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意深刻的小故事

故事1:
从前,有一个国家,连一匹战马都没有。
该国的国王,非常忧虑邻国强大的兵马,于是他下决心,重金四处购买骏马!不久,买来了五百匹高大的骏马,国王见了,心中非常欢喜,下令叫人加以训练。
当组建了一支强大的马军的时候,邻国也改变了态度,派来友好使节,与之建立友好邦交,国王暗暗欢喜,认为五百匹骏马没有白费钱财。
这样和平的日子过了几年之后,五百匹骏马日益沉重的经费负担,令国王又再忧虑起来。忽然,他灵机一动,欢喜雀跃地说道:“何不让这些马从事生产呢?这样不就能增加国家财政的收入了吗?”
于是,他下令将这五百匹马牵到磨房去磨米。
工人们用布把马的眼睛紧紧蒙住,又用鞭子抽打,逼着它们拉着石磨旋转。起初,这些骏马非常不习惯,横竖乱窜,工人们也感到吃力,但时间一久,五百匹马对拉磨渐渐习惯了。国王一见,更加高兴,他快乐地笑道:“哈哈!这些马既能保国,又能生产,一举两得!”
不 久,邻国突然进兵侵入他的国境,他立即下令调用那五百匹马,准备应战。国王领着五百骑兵,信心十足、趾高气扬地来到战场,准备杀邻国一个片甲不留。两军交 锋,展开激烈的战斗,国王的五百匹马虽然很壮硕,但平常都习惯了旋转拉磨,此时和敌军交战,却不断地旋转着,骑在马上的兵将,一着急,提鞭用力地抽打着, 这样抽打越快,马旋转得也越快。敌军见状大喜,遂驱军直入,横杀直刺,把那国王的兵马杀得落花流水,全军覆没。

启示:
战马不是用来磨米的,磨米的马也不能用来打仗。
一个企业犹如一盘棋局,每个员工犹如棋盘上的棋子,怎么合理摆布这些棋子,就是领导者用人艺术的展现。因此,领导者要树立“适才适所,用当其位”的人才观 .所谓适才适所。就是指把人才安排到最能发挥他才能的适合的工作岗位上去,实现人与事的最佳配合。但每个人的个性差异很大,因此,要想使每个人都能发挥其积极作用,就必须遵循适才适所的用人原则。
首先,用才必须发挥其专长。即把有技术专长的人才放在技术岗位上;把有组织才能的人才放到管理岗位上;把善于应变又有经商才能的人才放到销售岗位上;把技术熟练但文化程度低的人放到生产第一线上。做到用人所长、用人所愿、专才专用、偏才偏用、大才大用、小才小用,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其次,用才不可忽视其气质和兴趣。在安排人才的工作岗位时,不仅要考虑人才的专长,而且还要考虑他们的气质类型和兴趣特征,尽可能地安排他们到最适合的工作岗位上去。能 级原则,就是按照人们才能的不同层次,实行定位、定级管理的原则。根据能级原则,开辟多种走向人才的通道,并在这些不同的通道上设不同的台阶。同时,按照 不同行业的不同台阶,授予不同的职权、赋予不同的荣誉,给予不同的利益。使人们的职、权、利基本上与其能效、能级相吻合。使其谋其政、劲其责、得其利,充 分发挥才能。如果不分能级,一律对待,势必搞绝对平均主义,不是小才大用,就是大材小用,甚至正才歪用,造成人才能量的浪费。

Bedbug视角:
这个故事不仅说明适才专用的道理,从“邻国”的角度也能看出战略运用的高妙。当国王兵强马壮的时候,邻国选择避其锋芒,与其建立友好邦交;当国王的战马都用来拉磨的时候,邻国知道他的战马已失去了战斗力,于是果断出兵,一战击溃国王。
避其锋芒,击其软肋。


