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生涯随侃2-谁该做什么?

这次说的是另一个在职业生涯中感触颇深的问题。应该说也是蛮典型的,就是不少中级程序员都会有这么一段时期,对工作上的内容到底属于不属于自己的职责而引发一系列的困扰,当然,我自己也有过这么一段时期。

身为程序员,究竟这件工作内容该不该你花精力才参与承担 是个很典型,很重要,也一直被忽视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造成的影响往往会把双方的注意力完全放到对方个人身上而不是冷静的看待。 我身边发生过不少这样的案例,包括自己也处在过这么一段时间。这种矛盾就是,程序员觉得自己能解决技术问题,解决具体的编码问题,解决具体的需求问题就已经是自己全部的职责了,而管理层觉得身为一个员工,你要把团队看成整体,把整个任务完成看成最终目标,眼界要放宽。。从而无数不爽的情绪都由这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中产生。

程序员没有错,大部分程序员从一开始都是这么想的。身为程序员,我能用技术解决你的需求就对得起这个职位了,至于其他的什么设计没想到的,什么沟通,什么进度,什么需求有问题,什么团队协作等等,都与我无关,都是身为管理层,或相应部门该负的责任。我只做你们告诉我要做的事,其他出了问题,是你们的问题,至少不是我的问题。你又没给我相应的工资和权限。

管理层也没有错,一个系统的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环节,和各种无法控制未预料的事情,身为一个员工,应该以大局为重,不过分计较个人利益,应该以整个项目的整体成败作为自己的个人目标。

是的,其实这2个角度都不能说错,但是也不是全对,关键还是要看其中的度,关键,还是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换位思考一下。在这里,我特别要提醒身为底层的程序员们多思考思考

年轻的程序员脑中往往一直有一种乌托邦式的公司,他们可能把硅谷一些顶尖公司作为自己的价值标准,把自己化身为其中的一流员工,觉得只要自己技术够牛,其他的缺陷全部都是公司造成的。。。是的,我认识不少同事都有这样的幼稚想法,他们整天抱怨公司各种缺点,特别是和网上传闻中的顶尖欧美企业比较,譬如谷歌之类的,然后大叹自己公司的管理多么差,有那么多问题。。。 包括我自己,曾经也有过这种态度。 但是现在想来,是多么的幼稚。。。这是在天朝。。有天朝的文化,有天朝的管理人员,包括你自己,受得也是天朝的教育,天朝的水平,所以,首先请认清现实。现实中的平均水平,就是这么差,你自己选择,要么“委屈”自己多做点,要么掘得和公司对着干(虽然可能只是埋在心里)

中国企业的管理水平从来就没怎么先进过,文化也从来没多么扁平过。。所以,我劝各位有这样心态的程序员不要有各种不爽,而是要有自己的一个度,一个稍微包容一下的度。也许一切都会好很多

当然,管理层注意的问题更多。天朝往往有这么种管理特色,管理只负责动嘴分配任务,然后所有事情全让下面人干。那如果是这样的管理层,我也只能送上SB两字。。首先,管理层该负的责任还是很多的,特别是。。真正的管理层,是工作的主导者,该怎么做,该注意哪些问题,需要什么,自己都应该十分清楚,任务的设计,任务的切分,进度的安排,资源的协调,每个下属的能力,这些都是一个管理层真正该思考的问题。 而不是说随便布置个任务后就像监工一样整天除了施加压力监视进度,其他什么都做不了,如果你是这样的人,那别指望下属员工看得起你。

         当一个管理层尽了他应尽的任务后, 之后产生的问题的责任就是一个度的问题了。首先,任何工程都可能发生各种各样问题,无论大小轻重,都不可能让一个凡人在一起开始全部计划好,准备好,所以下属程序员的确最好有责任感,即使这件工作没说一定是自己的职责,但自己应该有一种良好的职业素养,去主动的解决。当然咯,如果这样的问题发生太多,应该是管理层的问题,毕竟你有主导权,你的薪资和权利都比下属高,你应该承担大部分责任,但总之双方应该好好沟通,有些工作内容,真的无法说清楚究竟该谁负责,谁承担。

 所以我希望两个立场的人都能好好的站在对方立场思考。多沟通,达到一种和谐,实在达不到,就分开,至少不要各自内心不爽着,导致工作上双方都不愉快,

最后说下自己的经历,在3年的时候,已经算主程了,这个时候就多出很多乱78糟,但又没人明说的各种琐事,我一开始也很反感,觉得反正这些架构啊,需求啊什么上面还有人,既然上面的人没关注,我也不负责任(因为也没明说),随后过了大半年,自己想想,其实这些事情总归要做,既然上面得人一时没想到,自己就多想想,反正最后也是对自己有好处。。。也正是这样,一段时间,上级也许也觉得比较省心和放心,随着机会的到来,我也很顺水的获得管理别人的机会。。之后也让我在两个立场互相的体会了一番

 其实管理层和下属之间还有各种各样典型的矛盾,但这些矛盾往往平时又不会放到台面上讲,特别是一旦出现严重情况,双方的注意力都会转到人生攻击上。。所以大多数天朝程序员都觉得很苦逼。之后我还会陆续说说其他的一些程序员界常见的心态问题

猜你喜欢

转载自timonzhang.iteye.com/blog/1684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