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考研的这一年随记 —— 2022暨南大学电子信息计算机技术专业初试第三复试第一

出成绩了,初试第三,复试第一,成功圆梦。这一刻,我与17岁的自己和解。四年前的遗憾终于在今天得到了圆满。这一路走来,我迷茫、焦虑、惶恐与不安,似乎对自己的执念有一股莫名的冲动和那么一丝后怕。出成绩前,我期盼着高分;出成绩后,我紧张着复试;复试过后,又会迎接新的挑战。回过头来,整理大学四年的简历,我发现,我曾经追求的荣誉和奖项,此刻变的是那么不重要,而随之错失的是宝贵的能力和经历。也许17岁和21岁终究还是不一样,我们一路追逐着,却也一路的丧失着。山的那边还是山,但我相信会有更好的风景,研究生再读三年冲清北!最后感谢这一路走来支持、鼓励、陪伴、帮助我的人。未来可期!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考研,注定是一场孤独的旅行。它不同于高考,一个班级的人挤在一间教室,每天有各科老师轮流给我们上课,课间休息或者早晚自习还会来答疑解惑,时不时班主任也会来给我们灌一些还不错的鸡汤,同学间也可以互相讨论题目互相打气鼓励,所有的流程老师都帮我们安排好了,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拼命学习考取高分。而考研,从考研或者就业、择校择专业、报班或者自学、以及跟哪一个老师或者跟哪一些老师,又或者是学习资源的获取渠道,这些的统统一切,都需要我们自己去摸索选择,这是一条一个人的独木桥。虽然道路是曲折的,但我坚信前途是光明的。

考研,都说是选择大于努力。人总是好了想更好的存在,谁不想成为王牌学校王牌专业的学生?谁不想去985?谁不想去211?谁不想去繁华地区?可是现实又是那么残酷,考研是一年比一年难,你觉得好的学校,别人也是挤破了头的想去,你觉得牛的专业,大家也是流破了血的想冲,但是名额却只有那么些。曾经我们是,top9想往国外冲,985想往top9冲,211想往985冲,普通一本想往211冲。如今疫情当下,top9去不了国外,于是留本校,985冲top9竞争激烈,于是部分985留本校,211冲985竞争变得又激烈,于是又有部分211留本校,本科冲211竞争变得愈激烈,于是不得不面向就业市场。通往梦想的道路为什么那么艰难?因为我们都太想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考研,是一场持久战,更是一场心理战。那一天,朋友圈一条接一条的保研喜讯,清华大学直博、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复旦大学医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硕博连读、武汉大学、厦门大学、重庆大学……我们都在感慨,要是当初好好学习就好了,要是当初把绩点再搞高一点就好了,要是当初多跟着老师参加一些科技竞赛就好了……或许除了羡慕,更多的是遗憾,是对逝去的青春年华——那些本该翩翩起舞的奋斗时光的不甘。保研和考研,说到底,只是在用不同的方式去追求自己的目标,只不过一个是四年,一个是一年或者五年。考研,这一年很艰苦、很难熬、很焦虑,我们在努力的同时,也在期待着结果,可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害怕,我们也彷徨,我们也徘徊,因为这不像高考,不管你考的怎么样,至少你知道你还有书可读,如果不考虑二战的话,考研更像是一局定生死的游戏,不到录取名单出来的那一刻,你永远都在害怕这一年付诸东流。有时候仔细想想二十几岁又能有几个一年呢?

