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浪尖上的联想——股权与国有资产的原罪争议

一、近期关于联想的风声,特别是在司马先生、明德先生等列举了联想的各项“罪状”以后,各种短视频平台和商业网的声音不绝于耳:

争议一,有的抨击联想的商业路线——是“贸工技”,还是“技工贸”,相较华为的“技工贸”赚外国人的钱,联想的“贸工技”赚国人的钱,只能科创板一日游了。

对于这类争议,从企业经营与治理的角度来看,当初联想的选择有利有弊,利是能够顺利融入全球贸易大圈子,在大染缸中追名逐利;弊是没有自己的技术体系和护城河,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攻破,最后只能妥协,要么交专利费,要么退出行业。因此,不管怎么选都要付出惨痛的代价,最后就增加了运营成本和负债,造成今日危机。

另一个因素则是差异化经营也遭受各种诟病。特别是产品在全球各地的价格差不一样,作为原材料供应链的大陆,一台配置相当的电脑却比海外不少地方贵很多,在民族情怀上没有体现作为“民族骄傲”应该有的表现,特别是相较其他国内民营企业,包括最近串红的鸿星尔克等等,同华为更是没办法比较了。

联想当下走的商业路线是合纵离横,并没有把“贸工技”彻底走下去,如果能够继续将“贸工技”的路走下去,攻下城市以后筑牢护城河,完全是有可能找回曾经的荣光的,就看治理体系偏离当前时代前沿有多远了。吉利汽车走的就是贸工技不也是势头正旺吗?这就要看联想这艘“时代的航母”怎样去突围,筑牢自己的护城河了,不过短时间内恐怕很难看到其前出的影子。

特别是在倪光南院士披露了联想所谓的“股改以后”,联想创始人,科技团队的股权为0,股权被柳传志等高管在股改后将国有资产变成了自己的私有资产,并将股权通过泛海控股转手,留下了无数争议,包括股权转让的合法性。

争议二,有的抨击联想企业高负债情况下,资产负债率接近90%,拖欠供应商1000多亿货款,高管却依然领着天价薪酬,就连已经退休的柳总都领着近1亿的退休金。

这是一个企业治权的问题,中科院下放了联想的绝对治理权,这是追究起来,关联的责任人恐怕也难辞其咎,特别是曾经代表中科院参与负责联想经营的关联人员,恐怕获得相应的个人利益以后,早已经抽身离开了。

联想的高资产负债率是可以通过其披露的年报可以看得出来的,并没有失实,司马先生的抨击是有根据的。如果我们选择性的失去明辨是非的判断能力,其实也不好。

不过通过其他途径看,联想的护城河停留在了贸、工上,然后就转身向金融领域大杀四方了。因此,在金融上赚的钱就没有合并到集团业务上也是有可能的,一个企业突围的方式很多种,这也许就是当前联想没有出来为自己正名的缘由吧,或许正在采用其他途径发起新的冲锋也说不一定的。

 联想控股近五年的资产与负债数据

 联想集团近五年的资产与负债数据

争议三,有的抨击联想已经转变成私营企业,甚至是外国企业的猜想,而且还是吸中国人民血汗的外国企业,公司一半以上高管都是外国人,三分之一是美国人,包括技术总监和财务总监这两个核心岗位都换成了外国人。

这个问题还是联想商业路线的延续,“贸工技”是把研发放在最后一位,特别是倪光南院士离开了联想以后,联想的联想就不一样了,从此,挖空了的护城河还怎么抵御外敌啊。

于是就开始采用“和亲政策”,签订和平协议,一方面通过并购的方式来开疆拓土,扩大了自己的商业版图。另一方面又能在专利技术与前沿科技领域某得一席之地。

虽然自己的护城河摇摇欲坠,只要能够避免敌人进攻,自己就不会死。投降和妥协是不二选择,哪怕要让自己出卖自己的兄弟,那也在所不辞。

于是为了增加自己的国际化形象,方法就是多用外国人,并由此打出了“商业无国界”的旗帜,帮助自己逃过了贸易战。

另外就是联想的财务总监和技术总监都是外国人,联想又是政府采购单位,会不会涉及到国家安全和泄密问题,也是非常值得深究的。

争议四,有的抨击联想暗箱操作,导致国有巨额资产流失,特别是联想集团在2009年引入泛海控股时,通过暗箱操作将中科院持有的股份稀释,然后转移到高管的手里,成为了穷了寺庙,肥了方丈的操作。

商业路线的改变,必需有强有力的企业治理权支撑,因此,经营层做的就是把联想的治理权完全的掌握在高管的手里,特别是引入泛海控股,再来一段波乾坤大挪移以后,高管层彻底掌握了联想的治理大权,从此中科院就成为看客了。

这中间的过程,跟前段时间的热播剧《突围》(原著《人民的财产》)中的某些剧情很相似。

虽然剧中讲的都是关于“央企中福”与对标现实中的总部在香港的某央企,其中涉及产业并购与转让,并涉及到股权转让与并购过程中的一系列现实问题,特别是有些问题可以通过商业手段掩盖的利益交换问题。比如:林满江与傅长明的长明集团关于京丰、京胜两矿的交易为自己子女谋取国家巨额资产,同时导致巨额国有资产流失的事就十分相像。

架空控股股东的股权的流程,正如司马先生介绍的那样:

2011年,由于杨总的举债32.5亿港元购买7.79亿股份,自己的高负债,加上联想控股也是高负债,联想集团也是高负债,最后只能通过添加年薪化解自己的负债危机,这算不算是一种“巧夺天工”呢?

