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一体三面” 绘好智慧泉城底图

中国自然资源报记者日前从山东省自然资源厅了解到,自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试点启动以来,山东省抢抓发展机遇,先后有8个地级市、1个县级市纳入国家级试点,试点数量居全国首位。

截至目前,潍坊、临沂、聊城、淄博、济南、东营、新泰7市试点顺利通过验收,为各地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统一的时空信息“底板”和“底图”。试点成果已在规划设计方案审查、项目选址、“多测合一”、生态修复、耕地保护、自然资源执法、不动产登记等自然资源管理业务中得到深度应用,为政府综合指挥、应急救援、精准扶贫、水利气象、环境保护、城市管理、物流交通等各行业领域提供了精准高效的时空大数据服务。

其中,智慧济南时空大数据平台试点项目通过统一技术架构,依托统一基础设施,基于SuperMap
GIS基础软件,建立了空、天、地、网一体化的时空数据采集体系。试点创新性提出“一体三面”平台建设体系,即以统一的时空大数据作为支撑基底,依托自然资源业务网、电子政务外网和互联网,分别建设专业版、政务版和公众版三个版本,面向自然资源管理、政务服务、社会公众三方面,提供基础数据服务、功能服务、接口服务以及二次开发服务。

图片

济南:“一体三面” 绘好智慧泉城底图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拥有“山、泉、湖、河、城”独特风貌的泉城济南,是自然资源部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试点城市。2020年11月27日,智慧济南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试点项目通过了自然资源部的验收。至此,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按照《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技术大纲(2019版)》要求,历时两年完成了该平台的总体建设。

汇聚丰富数据,平台建设突出“实用、自主、高效”
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是智慧济南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领导十分重视。试点项目批复后,济南市委副书记、市长孙述涛先后两次作出批示:“高标准设计、建设,开发使用好此智慧平台。”“城市地图尤其是电子地图必须要建立实时更新机制,这是基础。”他在主持召开智慧城市建设工作专题会议上强调,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要绘制好地理数据“底版图”,做好数据的维护、更新及应用。

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王科介绍,通过统一技术架构,依托统一基础设施,建立了空、天、地、网一体化的时空数据采集体系,汇聚覆盖全市域范围的基础时空数据、公共专题数据、物联网实时感知数据、互联网抓取数据、自然资源专题等5大类、9个年份、800余小类数据,数据量超过17TB,形成了“六位一体”时空大数据资源体系。

此外,该局突出平台能力建设,进行了平台架构、相关软件系统、数据格式等国产化改造,实现自主可控;采用国内领先的地理信息平台软件,建成具备二三维一体化管理、全空间数据表达、多源三维数据融合、零客户端应用等能力的时空大数据平台;创新性提出“一体三面”平台建设体系,即以统一的时空大数据作为支撑基底,依托自然资源业务网、电子政务外网和互联网,分别建设专业版、政务版和公众版3个版本,面向自然资源管理、政务服务、社会公众,提供基础数据服务、功能服务、接口服务以及二次开发服务。

在平台建设试点项目验收会上,专家组对平台建设给予了“实用、自主、高效”的高度评价,并对智慧济南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一体三面”模式给予充分肯定,并希望济南进一步为全国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以需求为导向,平台布局实现“两服务、两支撑”
通过“一体三面”布局,智慧济南时空大数据平台有效支撑了自然资源管理、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平台以立体空间位置作为组织和联系所有自然资源体的基本纽带,以基础测绘成果为框架、以数字高程模型为基底、以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为背景,建成覆盖济南市全域10244平方公里的三维地形、810平方公里的建成区实景三维。作为承建部门,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率先在自然资源和规划各项业务中应用平台建设成果,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报批、项目选址、城市建筑设计方案三维报建审查、不动产登记和权籍信息融合等方面开发了一系列智能应用。

例如,为了满足自然资源管理业务需求,智慧济南时空大数据平台整合了各项规划数据和管理类数据。目前,济南市编制完成的街区规划,基于智慧时空大数据平台进行规划编制报批。按照平台数据标准,业务处室提交数据后可以直接上传更新至平台。使用者在汇报时,可以结合平台已有的街区控制指标数据,叠加编制的街区规划,查看地块的指标和城市设计导则,也可以基于不同年份的基础底图查看区域周边的现状。这样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规划和现状信息,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服务。通过这种方式也驱动了业务数据更新,确保了平台数据的常用常新。