整个考研过程,我不知道应该用什么词来形容我如同过山车般的心情,但我想尽量用真实而贴切的文字去描述这样一段宝贵而又难忘的经历。

寒假期间,大部分同学都开始着手高等数学,我还在不紧不慢的执着我的前端学习,虽然现在回想起来,我好像当时什么也没有学到。就这么到了开学,大概3月份,我才开始学习高数,和大部分选择听网课的同学不同,我的一轮高数复习是抱着学校的高等数学教材学习的,我的初衷是想好好学习基础概念,于是每天看两三节课本并且做课后习题,当时虽然效率低进度慢,可是想到都这样开始了那就继续学下去吧,就这样生啃高数和线代课本,一直到了放暑假,整个大三下学期都只在学数学,时间线也拉的很长。由于下学期其实每个星期还有六到八节课,然后这学期第一个月还有两个课设,同时正好这学期又是发展对象转预备党员,其中写材料上党课参加活动开会等也陆陆续续消耗时间,所以去掉这一部分时间,实际用于考研备考的时间感觉寥寥无几,而这段时间内我又只学习了高数和线代,加上每天背不定量的英语单词。其实刚开始这段时间,我最焦虑的是进度问题,每天在图书馆遇到同学,都会简短的交流一下学习进度,看着他们说数学学完了,专业课数据结构一轮过了,我自己就会有点慌,不是说喜欢和别人比,毕竟大家目标不一样,只是我怕自己复习的实在是太慢了,在后阶段的学习中也印证了确实如此。

转眼到了暑假,都说暑假是冲刺的关键期,可我却似乎一直在停留。暑假学校安排了生产实习,做的是一个基于MFC的C++饿了么项目。我一开始也在纠结到底是认认真真抓住这次机会做一个项目,还是继续复习考研备考科目,最终还是向我的内心妥协了,就这么完完整整的花费十五天生产实习,虽然有点心疼,但还是觉得值得,至少我更加坚定了考研这条路。刚开始是每天跟着老师学习做项目需要用到的一些知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对我来说还是有一点吃力,可能是因为接触新的知识,所以每天听老师讲课,课后复习知识并且完成课后作业,整个一天满满当当。最后一个星期,老师让我们小组完成项目,那几天让我真正体会到写代码的感受,虽然一开始也是一点思路也没有,但是后来慢慢有了头绪,写的代码慢慢找到了一点感觉,一直在反复修改,虽然代码比较冗余,但是至少也是能够运行的,还是有那么点成就感的。当然也是更加体会到了什么叫做书到用时方恨少,当时这个项目数据库、计算机网络、c++、设计模式等综合性其实较强,所以知识的不熟练也是项目完成度不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这个阶段其实有一部分焦虑是在纠结要不要找实习上,对我来说,计算机专业需要实践能力,但我好像无论学到什么程度都觉得自己不够工作的门槛。

暑假的后一个月,又开始转入考研备考阶段。由于我是属于那种干一件事就全身心投入一直干完再干另外一件事情的,所以十五天的生产实习让我对数学知识多少还是忘记了点。虽然我前段时间也只学习了数学,但好在我做了笔记,又加上已经学习了一遍的缘故,第二遍学起来就快一些。我数学第二轮是看的武忠祥的高数强化课、李永乐的线代强化课,我的初衷是巩固知识点、构建学科思维导图、并且把握考点,毕竟第一遍的课本只是学习了知识点,但是考研相比于大学高数课程还是加大了难度的,所以需要吸取前辈们的精华。看完课程后,我开始做660,说实话660放在基础阶段做其实还是有点难的,所以我放在了强化阶段,但是对我来说也不是那么简单的程度,每天都在赶进度,一天上午做20-50个,然后看解析。说到这里,我又不得不说,我属于那种不管对还是错、不管会做还是不会做,每一题的解析都看,感觉也是有一点费时间的。同时英语也开始了,看了唐迟的阅读课,由于自己一直背单词背单词,但是还是感觉自己抓不住重点,于是又去看了刘晓艳的单词课,现在回想起来其实是有一点浪费时间的,单词做完十年阅读真题并且积累其中的重点词汇生词僻词完全是够的。这个阶段的重头戏是专业课,每天在b站看王道视频,学完一章后就做这一章的思维导图、重点知识点以及课后习题的非代码题,我的初衷是打基础,由于代码题比较耗费时间,所以第一轮只看课做题抓概念。这一个阶段主要是焦虑怎么学,虽然看了很多考研博主的规划,但还是觉得难以选择,又怕自己投入一定时间精力后成效甚微,加上除了数学外,专业课、英语也开始了,如何做到平衡也是一个大问题。

