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进行IT规划

为什么要有IT规划

毋庸置疑,IT技术可以帮助企业提高运作效率,例如通过使用办公自动化(OA)系统可以将复杂的工作审批流程电子化,减少了员工的“运动时间”,不需要手里拿着一堆表格从一个办公室跑到另一个办公室,等待一层层的领导签字,在自己的办公室就可以把事办了。但是大多数中小企业的信息化都是注重基础设施建设,硬件的购买、升级和维护,而对于应用系统的建设却有如老虎咬天,无从下口。即使建立了一些应用系统,由于系统的需求是由某个部门提出的,因此这些系统只为某个部门服务,年复一年,各个部门独立系统越来越多,这些系统外包给不同的公司开发,他们使用了他们擅长的但是不同的平台、技术、架构,因此系统之间形成了信息孤岛,有许多重复但又不一致的信息、系统之间也没有办法共用功能。随着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企业领导需要综合决策信息,部门之间的流程协作和信息交流也越来越多,但是这些系统之间没有关联,很难得到综合的决策数据,相互调用也不容易做到,部门间各系统之间也无法完成协作来完成商业流程。许多企业为此不得不重新投资开发,造成了时间上的延误和信息系统建设成本的增加。

要解决上述问题,企业必须进行IT规划,从企业战略出发制定IT战略和战术,从而帮助企业尽快达到设定的目标。

 

IT规划可以解决的问题

1. IT规划和企业目标相融合,信息化是一种帮助企业实现目标的有效手段。

2. 设计企业IT架构,使用户、应用系统、数据、业务流程能够通过计算机网络整合在一起。

3. 有效地协调和分配竞争性应用系统的开发和运营资源。

4. 规划项目的功能需求,使项目在预定的成本和时限内完成,快速达到目标。

 

IT规划的层次

IT规划的发展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开始,这时候主要的IT资源用于开发新系统和修改现有系统,一些组织使用项目管理的系统方法协助完成规划新的应用,包括定义项目阶段、项目交付物、正式的用户评审以及项目验收过程,强调项目的管理计划和资源分配。随着企业的的发展,需要完成的项目越来越多,一些组织成立了IT指导委员会去指导IT部门完成项目,保证当前项目有足够的资源去完成,同时根据组织目标制定中长期的IT活动,根据项目的效益进行评审,分配项目的优先级,形成项目开发计划,通常这些项目被包含在1-3年的时间段内。一些组织对这个开发计划进行扩展,形成额外的长期开发计划,该计划没有具体的项目,而是对未来5-10年主要的IT活动提供大致的方向,通常称之为“战略”IT规划。

和“战略”IT规划对应,下一层次的计划称之为“主计划”,该计划列出了和长期规划一致的经过领导层批准主要应用系统项目清单。有些项目将持续超过一年时间,其它的项目当年不会启动,而是这个计划的项目跨越了几年(通常1-3年),具体长短视具体企业的战略来确定。

第三层次的“战术”计划描述了当年的IT项目和活动,以及具体的预算和进度要求。现实中,由于技术和环境的快速变化,短期计划的一些项目可能不被包含在其它中长期计划中。

所有三个层次的项目就形成了企业的IT规划。由于IT规划过程的特殊性,每个企业的IT规划过程都不相同。如有些企业可能没有IT指导委员会或类似机构,IT项目优先权的决定也不一样,可能由IT部门领导决定,或者企业CEO决定,或者先到先立项等方式。需要注意的是,IT规划必须不断地被监控或者调整,有些组织根据快速的技术变化对长期计划每半年调整一次,短期和中期计划也必须定期评审,以符合企业的发展方向。

 

IT战略的类型

企业需要依据自己的实力和战略选择合适的IT战略类型,IT战略分为三类:

1. 技术领导者。这类企业一般是行业的巨无霸,使用最先进的信息技术不断保持其竞争优势。众所周知,沃尔玛素以使用领先IT技术著称,最近开发成功的射频识别(RFID)技术将很快被应用到其物流管理系统中,而对销售数据的商务智能分析(啤酒和纸尿裤的搭配)也是众多数据挖掘应用的经典案例之一。戴尔公司以直销为其独到的竞争策略,通过直销减少中间环节的成本从而赢得市场,因此无论从网络订购、电话订购还是为客户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其企业信息系统都必须全方位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它的持续竞争力。但是使用最先进的技术建立这些系统的投入较大,周期也比较长,中小企业必须根据自身实力深入研究、慎重决策,按照企业的战略建立中长期的信息规划。

2. 跟随者。跟随其它企业的建立信息系统是一种冒险的策略,首先在技术上落后一段时间,而此时的外部环境可能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例如技术的更新换代、市场的瞬息万变等,建立类似的IT系统是否合乎时机值得商榷,另外更重要的是企业的管理模式、经营方略、业务流程都可能不相同,必须从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建立保持竞争优势的企业系统才能保持企业的活力,否则信息化成功的概率会非常小。虽然企业信息系统的技术应用是一种挑战,但是企业信息化实施失败的原因不是来自技术,而是来自业务问题,许多公司未能成功地调整信息系统和企业自身业务需求之间的关系。

3. 经验主义者。企业首先通过小范围的信息化试验,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信息化之路,这种方法在中小企业中应用最普遍。通过这种方法,企业可以将研发投入和实施风险将至最低。一旦证明选用的技术路线和管理模式应用合理,企业可以在很短时间内推而广之,全面铺开,实施企业的信息化。在系统规划过程中,定义系统之间的业务接口非常重要,需要在信息化规划项目计划中定义好IT政策,使各个部门之间达成共识,通力合作,从企业全局出发。

 

IT规划的四阶段模型

IT规划中最常用的是四阶段模型,该模型包含四个主要阶段:战略IT规划、需求分析、资源分配和项目管理;每个阶段之间的关系,以及方法和输出成果如下图表示:



 

在该模型中,战略IT规划阶段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为实现企业的商业目标指明了信息化方向,在IT规划中至关重要。在这个阶段需要企业高层领导的支持与合作,如企业CEOCIO组织各部门领导一起完成,不仅明确企业的当前业务策略和发展方向,还明确了IT技术的现状和发展方向,高层的介入也使各部门能够从大局出发,在信息化的过程中相互协作。在此阶段有几种方法可以选用,在此限于篇幅,不做一一介绍。

在需求分析阶段,有多种方法可以选用,如结构化的分析方法、数据流图、面向对象的方法等,主要是理解企业的组织结构和商业流程,提取出企业的核心信息。在这个阶段,除部门领导层参与外,最终用户也需要介入,一方面可以为自己的工作单元提出意见,同时也对企业信息化总体思路和将来的信息化状况有所了解。该阶段最重要的是按照一定的原则建立企业需求的优先级,如投资回报率。

资源分配是IT规划的第三个阶段,包含实现需求分析定义的系统需要的硬件、软件、数据通信、设备、人力资源和资金,其中包括新建立的系统和维护或改造原有系统需要的资金、人员能力要求和按照时间排列需要的资源数量。

该模型最后的一个阶段是项目管理阶段,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完成应用系统的开发,是IT规划的延续。

这四个阶段中,除战略IT规划阶段外,其它三个阶段并不是循环一次就可以完成的,由于环境变化太快,经常需要反复修改项目范围,有时候需求分析阶段和资源分配阶段被融入项目管理中,通过项目管理中的变更管理程序来修改或重新确认项目的范围。

<!--EndFragment-->

猜你喜欢

转载自gnssinfo.iteye.com/blog/546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