故事2:
某电气公司的约瑟夫•韦伯在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个富饶的荷兰移民地区作一次考察。
“为什么这些人不使用电器呢?”经过一家管理良好的农庄时,他问该区的代表。
“他们一毛不拔,你无法卖给他们任何东西,”那位代表回答:“此外,他们对公司火气很大。我试过了,一点希望也没有。”
也许真是一点希望也没有,但韦伯决定无论如何也要尝试一下,因此他敲敲那家农舍的门。门打开了一条小缝,屈根堡太太探出头来。
“一看到那位公司的代表,”韦伯先生开始叙述事情的经过:“她立即就当着我们的面,把门砰地一声关起来。我又敲门,她又打开来;而这次,她把公司的不满一股脑儿地说出来。”
“屈根堡太太。”我说:“很抱歉打扰了您,但我们来不是向您推销电器的,我只是要买一些鸡蛋罢了。”
“她把门又开大一点,怀疑地瞧着我们。”
“我注意到您那些可爱的多明尼克鸡,我想买一打鲜蛋。”
“门又开大了一点。‘你怎么知道我的鸡是多明尼克种?’她好奇地问。”
“‘我自己也养鸡,而我必须承认,我从来没见过这么棒的多明尼克鸡。’”
“‘那你为什么不吃自己的鸡蛋呢?’她仍然有点怀疑。”
“‘因为我的鸡下的是白壳蛋。当然,你知道,做蛋糕的时候,白壳蛋是比不上红壳蛋的,而我妻子以她的蛋糕自豪。’”
“到这时候,屈根堡太太放心地打开了门,态度温和多了。同时,我的眼睛四处打量,发现这农舍有一间修得很好看的奶牛棚。
“‘事实上,屈根堡太太,我敢打赌,你养鸡所赚的钱,比你丈夫养乳牛所赚的钱要多。’”
“这下,她可高兴了!她兴奋地告诉我,她真的是比她的丈夫赚钱多。但她无法使那位顽固的丈夫承认这一点。
“她邀请我们参观她的鸡棚。参观时,我注意到她装了一些各式各样的小机械,于是我介绍了一些饲料和掌握某种温度的方法,并向她请教了几件事。片刻间,我们就高兴地在交流一些经验了。”
“不一会儿,她告诉我,附近一些邻居在鸡棚里装设了电器,据说效果极好。她征求我的意见,想知道是否真的值得那么干”
“两个星期之后,屈根堡太太的那些多明尼克鸡就在电灯的照耀下了。我推销了电气设备,她得到了更多的鸡蛋,皆大欢喜。”

启示:
事 情的关键点就在于:如果韦伯先生不是引导屈根堡太太自己做出决定的话,就根本没法把电器设备卖给这个农户!给他人说话的机会,有时比自己唠叨不停有价值。 著名作家陶勒斯·狄克曾经说过:“要把耳朵而不是嘴巴借给别人,这才是通向成功的捷径。对别人说他不感兴趣的话毫无意义,你应该说‘能不能多告诉我一点 儿?’”
看 来,那些说个不停的人确实该改改自己的毛病了,否则会吃更多亏。尤其是销售人员常犯这种错误,为了使别人同意他们的观点,总是费尽心口舌。记得一位牧师说 过:“牧师最重要的工作是倾听,推销员也一样。工作中一项重要原则就是倾听别人的心声。”在生活中,人们都有一种希望别人倾听的需要,这是人类行为的本 质。当人们感到别人在听他们讲话时,他们就会做出对听者有利的反应。让对方尽情地说话!他对自己的事业和自己的问题了解得比你多,所以向他提出问题吧,让 他把一切都告诉你。
倾听,是销售的好方法之一。日本销售大王原一平说:“对销售而言,善听比善辩更重要。”销售人员通过听能够获得客户更多的认同。

Bedbug视角:
购 买的决定权始终掌握在客户手中,了解了客户的想法,就能了解客户的真正所需。这个故事看似是约瑟夫•韦伯一步步诱导著屈根堡太太购买电器,实质上屈根堡太 太早已有了购买电器的需求,但她迟迟未能下决定,这是因为她觉得销售员的推销是在骗她,约瑟夫•韦伯的成功就在于让屈根堡太太觉得他在帮助她。
因此,推销商品时,就让顺著客户的意愿吧,不是将自己的想法灌输到客户脑袋,而是帮助客户解决问题。

故事3:
很久以前,子虚国的所有人都是赤双脚走路。
一位新国王上任,担心脚被扎破,开动脑筋,把宫里每条路都修得很平整,而且铺上牛皮。可是有一次游玩时,他来到一个偏僻的乡间,这里路面崎岖不平,有很多碎石,扎得他走惯了牛皮路的脚鲜血直流。
回到后宫以后,这位国王下了一道命令,将国内所有的道路上都铺上一层牛皮。他认为这样做,不仅是为了自己,还可以造福所有的人民,让大家走路不再受刺痛之苦。但是经过计算,即使把国内所有的牛都杀掉,也凑不够所需要牛皮的百分之一。
国王为此很苦恼。这时,有一位养牛的农民想起自己曾经用布包脚,于是进宫献计说:”大王啊,您为什么要兴师动众,牺牲那么多的牛呢?您为什么不用两小片牛皮包您的脚呢?这样您无论走到哪里,脚都不会扎破了。”国王当即醒悟,采用了这个建议,并且命令这个农民开办了一家专门为脚包裹牛皮的店。这就是世界上第一家皮鞋店。