九月开学后,继续赶数学的660和专业课的习题,英语课程看了,但是阅读一直拖着没做,也从图书馆搬到了自习室,因为我是一个爱热闹的人,我希望周围是有相同梦想的人,这样遇到问题也有人可以一起讨论。我仿佛对于时间线也已经模糊了,只是一直的在赶进度,每天都在焦虑学不完。数学做完660后,开始做的880,选填和大题我延续了数据结构的模式分开做的,所以前期小题做完后,等到做大题时间已经不够了,而此时周围的同学已经开始刷真题了,于是我就一方面让自己不要慌,按照自己的原计划来,一方面又稍受波动,虽然660的每一个小题都可以按照大题来做,但是感觉真正做大题还是有点不一样的,我就对于880的大题看题想解题思路,想得出来的就直接看答案,想不出来就画圈看答案,然后总结同一类型的题目,结合强化课内容反复吸收。英语阅读也慢慢开始了,一天刷一年的阅读,结合唐迟阅读课学到的技巧,完型看的宋逸轩,自己做了一两篇真题,于是总结老师的和自己的方法结合体,一口气把完型也刷完了。专业课王道一轮过完后,将数据结构重要算法的模拟过程又看了一遍并且图形结合的做了笔记,接着开始了数据结构的1800刷题,只刷了选择填空判断,操作系统的就买了报考学校的参考书籍的题解进行强化。做完后发现,1800如果想刷选择填空判断的,其实没有必要刷,因为比较简单,而且每个学校的选填其实都不算特别难,难点还是在代码题,当然如果说巩固知识点还是可以的。做的过程中最大的感受就是,自命题学校其实题目就会不那么严谨,这个时候就需要看学校给出的参考书了。这个阶段最焦虑的其实就是如何取舍的问题,要知道题目是永远做不完的,此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取舍就凸显得十分重要,什么都想要的结果可能就是什么都得不到。

数学和专业课的二轮复习算是告一段落了,这个时候开始英语剩下的部分和政治了。政治听的徐涛的网课,核心考案配的1000题,我不是看一节做一节或者看一章做一章,我是看一本书做一本书,所以工作量其实还是有点大。由于我政治开始的晚,前期是吃饭的时候刷一两个政治视频,后来发现这样陆陆续续的也不利于这种记忆性的学习,于是就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专门花两到三天的时间,一门一次性学完,再去学几天数学专业课巩固记忆,再来一次性学下一门,其实最怕的是数学专业课丢一两天不学就忘记的多或者没了手感。由于马原不怎么需要记忆,主要在于理解,所以做1000题不需要怎么看书,一次性做完也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史纲、思修、毛中特我是看完视频后,翻书做的1000题,一开始想自己做,但发现不翻书好像不太行,于是就边翻书边做,这样其实也可以加深记忆,因为做1000题的目的也是为了巩固记忆,异曲同工之妙罢了。所以基本上那两天就是看视频、刷小程序、做1000题、对答案、记笔记,这样就学完一本书了,我觉得效率还可以。做完1000题后就开始在小程序上做肖八、腿四、徐六、米六、余六、杨八等等,可能是因为我本身记忆还可以,所以我觉得整个过程中没有那么排斥。但是也有很痛苦的时候,比如有的模拟卷出的特别偏僻,但是遇到一个新知识点,你觉得不会考,又不想背,但是又不得不背,那个时候是很痛苦的,我一般选择第一次遇到实在不想背就不背,第二次遇到再怎么不想背也要背。但我最痛苦的那段日子是,每天睡觉就做梦梦到自己在背政治,但是在梦里背不出来,既睡不好觉,又增加了焦虑,主要是睡醒了只记得那个背不出来的感觉,根本想不出来背的是什么题。英语的翻译是看的唐静的网课、大作文看的小潘潘的九宫格、小作文看的Monkey老师的三部曲、作文书买的王江涛的,刷的是十年真题,答案参考书买的是张剑的,写作文的时候是结合总结的模板,然后就作文主题收集作文书中的好词好句和自己有道翻译觉得比较好的长难句,后期主要就是背自己总结的开头结尾和主题句了。这一个阶段最焦虑的问题就是,如何在不耽误其他科目进度同时,最大化的学习政治。因为政治是一个极其耗费记忆力的科目,虽然大家都说政治不是老师考察我们的重点,但是想不拉分甚至说可以帮助提一点分,还是需要花费一些时间的,这个过程可以不随大流,精准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就好。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回复: 13781835 查看本文章

