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微前端引发的对架构的理解

微前端等新型架构

优势

  • 技术栈无关
  • 主框架不限制介入应用的技术栈,微应用具备完全自主权
  • 独立开发、独立部署
  • 增量升级
  • 微前端是一种非常好的实现渐进式重构的手段和策略
  • 微应用仓库独立,前后端可独立开发,主框架自动完成同步更新
  • 独立运行
  • 每个微应用之间状态隔离,运行时状态不共享

劣势

  • 接入难度较高
  • 应用场景移动端少,管理端多

Iframe

优势

  • 技术成熟
  • 支持页面嵌入
  • 天然支持运行沙箱隔离,独立运行

劣势

  • 页面之间可以是不同域名
  • 需要对应的设计一套应用通讯机制,如何监听、传参格式等内容
  • 应用加载、渲染、缓存等体系的实现

web component

优势

  • 支持自定义元素
  • 支持shadow dom,并可通过关联进行控制
  • 支持模板template和插槽slot,引入自定义组件内容

劣势

  • 接入微前端需要重写当前项目
  • 生态系统不完善,技术过新容易出现兼容性问题
  • 整体框架设计复杂,组件与组件之间拆分过细时,容易造成通讯和控制繁琐

自研框架

优势

  • 高度定制化,满足需要做兼容的一切场景
  • 独立的通信机制和沙箱运行环境,可解决应用之间相互影响的问题
  • 支持不同技术栈子应用,可无缝实现页面无刷新渲染

劣势

  • 技术实现难道较高
  • 需要设计一套定制的通信机制
  • 首页加载会出现资源过大情况

实现方式

  • 路由分发式
  • 主应用控制路由匹配和子应用加载,共享依赖加载
  • 子应用做功能,去接入主应用实现主子控制和联动

软件设计原则(拓展学习——设计原则)

单一职责原则

  • 永远不应该有多于一个原因改变某个类
  • 理解:对于一个类而言,应该仅有一个引起它变化的原因
  • 应用:如果一个类拥有了两种职责,那就可以将这个类分成两个类
  • 如:验证密码和验证用户名分成两个类

开放封闭原则

  • 软件实体扩展应该是开放的,但对于修改应该是封闭的
  • 理解:对扩展开发,对修改封闭,可以去扩展类,但不要去修改类
  • 应用: 当需求改动,尽量用继承或组合的方式和来扩展类的功能,而不是直接修改类的代码
  • 如:先封装验证密码的方法,当验证通过返回true再执行后续操作,当校验密码需求变更时,只需确保校验返回结果正确

里氏替换原则

  • 理解:父类一定能够被子类替换

最少知识原则

  • 只与你最直接的对象交流
  • 理解:低耦合,高内聚

接口隔离原则

  • 一个类与一个类之间的依赖性,应该依赖于尽可能小的接口
  • 理解:不要对外暴露没有实际意义的接口。用户不应该依赖它不需要的接口
  • 应用:当需要对外暴露接口时,如果是非必要对外提供,尽量删除

依赖倒置原则

  • 高层模块不应该依赖于低层模块,它们应该依赖于抽象。抽象不应该依赖于细节,细节应该依赖于抽象。
  • 理解:应该面对接口编程,不应该面向实现类编程
  • 并不是说,所有的类都要有一个对应的接口,而是说,如果有接口,那就尽量使用接口来编程吧。

SOLID原则

  • 以上六大原则首字母SOLID(稳定的)所以称之为SOLID原则

补充设计原则

组合/聚合复用原则

  • 当要扩展类的功能时,优先考虑使用组合,而不是继承
  • 该原则在23种经典设计模式中频繁使用
  • 如:代理模式、装饰模式、适配器模式等

无环依赖原则

  • 当A模块依赖于B模块,B模块依赖于C模块,C 依赖于A模块,此时将出现循环依赖
  • 在设计中避免该问题,可通过引入“中介者模式”解决

共同封装原则

  • 应该将易变的类放在同一个包里,将变化隔离出来
  • 该原则是“开放-封闭原则”的延伸

共同重用原则

  • 如果重用了包中的一个类,那么也就是相当于重用了包中的所有类,我们要尽可能减小包的大小

好莱坞原则

  • Don't call me , I'll call you
  • “控制反转”(或称为“依赖注入”)
  • 不需要主动创建对象,而是容器帮我们来创建并管理这些对象

