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 - 软件设计模式之单例模式

这是我参与11月更文挑战的第30天,活动详情查看:2021最后一次更文挑战

单例模式

单例模式是一个软件的设计模式,为了保证一个类,无论调用多少次产生的实例对象,都是指向同一个内存地址,仅仅只有一个实例(只有一个对象)。

单例模式的优点

1、由于单例模式要求在全局内只有一个实例,因而可以节省比较多的内存空间; 2、全局只有一个接入点,可以更好地进行数据同步控制,避免多重占用; 3、单例可长驻内存,减少系统开销。

单例模式的缺点

1、单例模式的扩展是比较困难的; 2、赋于了单例以太多的职责,某种程度上违反单一职责原则; 3、单例模式是并发协作软件模块中需要最先完成的,因而其不利于测试; 4、单例模式在某种情况下会导致“资源瓶颈”。

单例模式的应用举例

1、生成全局惟一的序列号; 2、访问全局复用的惟一资源,如磁盘、总线等; 3、单个对象占用的资源过多,如数据库等; 4、系统全局统一管理,如Windows下的Task Manager; 5、网站计数器。

设计模式

设计模式是面对各种问题进行提炼和抽象而形成的解决方案。这些设计方案是前人不断试验,考虑了封装性、复用性、效率、可修改、可移植等各种因素的高度总结。它不限于一种特定的语言,它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补充:常见设计模式,设计模式也衍生出了很多的新的种类,不局限于这23种

设计模式可以分为三个大类:创建类设计模式、结构类设计模式、行为类设计模式

创建类设计模式(5种)

单例模式、工厂模式(简单工厂模式、抽象工厂模式)、建造者模式、原型模式

结构类设计模式(7种)

代理模式、装饰器模式、适配器模式、门面模式、组合模式、享元模式、桥梁模式

行为类设计模式(11种)

策略模式、责任链模式、命令模式、中介者模式、模板模式、迭代器模式、访问者模式、观察者模式、解释器模式、备忘录模式、状态模式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回复: 13470083 查看本文章

实现单例模式

实现单例模式的手段有很多种,但总的原则是保证一个类只要实例化一个对象,下一次再实例的时候就直接返回这个对象,不再做实例化的操作。所以这里面的关键一点就是,如何判断这个类是否实例化过一个对象

这里介绍两类方式:

  • 一类是通过模块导入的方式;
  • 一类是通过魔法方法判断的方式;
# 基本原理:
- 第一类通过模块导入的方式,借用了模块导入时的底层原理实现。
- 当一个模块(py文件)被导入时,首先会执行这个模块的代码,然后将这个模块的名称空间加载到内存。
- 当这个模块第二次再被导入时,不会再执行该文件,而是直接在内存中找。
- 于是,如果第一次导入模块,执行文件源代码时实例化了一个类,那再次导入的时候,就不会再实例化。

- 第二类主要是基于类和元类实现,在'对象'的魔法方法中判断是否已经实例化过一个对象
- 这类方式,根据实现的手法不同,又分为不同的方法,如:
- 通过类的绑定方法;通过元类;通过类下的__new__;通过装饰器(函数装饰器,类装饰器)实现等。
复制代码

下面分别介绍这几种不同的实现方式,仅供参考实现思路,不做具体需求。

通过模块导入

# cls_singleton.py
class Foo(object):
    pass

instance = Foo()

# test.py
import cls_singleton

obj1 = cls_singleton.instance
obj2 = cls_singleton.instance
print(obj1 is obj2)

# 原理:模块第二次导入从内存找的机制
复制代码

通过类的绑定方法

class Student:
    _instance = None	# 记录实例化对象

    def __init__(self, name, age):
        self.name = name
        self.age = age

    @classmethod
    def get_singleton(cls, *args, **kwargs):
        if not cls._instance:
            cls._instance = cls(*args, **kwargs)
        return cls._instance

stu1 = Student.get_singleton('jack', 18)
stu2 = Student.get_singleton('jack', 18)
print(stu1 is stu2)
print(stu1.__dict__, stu2.__dict__)

# 原理:类的绑定方法是第二种实例化对象的方式,
# 第一次实例化的对象保存成类的数据属性 _instance,
# 第二次再实例化时,在get_singleton中判断已经有了实例对象,直接返回类的数据属性 _instance
复制代码

补充:这种方式实现的单例模式有一个明显的bug;bug的根源在于如果用户不通过绑定类的方法实例化对象,而是直接通过类名加括号实例化对象,那这样不再是单利模式了。

通过魔法方法__new__

class Student:

    _instance = None

    def __init__(self, name, age):
        self.name = name
        self.age = age

    def __new__(cls, *args, **kwargs):
        # if cls._instance:
        #     return cls._instance	                # 有实例则直接返回
        # else:
        #     cls._instance = super().__new__(cls)	# 没有实例则new一个并保存
        #     return cls._instance	                # 这个返回是给是给init,再实例化一次,也没有关系

        if not cls._instance:	                        # 这是简化的写法,上面注释的写法更容易提现判断思路
            cls._instance = super().__new__(cls)
        return cls._instance


stu1 = Student('jack', 18)
stu2 = Student('jack', 18)
print(stu1 is stu2)
print(stu1.__dict__, stu2.__dict__)

# 原理:和方法2类似,将判断的实现方式,从类的绑定方法中转移到类的__new__中
# 归根结底都是 判断类有没有实例,有则直接返回,无则实例化并保存到_instance中。
复制代码

补充:这种方式可以近乎完美地实现单例模式,但是依然不够完美。不完美的地方在于没有考虑到并发的极端情况下,有可能多个线程同一时刻实例化对象。关于这一点的补充内容在本文的最后一节介绍(!!!进阶必会)。