数学后期是依次刷了2019年真题、李林六套卷、余炳森五套卷、杨超五套卷、李林四套卷、数学15年真题、张宇最后一套卷、武忠祥最后一套卷。说起来为什么最开始刷的是2019年的真题,这也是一个乌龙,都说奇数年的简单偶数年的难,然后我想的2019那不是奇数吗?就想着做一套简单的鼓励一下自己,后来备受打击,不过也算是一个好的开始,越挫越勇,这样才有进步。整个过程下来,余炳森的五套卷子的计算量还是有一点大的,在考前可以模拟较大计算量的套卷也是一件好事,所有考前的卷子不要怕错,重要的是掌握知识点和解题技巧。所以说,后期最重要的就是心态,无论是哪一门学科,其实都带有一点玄学成分,如果正好这个知识点你会,那就对你的胃口,如果这个知识点你不会,那可能就做不出来,做套卷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尽可能的覆盖知识点、帮助你查漏补缺、并且对症下药。对于数学,高数中的反常积分计算和比较一直是我的弱项,后来同学推荐高昆仑专题讲解,看完后果然豁然开朗,至少心中有数了,和同学互相分享好的学习资源也是一件很棒的事情。专业课后期主要攻克大题,数据结构是先将经典算法代码过了一遍,因为很多数据结构代码题的内核都是经典算法或者其变形,参考的王道、天勤和灰灰,比如链表中的链表逆置、双指针法、线性重排、哈希空间换时间,栈和队列中的括号匹配、进制转换,树中的先中后序非递归遍历、层次遍历、线索二叉树的构建和遍历,图中的广度优先遍历BFS、深度优先遍历DFS、最小生成树算法Prim、Kruskal、最短路径算法BFS、Dijkstra、Floyd、拓扑排序、查找中的二分查找、排序中的快速排序等,然后刷了抓码的必会100题;操作系统是看了报考学校的真题,做了王道对应模块的大题,并且把王道和题解的PV代码题都看了一遍;再将自己先前做的数据结构和操作系统的笔记都看了一遍。英语后期是把05到09年的客观题都刷了一遍,不得不说英一是真的难,一套下来错得离谱,顺便把近十五年的英语真题单词复习了一遍,再就是背之前总结的作文模板。政治后期是跟着空卡背肖四,睡前背和思维导图助记是很棒的方法,一轮是分科目背,二轮是分套背,同时每天早上花费50分钟左右把自己做的政治笔记和打印的政治资料熟读理解反复背诵。这一阶段可能没有时间焦虑,但没有那一天不慌,害怕学不完永远是一个难以逃脱的点。其实11月底到12月考前是我状态最好的阶段,虽然每天面临的问题就是起不来,但是想起高考最后一段时间,我因为飘了而丧失起床的动力,最后不如意的高考结果,我想那一块伤疤会永远警示着我不要重蹈覆辙。

考试前一天和当天清晨,微信和QQ收到了铺天盖地的私人祝福,那一刻我深深的感受到,我不是一个人,也有很多家人朋友衷心的希望我们一战成硕,他们就是我们内心最深处生出来的坚强力量。