启示:
想改变世界,很难;要改变自己,较为容易。与其改变全世界,还不如先改变自己——”将自己的双脚包起来。”这就是要求我们每个人,每个企业都要懂得,要想改变现状,必须拥有创新思维,强调”焦点对内”的原则,用创新来改善环境。如果你希望看到的世界改变,那么第一个必须改变的就是你自己。
与”是否创新”的问题相比,”如何创新“的问题同样重要。实际上,在现实操作中如何创新所引起冲突与困难也更多,在今天这样一个快速改变的世界上,创新的方式比起创新的需求来,更容易落伍和过时。
每 个组织都已经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行为习惯,并受到习惯力量的支配。对于组织来说,习惯力量就是现有的成文的或不成文的行为规范、规章制度、管理程序。时间一 长,这些习惯就深深嵌入进了组织里,如同冰雪中的石头一样。只有认识到因环境的变化做必要的改变是势在必行的,才能创造出有弹性的反应模式,主管必须视需 要改变结构和做事的流程,提出各种创意和想法,来适应多变的环境。
美国经济学家罗默提出了”新增长理论“,认为好的想法和技术发明是经济发展的推动力量,知识的传播以及它可以几乎无止境地变化与提炼是经济增长的关键,而好的想法和知识有其自身的特性,即非常丰富且能以极低的成本复制,因而产生”边际效益递增“.要产生这种效益递增,主管必须在组织的内部、外部同时创造鼓励创新的条件。
在组织内部,必须松弛政策和作业流程,令每个成员处理问题时都存在弹性,能够视情况和需要不同分摊不同的任务,发挥不同的功能,并对其它人或部门提出的意见和观感都报以开放的心胸。
在对外方面,主管必须审视每一种产品、服务、市场和流程,要时常存在这种疑问:”假如我们是今天开始才做这件事,以今天的环境与条件,我们会不会以现在的方式来做?”这样的反思,同样也适用于那些看上去十分成功的产品、服务、市场和流程,即使是真正成功的也不例外。
不断的改进,早晚会带来真正的创新,不断的发掘成功,当到达某一个程度时,就会带来一个巨大的、根本的变革,也就是带来一个真正全新的,完全不同的东西。

故事4:
日本横滨国际贸易公司有一位专门为客户订票的小姐,经常给德国一家公司的市场经理预定往来于横滨和名古屋之间的火车票。不久,这位经理发现了一件看似非常巧合的事:每次去名古屋时,他的座位总是在列车右边的窗口,返回横滨时又总是靠左边的窗口。
有一次,这位经理把这件事告诉了订票小姐。小姐说:“火车去名古屋时,富士山在你的右边,返回横滨时,它则是在你的左边。我想,外国人都喜欢日本富士山的景色,所以每次我都替你买了不同位置的车票。”
就这么一桩不起眼的小事使德国客户深受感动,并促使他把与这家公司的贸易额由原来的400万马克提高到了1000万马克。一张小小的车票居然价值600万马克,这不能不说是在小事上做足了准备的结果。
“千 里之堤,溃于蚁穴”,一个不经意的疏忽,其破坏力往往是惊人的。一位妇女每星期都固定到一家杂货店购买日常用品,在持续购买了3年后,有一次店内的一位服 务员对她态度不好,于是她便到其他杂货店购物。12年后,她再度来到这家杂货店,并且决定要告诉老板为何她不再到他的店里购物。老板很专心地倾听,并且向 她道歉。等到这位妇女走后,他拿起计算器计算杂货店的损失。假设这位妇女每周都到店内花25美元,那么12年她将花费1.56万美元。
只因为12年前的一个小小的疏忽,导致了他的杂货店少做了1.56万美元的生意!

启示:
对 于卓越的员工来说,工作中无小事。在一个企业中,大量的工作其实都是一些琐碎的、繁杂的、细小事务的重复。如果你轻视小事、忽略细节,就永远成不了大事。 所以,在工作中,对于小事、细节尤其要做好准备工作。正因为它小,才容易被忽视;正因为它细,才更容易出纰漏。在小事上多下点功夫,在细节上多做些准备, 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纵 观那些卓越的员工,无一不是在细节的准备上下过大功夫的。你在他们的工作中看不到任何拖泥带水的现象;从他们的举止行动中你能感受到一个高素质人才的表 现。他们总能在细节上做得让老板挑不出任何毛病,也总能在细节上让他们的客户感到十分满意。 事实上,随着现在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员工的数量也日益增多,彼此之间的分工也越来越细,其中能够决定大事要事的高层管理者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员工从事 的还是简单的,繁琐的,不起眼的小事。但卓越的员工却能在这一份份平凡的工作和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中,从准备做起,从点滴做起,显示出了个人的非凡能力和 无穷魅力。

猜你喜欢

转载自w-shuang13-163-com.iteye.com/blog/1392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