不重复自己

  • 不要让重复的代码到处都是,要让它们足够的重用,所以要尽可能的封装。

保持它的简单与傻瓜

  • 保持系统界面简洁,功能实用,操作方便

高内聚与低耦合

  • 模块内部需要做到内聚度高,模块之间需要做到耦合度低

其他设计原则

关注点分离

  • 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分离为多个简单的问题,然后逐个解决
  • 难点:如何进行分离

你不需要它

  • 不要一开始就把系统设计得非常复杂,不要陷入“过度设计”的深渊。
  • 让系统足够简单,而又不失扩展性

软件设计分层

系统级架构

  • 应用在整个系统内,如与后台服务如何通信,与第三方系统如何集成
  • 设计前端首要条件:了解前端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的联系
  • 关系包括:业务关系和协作机制
  • 设计后端:只需要规定与后台数据传递的机制
  • 包括:api设计规则,访问授权的一个开放标准(OAuth)跳转token的验证,数据传递cookie等
  • 前端与后端的关系考虑的主要因素是:前后端分离的架构设计
  • 前后端分离架构其实是如何实施技术决策,用户鉴权,API接口管理和设计,API文档管理,mock的使用,BFF(服务于前端的后端,node.js)是否需要服务端渲染等

微前端

  • 在一个系统内微前端是应用间的架构方案
  • 在多个应用之间,微前端则是一种系统间的架构方案
  • 微前端是将多个前端应用以某种形式结合在一起进行应用
  • 旨在解决单体应用在一个相对长的时间跨度下,由于参与的团队人员的增多、变迁,从一个普通应用演变成一个巨石应用后,随之而来的应用不可维护的问题
单实例
  • 即同一个时刻,只有一个子应用被展示,子应用具备一个完整的应用生命周期
多实例
  • 通常基于url的变化,来做子应用的切换,同一时刻,可展示多个子应用
  • 通常使用web components方案来做子应用封装,子应用更像是一个业务组件而不是应用

应用级架构

  • 应用级架构可以看作是系统架构的组件
  • 单个应用与其他外部之间的关系,微服务架构下多个应用的协作,数据交换等

应用级架构包括

  • 脚手架
  • 模式库
  • 设计系统

模块级架构

  • 这部分内容是我们开始业务编码之前进行设计,我们称之为迭代

代码级架构

主要是规范与原则

  • 开发流程
  • 代码质量以及改善
  • 规范而非默契

注意

  • 在开发中,要注意可维护性
  • 简单的代码可维护性高;越是写的抽象的代码越难维护

如何保证架构的质量————稳定性和健壮性

系统的稳定性

  • 定义:当一个实际的系统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时,如果受到外来作用的影响时,系统经过一个过渡过程仍然能够回到原来的平衡状态,我们称这个系统就是稳定的,否则称系统不稳定
  • 时架构设计的基石
  • 可以更好的实现自我修复

系统的健壮性

  • 定义:计算机软件在输入错误、磁盘故障、网络过载或有意攻击情况下,能否不死机、不崩溃,就是该软件健壮性的具体表现
  • 解释:一个系统容错能力强,运行不易被干扰,安全性好

健壮性的度量标准

  • 一个软件可以从错误的输入推断出正确合理的输入
  • 一个软件可以正确的运行在不同环境下
  • 一个软件能够检测自己内部的设计或者编码错误,并得到正确的结果

系统的健壮性和稳定性

  • 健壮性和稳定性时特定的软件自身的要求
  • 健壮性和稳定性时软件处理的一部分
  • 软件架构的健壮性和稳定性是该软件规划时所确定的目标
  • 若软件的实现未达到原定目标,则该软件的健壮性和稳定性不够或不好

架构质量的衡量

  • 拓展性
  • 维护性
  • 可管理
  • 高可用(故障修复、容灾、降级、熔断)

日常开发过程中的架构质量

  • 理解难度
  • 接入依赖的成本
  • 崩溃率和错误率的指标
  • 开发效率
  • 错误上报和信息收集等功能

猜你喜欢

转载自juejin.im/post/7048503872813432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