考研那一两天,其实整个人是很紧张的,于是不断的背肖四大题,一遍又一遍,当时洗头洗澡都在背英语作文模板,好在考政治前一天晚上还没失眠。考政治的时候,刚做选择题就觉得自己整个人不对劲,好像选择题有点拿不准,大题好像肖爷爷也压的不是很准,但是毕竟背诵了所以还是有话说,虽然不太拿捏,但还是尽量写的满满当当。由于中午休息的地方睡午觉不太方便,所以也没怎么睡午觉,但好在下午不是那么困,可是明显脑子有点不清醒了,所以英语阅读很多读懂了但是模棱两可的,做的也不是很好。回去洗漱了就开始复习专业课和数学,主要看了张宇最后一套和武忠祥最后一套以及李六李四,还有数据结构代码题和操作系统简答题,那一天晚上竟然失眠了,我一直数数,希望自己快点睡着,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一直到凌晨两点都没睡着。第二天早上起来洗了一个冷水脸让自己清醒,做数学题的时候,可能是由于几天没刷套卷有点没有手感,做的时候一直怕错,于是刚开始的五题硬是做了半个小时,想着不能这样了,于是改变策略,做到填空题的时候都有点迷糊了,大题第一个按照特殊解法知道答案,但是一开始写过程总觉得写的不太行,于是就先放着跳着做,慢慢的发现有几道不太会的样子,二重积分的会但是没算出来,于是就先做的线代题目,好在最后慢慢找到感觉了,也都尽量都写了,感觉没有很好的发挥。下午拆封试卷都费了好长时间,我举手和监考老师说这个好难拆,老师说再难我也不给你拆,然后我拆的时候老师就一直在旁边鼓励我,不断说着对就这样拆,算是我觉得比较可爱的地方。写专业课的时候我尽量过程写的规范和详细,想着这样或许可以多得一点分,但是操作系统最后一道大题还是不会,总体来说没有太失常。考完后想着,保持平常心就好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我一直向往的状态。

考研过程中,泪点比以往似乎更低,每次看到b站的up主发考研加油视频,再配上经典的BGM,总是满满的感动和不经意间的落泪,内心祈祷一定要考上一定要考上一定要考上,也许这也是释放压力的不二之法吧。考研过程中,似乎也更能欣赏美景,每次看到绝美夕阳,总是心生惊叹,忍不住拿出相机记录此刻美好,毕竟好心情和好风景永远在路上。要相信我们都有美好的未来!

考试结束后,大家都沉默的往外走,很少人笑,也很少人讨论,只是步履匆匆又平静,18岁和22岁终究还是不一样的。

我不是在考研过程中写不出来数学题的时候哭了,也不是在写了几遍的代码还是不会写的时候哭了,更不是在后期因为坐的太久而腰酸背痛的时候哭了,而是在考完的那一刻哭了。考研,是不经历考研的人无法感受到的。人生或许有很多这样的时刻,可是这一次却如此清晰而深刻,或许这也是进入社会的敲门砖,人为了梦想总是要付出点代价,这样才会在得到后更加珍惜。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最怕的是在路途中迷失了自己,等到偏航已久才开始忏悔。我想这也是高考没有教会我的但是考研教会我的道理。

考研相比于高考,我感觉收获了更多,或许这也是成长的应有之义。

当你清楚的知道自己的目标时,就会所向披靡。高考的时候心中还没有很明确的目标,可能一直在念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但是心中没有很明确的概念,不知道自己应该做到怎么样才能达到标准,心中也没有未来选专业的蓝图,整个人似乎没有那种为了梦想每天打鸡血的状态。但是考研不一样,我考研之初就下定了决心想考哪一个学校,也清楚的知道它的竞争激烈程度,中途学的有点丧的时候,就打印了学校的照片,放在桌子上激励自己,每天还关注学校的公众号,并在下面留言2022等我,看到UP主发有关报考学校的视频时,也会感到格外亲切,也许这样会感觉到自己和学校是紧密相连的,算是给自己的一丝安慰吧。

保持适度焦虑,拒绝精神内耗。每一个阶段都有当前阶段的焦虑,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焦虑也是一种情绪,不要害怕焦虑,适度焦虑是有助于自身成长的,但是也不要一直不断的精神内耗,比如不想学习的时候玩了几个小时,于是就一直在后悔好浪费时间,要相信能量守恒定律,休息补充完能量后,就马上投身学习,而不是一直浪费时间于自责。文字也是有力量的,甚至比想象中的还要强大,所以我在学习之余,会看看书籍来放松放松。考研过程中常看一些心理类书籍,比如《你当像鸟一样飞往你的山》或者《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等,常常会被塔拉的故事激励,也会在看蛤蟆先生故事的同时不断了解自己,也许考研过程中需要这样一份治愈来慰藉心灵。

