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了解语义分割网络(完结篇)

上文(一文了解语义分割网络)首先介绍语义分割的问题背景,从构造一个简单的网络结构开始,讲述了直接堆叠一些卷积层不可行的原因,最后引出了全卷积网络和编码器-解码器结构。

本文接着上文继续…

添加跳跃连接

上文最后一段提到,FCN论文作者对语义分割的一段评价:

语义分割面临着语义和位置之间的内在张力:全局信息解决**“是什么”,而局部信息解决“在哪里”**。…将细致层和粗糙层结合起来,可以让模型做出符合整体结构的局部预测。

那么如何解决这种内在张力?

作者通过对编码的特征图向上采样,得到一个特征图;从较早的层上添加跳跃连接,也会得到一个特征图;然后对两个特征图进行融合(融合是add 操作,须要相加的特征图宽、高和通道数是一致的)。

这些从早期层过来的跳跃连接提供了必要的细节特征,使得最后的分割图得到更精确的形状,实际上,通过添加这些跳过连接,我们可以恢复更多细节。

这里可以与上一篇文章中的最后一个示意图结合着对比,发现轮廓明显更好一点。

Ronneberger等人主要通过扩展网络中的解码器容量来改进了全卷积结构。具体来说,作者提出了U型网络结构,**该结构包括一个捕捉上下文的收缩路径和一个实现精确定位的对称扩展路径。**这种更简单的结构已经变得非常流行,并已经应用于各种分割问题。

注意:最初的架构由于使用的是valid padding的填充方式,从而导致特征图尺寸的下降。然而,一些实践者选择使用same padding的填充方式,其中填充值是通过图像在边界上的反射获得的。

在数据增强方面,Long等人(FCN论文作者)指出数据增强(尝试随机镜像、jettering图像)并没有改善结果;而在Ronneberger 等人(U-Net 论文作者)却指出数据增强(训练样本的随机弹性变形)是一个关键步骤。这里的矛盾,似乎说明数据增强的有用与否取决于问题域。

高级U-Net 变体

标准的U-Net 模型由在网络中的每个**“块(block)**”的一系列卷积操作组成。代替于堆叠卷积层,存在许多更高级的“块”,可以通过堆叠块来搭建网络结构。

Drozdzal等人将基本的叠加卷积块替换为残差块(residual blocks)。上文我们知道,现有的标准U-Net 结构中引入了跳跃连接,该跳跃连接位于编码器与解码器的相应特征映射之间。在此基础上,Drozdzal 等人使用残差块代替卷积层,并引入了短跳连接。他们文中指出,短跳连接能够允许在训练时更快的收敛,并允许更深层次的模型得到训练。

在此基础上,Jegou等人提出使用稠密块(dense blocks), 仍然遵循U-Net结构,认为DenseNets的特性非常适合于语义分割,因为它们会自然的引起跳跃连接和多尺度监督。这些稠密块是有用的,因为它们直接携带了前几层的低层特征,以及最近几层的高层特征。从而实现了高效的特征重用。

注意: 这种结构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是,上采样路径在稠密块的输入和输出之间没有跳过连接(如上图所示)。

作者指出,由于“上采样路径增加了特征映射的空间分辨率,特征数量的线性增长将过于消耗内存。”因此,只有稠密块的输出在解码器模块中传递。

下图是FC-DenseNet103模型在CamVid数据集上获得最新成果(2017年10月)。

空洞卷积(Dilated convolutions)

对特征图进行下采样的一个好处是,在给定一个恒定的滤波器大小的情况下,它拓宽了后续滤波器的感受野(相对于输入)。回想一下,由于大尺寸的过滤器的参数效率低,这种方法比增加过滤器大小更为理想。然而,这种更广泛的背景是以降低空间分辨率为代价的。

空洞卷积提供了另一种方法以获得广泛的感受野,同时保持完整的空间维度。如下图所示,用于空洞卷积的值是根据特定的扩张率(dilated rate) 来间隔的。

一些网络结构提出将最后几个池化层替换为具有连续更高扩张率的空洞卷积,以保持相同的视野,同时防止空间细节的丢失。但是,要用空洞卷积完整地替换池化层,通常仍然需要大量的计算量。

笔者注:

