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pthread_create()

1 pthread_create

       pthread_create是(Unix、Linux、Mac OS X)等操作系统的创建线程的函数。它的功能是创建线程(实际上就是确定调用该线程函数的入口点),在线程创建以后,就开始运行相关的线程函数。 

       函数原型声明:

#include <pthread.h>
int pthread_create(
  pthread_t *restrict tidp,           //指向新创建线程标识符的指针
  const pthread_attr_t *restrict attr,//设置线程属性,默认为NULL
  void *(*start_rtn)(void *),         //线程运行函数的起始地址
  void *restrict arg                  //运行函数的参数结构,默认为NULL
                  );
//成功,返回0;出错,返回错误码。

        传递参数注意的问题:

问题: 
避免直接在传递的参数中传递发生改变的量,否则会导致结果不可测。 
即使是只再创造一个单线程,也可能在线程未获取传递参数时,线程获取的变量值已经被主线程进行了修改。

通常解决方案: 
重新申请一块内存,存入需要传递的参数,再将这个地址作为arg传入。

2 使用注意事项

  • 配套使用pthread_join函数

       在默认情况下通过pthread_create函数创建的线程是非分离属性的,由pthread_create函数的第二个参数决定,在非分离的情况下,当一个线程结束的时候,它所占用的系统资源并没有完全真正的释放,也没有真正终止。此时只有在pthread_join函数返回时,该线程才会释放自己的资源。 

       pthread_join()函数会一直阻塞调用线程,直到指定的线程终止。当pthread_join()返回之后,应用程序可回收与已终止线程关联的任何数据存储空间。 
      但是,同时需要注意,一定要和上面创建的某一线程配套使用,这样还可以起到互斥的作用。否则多线程可能抢占CPU资源,导致运行结果不确定。

  • 设置线程是detached(分离属性的)

        还可以在线程创建时或者在 thread function 中调用中将其设置其为分离属性(第二个参数设定),这样一个线程结束会立即释放它所占用的资源。

pthread_join()函数原型

int pthread_join(

扫描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回复: 13104525 查看本文章

    pthread_t tid,    //需要等待的线程,指定的线程必须位于当前的进程中,而且不得是分离线程

    void **status     //线程tid所执行的函数返回值(返回值地址需要保证有效),其中status可以为NULL

);

pthreadlinux系统的默认库, 需手动链接-线程库 -lpthread

返回值: 
调用成功返回0. 
ESRCH 
描述: 没有找到与给定的线程ID 相对应的线程。(如果多个线程等待同一个线程终止,则所有等待线程将一直等到目标线程终止。然后一个等待线程成功返回。其余的等待线程将失败返回ESRCH错误) 
EDEADLK 
描述: 将出现死锁,如一个线程等待其本身,或者线程A和线程B 互相等待。 
EINVAL 
描述: 与给定的线程ID相对应的线程是分离线程。

更多详细程序见:多线程之pthread_create()函数 

更多对pthread_create参数的解析见:多线程pthread_create的参数

对线程创建个数的探讨参考:linux——pthread_create()到底可以创建多少个线程?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sy_123a/article/details/108517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