不断了解自己,多和同学交流学习。考研本来就是一场孤独的旅行,就算大家都同处一间教室,还是会感到很强烈的孤独感,仿佛你融入整个世界,又仿佛你置身事外,是一种不可言说的孤寂。纵使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我们还是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与外界建立联系,向内心世界源源不断的注入能量。考研过程中,一定要多和同学交流,平常约着跑跑步、打打羽毛球、吃吃饭,然后交流近期学习心得,以及有什么好的学习资源分享,或者互相交流心中的疑惑,这样很有助于彼此的学习。考研亦是一场修行,在磨练中成长,在经历中了解自我,我们慢慢了解自己,也渐渐学会找到一种更加适合自己的学习生活方式。考研说简单也简单,不就是四门科目吗?可是说起来难也难,那么多零散的知识想和贫瘠的记忆力斗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么多年来,我们一直都在学习,可是我们需要搞清楚的一件事情是,最重要的似乎永远都不是学习本身,而是培养学习习惯和提升学习能力,这一切都是基于充分的了解自己,而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不断了解自己的过程。所以在学习过程中,首先是学习本身,然后学完后阶段性的分析自己的学习过程,不断完善和提升,为后期学习做准备。

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学习都是基于知识,但在基础之上也是有技巧的,可是由于每一个人自身的局限性,适合各自的学习方法又不尽相同,所以我们都需要在借鉴前辈们的学习经验上,去总结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且付诸行动。考研过程中,我似乎一直没有很好的掌控时间,看到那么多考研博主频繁更新月规划周规划日规划,我自己却是凌乱的。曾经我也尝试了很详细的时间表,但是没有坚持很长时间,甚至没有哪一天是完完全全的按照详细时间表来的。后来我好好分析了一下,我是一个很跳脱的人,不适合很固定的东西,后来就只规定每天的学习时间段和学习任务,一定要用便利贴写下来,并且放在显眼的地方督促自己。

在磨练中成长,在摸索中前行。刚开始我也是很迷茫的。一是不知道怎么去平衡四门:大家都是第一次考研,不可能说看了考研博主的各科规划视频,就一下都打开任督二脉了,在长时间线中保持阶段性秩序是有一定考验的。我就是很典型的间歇性焦虑学不完,一想到政治要背那么多,我就很排斥,更何况自己还看不懂,就更不想开始了,后来听徐涛老师的网课,慢慢也开始接受了,感觉也没有那么讨厌。也慢慢明白了原来真的万事开头难,不是难在本身,而是难在自己给自己做思想工作,然后开始行动。二是不知道怎么去最大化利用资源:考研系列老师那么多,尽管各大经验贴都罗列各名师的优劣,但感觉对于选择来说还是有点无从下手,更何况还有一轮二轮三轮,这时候多和身边的同学交流获取信息就很有帮助。学到最关键的一个技巧就是,对各科大众认可的名师雨露均沾,这样也能第一手获取有用信息,一开始我也只选择一两个老师,后来和同学们交流资源后,整个路就越走越宽了。比如数学,我高数基础阶段看的课本、强化阶段跟的武忠祥、线代基础阶段看的课本、强化阶段看的李永乐和张宇特征值二次型专题、660习题讲解视频看的宋浩、强化阶段习题用的李林880、真题讲解看的余炳森电子版和李艳芳视频补充、后期套卷查漏补缺看的高昆仑反常积分专题、模拟卷我是根据同学做完后的反馈选择来做的,当然他们也强烈给我推荐了李正元的135和李林的108,但是我由于时间不够就没做了,数学在量也在质,在有量的基础上更是要注重质。比如英语,我单词背的红宝书和刘晓艳、阅读跟的唐迟、完型看的宋逸轩、翻译跟的唐静、大作文是小潘潘、小作文是Monkey,作文书是王江涛,英语专题比较多,那就结合各老师的特色最大化的吸收。比如政治,我看的徐涛网课视频、习题用的小白考研小程序刷题以及肖爷爷的1000题、肖八、肖四三件套、基础打结实了就看了腿姐的技巧班、背了空卡的总结pdf,政治偏记忆,但是先看涛涛子的视频理解后就更有助于记忆,基础打牢了后再上升到技巧就更有助于得分。比如专业课,我一心一意的跟王道,后面代码部分看了天勤和灰灰,专业课主攻王道和学校的参考书就够了,王道是408,参考书是更针对自命题。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学会充分利用资源,百度网盘永远滴神,但是资料页数太多,学校打印店打印的话会很贵,所以推荐网上打印,而且在打印前,一定要核对电子版是否清晰!小白考研小程序用来刷政治题挺不错的、政治刷刷刷小程序用来做模拟卷也很方便、英语刷刷刷可以用来记真题词汇,都给用起来!