从项目选址到方案评审,智慧时空大数据平台提供了全流程三维决策应用支撑。首先,平台精确匹配园区招商需求,通过“五筛选一评价”的方式实现智能化选址。其次,通过高精度实景三维支撑土地招拍挂业务、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方案三维报建审查。通过三维辅助决策系统,目前平台建设成果已服务于10余个重点项目进行城市设计与建筑风貌审查,辅助领导决策,提升审批效能。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项目选址、规划建筑设计方案审查

“济南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多测合一数字平台建设,整合测绘事项,服务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实现测绘外业全程监管。”平台建设技术人员介绍,平台提供的基础底图支撑了多测合一项目成果图档化管理,同时多测合一数字平台中的项目竣工测量数据回流至大数据平台,实现了基础底图按月更新,创建了良好的数据更新机制,也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提供了服务支撑。
图片
济南市“多测合一”数字平台

智慧济南时空大数据平台利用多测合一项目竣工核实数据和现场实测,实现1:500地形图、地理实体和电子地图进行月度更新(一年更新60多k㎡),数据更具现势性。同时更新成果可用于多测合一项目进行图档化管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电子地图月度更新

此外,项目还开展了自然资源调查、不动产登记等对接支持工作,更好地服务生态文明建设。

拓展服务领域,平台成果广泛应用于城市管理
基于超强的数据支撑能力和服务能力,智慧济南时空大数据平台目前已服务于智慧水务、智慧环保、园林绿化资源管理、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等多个领域,持续提高时空大数据应用广度与深度,促进各部门应用对接工作顺利开展。

在服务智慧水务平台建设方面,时空大数据平台提供的基础水系、实景三维等数据为智慧水务平台的建设提供了基础空间地理数据的有效补充,弥补了智慧水务平台数据缺失,辅助于水务资源全空间化管理,也同时避免了数据重复建设,并实现数据更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济南大明湖一角
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供图

时空大数据平台还为济南市工资支付监管提供基础底图服务,对劳动保障监察的投诉举报信息、案件查处信息、项目信息、工资支付监管预警信息、督办案件相关项目企业信息、突发事件信息进行定位,为劳动保障工作尤其是工资支付监管工作提供信息支撑、指挥调度、领导决策等。

“下一步,我们将优化升级平台,进一步落实‘两服务、两支撑’工作要求,做好成果提升与持续服务能力建设,一方面加强新型基础测绘、实景三维济南等新技术的探索实践;另一方面以时空大数据平台支撑济南市自然资源信息化整合、新城建CIM平台建设工作,加强本地队伍建设,提升持续服务能力,以用促建,保障平台成果常用常新。”王科说。

在平台建设试点项目验收会上,武文忠司长对平台建设给予了“实用、自主、高效”的高度评价,并对智慧济南时空大数据平台建设“一体三面”模式给予充分肯定,同时要求:一是在市局层面上,夯实基础,大力推进新型基础测绘建设,希望济南进一步给全国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二是在市委市政府层面上,强化机制建设,通过以政策法规的形式解决平台的定位问题,建立数据动态更新机制;三是加强本地化技术团队的建设,保障平台在城市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持续发挥作用。

副厅级干部赵培金对项目通过验收表示祝贺,同时强调要根据专家意见作进一步完善;加强平台应用推广,建立数据更新机制,提高对外服务能力;加强宣传,精心策划开展新闻报导。

市委常委、副市长郑德雁介绍,该平台已经应用于我市重大会议,市政府要把智慧济南时空大数据平台打造成工作平台、指挥平台、决策平台,是智慧济南的基础坐标和底板,并表示济南市将继续完善优化成果,使智慧济南时空大数据平台在服务政府决策、服务市民群众、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更好发挥作用,为我市实现“五个济南”新目标和“大强美富通”新蓝图作好服务保障。

杨永斌局长表示济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严格落实自然资源部、省厅领导讲话精神和专家意见,着力做好以下工作:一是以目标为导向,进一步提高认识,准确把握好新时期测绘地理信息工作“两支撑、两服务”的根本定位,加强组织领导,积极统筹协调,强化推进措施,持续拓展平台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二是以需求为导向,进一步丰富平台资源,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做好数据共享和联动更新,保障数据时效性和权威性,切实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三是以效率为导向,做好平台的运行维护保障工作,强化维护管理,优化运行环境,确保平台安全、稳定、高效运行。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supermapsupport/article/details/112653389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