通过元类

class Mymeta(type):

    def __init__(cls, name, bases, dic):
        super().__init__(name, bases, dic)
        cls._instance = None		                  # 将记录类的实例对象的数据属性放在元类中自动定义了

    def __call__(cls, *args, **kwargs):	                  # 此call会在类被调用(即实例化时触发)
        if cls._instance:				  # 判断类有没有实例化对象
            return cls._instance
        else:						  # 没有实例化对象时,控制类造空对象并初始化
            obj = cls.__new__(cls, *args, **kwargs)
            obj.__init__(*args, **kwargs)
            cls._instance = obj			          # 保存对象,下一次再实例化可以直接返回而不用再造对象
            return obj
        
        	# 上述四行代码可以简写为下述两行代码
            # cls._instance = super().__call__(cls, *args, **kwargs)
            # return  cls._instance


class Student(metaclass=Mymeta):
    def __init__(self, name, age):
        self.name = name
        self.age = age


stu1 = Student('jack', 18)
stu2 = Student('jack', 18)
print(stu1 is stu2)
print(stu1.__dict__, stu2.__dict__)

# 原理:类定义时会调用元类下的__init__,类调用(实例化对象)时会触发元类下的__call__方法
# 类定义时,给类新增一个空的数据属性,
# 第一次实例化时,实例化之后就将这个对象赋值给类的数据属性;第二次再实例化时,直接返回类的这个数据属性
# 和方式3的不同之处1:类的这个数据属性是放在元类中自动定义的,而不是在类中显示的定义的。
# 和方式3的不同之处2:类调用时触发元类__call__方法判断是否有实例化对象,而不是在类的绑定方法中判断
复制代码

函数装饰器

def singleton(cls):
    _instance_dict = {}		                  # 采用字典,可以装饰多个类,控制多个类实现单例模式
  
    def inner(*args, **kwargs):
        if cls not in _instance_dict:
            _instance_dict[cls] = cls(*args, **kwargs)
        return _instance_dict.get(cls)
    return inner


@singleton
class Student:
    def __init__(self, name, age):
        self.name = name
        self.age = age

    # def __new__(cls, *args, **kwargs):	  # 将方法3的这部分代码搬到了函数装饰器中
    #     if not cls._instance:
    #         cls._instance = super().__new__(cls)
    #     return cls._instan
    
stu1 = Student('jack', 18)
stu2 = Student('jack', 18)
print(stu1 is stu2)
print(stu1.__dict__, stu2.__dict__)
复制代码

类装饰器

class SingleTon:
    _instance_dict = {}

    def __init__(self, cls_name):
        self.cls_name = cls_name

    def __call__(self, *args, **kwargs):
        if self.cls_name not in SingleTon._instance_dict:
            SingleTon._instance_dict[self.cls_name] = self.cls_name(*args, **kwargs)
        return SingleTon._instance_dict.get(self.cls_name)


@SingleTon		                              # 这个语法糖相当于Student = SingleTon(Student),即Student是SingleTon的实例对象
class Student:
    def __init__(self, name, age):
        self.name = name
        self.age = age

stu1 = Student('jack', 18)
stu2 = Student('jack', 18)
print(stu1 is stu2)
print(stu1.__dict__, stu2.__dict__)

# 原理:在函数装饰器的思路上,将装饰器封装成类。
# 程序执行到与语法糖时,会实例化一个Student对象,这个对象是SingleTon的对象。
# 后面使用的Student本质上使用的是SingleTon的对象。
# 所以使用Student('jack', 18)来实例化对象,其实是在调用SingleTon的对象,会触发其__call__的执行
# 所以就在__call__中,判断Student类有没有实例对象了。
复制代码

!!!进阶必会

本部分主要是补充介绍多线程并发情况下,多线程高并发时,如果同时有多个线程同一时刻(极端条件下)事例化对象,那么就会出现多个对象,这就不再是单例模式了。

解决这个多线程并发带来的竞争问题,第一个想到的是加互斥锁,于是我们就用互斥锁的原理来解决这个问题。

解决的关键点,无非就是将具体示例化操作的部分加一把锁,这样同时来的多个线程就需要排队。

这样一来只有第一个抢到锁的线程实例化一个对象并保存在_instance中,同一时刻抢锁的其他线程再抢到锁后,不会进入这个判断if not cls._instance,直接把保存在_instance的对象返回了。这样就实现了多线程下的单例模式。

此时还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后面所有再事例对象时都需要再次抢锁,这会大大降低执行效率。解决这个问题也很简单,直接在抢锁前,判断下是否有单例对象了,如果有就不再往下抢锁了(代码第11行判断存在的意义)。

import threading

class Student:
    _instance = None				# 保存单例对象
    _lock = threading.RLock()		        # 锁

    def __new__(cls, *args, **kwargs):
        if cls._instance:			# 如果已经有单例了就不再去抢锁,避免IO等待
            return cls._instance
        
        with cls._lock:				# 使用with语法,方便抢锁释放锁
            if not cls._instance:	
                cls._instance = super().__new__(cls, *args, **kwargs)
            return cls._instance
复制代码

结语

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程序媛小庄,同步于掘金

码字不易,转载请说明出处,走过路过的小伙伴们伸出可爱的小指头点个赞再走吧(╹▽╹)

猜你喜欢

转载自juejin.im/post/703621859556668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