各科前期的学习都是注重打基础,所以要注意基础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可以从WH角度来学习,先学是什么,再看怎么学,基础阶段一定要多做笔记,主要是自己画思维导图、记录重要推导过程、总结易错知识点和做题方法,记的笔记一定要是自己的东西,而不是简单的摘抄,这个过程前期虽然会比较痛苦,但是对后期的复习有极大的帮助,因为到后期知识点越来越多,不可能抱着整本书复习,这时候笔记本就派上用场了。对于数学这种比较注重逻辑的学科,一定要结合典型的例题来巩固学习知识点,建议整一个错题本,字迹工整的摘抄题目和逻辑清晰的解题过程,这样也便于后期复习,不要想着省时间就直接写页码,因为后期不可能在那么多参考书中一本本的翻。对于专业课这种比较注重基础的学科,经典算法的代码一定要手撕下来,如果感觉比较困难,可以循序渐进。对于英语这种比较注重语感的学科,一定要结合真题把握重点单词,在真题阅读中去背单词是最好的方式。对于政治这种比较注重记忆的学科,建议花连贯的时间去串清楚脉络,再按照关键词背诵记忆,熟能生巧。了解自己习惯,分析学科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

各科强化的学习都是注重刷题。对于数学,基础阶段的刷题是掌握知识点,到了强化阶段,就不能单单纯纯的刷题了,要在刷题的基础上去总结同一类型的题目,并且总结技巧提高速度,这一阶段通过大量的刷题,也要训练计算量,尤其对于计算量较大的题目能够很好的求解。对于英语,要多刷阅读,训练语感。对于政治,要多刷模拟卷,反复吸收选择题知识点。对于专业课,要多写代码题,重在掌握一类题的算法思想。前期学习在于基础,强化阶段重在技巧。

各科冲刺的学习都是注重查漏补缺。数学,经过几轮的复习后,对于基础的知识点有一定的掌握了,但是由于后期需要记忆的东西太多,所以需要通过套卷来查漏补缺,看是哪一个专题不太熟练,就去多做对应专题的习题,看是那一块薄弱以及怎么应对。英语,后期需要多总结作文模板,并且投入背诵,每个主题要尽可能备一个长难句。政治,后期主要是背肖四,可以先分科目背,因为四套卷同一科目的答案素材有很多通用的,放在一起背起来也快,还可以总结万能模板,以防考场实在没有话说,然后考前分套卷背,前两套一般是最重要,最后的最后一定要看一下肖四和腿姐的结合版答题,看一看up主视频学习怎么结合材料答题。专业课,有些要背的,比如简答题的概念题等,也要抓紧背一背了。加油鸭,努力鸭,冲鸭,胜利的号角在向我们吹响!

考研后期,已是寒冬将至。冬天最大的问题可能就是起不来了,建议多订几个闹钟。我后来用的声音闹钟,文案使用的是自己觉得最激励的话,觉得还挺有用。之前我都是间隔五分钟订一个,但是很容易醒来一眯就是一个多小时后了,建议间隔一分钟订一个,连环闹钟唤醒沉睡的你。起来的意志力一定要强,以前我总想这样醒来学习效率也不高,就想睡好了再起来,后来发现睡不好的,再怎么都会困的,所以按时起来,差不多洗漱完就会清醒的,再吃一个早饭就很美滋滋。考研每天坐久了,腰就会特别酸,如果生理期来了,更是如此。我后期就是生理期第一天会在床上躺半天,那就只能看网课了,还是有点不太方便的。听同学说买一个靠垫会好很多,大家也可以试一试。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考研最大的收获是内在的充实与丰盈,是无论遇到什么惊涛骇浪都能够从容淡定,是相信光并且勇敢的追随光。也许高考前我们都只是在一味的学习,不知道心之所向,但是考研不一样,随着知识的积累和阅历的丰富,我们渐渐明白了普通本科、211、985的差距,我们也渐渐明白了我们身处的位置和向往的高度,我们更加清楚知识的力量和希望的源泉——善良和奋斗才是人生的底色和保护色!