这是企业现代化改制的成功呢,还是将国有资产私有化的典型,倒是值得大家去研究了。

争议五,有的抨击联想产品国内产品买得比国外还贵,联想已转身成为金融型资本企业。

联想的金融帝国早已经超过平常人的想象了,就连联想集团的官网布局的都是金融版图。联想集团旗下包括两大股权投资巨网,分别是联想之星(超过30亿元)和联想创投(规模近200亿元)。其他的分子金融业务和参股的就无法统计了。

1、联想集团关联业务

风口浪尖上的联想——股权与国有资产的原罪争议

风口浪尖上的联想——股权与国有资产的原罪争议

 联想集团关联的四大业务集团版图

2、联想控股官网信息

风口浪尖上的联想——股权与国有资产的原罪争议

 3、联想之星

风口浪尖上的联想——股权与国有资产的原罪争议

 4、联想创投

风口浪尖上的联想——股权与国有资产的原罪争议

5、联想关联的P2P涉嫌(2020年7月退出)

安徽唯源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为联想嫡系P2P平台“奇乐融”的运营主体,天眼查数据显示,该公司初始股东包括正奇安徽金融控股有限公司、正奇金融全资子公司安徽志道投资有限公司、正奇金融副总裁胡伟。

2018年3月,该公司发生投资人变更,正奇金融、志道投资、胡伟等三位原始股东均退出股东名单,奇乐融董事长兼总经理王贵年、合肥唯鸣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华夏联合成为新任股东,联想控股通过华夏联合持有的奇乐融股权份额下降至49%

蓝鲸财经指出,本次华夏联合退出,意味着联想系已全部退出奇乐融股东名单。

风口浪尖上的联想——股权与国有资产的原罪争议

风口浪尖上的联想——股权与国有资产的原罪争议

风口浪尖上的联想——股权与国有资产的原罪争议

争议六,有的抨击联想的研发占比不到3%,还恶意骗取国家研发奖励,还妄想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

科技研发投入和发明专利等软实力没有达到科创板的要求,想通过浑水摸鱼的方式来科创板上市圈钱,在如今科创板注册制机制下,想通过之前靠关系和承销商就能搞定的审判制,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这几年的研发投入占比其实只有3%左右,从招股书可以看到,连续三年L集团的研发投入分别为2.98%、3.27%、2.92%。

对照一些科创板企业,有些的研发投入甚至达到了30%+,其余的基本上都是超过了10%,所以L集团想以这个3%就像挑战科创板IPO,是在不应该,就算从现在开始,那也要等到2~3年后才有机会。

要在科创板上市的方式也很多,前沿科技产业并购或者控股,但是科创板的硬性要求和规范,一旦违反了,恐怕短时间内要再上去,就没那么容易了。

争议七,联想与滴滴不清不楚的关系,是谁直接推动滴滴跳过国家监管层在美国纽交所悄不声息的上市。

联想某些高管跳出来为联想正名,说联想跟滴滴没有任何关系。

现代财险,这个打脸的存在,让那些人睁眼说瞎话。

如今滴滴开启从纽交所退市,滴滴和联想的关系不用人说都是摆在那里的。

风口浪尖上的联想——股权与国有资产的原罪争议

争议八、高溢价收购卢森堡银行的目的是什么,卢森堡银行这事儿明摆着吃亏,不惜代价也要做成买卖,有什么奥秘没有啊?仅仅是为了中国和卢森堡的友谊吗?

司马先生微评:

联想贱卖国有资产给泰山会的小兄弟也就算了,卢森堡银行这事儿明摆着吃亏,不惜代价也要做成买卖,有什么奥秘没有啊?仅仅是为了中国和卢森堡的友谊吗?
今天有人站出来拍胸脯(都拍红了),给联想打保票,说联想09年改制,不涉及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但他拒绝谈具体问题。尽管胸脯拍得啪啪响,样子依旧可疑。
卢森堡银行,应该有人出来较真。
事已至此,不需要再遮掩什么了。
尽人皆知,卢森堡是避税天堂啊,当年王什么林往国外倒腾钱,以投资的方式进行,那阵子这么干的富豪不少。纯粹私人企业咱就不说了,联想这么干是不合适的。
问:往卢森堡银行砸钱,是否涉嫌巨额国有资产流失?
老柳小杨能不能出来走两步?
其他知情人出来走两步也行。
按下去葫芦起来瓢,270家媒体自媒体洗地,可能不够了,今天晚上要动员更多的人来洗。
浮尘可以洗去,胎记能洗掉吗?

