都有缺陷,从python2.3开始,引入了C3算法。针对前面两个例子,C3算法的遍历顺序如下:

  1. 正常继承方式:
    A->B->D
    A->C->E
    C3的遍历顺序为:A->B->D->C->E
  2. 菱形的继承方式
    A->B->D
    A->C->D
    C3的遍历顺序为:A->B->C->D

看起来是DFS和BFS的综合,但是并非如此,下面的例子说明了C3算法的具体实现:
从前面拓扑排序的定义可知,将有向无环图进行拓扑排序后,按照得到的拓扑序列遍历即可满足单调性,原因是由根到叶即是子类到基类的方向,当基类的入度为0是,它就是子类的唯一基类,此时会优先遍历此基类,符合单调性。而子类无法重写方法的问题也可以得到解决,因为当多个子类继承自同一个基类时,该基类的入度不会先于子类减为0,所以可以保证优先遍历入度减为0的子类。

结合下面这张图的例子来说明C3算法的执行步骤(图中箭头由子类指向父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首先找入度为0的点,只有A,把A取出,把A相关的边去掉,再找下一个入度为0的点,B和C满足条件,从左侧开始取,取出B,这时顺序是AB,然后去掉B相关的边,这时候入度为0的点有E和C,依然取左边的E,这时候顺序为ABE,接着去掉E相关的边,这时只有一个点入度为0,那就是C,取C,顺序为ABEC。去掉C的边得到两个入度为0的点D和F,取出D,顺序为ABECD,然后去掉D相关的边,那么下一个入度为0的就是F,然后是object。所以最后的排序就为ABECDFobject。
了解了C3算法,我们前面那个混用的例子中调用super(C,self).init()会去调用D构造函数的原因也就显而易见了。
在python中提供了__mro__内置属性来查看类的MRO,例如:

class D(object):

   pass

 

class E(object):

   pass

 

class F(object):

   pass

 

class C(D, F):

   pass

 

class B(E, D):

   pass

 

class A(B, C):

   pass

 

print A.__mro__

 

#输出:(<class '__main__.A'>, <class '__main__.B'>, <class '__main__.E'>, <class '__main__.C'>, <class '__main__.D'>, <class '__main__.F'>, <type 'object'>)

参考链接:https://blog.csdn.net/qwertyupoiuytr/article/details/56439134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42855293/article/details/121732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