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办学“大清理”,多所研究院被撤,“国字号”大学何去何从?

最近异地办学话题再掀热潮,先是西南交通大学撤销深圳研究院、青岛研究院和唐山研究生院,成为国内首家正式宣布撤销异地研究生院的“双一流”高校;最近,中国科大兰州学院建设问题也被教育部明确回复“不支持也不鼓励异地办校区”。

1 异地办校

地办学,在中国现代社会已经比较常见,主要由于生源问题、办学规模受限、地理位置限制、政府政策等原因而产生的一种现象。这些都是学校为了拓展办学空间或者吸引更多优秀生源而开辟的异地校区 ,其在行政上属于统一管理模式如今,异地办学在中小学、高中、大学办学层面都很常见,有校区和分校两种形式。

2 异地办学利弊

截至2021年5月底,全国共有71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在异地开设了校区或研究生院(包括已签约项目),设立机构数达到108个,高校跨省办学成为常态

而据兰大高等教育研究院的统计,截至2020年4月底,“双一流”建设高校异地办学中,西部流向东部20个、东北流向东部13个、中部流向东部15个,东西部地区间的高校流向数量相差不大

但问题在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优质教育资源的作用明显,导致开始出现异地校区强过本部的趋势”。根据公开资料,2020年高考录取分数公布后,多地就出现过“哈工大深圳校区录取分数线超越校本部”的情况

3 多所高校停止省外异地校区建设

在高校异地办学成为热潮的背景下,去年7月份,教育部“泼了一盆冷水”,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十四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文件明确要求从严控制高校异地办学

“不鼓励、不支持高校跨省开展异地办学,特别是严控部委所属高校、中西部高校在东部地区跨省开展异地办学,原则上不审批设立跨省异地校区。确需设立省内异地校区的,由省级人民政府统筹,纳入本省高校设置规划,严控数量、严把条件,按照隶属关系履行审批程序。

对于现存的高校异地校区,本着平稳有序的原则逐步清理规范。新申报设置的学校,须不存在跨省异地校区。”

此前,已有多地、多所高校宣布停止异地校区建设

2021年底,有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询问,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否有“引进区外‘双一流’高校到自治区开办研究生院办学的计划?”今年1月7日,广西教育厅答复称,该网友的建议,不符合当下教育部“不鼓励、不支持高校跨省开展异地办学”的规定。

而早在去年10月份,广东海洋大学就已经宣布,鉴于国家和广东省对异地办学政策的调整,经学校研究,决定撤销广东海洋大学广州(南沙)研究生院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几乎同时,位于四川南充的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也搁置了迁往自贡办学的计划。

而早在2020年,深圳市教育局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答复网友问询的“据说武汉大学深圳校区取消了,是真的吗”问题时表示,“按上级部门要求,我市洽谈引进武汉大学建设深圳校区项目不得不终止。”

4 省内异地办校成新趋势

2021年7月,教育部《关于“十四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发布,其中提到“确需设立省内异地校区的,由省级人民政府统筹,纳入本省高校设置规划,严控数量、严把条件,按照隶属关系履行审批程序。”

南京大学为例,去年7月,南京大学苏州校区发布第1号人才招聘公告,宣告启动首批教师招聘,要 “对标一流,吸纳全球优秀师资”,打造一支1000人的高水平教师队伍。

同月,南京大学党委书记胡金波表示:南京大学苏州校区重点打造人工智能与信息技术、功能材料与智能制造、地球系统与未来环境、化生医药与健康工程、数字经济与管理科学等“五大学科群”。而这“五大学科群”,恰好契合了苏州的产业发展方向。

与南京校区相比,苏州校区更多强化应用导向的科研领域布局,依托苏州产业升级发展,打通“创新链-产业链”。

今年,苏州校区将首次招生,按照“技术科学试验班”一个大类进行,培养专业分别是智能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智能化软件、数字经济,深入对接苏州重点产业企业对软件与集成电路、新材料、金融服务等紧缺人才的需求,其中人工智能领域和生物医药是重点发展领域

作为新兴领域,各大高校都在发力建设人工智能,相关研究和前沿话题也是层出不穷,从AI到元宇宙,人工智能这两年迎来大发展,相关学术会议也在重点建设,2022年5月13-15日,2022年智能与人机交互技术国际学术会议(IHCIT 2022)就将在厦门召开,届时专家学者将围绕人工智能、自动化和控制等主题展开探讨。

以上就是今天EA-ISET协会给大家分享的内容了,欲了解更多科研热点,可关注公众号"欧亚学术",最新期刊信息和热点全掌握!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zkyf2022/article/details/12370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