初试结束后,就一直在忙毕业实训的内容,主要是Python Web方向,再带一点机器学习,还挺感兴趣,也算是连带着把之前的前端内容重新拾起来了。刚开始只是学校要求,后来慢慢的学着学着,觉得自己有那么一点上道了,也渐渐开始反思自己的学习方式。不得不说项目驱动型学习真的很激励人,但也容易让人迷失。实训做出来内容后,又开始学习机器学习和后端框架Django,然后还没学完,就快出初试成绩了。

快出成绩的那两天,各大软件都是关于考研出分的视频,“下一站、上岸!“仿佛已经成了耳熟能详的BGM。每次看到考研相关的视频,都很激动,也带着一点紧张,更是有点害怕,于是看到一个就点赞评论,希望22一志愿上岸。出成绩的那天,我想着把Django项目收尾,这样边写项目边等就不会很紧张。下午三点的时候,已经陆陆续续有人查到成绩了,气氛变得更加紧张了,我一开始还挺淡定,点进去看看发现没有,后来四点又去试了一次,还是没有,但是最后半个小时,群里有一些高分,尤其是一个朋友发来了395,我就开始害怕了,一直不敢查成绩。大家都说让我勇敢点,于是我去洗了一把脸,最后十分钟点进去,看到成绩了,先是算了一遍408,觉得不可思议,于是又算了一遍还是408,真的就是激动地哭了,觉得没有哪一年像考研这一年压力这么大过,硬生生哭了半个小时。朋友说我比别人没考上哭的还伤心,害,确实很艰难,但也挺过来了不是嘛。

但是万万没想到,出成绩的这一天晚上,我居然失眠了。愁怎么准备复试、愁怎么优化简历、愁怎么联系导师、愁毕业设计选题。仿佛每一个不大不小的内容,堆在一起就是一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于是就想着先把简历做好,一开始很心急,觉得自己没有科研经历、没有比赛项目,想把什么都写上去,后来发现简历做的很杂很乱。然后就去请教郭老师、好朋友、学长学姐等等,经过一番开导,慢慢心态也变得平和许多。首先反向思考,考取研究生,老师看重的是你的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哪怕你现在没有做科研,但是你有一颗上进的心,愿意学主动学,也是有人带你的。其次大部分都是普通人,本科就开始搞科研的人是万里挑一的,大部分人都是没有科研和比赛的,那么你需要做的就是做好自己,简历不需要写的多么牛,就把最真实的自己展现出来,自信大方得体,尽力而为就好啦。最后简历排版也是一个小细节,整体布局分块都需要考虑清楚,各分块内在的逻辑也需要稍加注意,在简历中也需要突出老师可能关注的技术和数字等,不要有一些人云亦云的话。

简历做好后,就想着联系感兴趣的导师了。我始终觉得自己自来熟的性格帮助了我很多,学长学姐也都很热情的解答问题。先是搜集导师的方向,然后给导师发邮件,我联系的导师还挺温和,也都有回复邮件,但是我更多的是担心自己的能力不足,好在这是双向选择。

接下来就是准备复试了,虽然大家都说初试分数高,复试只要不打老师就可以了,但我就属于不到最后一刻就松不下来心,于是就各个方面都准备了,包括中英文自我介绍、英语问答、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操作系统、数据结构、人工智能、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等,就是没准备计算机组成原理,然后和朋友模拟面试,就最后一刻也很紧张,好在顺利上岸啦!

研究生一定好好努力,未来可期!!!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qq_43779149/article/details/123930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