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自己内心强大

如何让自己内心强大

笔者时常被同事评价为内心强大,只好谦虚并虚荣地承认。认真的思考了一下,感觉笔者在自我忽悠方面水平还挺高,那我们现在来探讨一下这个话题。

控制

自我心理疏导,有一条比较广为流传的,相信大部分人都听过:关注自我能控制的,接受不能控制的

如果关注点转移到不可控制的部分,产生的最直接的感觉就是:我不能干预这个事情的结果,很明显这是对自我的否定,否定自我价值。但是人生在世,个人能力其实很有限,能干预成功的事件,几乎只是个人领域或者工作的一部分,长期关注点在这部分,一般没啥好下场。
举个反面例子:穷怪党,命苦怪社会,那接着穷吧。

那我们把视角放到前半句。关注自我能控制的。
先讲讲控制,控制感其实是很重要的东西,很多公司都有项目管理机制,有项目管理系统,有时从实用角度讲,很一般,但是为啥凡是大公司都有?因为大公司体系庞大,反馈链条过长,老板一个项目下去,没办法很快知道具体情况。如果你是老板,是否也希望有个系统,一眼扫过去,公司各条线的进度是如何?这个就是控制感。控制感,让你感觉你对这个事情的结果是有干预的能力的,你点了加速,项目就会提速,如同在驾驶一辆车,下坡的时候的80时速,和自己油门踩上来的是不同的,一个主动(控制点在内部),一个被动(控制点在外部)。

关注在能控制的领域会产生的结果是:
1 我对这个领域,有强大的控制感,我熟悉里面的规则和逻辑,我有信心,并且我能干预这个事件,达到我要的目标。
2 由1可以推导出,我是有能耐的人,我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目标,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这叫自我效能(I CAN I UP)
自我效能,指的是:我知道自己的行动可以带来什么样的结果;我有充分的信心和动力,通过行动来实现我想要的结果。
3 由2可以推导出,我有自我价值,这种价值不需要去满足别人,而是一种客观存在(比如笔者自认为智商在线,不接受反驳),通过长期的成功实践,提升内隐自我。

再来一个缺失自我价值的例子:
讨好型人格:活在别人的期望中,会很在意别人的看法,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他们的价值,必须依附于别人才能存在。

从上面的扯淡可以看到,其实自我效能感蛮重要的,约等于自己内心隐形地对自己的评价。对,你我都是演员,同时尽可能在满足内部,外部两个观众。

提升自我效能感,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建立正向的联系。
如同我们在学习小学数学,先搞定1+1=2,然后逐步提高难度,一直把难度控制在差一点就能够着的位置,就能让自己跳起来。

归因

聊了那么多控制,聊聊归因。

成就归因论是从20世纪60年代起被纳入心理学研究课题,其中最被认可并广泛使用的是Bernard Weiner教授及其同事(1970)在研究成就动机时发现:人们对成功和失败的解释与成就动机的高低相关,并且对后续行为产生影响。他们把成败原因归结为4种:①能力高低、②努力程度、③任务难度、④运气好坏。并从稳定性和控制源这两个维度对它们进行分类;稳定性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的因素在性质上是否稳定?是否在同样情境下具有一致性?控制源指当事人自认影响其成败因素的来源,是以个人自身条件(内控),抑或来自外在环境(外控)。其中,能力高低和努力程度属于内控。如下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中,控制源影响人们对结果的重视程度,比如把成功/失败归因于个人的能力或努力程度的内部原因的话,那在成功时会更自豪、失败时更沮丧,如果归因于任务难度/运气好坏的外部原因的话,在面对成功或失败时的情感反应就会很低。而稳定性则影响人们的成就期望,即如果把成功/失败的原因归为能力高低/任务难度的话,这就是相对稳定的因素,所以以后遇到类似的挑战时就不会期待结果产生变动。同样,如果认为自己的成果/失败是由于努力程度/运气好坏,那么下次遇到类似的问题时,则会期待结果产生变化。这个心理工作机制如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事情是一样的事情,不同的归因方式,可能对内心和后续的发展会有截然不同的影响。这也正是心理学最有意思的地方,事情本身如何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其他人如何认定这个事实。

最理想的归因方式是,成功归结于内控,稳定部分,即是我能力强大,以持续地成功提升自我效能感;失败归结于内控,不稳定部分,即是我不够努力,通过不断地努力,提升能力进而提升自我效能。

社会

我们尝试把社会思考成身体,人思考成社会的细胞。可以设想,你肯定不希望你的细胞有太多超出预期的表现,稳定是第一位。它会想办法把你安排在某一个固定的位置上,告诉你:你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就应该去做对应的事情。挣钱,成家,买房,生子,培养下一代……

它会给你树立一个个小目标,让你盯着它们,去冲刺、攻克,然后奔向下一个小目标。直到你跑到终点,你的人生也到了终点。

而如何实现这些小目标呢?这就需要你努力工作,努力拼搏,努力奋斗,吃苦耐劳,不怕加班……于是,诞生了 996,9116,007……

为了让你在这个过程中更无需费脑一些,又诞生了信息激励、娱乐激励和圈层激励。

信息激励为你提供动力,让你始终奔走在「不努力,就被人抛下」的焦虑中,如公众号各种标题党(35岁程序猿看哭了);

娱乐激励为你提供休憩,让你沉浸在「有人在为我服务」的快感中,沉浸在举手之劳的「反馈罐头」里;

圈层激励为你提供方向,告诉你:你想成为「哪种类型」的人,就必须打上什么样的标签,消费什么样的产品,过上什么样的生活,做什么样的事情……

这些东西对吗?好吗?合适吗?答案也许是肯定的,也许是否定的。

但这个答案是由谁来评判的呢?只能是由你自己。
如果你能清晰地界定,哪些是外部灌输,哪些是内心选择,也许大佬你已经可以称得上内心强大。

道理

前几天和年轻人聊到这个话题,道理其实有用,也没用。原因很简单,哪怕物理,数学定律,都是有前置条件的,毒药都要有剂量才能致死。中国文化又是特别博大精深,比方说,不以成败论英雄,成王败寇,你让我咋办?敬鬼神而远之,子不语怪力论神,特么有鬼没鬼?

很简单,只要当前,对你的心态,对你的工作生活,任何一方面能产生正面的力量或者宽慰,那就拿来凑合用,如果不是,那就当放屁。
对的,我赢了就成王败寇,我输了就不以成败论英雄。

猜你喜欢

转载自blog.csdn.net/vipshop_fin_dev/article/details/112757510
今日推荐