Dilated convolutions, 中文翻译有多种,包括空洞卷积、扩张卷积、膨胀卷积,都是指同一个概念。

阅读到这里,如果愿意对空洞卷积深入了解,推荐阅读三篇关于空洞卷积的文章:

  • Multi-scale context aggregation with dilated convolutions
  • Understanding Convolution for Semantic Segmentation
  • Rethinking Atrous Convolution for Semantic Image Segmentation

第一篇应该是首次尝试用 dilated convolution 做语义分割的文章。第二篇和第三篇分别是TuSimple公司和Google公司针对dilated convolution深入的探讨。

公众号【CV面试宝典】后台回复“语义分割” 获取本文涉及到的文章。

定义损失函数

图像分割中最常用的损失函数是**像素级的交叉熵损失。**这种损失会逐一检查每个像素,将类预测结果(深度方向上的像素向量)与类标签(一个独热编码的目标向量)进行比较。

因为交叉熵损失评估每个像素的向量的类预测结果,然后对所有像素进行平均。这本质上主张对图像中的每个像素进行平等的学习。然而,如果在图像中各个类别存在类别不平衡的表现,那么训练可能会偏向于图像中的主要的类别,这就是一个问题。Long等人(FCN 作者)提出对每个通道的损失进行加权,来抵消数据集中存在的类别不平衡问题。

同时,Ronneberger 等人(U-Net 作者)提出了基于每个像素的加权损失方案,使得在分割对象的边界具有更高的权重。这种加权损失方案帮助U-Net模型在生物医学图像上以不连续的方式分割生物医学图像中的细胞,使得单个细胞很容易在二值分割图中被识别到。

此外,图像分割中另一种流行的损失函数是基于骰子系数(Dice coefficient),它本质上是两个样本的重叠的度量。它的度量范围是从0到1,其中1表示完全重叠。骰子系数最初发展于二进制数据,计算公式如下:
D i c e = 2 ∣ A ⋂ B ∣ ∣ A ∣ + ∣ B ∣ Dice = \frac{2|A \bigcap B|}{|A|+|B|} Dice=A+B2AB
其中, ∣ A ⋂ B ∣ |A \bigcap B| AB表示集合A和集合B的公共的元素数量, ∣ A ∣ |A| A表示集合A中元素的数量, ∣ B ∣ |B| B表示集合B中元素的数量。

对于在预测的分割掩膜上计算骰子系数的情况,我们可以将 ∣ A ⋂ B ∣ |A\bigcap B| AB近似看作是预测结果和目标掩膜的元素相乘,然后将得到的矩阵求和。

因为我们的目标掩膜是二进制的,所以我们可以有效地从我们的预测结果中去掉那些在目标掩膜中没有被激活的像素。对于剩下的像素,我们本质上是惩罚置信度低的预测,表达式中分子的值越高,代表骰子系数越好。

为了量化 ∣ A ∣ |A| A ∣ B ∣ |B| B,一些研究人员使用简单的求和运算,一些研究人员更喜欢使用平方和运算。我没有实际经验来了解在大量的任务中哪种方法的表现更好。素以我留给你两种方法都尝试一下,看看哪种方法更好。

如果你想知道,在计算骰子系数时分子中有一个数字2,那是因为分母中双重计算了两个集合之间的公共元素。为了构造一个可以最小化的损失函数,我们将使用 1 − D i c e 1-Dice 1Dice来表示。这种损失函数被称为软骰子损失。因为我们直接使用预测的概率而不是阈值,并将转换为二进制掩膜。

笔者注:

软骰子损失的计算过程也分为两个步骤:

  • 首先对每个类的掩膜进行损失,公式如下图所示。
  • 对所有类的损失求平均。

对于神经网络的输出,分子与我们的预测和目标掩膜之间的共同激活有关,分目与每个掩膜中的激活量有关。这具有**根据目标掩膜大小来归一化我们的损失的效果。**从而使得软骰子损失不会因为在图像中具有较少空间表示的类中学习而感到困难。

通用数据集和公开竞赛

下面,我列出了一些研究人员用来训练新模型的常用数据集,并与最新技术进行对比。您还可以浏览以前的Kaggle竞赛,并了解获胜的解决方案如何为其给定的任务实现细分模型。

Datasets

Past Kaggle Competitions

进一步阅读

Papers

Lectures

Blog posts

Image labeling tools

Useful Github repos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u010414589/article/details/11445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