风口浪尖上的联想——股权与国有资产的原罪争议

二、也有人站出来维护联想的“声誉”(项立刚),也有人褒贬相济,包括一些机构和人物以及一些企业家大V。他们的观点大多是将联想在中国企业成长之路紧密连接起来:

第一种,联想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企业改革的先锋,柳总和杨元庆也有不少殊荣。(以牺牲国家利益换取国际声誉)

第二种,联想是现代企业运营的模范,特别是中国企业走向海外的标高。(“阳光改制”将国有资产变成高管私人资产)

第三种,联想的贸工技虽然备受争议,但是并购了IBM个人电脑业务、摩托罗拉等国际品牌,为中国企业赢得“国际声誉”。(高价收购别人丢弃的产业,纳投名状)

第四种,重用大量外国人,体现了中国兼容并包的文化。(为高管拿天价薪酬找托)

以上列举的是“保护联想声誉”的声音,可能是因为联想以及背后的利益团体有着自身的历史地位,在中国现代化进程和改革开放过程中,担当了一定的搅局者的角色,现在来进行历史清算合不合适,当前的国际竞争如此激烈,联想在国际贸易中还有一点的作用。

三、治理权与股权设计的关系剖析

以下只是从企业治理权角度进行剖析,并没有刻意针对谁,也没有故意抹黑或者诽谤的问题,数据都是通过正规渠道获取,包括天眼查、上市公司年报披露等专业权威网站。

现在很多人的争议是中科院在联想集团和联想控股持有股份的比例的问题:

联想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全球领先的ICT科技企业,秉承“智能,为每一个可能”的理念,为用户与全行业提供整合了应用、服务和优质体验的智能终端,强大的云基础设施以及行业智能解决方案。 (科创板一日游的主体)

联想控股股份公司的前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是于1984年11月在北京市海淀区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的全民所有制(预算外)企业。 1991年4月25日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名称变更为北京联想计算机新技术发展公司。1998年8月18日,同时更名为联想集团控股公司。 2001年6月22日完成改制并更名为联想控股有限公司。2014年2月18日,"联想控股有限公司"变更为"联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注意:这里的联想集团与联想控股是不同的运营主体,弄混淆了就很容易出笑话。

结合联想的两个上市主体进行股权解析:

1、联想集团的外资大股东基本于今年上半年退出联想集团,具体是因为什么,还是因为联想集团即将触顶的高负债危机。

2、联想集团最大的股东是联想控股,持股比例为21.8142%,由此联想集团的控股股东为联想控股股份

风口浪尖上的联想——股权与国有资产的原罪争议

风口浪尖上的联想——股权与国有资产的原罪争议

风口浪尖上的联想——股权与国有资产的原罪争议

风口浪尖上的联想——股权与国有资产的原罪争议

风口浪尖上的联想——股权与国有资产的原罪争议

现在中科院控股公司持有联想控股的股份是30.56%,还是联想控股的绝对控股股东

通过股权穿透,中科院控股公司间接持有联想集团股份为:30.56%X21.8142%=6.67%

由此,可以看出,中科院控股相对于联想集团还是比较高的,但是失去了一票否决权的功能。

特别是治理权完全牢牢的掌握在经营管理层之后,联想也从一家国有企业向民营企业转变,特别是在执行股权激励以后,在分红权和分红比例上,绝大部分利润被高管层拿走,并没有做到还富于民的企业改制初心,因此也备受诟病。

如果通过两个上市主体的市值进行价值评估,曾经作为联想100%控股的中科院控股,的确失去了很多。

风口浪尖上的联想——股权与国有资产的原罪争议

风口浪尖上的联想——股权与国有资产的原罪争议

有一点比较奇怪的是,联想控股的营业收入占比要远比联想集团大得多,市值和股本却差了好几倍,联想集团是股份是全部上市流通,而联想控股只有54%流通上市,可能就是为了防止联想控股失去绝对控制权。

由于时机限制的问题,其他关键因素就不进行详细拆解了。

上市公司如果企业负债超过了80%,就有运营危机和资金链风险了。

但是不管是联想集团,还是联想控股,都是超高的负债率,这些应该是联想高管们需要处理的事,当然联想的主要业务在联想控股,又是走的贸工技的方向,现在技落后了,成本就上来了,要保持企业运转就只有到处借债维持企业运转,才导致联想今天的境地。

声明:天眼查的数据可能有延迟,更新时间不准确,仅供参考!!!

四、以下是关于股权认识的脑图:

1、股权设计中需要明晰的十个常见比例

风口浪尖上的联想——股权与国有资产的原罪争议

2、获取股权常规的八种途径 

风口浪尖上的联想——股权与国有资产的原罪争议

 3、股东权利,作为投资者,如果不懂自己有哪些权利才是可惜的

 4、股权比例控制(上市公司)

风口浪尖上的联想——股权与国有资产的原罪争议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weixin_35906651/article/details/121863070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